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學自然地理學
一、培養興趣,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遊、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人類與環境」內容,結合「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來分析理解,可以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地印在我們的腦子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
② 如何將枯燥的自然地理學好
分步閱讀,熟悉地圖: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熟悉地圖,包括大陸輪廓、經緯度等,因為高中地理考試,大多數題目都是配有圖的,往往圖中畫幾條經緯線、海岸線輪廓,需要通過這些來確定位置,從而根據位置來確定該地域的地理特點、物產、氣候等。另外,還要對氣候類型圖、氣壓帶風帶圖、洋流圖等一系列相關圖也要熟記,這樣做題才會得心應手,多做練習,總結規律。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考試同樣如此,大家都知道地理答題有一個模板:地氣水土光。實際上,地理還有很多的答題模板,這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練習中多歸納總結,通過總結,把更多更瑣碎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比如「氣」,在考試中可能還會考察天氣狀況、溫差、熱量、降水量等,而這些下面還會有一些更小的知識點,因此,需要大家在日常練習中多多歸納總結,找出一些適合自己的答題模板。
③ 地理科學怎麼學
1.地理科學專業簡介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
2.地理科學專業主要課程 地圖與遙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
3.地理科學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全面面向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本...
4.地理科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生中,8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
④ 求:如何學好自然地理
一、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分科(一)地理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科學。 地理學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地理學的「三層次」——統一、綜合、部門 地理學的「三重性」——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區域地理學(二)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三)自然地理學的分科 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二、自然地理學的任務三、自然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四、本書的內容和結構 第一章 地球第一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四節 地理坐標第五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第六節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和特徵教學重點 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其形狀、大小、圈層結構及表面形態結構特徵,掌握地球運動規律及其地理意義。教學難點 地球運動規律及其地理意義。教學活動 實習與實驗:在野外或者實驗室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其形狀、大小、圈層結構、表面形態結構特徵以及地球運動規律。檢索分析:在圖書館文獻信息系統或者網路上,檢索「地球運動」、「地球圈層結構」,分題名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看有哪些圖書、論文和網站與之有關,並了解該領域的新進展。參考文獻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維.地球的形狀——人類對它認識的歷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3. J.H.塔齊. 地球的構造圈.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4. 弗蘭克.普內斯等.地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第一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體二、太陽和太陽系 9大行星、50個衛星、50萬個小行星、少數彗星三、地球在天體中的位置第二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狀及其地理意義旋轉橢球體 黃赤交角 太陽高度角 自然現象的地帶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義 地球的巨大質量,使它能夠保持一個具有一定質量和厚度的大氣圈,擁有海洋和河湖,擁有生命……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一、地球的運動(一)地球自轉的規律性(二)地球公轉的規律性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首先,地球自轉決定了晝夜更替,使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轉(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並使地球上同一時刻、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而且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差使地球體發生彈性形變——潮汐作用,地球的整體自轉運動同它的局部運動(地殼運動、海水運動、大氣運動等)密切相關。同時,地球運動時,它的自轉軸傾斜於其公轉軌道面(黃赤交角),這影響著太陽輻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變化,從而決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遞變和五帶的區分;其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提供了兩個時間的自然單位——日和年,認識和利用它們的周期性規律,人們創造了歷法制度和計時制度。第四節 地理坐標一、緯線與緯度二、經線與經度第五節 地球的圈層構造一、地球的圈層分化二、地球的內部構造 地殼、地幔、地核三、地球的外部構造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第六節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和特徵一、海陸分布二、海陸起伏曲線三、島嶼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徵(一)地球表面是太陽輻射和太陽能轉化的主要場所。(二)地球表面是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兩相或三相界面。(三)地球表面具有獨特的物質現象,如生物、風化殼、土壤層、粘土礦物、沉積岩以及各種地貌形態。(四)地球表層具有復雜的、高速度和高強度的物質、能量交換、轉化和循環過程。(五)地球表層存在著復雜的強烈的內部分異過程。(六)地球表層是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環境。
第二章 地殼第一節 地殼的組成物質第二節 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第三節 大地構造學說第四節 火山與地震第五節 地殼的演變教學重點 認識地殼的物質組成及其演變,掌握構造運動、地質構造、大地構造學說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論。教學難點 構造運動、地質構造、大地構造學說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論。教學活動 實習與實驗:在野外或者實驗室、地質博物館認識構造運動、地質構造以及地震、火山。檢索分析:在圖書館文獻信息系統或者網路上,檢索「地殼」、「構造運動「火山」、「地震」,分題名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看有哪些圖書、論文和網站與之有關,並了解該領域的新進展。參考文獻1. 夏邦棟等. 地質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 J.H.塔齊. 地球的構造圈.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3. 傅承義.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4. 周廷儒. 故地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第一節 地殼的組成物質一、化學成分與礦物(一)化學成分 克拉克值 在已知的108種化學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種,並有300餘種同位素。(二)礦物 是單個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質的化合物,它是構成岩石的基本單元。(三)主要造岩礦物與常見礦物 岩石 是造岩礦物按照一定的結構集合而成的地質體,按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二、岩漿岩 岩漿岩 是上地幔的高溫熔融岩漿沿岩石圈破裂帶上升侵入地殼甚至噴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一)岩漿岩的礦物組成硅酸鹽、金屬硫化物、氧化物、揮發物。(二)岩漿岩的產狀、結構和構造1. 產狀2. 結構:玻璃質結構、隱晶質結構、顯晶質結構、斑狀結構3. 構造:塊狀構造、斑雜構造、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杏仁狀構造(三)岩漿岩的主要類型1. 按化學成分與礦物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 按結構、構造與產狀:深成岩、淺成岩、噴出岩3. 綜合分類:三、沉積岩 沉積岩是由成層堆積於陸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膠體和有機物質等疏鬆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岩石。
