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學好初中生物,地理和歷史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⑵ 黑體字的書寫規則
橫平豎直字見方
大小粗細一個樣
上緊下松要記牢
筆畫穿插又避讓
自隙均勻要講究
整齊美觀又大方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們老師說的
⑶ 七年級地理下冊所有黑體字
地理期末復習大綱(此大綱僅針對選擇題,黑體字及劃線部分為重點內容。讀
圖題見課本劃過重點的圖)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1、 半球位置:亞洲、歐洲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2、 緯度位置: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
北溫帶。 歐洲大部分在北溫帶,沒有熱帶。
3、海陸位置:亞洲北臨北冰洋,南面瀕臨印度洋,東面瀕臨太平洋,西連歐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連,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與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隔海相望。 (一)亞洲: (課本第4頁圖熟記) 1、地形特點: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③特色地形:亞洲東部、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弧形群島。
2、氣候特點: (課本第7頁圖熟記)
① 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唯一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② 氣候的大陸性特徵顯著③ 季風氣候典型——位於最大的大陸東部,瀕臨最大的海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
3、河流特徵:亞洲河流特點:(1)大河眾多(2)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3)內流區面積廣大
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狀注入海洋。(與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有關) (二)歐洲: (課本第4、7頁圖熟記) 1、 歐洲地形特點:
(1)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
(2)歐洲地勢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
(3)歐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中部為平原。
(4)歐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響,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峽灣,芬蘭的冰川湖,阿爾卑斯山都有冰川作用。 2、歐洲氣候特點:
(1)歐洲以溫帶氣候為主
(2)歐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為典型 (3)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
第二節 非洲 (課本第14頁圖、17頁圖6-24熟記)
1、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點:
(1)緯度位置:南北回歸線穿過南北,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在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
(2)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臨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隔蘇伊士運河及紅海與亞洲為鄰。
(3)相對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形特點:
(1)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衣索比亞高原,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 乞力馬扎羅山被稱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地形地勢因素 (3)極具特色的地形區有:剛果盆地(世界最大)、東非大裂谷帶(世界最長)、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3、炎熱氣候――氣候特點:
2
(1)以熱帶氣候為主(3/4的面積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平均氣溫20℃以上) (2)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3)熱帶草原面積廣闊(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在非洲氣候類型中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4)氣候類型大致呈南北對稱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非洲流量最大——剛果河,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
5、豐饒的資源――「富饒大陸」
(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 (2)動植物資源豐富(熱帶經濟作物、森林資源、草場資源)
(3)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斑馬、獅子——熱帶草原氣候區,河馬——熱帶雨林氣候區;鴕鳥、駱駝——熱帶沙漠氣候區。 6、亟待發展的經濟
(1)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2)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 7、明確邏輯關系:
(1)人口問題――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開墾荒地、過度放牧――破壞環境――糧食減產――惡性循環、人口問題更加凸顯。
(2)非洲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大洲。二戰以前獨立的國家僅三個: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
第三節 美洲(課本第23頁圖6-32、24頁圖6-38、26頁圖6-44熟記)
1、新大陸:
(1)美洲大陸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 (2)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3)美國、加拿大通行英語,為發達國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巴西)。 2、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 項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帶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溫帶 大部分在熱帶 最長的山脈 落基山脈 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亞馬孫河
主要的氣候類型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面積最大的國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種 以白色人種為主 以混血人種為主 國家類型 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 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3、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區別:
運河名稱 聯系大洲(位置) 溝通海洋
巴拿馬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 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 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非洲之間
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
4、地形特點:北美洲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阿巴拉契亞山脈。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東部是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5、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北美洲)
6、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南美洲) 7、氣候特點:
北美洲:(1)北美洲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於北溫帶,熱帶范圍狹小;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南美洲:(1)熱帶范圍廣闊,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8、移民與經濟: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稱為「世界人種大熔爐」。
第二章 了解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課本第32頁圖、34頁圖7-4、37頁圖熟記)
1、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2、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區別: 地區 地形特徵
氣候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由北向南流,水力豐富 馬來群島
地形崎嶇、多山嶺、火山地震 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 4、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性:
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太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馬來群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 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櫚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馬來西亞的錫居世界第一位。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6、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
(1)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3)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4)我國被稱為僑鄉的是:廣東、福建。
第二節 南亞(課本第40、41頁圖、43頁圖7-15、7-16熟記)
1、南亞次大陸: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區:
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 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大量水汽;11至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東北季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4、南亞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西南季風不穩定
5、農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和孟加拉國西部;小麥――印度半島西北部乾旱少雨區;黃麻――恆河下游地區;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6、宗教與社會:
(1)流傳地:佛教(斯里蘭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爾); (2)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 (3)泰姬陵――印度——「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 7、人口與經濟: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
(1)南亞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印度 (2)印度的電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第三節 西亞(課本第47頁圖、52頁圖熟記)
1、西亞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載券 1047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5頁未讀,繼續閱讀
4
西亞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之間,其中五海中的裏海不是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除公路、鐵路、航空聯結亞洲與歐洲外,還控制海上交通要沖。
3、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
(1)畜牧業:西亞的傳統經濟部門。如土耳其的安卡拉羊、阿富汗的紫羊羔皮。
(2)農牧業: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綠洲上,發展灌溉農業,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或:兩河平原——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以色列節水農業及椰棗著名。 5、世界石油寶庫:
(1)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 (2)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3)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
(4)重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5)石油輸出路線:
①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歐、美國 ②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③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4、阿拉伯國家――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1)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城。
第四節 歐洲西部(課本第54頁圖熟記)
1、緯度位置:北溫帶
2、海陸位置:位於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3、氣候: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氣候 4、經濟:工業發達,農業所佔比重小。
瑞士——鍾錶王國;瑞典——造船業、汽車、機械製造業;丹麥——「歐洲的牧場與食品庫」;挪威——海洋漁業;荷蘭——風車、鬱金香。
5、旅遊業:千年古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挪威的峽灣與午夜的太陽,義大利的古羅馬斗獸場;義大利——水城、橋城威尼斯;西班牙——鬥牛、與陽光燦爛的海灘;義大利的狂歡日;德國——慕尼黑啤酒節;法國——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等。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課本第60頁圖、62頁圖7-42熟記) 1、冰雪世界: 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
范圍 北極圈以北,含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
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與陸緣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北的地區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南的地區 海陸分布 以海洋為主(北冰洋)
以陸地為主(南極洲) 氣候特徵 與南極相比氣溫較高、降水較多、風力較小 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代表動物 北極熊
企鵝
資源
石油、天然氣、淡水
煤、鐵、石油、天然氣、淡水
2、在北極圈內,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3、極地科學考察:南極地區有中國的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北極地區黃河站。 4、世界上風力最大、風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極洲。
第三章 走進國家
5
第一節 日本(課本第69頁圖、72頁圖8-7熟記) 1、東亞島國--位置、領土組成、輪廓特點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位於北溫帶。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和其它島嶼組成。 輪廓與人口:地狹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點: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為主,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
(2)溫濕的氣候: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的海洋性特徵明顯。 (3)河流短小湍急。
3、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 4、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經濟模式:「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對國際市場依賴大)。 主要貿易對象:美國、中國、歐洲。
(2)日本經濟發展有利條件:便利的海運,發達的科技,高素質的勞動力。
不利條件:礦產資源缺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3)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原因: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於進口原料、燃料,也利於出口工業產品。 (4)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漁業生產大國。
(5)主要城市:
①東京――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興的科學城――築波
④工業城市——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
第二節 埃及(課本第76頁圖熟記)
1、地跨兩洲:非洲東北部和亞洲的西奈半島。亞非的洲界線:蘇伊士運河
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首都:開羅(歷史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亞、非之間的陸上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扼守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線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廣布:埃及除北部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3、埃及「母親河」――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 4、文明古國(埃及旅遊業十分發達的原因):金字塔、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
5、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跡分布集中在尼羅河兩岸。游覽主要景點應選擇適宜的交通工具是輪船。 第三節 俄羅斯(課本第81頁圖、83頁圖8-26熟記)
1、 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首都:莫斯科
2、 俄羅斯傳統上認為是歐洲的國家:首都在歐洲, 3/4人口在歐洲,歷史上政治、經濟、文
化的中心都在歐洲。 3、自然地理環境特點:
⑷ 八上地理填充圖冊答案(人教版)
哎呀呀,打的累死了。。浪費我半小時。。加分加分!。。
圖的自己翻圖冊。。
·表示下一空,(空格會被Bai DU 踢掉)還有就是表格是橫著打的
七、1.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亞熱帶
------半濕潤·半濕潤·濕潤區·濕潤區
2.南北溫差大·南北溫差小
3.夏·早·晚·長
4.哈爾濱·廣州·廣州·哈爾濱
第三節
一、1.
