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測量形成地理網路

如何測量形成地理網路

發布時間:2022-08-04 19:46:35

Ⅰ 如何測量經緯網的度數

在地球儀上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經緯網。 利用它上面標注的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各地點、各地區和各種地理現象的地理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例如,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廣闊天空中飛翔,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使用儀器精確地測定出它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其位置。 地球經緯網的起源: 為了精確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們給地球表面假設了一個坐標系,這就是經緯線。那麼,最初的經緯度線是怎麼產生?又是如何測定的呢?公元34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亞歷山大為名的那座埃及城裡,出現了一個著名圖書館,多年擔任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學多才,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 2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18世紀機械工藝的進步,終於為解決這個長久的難題創造了條件。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完美,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小,測定經度時引起的誤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兩地間最近距離的判斷: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為經線圈,兩地最近距離為大圓中過兩極點的劣弧;若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兩地最近距離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 由於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緯線是沿地球自轉方向環繞地球一周的線,所以根據經緯網可以准確定向。 一般來說,經緯度間隔相同的網格,其緯度越高,表示的范圍越小;緯度越低,表示的范圍越大。在圖幅大小相同、緯度大致相同時,經緯度間隔相等的,網格的面積越大,比例尺越大;網格面積越小,比例尺越小。 簡單的測定經線的方法: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當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候,竹竿的陰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經線。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W表示西經,E表示東經,N表示北緯,S表示南緯。 緯度

Ⅱ 請問地理中一些數據都是如何測量的

運用科學儀器測的唄!

Ⅲ 通過什麼方法可將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統聯系起來

這要看你所說的是什麼樣的測繪成果。
1.如果是紙質地圖就需要先進行掃描,掃描成TIFF格式或者JPG格式,然後在GIS軟體(例如ArcGIS、MapGIS、R2V等都可以進行數字化)中進行數字化,然後就可以在GIS軟體中進行相應的分析操作了,同樣要是你有的是JPG格式的圖片,方法一樣。
2.如果你所說的測繪成果指的是CAD之類的文件(dwg格式或者dxf格式)那就更好辦了,都轉成DXF格式,在大多數GIS軟體中都能進行格式轉換,直接將你所有的格式轉換成GIS軟體可以進行操作的格式。
攝影測量跟地理信息系統聯系非常密切,幾乎所有的地理信息系統本科以上的專業都要開攝影測量課程。不管你所說的測繪成果是什麼格式的文件,只要是測繪這方面的,都可以在GIS軟體中應用,只是過程難易的問題。
只能說這些了,不明白的話,請將你的問題說明的更詳細些,我可以幫你解答。

Ⅳ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概況急~!!!!!

