A. 地球上的方向是如何定義的
方向
音讀:fāng xiàng
在現代漢語中的詞義
①指東、南、西、北等
②正對的位置;前進的目標
③fāng xiang <方> 情勢
名稱: 地球上的指南--方向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內容
地理學上所講的方向和平時所說的方向不完全一樣,它主要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東是與地球自轉一致的方向,西是與地球自轉相反的方向,東西向也是緯圈的方向。東西方向地球上的方向是沒有盡頭的,如果我們沿著緯線方向自某地出發,一直朝東方走去,永遠不可能走到東方的盡頭,而只是繞著緯圈一直轉圈圈。相反,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卻是有極點的,當我們從赤道出發向正北或向正南一直走去,最後將走到北極和南極,越過北極或南極,方向將發生改變。在北極和南極點上,是沒有東、西兩個方向的。在北極點上只有一個方向--南方;在南極點上也只有一個方向--北方。
當我們拿到一張沒有方位標記的地圖時,怎樣確定地圖上某地的方向呢?首先看一下地圖有否標有經緯線,緯線方向表示東西方向,經線方向表示南北方向。如地圖的邊上標有方位記號,那麼,方位針箭頭所指的就是北方。如地圖上什麼標記也沒有,那麼就是上方為北,下方為南,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有趣的是,對於地球上任何一個運動著的物體來說,它的運動方向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 這個無形的影響力稱為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總有使物體改變其原來運動方向的趨勢。在北半球,偏向力使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向右側的偏轉;在南半球則發生向左側的偏轉。由於這個原因,在許多工程技術領域中都要考慮偏向力這個因素。例如,發射洲際遠程導彈、航海和航空都需要注意糾正偏向力的影響,否則,就無法命中目標或准確地到達目的地。
地球上方向的確定與地球的自轉有關。人們把地球自轉的方向,叫做自西向東。在地球上,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東,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西,與東西方向相垂直的地平方向,則稱為南北方向。
地平方向是根據經線和緯線來確定的。具體的說,一切緯線都表示正東正西方向。沿著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為正東,反之即為正西。由於緯線就是緯圈,是無頭無尾的閉合的圓,所以,東、西方向都是無限的。這就是說,一直沿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前進,就永遠是向東,沒有窮盡;反之,一直沿緯線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前進,便永遠是向西,也永無窮盡。
南、北方向是根據經線確定的。一切經線都表示正南正北方向。沿著經線朝著北極的方向為正北;反之,沿經線朝著南極的方向,就是正南。由於經線都是具有一定長度的半圓形線段,兩端分別連接著南極和北極,所以,南、北方向都是有限的,即正南與正北兩個方向都是有盡頭的。沿經線朝著南極方向(正南)前進,到了南極,就到了南的盡頭。到了南極,如果還一直向前,便不再是朝正南,而是朝正北方向了。在北極,情況則正好相反。
在南極和北極,緯線已不是線,而是點。按照幾何概念來講,南緯90°和北緯90°這兩個特殊的緯線,已不能表示東、西方。所以,在南極和北極,應該說是沒有東、西方向。南、北兩極都無數條表示南北方向的經線集結點,那裡的方向分別只有北和南:在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在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
地球上的方向是人為規定的。根據這些方向,人們可以確定地表不同地點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一般來說,方向是相對的。一個地點,由於其參照的地點不同,它可以是東、是西,也可以是南、是北。如圖2-7所示,A對B來說,它在正東方向;對於C,它在正西方向;對於D,它在正南方向;對於E,則又是在正北方向。但是,南、北極點是例外的。在那裡,不存在這種方向的相對性。南極點對於地球上任何其它地點來說,它都只能是正南;而北極點則只能是位於地球上其它一切地點的正北方向。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兩個極點的地平方向是絕對的。
既然東、西、南、北等地平方向是由緯線和經線確定的。那麼,在標繪著經線和緯線的地圖上,就可以根據經線和緯線來判定方向。這在實際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當然,東。西、南、北只是四個最基本的地平方向,在實際應用中,僅有這些基本方向是不夠的。然而,有了這四個基本方向,也就能據此得出其它的地平方向。
地平方向雖然是人為規定的,但是,規定地平方向的依據卻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在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事實。人們把這樣的旋轉方向叫做自西向東,於是就有了東、西方向。地軸雖然是一條假設的軸線,但是,地球的南、北兩極卻是因地球自轉而客觀存在的,於是就有了南、北方向。所以,地球自轉是人為規定方向最基本的客觀依據。
B. 地理關於地球的運動
下面是知識點歸納。相關習題的話還是買本好的地理資料吧。因為好多題都涉及到圖片,傳上來真是太麻煩了。學地理要有耐心,步步為營。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0�2/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0�2(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0�2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0�2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0�226』S向南北降低