小·短·有·小
小·短·有·大
大·長·無·小
大·長·無·小
2.以秦嶺-淮河為界,南長北短
·秦嶺-淮河以南雨季長,降水充足
二、1.2.3(圖略)
4.C
5.(圖打不出來 用序號標)如:
一·1
二·2
三·3
四·4
五·5
**********
**答案!**:
**********
1-2
2-4
3-5
4-3
5-1
三(標號方法如上)
1-2-2
2-1-1
四、1.2(圖略)
3.汾·渭·龍羊峽·寧夏·河套·小浪底
4.青藏·內蒙古·黃土·華北·渤
五、
1.黃土高原·沙·土質疏鬆、降水強度大·人為濫砍濫伐導致土層疏鬆,造成黃土裸露
2.黃河下游進入平原,河道變寬,流速變緩,導致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
3.(①②③表示序號 不是題號)①加固大堤②種植植被③修建水利樞紐
六、1.青藏·橫斷·四川·長江中下游
2.3.4(圖略)
5.枝城·城陵磯·多彎曲·「九曲回腸」·①分洪、②截彎取直、③加固大堤
七、
1.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2.海河 黃河·淮河·長江
第三章 第二節
一、耕地·季風區·濕潤、半濕潤·平原盆地
----森林·季風區·濕潤·山地
----草地·非季風區·半乾旱·高原
----戈壁、荒漠、石山·非季風區·盆地高原
二、1.(書P67-圖3.8,偷懶一下哈。)
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設用地·氣候濕潤季風區·西部內陸
3.總量豐富·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一
1圖略
2.大致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多北少、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少北多
3.略
4.
多·濕潤半濕潤·豐富
多·濕潤區·豐富
少·乾旱半乾旱·缺少
少·濕潤半乾旱乾旱·缺少
5.
大致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多北少·那南水北調工程
夏季降水集中,春東降水少·興建水利工程
⑸ 地理書的封面
封面七年級上冊:新疆喀納斯風景區
下冊:珠穆朗瑪峰,南坡
八年級上冊:湖南張家界風景區
下冊:雲南麗江石鼓鎮 長江第一灣。
⑹ 黑體字的歷史
一、文獻綜述 在一般文獻中,「黑體」往往指稱的都是活字印刷的黑體。《現代漢語詞典》對「黑體」的解釋是:排版、印刷上筆畫特別粗、撇捺等不尖的字體。[1]這個解釋描述了黑體字的兩個基本特徵:1. 筆畫粗;2. 筆畫埠方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筆畫粗」已經不再適用於描述黑體字了,因為從20 世紀80 年代起,細黑體開始大量出現並被應用到正文領域,改變了印刷黑體單一的品種結構,也使得原先的定義變得局限。
事實上,印刷黑體字只是黑體字族的一類,另外還有一類是美術黑體字。美術黑體字有著更為簡單的技術實現手段,通常是手工繪制後經過簡單製版即可上機印刷。美術黑體字字形多樣,可以當成印刷黑體字結構上的延伸與變異,有的甚至打破了印刷黑體筆畫方直的基本特徵,形成了如圓黑體、宋黑體等不同樣式,但因其保留著黑體的局部特徵,所以仍屬黑體字的范疇。為了在一個清晰、全面的框架中探討黑體字的歷史,本文將對這兩種黑體字的源起及形式特徵進行詳細的分類論述。回顧中國近現代史,與中國黑體字的產生和發展有關的文獻記載非常少。現存的記載基本來源於兩類研究,一類是印刷史的研究,另一類是平面設計領域的字體設計研究。在有關近現代中國印刷史的文獻中,以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著的《中華印刷通史》影響最大。書中近代篇的第十四章第二節提及:「1909 年,商務印書館創制二號楷書鉛字,並刻制方頭字和隸體等鉛字,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由宋體字獨據版面的局面。」這里所說的「方頭字」正是黑體字。但是,在稍後的第十九章第一節中又認為黑體字是20 世紀30 年代摹仿日本漢字的一種印刷字體。顯而易見,兩條文獻在黑體字產生時間的認定上相互矛盾。關於商務印書館早期的字體創制活動,張秀民先生在《中國印刷史》中提到:「清末創辦的商務印書館,不斷改進技術,採用國外新機器新方法。過去美華書館只有七八號明朝字,而明體字方正呆板,無書法美感,習久生厭。商務乃創制楷書體,精美雅緻,又有隸書體及方頭體等。」[2] 張志強先生在《商務印書館與現代印刷技術》一文中提到:「在字模方面,1909 年商務印書館聘請徐錫祥鐫刻了二號楷書鉛字字模,使我國的活字增加了新的字體。以後,商務印書館又聘請人刻制了少數隸書及黑體活字字模。」[3]除了以上文獻之外,關於黑體字產生的時間和原因還有其他聲音,認為中國黑體字的創制直接受西文影響。在1937 年的《藝文印刷月刊》中,汪乃昌先生曾發表《中外字體之檢討》一文,指出黑體字是「現在」由西方傳過來的一種體裁,為羅馬所發明。[4] 這一觀點得到很多當代學者的支持。曹振英先生認為黑體字是20 世紀30 年代仿造國外黑體字設計的一種字體;印刷史學者羅樹寶先生則認為黑體字出現於20 世紀40 年代,是吸收西方等線體活字風格而設計的。
在平面設計的字體設計研究方面,有關黑體字的論述主要出現在李明君的著作《中國美術字史圖說》中。書中提出西文無飾線體字母直接影響到日本黑體字創制的觀點,他論述道:「經過日本人民創造性勞動,將無飾線體糅和到日本文字中,大約在上世紀末的1899 年左右產生了漢字黑體美術字,……黑體字中的印刷美術字比手繪美術字出現要晚一些。1917 年日本築地活版社製造出了三號黑體字」。[5] 設計家余秉楠先生則認為中國黑體是從日本買過來的,而日本的黑體是受西文無襯線體的影響而形成的。[6]綜合以上文獻資料不難看出關於中國印刷黑體字出現的文獻記載雖然不多,觀點卻相差較大,在時間的斷定上主要有1909 年和20 世紀30 年代左右兩種看法。有關美術黑體出現的時間則是鮮有記載。關於中國黑體字源起的問題也存在著爭議,可以大致歸納為兩種觀點:一是認為黑體字是受到西方無襯線體的影響而產生的;二是認為黑體字是由日本傳入。
二、黑體字創制時間的確證雖然黑體字創制時間的文獻記載較為模糊,甚至存在較大分歧,但關於黑體字的出處,多個文獻都提到了商務印書館。那麼,商務印書館最早的黑體字創制究竟是在什麼時間?這款黑體是否就是中國的第一款黑體字?這款字的字形以及使用情況如何?就這些問題,筆者查閱了1909 年前後清末至民國逾50 年間出版的3000 余種書籍雜志及10 余種報紙,以求獲得確切的答案。資料調研以商務印書館及民國時期規模僅次於商務的第二大出版機構中華書局的出版物為重點。此外,筆者還按照年代順序選擇性查閱了同時期其他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雜志。在新聞報紙方面,則主要以清末至民國期間政治文化最為活躍,印刷技術最為先進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所出版的報刊為主要目標。調查結果簡要匯總如下:
通過對清末民國期間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各種書籍雜志的詳盡比對,筆者發現印刷黑體字最早出現在該社1910 年12 月出版的《東方雜志》中,在七卷十二期「東方雜志之大改良」這則以文字為主的整頁廣告中出現了「一」到「五」的黑體中文數字,這也是中國最早的印刷黑體字。(圖1)1. 1910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七卷第十二期《東方雜志》一則廣告中使用黑體中文數字。
次年,同本雜志廣告頁中出現了商務最早的美術黑體字,如:第八卷第一期的廣告中出現「教育雜志」幾個字樣,這些字使用黑底反白的手法,字形明顯區別於印刷活字的字體,有手工刻制的感覺,呈現很強的碑刻隸書痕跡。(圖2
1911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八卷第一期《東方雜志》一則廣告中使用黑體美術字。)中華書局的出版物中,最早出現印刷黑體字的則是1916 年出版的《清朝全史》一書(圖3 1916 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清朝全史》中出現表章節名的黑體字。)
但僅應用於標示章節數。值得注意的是在「章」字的使用上出現了同字不同結構的情況,由此可見早期的印刷黑體字的字形規范性並不強。而在同時期其他數十家出版機構發行的書籍雜志中,則以1913 年由群益書社出版的《社會經濟學》一書中出現的印刷黑體字為最早,書中的章節及數字均使用了一款字形偏瘦長的長黑字體,這些字樣包含了三種不同字型大小,分別用於不同級別的章節及要點的標示。(圖41913 年群益書社出版的《社會經濟學》中使用的不同字型大小的黑體字。)
新聞報紙方面,筆者選取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幾家報紙重點研究,如:近代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申報》(1872 年創刊);影響僅次於《申報》的第二大報《新聞報》(1893 年創刊);以及《京報》(1918 年創刊)、《益世報》(1915 年創刊)等。在《申報》的資料中,筆者發現在1885 年的一則「燧昌」火柴的廣告中出現了美術黑體字樣,這是目前發現的近代大眾傳播媒介中最早的美術黑體字。(圖5 1885 年的《申報》上刊登的一則廣告中出現「燧昌」兩個黑體美術字字樣(局部)。)
而在1913 年的「花顏水」的廣告中,除了黑體美術字的大標題外,廣告內文中也出現了印刷黑體字,這也是首次在報紙中出現印刷黑體字樣。(圖61913 年的《申報》上刊登的一則「花顏水」廣告,第一次出現印刷黑體字(局部)。)
