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平洋火圈是不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太平洋火圈」是指北太平洋邊緣、亞洲東部邊緣和美洲西海岸所組成的環形地帶。從陸地到海底,這一地區地震活動頻繁,其中包括最近發生的一些最嚴重自然災害。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環太平洋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或火環)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0,000公里,呈馬蹄形
所以說太平洋火圈不等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⑵ 火星的地理環境如何 具體參數
火星上極其荒涼,沒有液態水,沒有氧,大氣極其稀薄,也非常寒冷。美國科學家休格寧發現,火星赤道以南最熱的地方有兩個地區水分比較充足,具備生物生存的條件。
⑶ 關於海洋的地理知識點
浩瀚的大洋
太平洋名字的由來
應該是五大洲大洲包圍的大西洋分別是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歐洲還有南極洲
堪稱航運交通要道的印度洋還有太平洋
南大洋
北冰洋
神秘的"百慕大這是英國的一個小島傳說只要是飛機或輪船經過的就沒有不消失的"
"袖珍"之海--馬爾馬拉海
沒有海岸的海--馬尾藻海還有印度的馬爾地夫
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最年輕的內海--紅海
這還在不斷的擴大而地中海在不斷地縮小 海洋上的珍珠--島嶼
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
因拿破崙而出名的小島--聖赫勒拿島
最小的島國--諾魯
生命鑄就的島嶼--珊瑚島
狐猴最後的避難所--馬達加斯加島
世界的"肚臍"--復活節島
索羅門群島
袖珍群島--托克勞群島
熱帶雨林覆蓋下的馬來群島
對進化論的產生有特殊貢獻的兩個群島
海洋野生動物王國--大堡礁
歐洲--"半島的大陸"
維京海盜--北歐的幽靈
儲滿石油的阿拉伯半島
最著名的海灣--波斯灣
"三洲五海"話西亞
火山活躍的堪察加半島
"黃金水道"話海峽
麥哲侖海峽和德雷克海峽
從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
"流淚之門"--曼德海峽
溝通大洋的運河--巴拿馬運河
美亞史前交流的橋梁--白令海峽
好望角名字的由來
國際日期變更線
在北美洲和亞歐大陸的中間都是在海洋中為了不經過陸地保持時間的一致性 人造的海上奇跡--迪拜人工島
低地之國的守護者--巴里爾大壩
斯特龍博利--地中海上的天然燈塔
太平洋上的"大火環"應該是環太平洋火上地震帶世界上共有三處還有地中海和喜馬拉雅山脈
特洛伊--英雄與諸神的戰爭
挽救了西方世界的戰爭--薩拉米海戰
對馬海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美國的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是美日戰爭
山本五十六的墳墓--布干維爾島
消失了的大洲--亞特蘭蒂斯
大陸漂移說還有板塊構造學說
未來的大洋由太平洋不哦短的縮小應為處在板塊擠壓的中間是世界上最老的大洋了
消失了的大洋--泛大洋
走向"死亡"的太平洋
遠洋船的定位技術北冰洋在不斷地擴大
水下聲學定位技術
……
地形地貌海洋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還有海溝,大洋中脊海盆其中大洋中脊是海盆的誕生地岩漿不斷的噴出是海盆得以鞏固
海平面變化
隨著二氧化碳的不排放全球氣溫的不斷上升海平面也在不斷的上升 海洋資源海洋資源非常的豐富有礦產資源魚類資源還有空間利用的資源比如海上建立石油鑽井平台還有近幾年興起的海洋牧業的海洋養殖的還有人工放流的技術在不斷地提高海洋利用的方式
⑷ 地球上最大的「火環」是什麼
世界上有500多座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圍一帶和以爪哇為中心的一串弧形島嶼上,以及地中海、大西洋中部和非洲東部,尤以太平洋周圍最為集中。