23�0�2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0�2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0�2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0�2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0�2,時間相差1小時,每1�0�2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0�2-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例題:1.我國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太陽可以直射井底,這口井所處緯度—— 這一天是北半球的 ---日(兩分兩至日)2.北半球出現極晝極夜的最南緯的線圈是-----3.某點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這點經度是 A.180° B.160°W C.20°W D.160°E4.甲位於68°E,31°N,乙位於18°W,28°S,甲地在乙地的 什麼方向 答案:1、北緯23度26分,夏至。北回歸線一年只有一次被太陽直射的機會。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區域有兩次。2、南緯66度44分。北半球出現極晝極夜時晨昏線與南北極圈都是相切的。3、C。20°W 以東與160°E以西區域為東半球。另為西半球。4、東北。31°N在28°S以北,68°E在18°W以東。
C. 地球的上下左右東南西北怎麼分
東南西北有以下方法區分:
1、利用指北針
當指北針的磁針靜止後,其N端所指的方向即為北方。除了測出正北方向外,羅盤或指北針還可以測出某一目標的具體方位,方法是開羅盤將照準器對准目標;
或將刻度盤上的0刻度對准目標,使目標、0刻度和磁中點在同一直線上,羅盤水平靜止後,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測量點至目標的方位。
2、利用太陽
太陽從東方出,西方落,這是最基本的辨識方向的方法。還可用木棒成影法來測量,在太陽足以成影的時候,在平地上豎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頂端放一塊石頭(或作其他標記),木棍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
30--60分鍾後,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頂端放另一塊石頭。然後在兩個石頭之間劃一條直線,在這條線的中間劃一條與之垂直相交的直線。然後左腳踩在第一標記點上,右腳踩在第二標記點上。這時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為正南方,右手是東方,左手為西面。
上下左右分法:
上下左右的概念是以自身為原點進行區分的,左手邊稱為左邊,右手邊稱為右邊,至於左右手定義,是習慣而來,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自身的上方稱為上,自身的下方稱為下。
(3)地理實際運動向怎麼分擴展閱讀
地球旋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1、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
2、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在公轉的時候,地軸是傾斜的,地軸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這樣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表面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就不完全相同,便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D. 地球的東西方向是怎樣劃分的呀
地球上東西方向是這樣規定的:
在同一條經線上,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運動就是向東運動,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運動就是向西運動。
你向東(西)運動能到達的地方就是你的東(西)方。
但是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在同一經線上一個點,你可以向東很快到達,也可以向西轉了大半圈到達這個地方。也就是說這個點可以說在你的東邊,也可以說在你的西邊。這就是常說的東西方向是相對的,而南北方向是絕對的。
為了統一期間,人們規定:
在同一經線上,沿著經線的劣弧來判斷。當然如果某個點和你所站位置的經度相差180度,那麼這個點既可以說你的東邊,也可以說在你的西邊。
E. 地理上有哪些(運動)遵循南順北逆
1.地球運動方向(包括自轉和公轉):從地球南極上空看和北極上空看
2.天氣系統:氣旋(低壓)的大氣流動方向
3.洋流流向:中高緯環流圈(南半球缺失)
4.龍卷風(實際上也是氣旋):大多數龍卷風遵循南順北逆
F.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的不同能將物體的運動分為哪兩種方式並分別舉一個例子
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做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做直線運動。質點的位置,以離原點的距離,用坐標X表示。它是研究復雜運動的基礎,按其受力的不同可分: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包括勻加速或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及自由落體,豎直上、下拋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物體就是在做曲線運動。在曲線運動中:當力與速度間的夾角等於90°時,作用力僅改變物體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例如勻速圓周運動;當夾角小於90°時,作用力不僅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並且增大速度的量值;當夾角大於90°時,同樣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但是卻減小速度的量值。在曲線運動中物體運動到某一點時,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可以分解為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兩個分量,其中沿速度方向的分量改變速度的大小,垂直速度的分量改變速度的方向。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因為速度是個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要兩者中的一個發生變化我們就是就表示速度矢量發生變化。從對加速度的定義(速度變化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加速度)可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就具有了加速度,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所謂勻速曲線運動,只是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變,即速度的大小是不變的,是速率不變的曲線運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G. 高中地理中怎麼判斷風向