《新聞報》中出現美術黑體字的時間大約為1907 年左右,主要使用在廣告中;而印刷黑體字則直到1917 年才在廣告中出現,如「仁丹」廣告中的「謹防假冒」的小號字樣和在書籍推銷的廣告中出現的「中華書局出版」的字樣等。(圖720 世紀30 年代在《新聞報》的廣告中大量使用黑體美術字。)
《京報》中美術黑體字的出現大約是在20 世紀20 年代左右,主要應用於廣告中;至30 年代,印刷黑體字樣出現在該報正文的欄目中。(圖8)8. 1937 年的《京報》中使用黑體活字表示欄目名。
《益世報》中黑體字的使用最早是在1917年的一則西葯廣告中,圓頭的美術黑體字,下配老虎圖案,字形方正,筆畫結構與印刷字相比更顯誇張;(圖91917 年的《益世報》上刊登的一則西葯廣告中使用的圓頭美術黑體字(局部))。
該報印刷黑體字的應用則最早出現在20 世紀20 年代出刊的廣告中,如:在1925 年該報刊載的一則商務印書館《近世歐洲經濟發達史》的促銷廣告底端「商務印書館」字樣使用的就是中號印刷黑體。(圖101925 年的《益世報》上刊登的《近世歐洲經濟發達史》一書的促銷廣告(局部))
三、印刷黑體字源流的探討正如文獻綜述中所述,多位學者將中國印刷黑體字的起源直接或間接地歸於西文無襯線體的影響。筆者卻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在近代漢字印刷技術革新的領域,最為活躍的是一批西方的傳教士(如馬禮遜、姜別利),他們直接參與到漢字活字的創制過程中,極大地推進了晚清印刷字體的技術發展。但是,他們是否有可能將無襯線體的特徵直接移植到漢字中呢?筆者以為傳教士創制漢字活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捷優質的印刷品以傳播福音。對他們來說,字體的印刷技術是第一位的。而要將無襯線體的風格移植到漢字當中,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筆畫的特徵問題,同時還需要處理筆畫改變後所帶來的結構問題,這些繁復細致的工作對於本土的專業人員而言尚有難度,對於西方傳教士來講則更加難以駕馭。從現有史料來看,無論是馬禮遜還是姜別利,他們創制活字形所使用的都是本土流通廣泛,美學形式已然成熟的宋體。(圖11姜別利1865 年漢字拼合活字樣本。(分別自《本と活字の歷史事典》與《中國印刷史》))因此,基本可以推斷西方傳教士與印刷黑體字的創制沒有關系。但是,應該肯定的是傳教士們從技術層面上改造和推進了漢字鉛字工藝,為印刷黑體字的產生做了技術上的准備。
從媒介渠道來看,19 世紀末,外國人在中國先後創辦的報刊數量達到120 家以上,20 世紀初又增加了數十家,[7] 這些報刊有的本身就是英文報,有的則部分使用英文,藉助這些媒介,當時在西方已經較為普及的無襯線體也幾乎同步出現在了中國。這也是汪乃昌、羅樹寶以及曹振英三位先生主張的印刷黑體字源自於西文無襯線體的觀點的重要依據。[8] 但是,以上三人都認為印刷黑體字出現時間是在20 世紀30 至40 年代左右,與本文通過實證確立的1910 年相左。另外,無襯線體因其筆端方直被認為是印刷黑體字形的來源,但是類似特徵在中國書法及民間用字中早已存在,如:漢代碑刻、篆刻字體及某些裝飾字體的筆端都有方直的形態。這些字體的使用從古至今未曾間斷,無疑比西文無襯線體更接近於黑體。因此,認為中國印刷黑體的創制受西文影響的觀點在邏輯上頗為牽強。就已掌握的材料來看,筆者認為無襯線體的出現的確給中國的字體創制者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示,但其對於中國印刷黑體字的影響力度較小,影響的方式也較間接。中國印刷黑體字源自日本哥特字體是學界存在的另一觀點,這也是獲得較多認同的一種觀點。在1981 年出版的《中國印刷年鑒》中有這樣的記載:從1869 年姜別利在日本向本木昌造傳授電鍍法生產漢字銅模之後,中日兩國在近一百年的時間里,相互交流銅模和鉛字,日本向中國出口明朝體和黑體,中國向日本出口楷書體(日本叫「清朝體」)和仿宋體;當然兩國也自造進口的字種。20世紀50 年代的前期,《人民日報》用的宋體鉛字銅模,仍然是中國印刷物資公司通過渠道進口日本的。直到中日兩國分別實行了各自的簡化字方案,才結束了多年來兩國共用同一鉛字字體的局面。[9]這段文獻佐證了一個史實即:中國曾經進口過日本的哥特體鉛字,並以此自創了黑體字。日本哥特字體以兩種最為著名:一為築地式,即築地活版所所制;一為秀英式,即秀英舍所制。哥特體最早出現的時間是明治十七年(1885 年),比商務印書館黑體字出現的時間(1910 年)早了20 多年。1908 年,神田印刷所在東京印刷的《中國經濟全書》在我國內發行,中間就有使用到哥特字。(圖12 1908 年神田印刷所(東京)印刷的《中國經濟全書》中使用的不同字型大小的黑體字。)由此可見,在商務創制黑體字之前,日本的哥特字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了。那麼,商務最早的這款印刷黑體字是否有受到日本哥特體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可以先從商務印書館與日本之間的緊密聯系來分析。商務印書館創辦後不久所收購的修文書館正是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在上海的分支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承接中國的印刷業務,同時銷售築地活版製造所的活字及其他的材料。[10] 據文獻記載,修文印書館一度成為上海最大的印刷所,能印中、西、日文書籍,凡大小印機,銅模,鉛字切刀,材料,莫不完備。[11] 故商務印書館收
購修文印書館實際上是接受其完善的印刷機械設備和技術。商務印書館與日本的第二次接觸是在1903 年,日本著名印刷公司金港堂的原亮三郎想在中國拓展事業,委託在上海三井商行的山本條太郎在上海考察投資。後經人介紹,最終由金港堂出資10 萬與商務印書館合股。[12] 合股後,商務印書館的技術也獲得了提升,據當時商務員工高翰卿先生回憶:自與日人合股後,於印刷技術方面,確得到不少的幫助,關於照相落石,圖版雕刻——銅版雕刻,黃楊木雕刻等——五色彩印,日本都有技師派來傳授。[13]在合資的這段時間中,商務印書館除了多次從日本聘請印刷專家到中國傳授技藝外,也派人到日本學習印刷技術。[14] 商務印書館的領導者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張元濟等人對印刷工藝技術更是倍加關注,甚至多次親赴日考察及購買設備。[15]綜合來看,商務印書館與日本印刷界的交流,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設備上來看都是頻繁的,尤其與哥特體的重要廠家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之間的關聯更是直接。雖然從修文印書館接收的銅模中是否有哥特體已無從得知,但是,如此頻繁而緊密的交往關系使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務印書館的印刷黑體字受到過日本哥特體的影響。那麼,商務印書館的印刷黑體字受日本哥特體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筆者從商務出版的書刊中提取了部分印刷黑體活字字樣,並將其與築地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的哥特體字樣進行比對(圖13 . 1909 年—1919 年黑體活字字樣(上排)與築地明治三十六年(1903 年)哥特體字樣比較。),發現兩款字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首先體現在單字外形上,比如「第」字,商務版在外形上較方正,築地版則偏長。差異性也反映在字體的筆形特徵上,如:商務的「公」字筆形相對平穩,粗細變化也較小,而築地的「公」字筆形起伏較大,呈現出宋體字的一些痕跡。此外,兩款字在重心上也有所不同,比較兩款字中的「上」與「大」,不難發現商務字的橫畫比築地字的橫畫要低很多。商務印刷黑體字與1903 年日本秀英舍的哥特體字樣之間同樣也存在著不同之處,如:商務版的字樣重心偏低,而秀英舍的重心則偏高;另外,商務印刷黑體中「撇畫」與「捺畫」的結束部分處理得非常規整,如「公」、「版」等字,而秀英舍的字樣中類似筆畫的 「燕尾」痕跡則較為明顯。(圖14 . 1903 年秀英舍推出了粗哥特體活字樣本。( 自Vignette,2003 年11 期))上述差異都說明商務印書館的黑體字與哥特體之間雖有關聯但這種關聯並不直接。因此,日本哥特體對商務印書館黑體字的影響是有限的,准確地說,這種影響是啟發和參考,而非直接摹寫。
正如歷史文獻所呈現的,學者們往往把中國黑體字的創制歸於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筆者不禁萌發思考:在這文字藝術歷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國度中,中國黑體字的源起難道沒有任何內因的介入嗎?一套字體的創制需要的不僅是筆形特徵上的設計,同時還要考慮筆畫之間的組合結構問題,這兩點中又以後者最為艱難。按照字體設計的一般規律,通常都會選擇一些特徵上較為接近的字形作為參考。我們可以通過字樣分析來確證這一點。下圖是一組取自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的印刷黑體字樣(圖15. 1933 ~ 1936 年商務印書館發行的《東方雜志》中黑體活字字樣。),可以發現其中「每」、「月」、「師」等帶有勾畫的字中均具有特徵十分明顯的「角狀」勾畫。這一筆形既不同於漢碑字形,也不同於現代印刷黑體,倒是與宋體字的勾筆特徵十分接近,可以看成是黑體字在自身風格的基礎上對宋體勾畫的借鑒和調整。宋體字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在筆畫特徵以及框架結構上都達到了較為完美的程度。在所有字形中,宋體字的框架結構也與印刷黑體最為接近,所以,以它作為印刷黑體字的參照無疑是符合邏輯的。早期印刷黑體活字所具有的較為成熟的筆畫結構也側面印證了這一觀點。正如啟功先生所言:「一種字體不會是一個朝代突然能創造的,……它們必然有前代的基礎,至多是有所加工整理罷了。」[16]