GIS 是為解決資源與環境等全球性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技
術與產業。上世紀60 年代中期,加拿大開始研究建立世界上
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CGIS),隨後又出現了美國哈佛大學的
SYMAP 和GRID 等系統。自那時起,GIS 開始服務於經濟建設
和社會生活。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現在已建立
了國家級、洲際之間以及各種專題性的地理信息系統。我國
GIS 的研究與應用始於上世紀80 年代,近30 年來發展也十分
迅速,在計算機輔助繪制地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的試
驗與研究工作,在理論、技術方法和實踐經驗等方面都有了
長足的進步。
1.國外地理信息系統(GIS) 發展的4 個階段
(1)模擬地理信息系統階段
自19 世紀以來就得到廣泛應用的地圖——模擬的圖形數
據庫和描述地理的文獻著作——模擬的屬性資料庫相結合,
構成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模型。但是,這種模擬式的、
基於紙張的信息系統和信息過程,使得空間相關數據的存貯、
管理、量算與分析、應用極不規范、不方便和效率低下。隨
著計算機科學的興起,數字地理信息的管理與使用成為必然。
(2)學術探索階段
上世紀50 年代,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測量與制圖
學中的應用,人們開始有可能用電子計算機來收集、存貯和
處理各種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圖形和屬性數據。1956 年,
奧地利測繪部門首先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了地籍資料庫,隨
後這一技術被各國廣泛應用於土地測繪與地籍管理。1963 年,
加拿大測量學家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統這一術語,並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 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
(CGIS),用於資源與環境的管理和規劃。稍後,北美和西歐
成立了許多與GIS 有關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城市與區域信
息系統協會(URISA),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地理數據收集
和處理委員會(CGDPS)等,極大地促進了地理信息系統
知識與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應用。
(3)飛速發展和推廣應用階段
上世紀70 年代以後,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工業化、標准化
與實用化,以及大型商用資料庫系統的建立與使用,地理信
息系統對地理空間數據的處理速度與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結果是:①一些發達國家先後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土地信
息系統(LIS)和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GIS);②關於GIS 軟
件、硬體和項目開發的商業公司篷勃發展。到1989 年,國際
市場上有報價的GIS 軟體達70 多個,並出現一些有代表性的
公司和產品。③數字地理信息的生產標准化、工業化和商品
化。④各種通用和專用的地理空間分析模型得到深入研究和
廣泛使用,GIS 的空間分析能力顯著增強。⑤有關GIS 的具有
技術權威和行政權威的行業機構和研究部門在GIS 的應用發
展中發揮引導和驅動作用。
(4)地理信息產業的形成和社會化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
上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互聯網路的發展及國民經濟信
息化的推進,地理信息系統作為大的地理信息中心,進入日
常辦公室和千家萬戶之中,從面向專業領域的項目開發到綜
合性城市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從政府行為、學術行為
發展到公民行為和信息民主,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
2.國內地理信息系統(GIS)發展現狀
我國對GIS 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30 年來,在各級政
府和有關人士的大力呼籲和促動下,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事
業突飛猛進,成績巨大。我國GIS 的發展可以劃分為3 個階
段。
(1)起步准備階段(1978~1985 年)
主要在概念和理論體系的引入與建立,關於遙感分析、
制圖和數字地面模型的試驗研究,以及軟、硬體的引進,相
應規范的研究,局部系統或試驗系統的開發研究,為GIS 的
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加速發展階段(1985~1995 年)
GIS 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研究與應用領域,進行了有計劃、
有目標、有組織的科學試驗與工程建設,取得一定的社會經
濟效益。主要表現在:①GIS 教育與知識傳播的熱浪此起彼伏,
GIS 成為空間相關領域的熱門話題;②GIS 建設引起各級
政府高度重視,其發展機制由學術推動演變為政府推動;③
部分城市和沿海地區GIS 建設率先進入實施階段,並取得階
段性成果;④出現商品化的國產GIS 軟體、硬體品牌;出現
專門的GIS 的管理中心、研究機構與公司;出現專門的GIS
協會,涌現一批GIS 專門人才;出現專門的刊物與展示會;
初步形成全國性的GIS 市場。⑤在應用模式、行業模式和管
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3)地理信息產業化階段(1995-)
目前,我國GIS 的發展正處於向產業化階段過渡的轉折