測定風向的儀器之一為風向標,它一般離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礙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礙物6米以上,並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對北方。風向箭頭指在哪個方向,就表示當時刮什麼方向的風。
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在根據半球畫出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指向相同。(可以根據左右手定則判斷)風向就在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之間,夾角大小隨便,高中階段不要求算夾角大小。
風向的測量單位,
用方位來表示。如陸地上,一般用16個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個方位表示;在高空則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風向,是把圓周分成360度,北風(N)是0度(即360度),東風(E)是90度,南風(S)是180度,西風(W)是270度,其餘的風向都可以由此計算出來。
由計算出來的風向頻率,可以知道某一地區哪種風向比較多,哪種風向最少。根據觀測發現,我國華北、長江流域、華南及沿海地區的冬季多刮偏北風(北風、東北風、西北風),夏季多刮偏南風(南風、東南風、西南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風向
H. 地理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怎麼分辨
地理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怎麼分辨
水平就是同一高度,比如,從地面的某地到地面的某地.
垂直的話就是從地面到高空,或是從高空到地面的運動.
I. 求地理老師幫忙,怎樣能辨別分清東南西北的四個方向
一,在地圖上判斷方向 1、經緯網地圖,按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判斷 2、在有指向標地圖上,(指向標一般位於圖的右上角)箭頭所指為正北方。 3、以上兩種情況都沒有的,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二、如果有地理座標(至少兩地以上,比較東西南北) 按緯度判斷南北,比較簡單,略過按經度判斷東西,有三種情況,如果兩個地方都是東經,大度數在東,如果都是西經大度數在西,如果一個東經一個是西經,把兩都度數相加,小於180,則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大於180,則反之。以上是高中地理判斷方向,如果生活中判斷還要其他方法。
J. 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運動方向、運動周期、旋轉中心和產生的地理現象!
注意,公轉是繞轉不是旋轉,太陽是繞轉的中心;自轉才是旋轉,地軸是旋轉軸。
-----------------
地球公轉就是地球對太陽的繞轉。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都有這樣的繞轉,太陽是它們共同的中心天體。所以,地球繞太陽的運動被稱為「公」轉。
嚴格地說,地球公轉所環繞的不是太陽中心,而是太陽和地球的共同質量中心。但由於日地質量非常懸殊(333
400倍),日地共同質心與太陽中心之間的距離,僅值日地距離的l/333
400,即約450km。這對於具有70萬
km半徑的太陽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把地球公轉當作地球單純地繞太陽運動,還是十分接近事實的。
地球軌道是一個橢圓。每年1月初經過近日點,7月初經過遠日點。它的大小有如下數據:
半長軸(a)——149
600
000km;
半短軸(b)——149
580
000km;
半焦距(C)——2
500
000km;
周長(l)——940
000
000km。
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和扁率分別是,十分接近正圓:
偏心率(e=c/a)——0.016或1/60;
扁率(f=(a-b)/a)——1/7
000。
地球的自轉軸與其公轉的軌道面成66°34′的傾斜。地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系,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
太陽沿黃道連續二次經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為回歸年,其長度為
365.
2422
日,即
365
日
5時
48分
46秒。這是地球上季節變化的周期。
-----------
地球自轉就是地球本身的旋轉。它的旋轉軸叫地軸,地軸通過地球的中心。哥白尼首先從理論上論證,「天旋」是由於「地轉」。他用幾何方法嚴格地證明:「天比地大,其大無比」,如果讓龐大無比的天穹,在24小時內繞小小的地球旋轉一周,那是令人無法思議的。
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即使地球還有公轉。玩具陀螺是這種運動的一個生動實例。陀螺旋轉時有保持軸線方向不變的特性。地球是一個明顯的扁球體,它的赤道部分就是由於自轉的慣心離心力的作用,形成環形隆起。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以24小時表示太陽日的長度,但由於地球還繞太陽公轉,1個太陽日並不是地球自轉一周,而是360°59′,真正自轉一周用恆星日表示,約23時56分。
---------------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