四、美術黑體字的源流一個新事物的產生總是受到內在與外在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美術黑體字的形成同樣如此。上文提及的我國最早的美術黑體字「燧昌」字樣即是最典型的例證。「燧昌」二字保留了傳統裝飾字體的一些痕跡,其源自傳統篆書的筆形結構與民間瓷器、木器上常用的雙「喜」字樣以及「壽」字樣如出一轍。(圖16 清朝嘉慶年間的青花瓷罐與民國期間小桌子的擋板。)但是, 這種傳統的篆書筆意在黑體美術字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減少,呈現出一種簡化的趨勢。(圖17 1910 年《新聞報》刊登的「美而特蓋壽膠」廣告黑體美術字字樣。)在設計手法上,「燧昌」二字更多地體現出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其簡單統一的筆畫中使用了斜向的短線進行裝飾,這種裝飾元素在以往的裝飾字體中是沒有的,是一種有著西方文化特徵的機械的理性的表現手法。
事實上,清末民國期間大量出現的美術黑體與傳統裝飾文字之間的區別是明顯的。美術黑體幾何的筆型、機械的直線、透視的空間和模擬光照而形成的立體投影,這些細節處處流露出強烈的現代趣味與西方文明的痕跡;而傳統裝飾文字則多以書法為審美參照,多表現自然物象。從裝飾元素來看,美術黑體多用三角形、方形、圓形等抽象形,或維多利亞風格和新藝術風格的相對抽象的植物元素;而裝飾文字中使用的各種自然形則少有抽象化的處理。(圖18 我國民間的裝飾性字體(自《意匠文字—龍卷》))從應用媒介來看,裝飾文字主要出現在建築、傢具、門窗、對聯及生活用品之中,與主要使用於平面印刷媒介上的美術字也存在實現方法上的差異。對比現代的美術字與傳統的裝飾文字就像對比中國畫與西洋畫,一個樸素,一個科學;一個感性,一個理性;一個源出農業社會,一個醞釀於工業文明之中。
權衡兩種影響因素,筆者認為美術黑體字的形式風格更多源自外來文化,是受到西方以及日本的美術字體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首先,漢字美術字的源起可以追溯到西方字體迅猛發展的19 世紀。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在歐美大陸的蓬勃發展引發商業領域的激烈競爭,海報設計中越來越多地使用醒目的大號字以凸顯文字內容。傳統的木刻技術與19 世紀中葉開始在歐美大陸普及的石版印刷技術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美術字體設計領域以替代笨重且製作技術復雜的金屬活字,從而大大拓展了設計者的自由空間,涌現出豐富多樣的設計風格。這些新的字體風格被廣泛使用於商業領域,並於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通過商業貿易等渠道直接或間接經由日本傳到我國。除了商業渠道,民國期間的文化交流也為西方字體在中國的影響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僅1918 年至1923 年的五年間,就有30 多個國家的170 多位作家的文學作品被先後翻譯、介紹到中國。西方文藝的譯介不僅給閉塞的中國文壇吹進了新鮮的現代氣息,也將這些國家的設計引入進來。關於西方設計藝術對當時中國的影響,錢君陶先生回憶:「我在30 年代也曾經積極吸收西方美術的風格,用立體主義手法畫成《夜曲》的書面,用未來派手法畫成《濟南慘案》的書面。設計過用報紙剪貼了隨後加上各種形象,富於『達達藝術』意味的書面,如《歐洲大戰與文學》。」[17]日本美術字是影響中國黑體美術字形成的另外一個重要外因。日本的美術字也稱為「裝飾文字」、「描繪文字」、「圖形文字」、「意匠文字」,主要是指出現富於裝飾趣味的手繪字體。為求概念的一致在行文中統一使用「美術字」的名字。得益於明治維新之後出版業的飛速發展,日本美術字萌芽於19 世紀末到20 世紀的前20 年,是日本傳統文字藝術與西方文字表現形式及彼時勃興的各類現代藝術風格交匯影響下的產物。[18] 從20 世紀20 年代開始,日本美術字進入到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字體無論是形態還是結構都呈現較成熟的面貌,形式豐富,自成體系。(圖191928 年《東京朝日新聞》銀座廣告。)
日本美術字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廣告來實現的。在中國早期的報刊中,使用黑體字最多的廣告基本上以日本商品為主,常見的商品有「花顏水化妝品」、「今治水」、「仁丹」等等。這些新穎的字形很快就引起中國商家的關注,並被仿效。(圖20日本「仁丹」廣告(局部)。( 自1913 年《東方雜志》第九卷第八期)圖21 中國「 人丹」 廣告(局部)。品牌字體設計明顯受到「仁丹」的影響。)另外,大量的譯介也成為日本美術字傳入中國的渠道,在1896 年至1911 年期間,中國翻譯的日文書就達到958 種之多。民國時期的封面設計師葉靈鳳先生提到「我們新文藝出版物的裝幀風格,從我自己所經歷的那個年代開始,就受到日本裝幀風格的影響,一直到現在還不曾擺脫。」[19] 錢君陶先生也曾說:「我最初學習圖案,試做封面時,所有的參考書都是日本的,因而就受了日本的影響。」除此之外,清末開始的留學潮也是日本文化在中國傳播的重要渠道。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首選的留學國家,至1905 年,到日本留學的人數已達8000 人。[20] 以陳之佛、倪貽德、關良為代表的留日學人在學成歸國之後成為活躍於文化藝術各個領域的先鋒人物。因此,確切地說,正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中西、中日文化頻繁交流與溝通的大背景促成了中國美術黑體字的形成。
本文首先通過實證確認了中國最早的印刷黑體字是商務印書館1910 年發行的《東方雜志》第七卷第十二期中的黑體中文數字;而最早的美術黑體字則是出現在1885 年《申報》報紙廣告中的 「燧昌」字樣。時間的確定使我們得以從歷史的角度解析黑體字的豐富社會文化特質。回溯歷史,黑體字產生於中日甲午海戰剛剛結束的大時代背景之下,當時整個中華民族深刻自省,虛心向日本及西方列強學習,以圖自強,中外之間的技術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在這個特定歷史維度中,黑體字無疑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自新的一個縮影。具體來說,印刷黑體字的產生首先得益於19 世紀傳入的西方近現代活字技術,新技術在西方傳教士以及中國人自己的不斷改良中逐漸融入漢字體系,在取代傳統雕版印刷技術成為主流印刷技術的同時也將機器美學的特徵帶入到字體當中,為漢字的字體設計創新作了充分的准備。其次,從形式上來看,印刷黑體字的產生主要受西文無襯線體與日本哥特體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哥特體的影響最為重要。除了異質文化的影響,黑體字的產生也受到傳統字體美學的制約,具體而言是受到宋體字的影響。這些隱藏在黑體筆畫之間的微小特質卻精妙地傳遞出傳統美感,讓我們感受到傳統字體美學的巨大力量。此外,個人因素的積極作用也不可忽視,正是因為設計者的智慧與技巧才使得印刷黑體字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區別於日本字的「中國」特性。而就美術黑體字而言,雖然同屬黑體字族,但不同的技術背景及使用目的使其具有不同於印刷黑體字的形式特徵與文化。雖然在形態上仍保留了一些傳統字體的痕跡(如:篆書和古代碑刻隸書),但是美術黑體字的真正發展與繁榮則更多是藉助了外來尤其是日本美術字文化的力量,從20 世紀20 年代開始,各種外來的藝術形式與潮流通過不同渠道傳入中國,最終成為中國美術黑體字蓬勃發展的巨大動力。
⑺ 八年級上冊英語書 所有黑體字(黑體字)
Unit1
how often 多久一次
exercise v.& n.鍛煉
skateboard v.踩滑板
hardly adv.幾乎不
ever adv.曾,曾經
once adv.一次
twice adv.兩次
time n.次,次數
surf v.在…沖浪
Internet n.網路
program n.節目,表演
high school 高中,完全中學
result n.結果
active adj.活躍的,積極的
for prep.對於,在…方面
as for 至於,關於
about adv.幾乎,大約
junk n.廢棄的舊物
junk food 垃圾食品
milk n.牛奶
coffee n.咖啡
chip n.(食物等的)薄片
cola n.可樂
chocolate n.巧克力
drink v.喝,飲
health n.健康,健康狀況
how many 多少
interviewer n.采訪者
habit n.習慣
try v.試圖,設法,努力
of course 當然
look after 照顧,照看
lifestyle n.生活方式
grade n.分數,成績
better adj.& adv.更好的(地)
same adj.同樣的,相同的
as prep.像…一樣
different adj.不同的,有區別的
difference n.不同,差異,區別
unhealthy adj.不健康的
maybe adv.或許,大概
although conj.雖然,即使
for prep.達,計
grandpa n.外公,爺爺
a lot of 大量,許多
keep v.保持
must modal v.必須
less adj.更小的,較少的
Unit2 中文
matter n.事情,問題
have v.得(病),患(病)
cold n.受涼,感冒
have a cold 得了感冒
stomachache n.胃痛
sore adj.疼痛的
back n.背,背部
arm n.臂,胳膊
ear n.耳朵