太平洋火山帶,又叫太平洋火山環,從美國的阿拉斯加起,經西伯利亞的堪察加半島至千島群島和日本、我國的台灣省、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紐西蘭而到南美洲的西海岸。堪察加半島有20多座活火山,以克留赤夫火山最有名。千島群島和日本有活火山將近100座。在琉球群島經台灣到菲律賓群島、伊里安島和紐西蘭群島上,以及這些群島附近海底,分布著60多座活火山,菲律賓就有10多座。伊里安島、紐西蘭至南極洲一帶,火山活動也相當頻繁。和太平洋西部邊緣緊挨一起的以爪哇為中心的弧形島嶼上,有近100座火山。1966~1970年間,在印度尼西亞有22座火山爆發,無怪乎印尼被稱為「火山之國」。太平洋東岸,北端的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半島上,有近30座活火山,其中製造「萬煙谷」奇跡的卡特邁火山在阿拉斯加半島上。往南,墨西哥的帕里延庫、佐魯諾等火山都很有名。中美洲的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都是多火山的國家。薩爾瓦多海岸有座叫伊薩爾科的火山,每隔幾分鍾至十幾分鍾噴發一次,夜航的船隻,把它當作一座燈塔!再往南,哥倫比亞西部,厄瓜多、秘魯直到智利,也是多火山地帶。世界最高的活火山科托帕克希就在厄瓜多境內。
太平洋火山環眾多的火山;加上環內太平洋中部的火山,以及與太平洋火山環緊密相連的爪哇弧形島嶼上的火山,總共佔有全世界活火山的五分之四,真不愧為地球上的「火環」。
關於太平洋火環的成因,許多學者認為與板塊運動有關。因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西半部分是太平洋西界與歐亞、澳大利亞板塊的分界帶;東半部分是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分界帶;南半部分則是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板塊的分界帶。在板塊分界帶多火山、地震是毫不奇怪的。
⑸ 地理!!!!
何為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摧殘。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海嘯的起因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像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海嘯的危害
劇烈震動之後不久,巨浪呼嘯,以催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築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捲一空。事後,海灘上一片狼藉,到處是殘木破板和人畜屍體。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
相當3百顆原子彈 印尼地震威力為何如此大?
根據美國方面的觀測,今次印尼地震強度達到9.0級,相當300顆原子彈的威力,非常驚人。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爾登的地震監測中心的地球物理學者朱莉.馬丁尼絲稱,地震引發了海嘯。她說:「就震級如此高的地震以及它所處的位置來說,造成這一後果並非是罕見的。」
地震是由於形成地殼的板塊互相撞擊所致。地球最表面的地殼包圍著由半液態熔岩狀組成的地幔,地殼由12塊板塊組成,每塊厚達80公里,除了太平洋板塊全為水域外,其餘板塊均包括海洋及陸地部分。板塊在地幔上漂浮,速度各異,急速的時候每年可移動15厘米,緩慢時候每年可推進少於2.5厘米。
當板塊互相撞擊時,位處板層邊緣斷層的石塊會因為承受巨大壓力而斷裂,地震亦由此發生,石塊斷裂的位置就是「震央」。由於板塊撞擊只會在斷層發生,因此全球地層的分布並不平均,而是集中於位於斷層之上的地區。
擁有1.7萬個島嶼的印尼位處俗稱為「火環」(Ring of Fire)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剛剛在歐亞板塊、印度板塊及印度-澳洲板塊三大板塊之間,地震及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全球約80%地震均在這個地震帶發生。這次地震是發生在板塊邊緣的逆沖型地震,成因是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板塊邊緣,板塊邊緣的一個長距離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在26日集中釋放出來,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根據地震震源距離地面的深度,地震可分為極淺震(0至30公里)、中層地震(71至300公里)及深層地層(超過300公里),震源愈接近地面的地震,破壞力愈大。
什麼是海嘯
--------------------------------------------------------------------------------
http://www.dahe.cn 2004-12-28 15:30:40
河南報業網訊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