⑤ 在大學裡面,地理科學怎樣學
就看你把他歸於那一類門,不同的物態,在不同的類門有不同的作用,在綜合地理中,水,空氣,陽光,一般在自然地理中。而在生物中,他們,參與大自然的反應,很少參與人為生物機制反應。
⑥ 自然地理怎麼學習
如果你喜歡自然地理的話,建議不要徘徊,人文地理(不包括經濟地理)相對來說,就業前景要差一些,但經濟地理就業前景比自然地理要好一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1、先從興趣愛好考慮:地理學專業方向分為三支: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氣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學(研究方向有城市規劃、區域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有地圖、遙感、GIS等)。具體考試科目不同招考學校也不同,建議進一步咨詢,有的放矢。2、再從從就業方面考慮:1)、中學教師(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師,所有專業)2)、大學教師(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鄉規劃、旅遊方向)3)、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4)、測繪系統(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5)、減災系統(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等)6)、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7)、相關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圖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8)、水文水利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等)9)、氣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之氣候變化研究方向等)10)、環境保護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綜合地然地理等)11)、各類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所有專業)12)、其他就業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自然地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空間分異特徵、形成與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在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中,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一道,屬於地理學的二級學科。作為一門課程,自然地理學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核心性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農學、林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等相關專業的主要基礎課之一。培養具有地球表層系統科學研究能力、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質、朴實的作風與較深的文化素質修養的研究、教育、規劃與管理專家。碩士學位:掌握自然地理學及有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野外工作及實驗技術,了解本領域的研究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獲得者應系統掌握自然地理學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具有寬廣和堅實的基礎、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術,熟悉本學科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最新動態,能獨立承擔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課題及教學工作。學位論文應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較高的創新性。(註:各個學校的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學為例)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環境或其組成部分的科學。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科學。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在高中的學習當中,很多人都抱怨地理很難,也的確是這樣的所以在高三地理的學習當中,掌握方法相當重要,可以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高三地理可以分為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也應有不同的方法。第一是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相對最難的部分,有很多計算,對於文科生來說絕對是個難點。 對於自然地理,首先掌握書上的相關概念是前提,平時要養成多看書的習慣。但也不是說要花很多時間去看,而是要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比如說課間、睡覺前、起床後。看過後也要經常溫習,經常回顧。然後,就是要做題目,做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做的題量不用太多,但也不能不做,要培養做題目的感覺。做題要仔細閱讀題目,抓住每個信息點來解題。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就要認真聽老師的分析,要理解老師講的東西。我不喜歡用錯題集,因為錯題實在是太多了,收集起來有點煩的,而且每道題目中總不會一點都不懂的,把你每道題目中不懂的地方所謂的盲點,或者是新的知識點集中起來,復習時可以多看這本的,第二是世界地理。世界地理的關鍵是看地圖,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背得出來。平時要多看地圖,基本上要在腦中形成地圖的大致輪廓。同學之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拿著地圖冊互相問問題,大家一起看地圖比較有味道。此外,要善於聯想,比方說看到赤道,就會聯想到赤道穿過哪些國家,赤道附近的氣候等,再聯想到穿過赤道的國家的有什麼地理特徵,氣候,資源,經濟,綜合國力,等等。看到某樣事物就會樹枝狀般聯想開去,那這樣掌握的知識點就多了,面也廣了。第三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相對比較簡單,沒啥技巧可言的,關鍵是背誦。但是背誦也有技 巧,要善於把要背誦的知識點與自己已經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這樣背起來就比較容易了,而且最大的好處是這樣背不太容易忘記。此外,背誦過的內容要經常回味,可以在吃飯時或走路時或躺在床上時在心裡默背;也可以在背過之後把每章的內容都列個框架,再羅列出每個重要的知識點,學習能到這種程度也是超有成就感的。
⑦ 怎樣學好地理
我覺得
要學好地理
首先要自己喜歡,正所謂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其次要處處留意,處處留意皆地理,生活中隨處可見地理現象,地理知識。
地理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政史地不分家,在大學,地理專業招的理科生居多,地理亦文亦理。
地理學有其的分析方法,也有其必須牢記的知識點。
地理學分為人文地理學(狹義),經濟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分類眾多,幾乎與任何其他科學都有交集,從這個角度來說,地理學又是具有神奇色彩的一門科學。
希望可以幫助你對地理學有所了解和理解。
⑧ 怎樣才能更好的學好地理科學專業
個人認為學好地理第一是培養興趣:多看一些知識類競賽的節目,選手都不會而我會,很有成就感;和身邊的人聊天的時候如果涉及到地理知識,就努力地向對方講解,他增長了知識,又顯示了你的博學;
第二我認為要有理工科同學的空間想像能力:地理研究的東西都是空間的、立體的。比如信風帶,可以理解為地球和空氣的相對運動;
第三要善於發現和總結:比如7月1日時間多出了1秒,你注意到了嗎,知道為什麼嗎;比如到底是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喜馬拉雅最新測量高度;對最新的研究成果給予關注。再比如兩河交匯處會形成城市,你可以想想長江從上到下各個支流河口的城市,總結一下。
學地理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