eye n.眼睛
foot n.腳,足
hand n.手
head n.頭,頭部
leg n.腿,腿部
mouth n.嘴
neck n.脖子,頸部
nose n.鼻子
stomach n.胃
tooth n.牙齒
throat n.喉嚨
toothache n.牙痛
fever n.發燒,發熱
rest v.休息
honey n.蜂蜜
dentist n.牙醫
should modal v.應該
headache n.頭痛
shouldn't=should not
ago adv.以前
so pron.如此,這樣
illness n.疾病
advice n.勸告
thirsty adj.渴的
stress v.加壓力於,使緊張
(be)stressed out 有壓力的,緊張的
early adv.提早(地)
problem n.問題
way n.方法,手段,方式
traditional adj.傳統的
believe v.相信,認為
balance n.平衡,平衡狀態
weak adj.虛弱的,無力的
herb n.草本植物,葯草
angry adj.憤怒的,生氣的
tofu n.豆腐
medicine n.葯物
western adj.西方的
everybody pron.每人,人人
get v.變得
few adj.很少的
a few 有些,幾個,少數
stay v.繼續是,保持
important adj.重要的
balanced adj.平衡的
diet n.飲食,節食
moment n.瞬間,片刻
at the moment 此時
until conj.直到…之時
host family 寄宿家庭
hear v.聽見,聽說
Unit3 中文
babysit v.臨時照顧(小孩)
camp v.宿營
plan n.& v.計劃,規劃
Tibet 西藏
hike v.徒步旅行,遠足
Hong Kong 香港
how long 多久,多長時間
away adv.向遠處
get back 回來
send v.發送,寄
postcard n.明信片
San Francisco 舊金山
Hawaii 夏威夷
bike n.自行車
ride v.乘騎 n.旅行的路程
sightseeing n.觀光,游覽
fishing n.捕魚
rent v.租用,出租
Italy 義大利
famous adj.著名的,出名的
take a vacation 去度假
Greece 希臘
Spain 西班牙
Europe n.歐洲
something pron.某物,某事
lake n.湖,湖泊
the Great Lakes 五大湖
leave v.離開,出發
countryside n.農村,鄉村
nature n.大自然,自然界
forget v.忘記
a lot 很,常常,非常
finish v.結束,完成
Thailand 泰國
tourist n.旅行者
Unit4 中文
subway n.地鐵
train n.火車
forty num.四十
fifty num.五十
sixty num.六十
seventy num.七十
eighty num.八十
ninety num.九十
hundred num.一百
minute n.分鍾
take v.花費(時間)
by prep.表示交通方式
by bus 乘坐公共汽車
far adj.遠的,遙遠的
how far 多遠
kilometer n.公里,千米
shower v.淋浴
quick adj.快的
bicycle n.自行車
early adj.早的,提早的
mile n.英里
stop n.車站
transportation n.公共交通,運輸
north adj.北部的,北方的
North America 北美洲
part n.地區
depend v.依賴,依靠
depend on 視…而定
river n.河,江
boat n.小船
by boat 乘小船
must modal v.一定
more adj.& adv.更多的(地)
than conj.比
means n.方法,手段,工具
car n.小汽車
town n.鎮,城鎮
ill adj.生病的,不健康的
worry v.擔心,擔憂,焦慮
so adv.這么,那麼
much adv.十分,非常
Unit5 中文
lesson n.課,課程
another adj.又一的,再一的
concert n.音樂會
whom pron.誰,什麼人
calendar n.日歷
tomorrow n.& adv.明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後天
weekday n.工作日
invitation n.邀請,邀請書
training n.訓練,鍛煉
chemistry n.化學
American adj.美國的
project n.(學校的)課題,項目
matches n.比賽,競賽
whole adj.整個的,全部的
over adv.從一邊至另一邊
come over 順便來訪
free adj.空閑的,有空的
till conj.直到…之時
Unit6 中文
outgoing adj.友好的,外向的
twin adj.& n.孿生的
calm adj.鎮靜的
wild adj.魯莽的
serious adj.嚴肅的
athletic adj.擅長運動的
note n.注釋
mean v.表示…的意思
as adv.以…的方式
way n.某個方面
both pron.兩個(都)
hers pron.她的(所有物)
physics n.物理
however adv.然而
more than 超出
in common 公有的,共有的
be good at 擅長,在…方面做得好
school work n.學業
laugh v.笑
for prep.為,給,對
opposite adj.對立的
view n.觀點
interest n.興趣
though adv.& conj.雖然
necessary adj.必要的
beat v.打敗
care v.對…在意
friendship n.友情
primary adj.初級的,小學的
primary school 小學
information n.消息,信息
Units1-6 中文
wheel n.輪子
woman n.女人
use v.使用
cheese n.乾酪,乳酪
sick adj.不適的,患病的
body n.身體
begin v.開始
begin with 以…開始
swimming pool 游泳池
excited adj.激動的
Harbin 哈爾濱
safe adj.安全的,可靠的
fast adj.& adv快的(地)
passenger n.乘客
⑻ 七上生物書的所有黑體字!急求
必修1 1、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2、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3、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4、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6、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7、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8、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 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做自由水。 9、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10、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11、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2、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13、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 14、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1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16、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叫做自由擴散。 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叫做協助擴散。 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17、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18、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19、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21、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22、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25、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26、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27、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8、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9、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 30、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 3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32、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一定的物質准備。細胞增殖包括物質准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的過程。 33、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個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34、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35、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6、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就叫細胞凋亡。 37、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這我也不會 幫你在網上查的資料 你看看對不對
⑼ 怎樣學地理
學習地理「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下面就如何學好中學地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若有不妥,誠望指正。
一、切實做好學習常規工作,是學好中學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習常規工作,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常規性工作,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它通常包括確定目標,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目標檢測、總結等環節。切實做好這些環節,是同學們學好中學地理的最佳方法。
1、確定目標,制度計劃
目標就是方向,有了目標,同學們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學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目標。同時為了達到目標,就要制定計劃。學習目標有遠期、中期和近期三級目標,為了便於檢測、指導同學們訓練以及了解地理教學大綱中課程安排的特點,應以近期目標為主。要求同學們在教師幫助下明確自己在一個單元需要學習什麼,知道能力水平要達到怎樣的高度和自己採取怎樣的辦法措施等,每個單元目標實現以後(不論實現程度如何),都要及時進行學習小結,分析成敗原因,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運用「制定目標計劃—學習—目標檢測—總結—調整學習策略」的模式,經過3至5單元的訓練,使之成為同學們的學習行為習慣。
2、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同學們接觸新知識的開端,是學習新知識的第一環節。預習能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自學興趣、自學習慣。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預習質量,避免預習成為走過場的形式,同學們可以採用「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的預習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與城市》中的第一節「人口的增長和分布」,是什麼(人口)→怎麼樣(增長和分布)→為什麼(影響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中的8.1「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是什麼(環境問題)→怎麼樣(表現與分布)→為什麼(產生的原因)。同學們也可以採用分步驟預習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幾個黑體字標題,從中可以了解教材講了幾個方面的大問題;第二步,根據每一個標題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大體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情況下,對重點和難點,教材都給予較多的文字敘述和圖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礎上,確定預習重點—即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時,對一般內容快速閱讀,重點和難點內容則應詳細閱讀,要找出教材中知識結構的層次和各層次間的內在聯系,分析、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關鍵,從而在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對「新教材第七單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中的7.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的預習,教材有三個黑體字標題,反映了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三種主要方式:即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商業;然後從三大標題後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可確定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可作為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最後把預習重點放在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兩大問題上。
當然,預習方法,要不斷嘗試,力求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預習時作簡要的筆記,將重點知識畫線,疑難知識打問號或作標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3、課堂專心聽課
聽課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釋疑解難的主渠道,是學習常規的最重要環節。因此,同學們要認真聽好課。同學們聽課時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學們聽課要精力集中,全神貫注,不走神,緊跟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積極思維;眼到要求按照老師的意圖,或看黑板,或看課本,或看地圖等;耳到要求認真聽課;手到要求或記筆記,或勾畫課文重、難點,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讀 、朗讀、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並用,並協調一致,高質量地完成聽課任務。同學們聽課要帶著疑問聽,要特別關注老師是怎樣講解重點、難點知識,採用怎樣的思路,怎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學們在聽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知識,解決疑難,更要學會掌握知識,解答疑難的方法。同時還要認真做好地理課堂筆記。做課堂筆記可採用三法:⑴標記法:把老師授課中的著重點,在課文文字內容密切處畫上紅線、紅圈等標記。⑵見縫插針法:讓學生在課文空白處記下老師授課時的注釋,或者分析判讀圖像的方法,正確與錯誤的區別點。⑶歸納重點法:在筆記本上重點記錄教師授課時對相關地理概念的解釋,對相關地理原理,地理規律進行歸納的要點、知識拓展點以及解答地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記筆記的內容可以包括:一是記錄老師的板書,這一總分是筆記的主要內容;二是根據老師的板畫,在筆記本上動手繪制一些內容重要的簡單圖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近地面風的形成示意圖,冷、暖鋒天氣圖,水循環示意圖,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三是記錄老師講解的典型範例。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同學們要花大部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教材、聽老師講解、思考問題和做課堂練習等活動,所以,同學們做筆記要遵循簡而精的原則,避免只顧做筆記而忽略了其它課堂活動。
4、課後及時復習和作業
復習和作業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及時鞏固預習、聽課所獲知識而採取的一種有效手段。根據人類的遺忘規律,復習和作業需課後及時進行。一般來說,在復習完相關教材內容,筆記的基礎上,再來獨立完成作業效果較好。
5、搞好單元目標檢測、總結工作
每學完一個單元,自己學習成效怎樣?目標實現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成敗原因是什麼?還存在什麼問題?以後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糾正和解決存在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同學們以積極的心態完成目標檢測、總結工作,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便確定今後的學習目標和制定計劃。因而,單元目標檢測、總結也是同學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結合學科特點,掌握學習中學地理的科學方法,是學好中學地理的捷徑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同學們是主體。同學們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還不夠,還需要養成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並能獨立獲取、駕馭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要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們學好中學地理的捷徑。
1、學習地理應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及人類與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學習中應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同時,我們人類為了協調與環境的關系,走人類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應該掌握較全面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運用知識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學好地理要注意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
地理學科是跨越文、理的綜合性學科,它的內容十分豐富,兼自然、人文兩 大領域。除地理專業知識外,還涉及文學、歷史、哲學、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及工農業生產等 知識領域。地理學科是高考文科綜合和文、理大綜合試卷設計的最佳出題基點,試題設計可以地理知識為基礎,綜合政、史、地,甚至綜合中學所學學科。因此,學好地理至關重要,同學們還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以便觸類旁通。這一步,隨著同學們學習的深入會越來越多的體會到。
3、學習地理要採用綜合、分析、歸納的方法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是其它任何學科所不及的特點。表現為:在自然地理的各種事物、現象和過程之間,人文地理的各種事物、現象和過程之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地理只有採取綜合分析、歸納、概括的方法,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地理事物的復雜性、整體性和內在聯系性。例如,「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條件是什麼?」對這一問題,應從特區的地理位置、歷史上為僑鄉的因素、交通條件、勞力與技術、國家的政策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較為完整的認識。又如,「我國為什麼要在北京、香港九龍之間修建『京九鐵路』?鐵路建設在選線時應遵循什麼原則?」對這一問題,應從地理位置、我國南、北方貨物及運輸狀況、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政治因素,另外,還要考慮鐵路沿途穿越地區的地形、地質狀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鐵路」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以及鐵路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4、學習地理要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
地理學科還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也是其它學科所沒有的顯著特點。任何區域(分區、分國)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區域特徵(位置、自然面貌、經濟發展等)。因此,學習地理,應通過分析對比的方法,找出區域間的差異及相關聯系。這是學習尤其是復習區域性地理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對比的內容很廣泛中,可綜合比較,也可單項比較;可從自然條件方面比較,也可從經濟條件方面比較;可進行橫向比較,也可進行縱向比較……例如:在復習我國南、北方差異時,可從位置、范圍、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作物、農業基地、工業基地或地帶等方面列表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對我國東部季風區和西部非季風區的自然條件的差異也可用分析比較法;復習「英國、日本地理」,可從位置、范圍、自然條件、工農業發展狀況,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進行綜合比較。運用比較法,還可以幫助同學們認識和區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頒以及地理規律。例如:對「天氣」、「氣候」;對「水資源」和「水力資源」;對「礦物」、「礦產」和「礦床」等概念的學習記憶最好採用分析比較法。對「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特徵」的學習可列表比較。總之,通過比較和認知,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
5、學習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地理事物、現象,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地理教材的內容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內容可分為兩大類:其一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觀教育(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其二,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國情國策教育、熱愛家鄉教育等)。通過學習,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地認識世界、分析世界,正確地評價世界和我國的自然、人文地理狀況,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6、學習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識的網路,建立知識框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為了能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識的體系及屬性,以便進行綜合歸類、因果分析、異同比較等,從而較好地理解並掌握系統的地理知識及技能。這就需要在學習尤其是復習的過程中,理清地理知識的網路,建立知識框架。例如:每學完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後,同學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嘗試製作復習綱要圖表,反映這個單元或專題內各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框架結構及知識要點。又如:學習了日本、英國、美國等各國地理之後,可將需要共同掌握的問題歸入下列框架中,這樣便於知識的儲存、對比和記憶。
7、學好地理要採用學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可以直接為生產建設服務從而作出有效的貢獻,可以說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同學們學習時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將課本上、書本里嘗到的知識和技能,同周圍見聞的事物聯系,同當地和祖國的生產建設聯系,同國內、國際時事的熱點、焦點聯系。而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格言,對學習地理尤為重要。同學們應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種書刊、新聞媒體網路等,盡可能地開闊自己的地理視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區難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要盡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使書本知識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這樣既能有效地培養觀察、實踐、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於知識技能的活學巧用,從而增長才乾和智慧,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8、學好地理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
地圖形象、直觀,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因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於一定的空間,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運動、變化也離不開空間。因此,學好地理知識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樹立空間概念。具體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圖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包括識圖、讀圖、填圖、繪圖、析圖等技能。對地圖的正確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讀圖用圖的過程,可以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也可使同學們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但掌握用圖方法需要持之以恆的訓練。
⑴同學們要熟練掌握地圖的基礎知識,明確地圖構成的基本條件及要素。用圖時,能准確地認清圖中文字、符號、點、線、面所表示的地理含義。
⑵凡在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圖像,同學們都要認真讀懂,一一理解,認識圖像所反映的地理意義及地理規律,解決有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
⑶對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布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同學們要動手勾畫和繪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記憶。如月相成因示意圖、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及天氣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工農業布局圖等。
⑷在學習和復習中,凡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地名、資源、河流、山脈、城市、交通線等)應盡可能地表示在圖上,並能用地理術語或規范的語言解釋圖像,說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圖冊,將所學知識鞏固在地圖上,並認真規范地按要求填寫地理事物。
⑹為了記憶圖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圖、即不看書和圖冊,對地圖進行默繪、默記、默填。
9、學好地理要學會讀書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書和地圖冊,同學們讀書應做到:
⑴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邊看課文,邊看地圖冊,把文字內容落實在圖像上。
⑵邊讀、邊想、邊產生疑問。俗話說:學貴質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大膽提出疑問,不斷地思考:是什麼地方?有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要增強信心,鼓足勇氣,敢於向疑難問題挑戰。同時,要打開思維,認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關鍵,勤學好問,弄懂每一個疑難問題。要在不斷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
⑶學會筆讀。勤於動筆,手腦並用,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手過一遍勝過眼過十遍」。讀地理書時,一是邊讀邊勾畫重點、難點、要點,也可以打上各種符號,必要時還可以作簡單的眉批,這樣有利於抓住要領,加強讀書印象,利於復習鞏固。二是邊讀邊寫提綱。通過閱讀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種關系(主次、並列、因果、從屬等),能按地理知識的結構,寫出閱讀綱要或製成簡單的表格、圖表,形成知識框架,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三是邊讀邊繪圖,即將文字的地理知識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⑷聲讀對地理教材中的重點段落、重要原理或結論、需要長久記憶的知識等,可聲讀。例如:「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人民政府駐地」等一系列內容,反復朗讀,能增強記憶效果。對低年級同學可個人讀、分組讀、集中讀,對高年級的同學則可默讀。
⑸為了提高讀書效率,在讀書過程中應注意:一般內容快速讀;重要內容反復讀;疑難問題仔細讀;前後聯系對比讀,並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制定出讀書計劃。
10、學好地理要學會復習鞏固的方法
溫故才能知新。當同學們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識後,為了避免遺忘,也為了檢測的需要,同學們要掌握復習鞏固的方法,其要領是:
⑴閱讀。圍繞復習的中心課題,認真閱讀有關的教材內容、筆記、地圖、作業及試卷。通過閱讀,使同學們的知識盡快回到曾經達到過的水平。閱讀時應注意:一是採用回憶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回憶要有條理、順序。在回憶、閱讀、思考的過程中,隨時將思考成果記錄下來,以便整理復習筆記時使用。二是對不同知識採用不同方法進行復習鞏固。對地理概念的復習,要弄清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採用理解加記憶的方法。記憶方法多種多樣,如提高興趣法、形象記憶法、重復強化法、理解記憶法、諧音巧記法(如記憶我國儲量居世界首位的6種礦產名稱,除稀土外的鎢、銻、鋅、鈦、釩,按其諧音可用「吾北心太煩」就容易記牢了)等等。對地理原理的復習,要抓住實質,理清因果脈絡,用理解、記憶加應用的方法。對綜合性地理問題,用全面分析問題的方法。對區域性地理問題,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對規律性問題,採用歸納法。對地理時空問題,運用串編法和序列化的學習策略。地理空間內容可以藉助地圖上的一些點、線而進行串編學習。學習時注意線(交通線、重要地理界線、人口流動路線等)串點(城市、自然保護區等)、線過面(海陸、政區、地形區等)、線線交點、線的方向性等。如沿長江干線經過省區的五大鋼鐵基地,交匯的鐵路干線,所在農業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過程按順序排列。如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等等。學習時弄清上述這些地理事物發生、發展、演變、轉化的過程,因果關系,時間先後關系,從屬關系等地理事物演變規律,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策略,並且運用演變規律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又能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統的復習筆記,以便隨時查用。主要包括:知識系統提綱—使繁雜的知識系統化;各類比較圖表—讓知識更清晰;簡易地圖—形象、醒目,易於記憶。
⑶練習。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復習鞏固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加深領會。做練習時要注意:題型要靈活多樣,覆蓋面要廣,有一定的難度和綜合性;題量要適中,不陷入題海之中;選題要有針對性,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練習要經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