點。能否藉助國際大氣候的東風,倚重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
大好形勢,搭乘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車,實現地理信息產
業化和國民經濟信息化,這是國內地理信息界人士面臨的嚴
重挑戰和千載難逢的機遇。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探
索建立一套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地理信息產業
模式。另一方面,則要充分總結和借鑒國內外地理信息系統
項目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動向,建
立起行之有效的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學的理論、方法與管理模
式。
(三)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發展動向
近年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發展迅速,其主要的原動力來
自日益廣泛的應用領域對地理信息系統不斷提高的要求。另
一方面,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為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先進
的工具和手段,許多計算機領域的新技術,如面向對象技術、
三維技術、圖象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都可直接應用到地理信
息系統中。下面對當前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的幾個熱點研究
領域作一介紹。
1.GIS 中面向對象技術研究
面向對象方法為人們在計算機上直接描述物理世界提供
了一條適合於人類思維模式的方法,面向對象的技術在GIS
中的應用,即面向對象的GIS,已成為GIS 的發展方向。這是
因為空間信息較之傳統資料庫處理的一維信息更為復雜、瑣
碎,面向對象的方法為描述復雜的空間信息提供了一條直觀、
結構清晰、組織有序的方法,因而倍受重視。面向對象的GIS
較之傳統GIS 有下列優點:(1)所有的地物以對象形式封裝,
而不是以復雜的關系形式存儲,使系統組織結構良好、清晰;
(2)以對象為基礎,消除了分層的概念;(3)面向對象的分類
結構和組裝結構使GIS 可以直接定義和處理復雜的地物類型;
(4)根據面向對象後編譯的思想,用戶可以在現有抽象數據類
型和空間操作箱上定義自己所需的數據類型和空間操作方
法,增強系統的開發性和可擴充性;(5)基於icon 的面向對
象的用戶界面,便於用戶操作和使用。
2.時空系統
傳統的地理信息系統只考慮地物的空間特性,忽略了其
時間特性。在許多應用領域中,如環境監測、地震救援、天
氣預報等,空間對象是隨時間變化的,而這種動態變化的規
律在求解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GIS 忽略時態主
要是受器件的限制,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近年來,對GIS
中時態特性的研究變得十分活躍,即所謂「時空系統」。
地物除了具有三維空間中的空間性質外,如何刻畫時間
維的變化也十分重要。通常把GIS 的時間維分成處理時間維
和有效時間維。處理時間又稱資料庫時間或系統時間,它指
在GIS 中處理發生的時間。有效時間亦稱事件時間或實際時
間,它指在實際應用領域事件出現的時間。
根據處理時間和有效時間的劃分,可以把時空系統分為4
類:靜態時空系統、歷史時態系統、回溯時態系統和雙時態
系統。
(1)靜態時空系統。它既不支持處理時間,也不支持有效
時間,系統只保留應用領域的一種狀態,比如當前狀態。(2)
歷史時態系統。它只支持有效時間,這種系統適用於事件實
際發生的歷史對問題求解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3)回溯時態
系統。它只支持處理時間,這種系統適用於信息系統的歷史
對問題求解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4)雙時態系統。它同時支
持處理時間和有效時間。處理時間記錄了信息系統的歷史,
有效時間記錄了事件發生的歷史。 時空系統主要研究時空模
型,時空數據的表示、存儲、操作、查詢和時空分析。
3.地理信息建模系統
通用GIS 的空間分析功能對於大多數的應用問題是遠遠
不夠的,因為這些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專用模型,目前通用
的GIS 大多通過提供進行二次開發的工具和環境來解決這一
問題。二次開發工具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對於普通用戶而言
過於困難。而GIS 成功應用於專門領域的關鍵在於支持建立
該領域特有的空間分析模型。GIS 應當支持面向用戶的空間分
析模型的定義、生成和檢驗的環境,支持與用戶互動式的基
於GIS 的分析、建模和決策。這種GIS 系統又稱為地理信
息建模系統(GIMS)。GIMS 是目前GIS 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GIMS 的研究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動向。(1)面向對象在GIS
中的應用。面向對象技術用對象(實體屬性和操作的封裝)、
對象類結構(分類和組裝結構)、對象間的通訊來描述客觀世
界,為描述復雜的三維空間提供了一條結構化的途徑。這種
技術本身就為模型的定義和表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而在
面向對象GIS 基礎上研究面向對象的模型定義、生成和檢驗,
應當比在傳統GIS 上用傳統方法要容易得多。(2)基於icon
的用戶建模界面。建模過程中的對象和空間分析操作均以
icon 形式展示給用戶,用戶亦可自定義icon。用戶在對icon
的定義、選擇和操作中完成模型的定義和檢驗。這種方法較
之AML 這類宏語言要方便和直觀得多。(3)GIS 與其他的模型
和知識庫的結合。這是許多應用領域面臨的一個非常實際的
問題,即存在GIS 之外的模型和知識庫如何與GIS 耦合成一
個有機整體。
4.GIS 將往高維化發展
GIS 在礦山與地質領域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的重要原因
是其在處理三維問題上的不足。現有的GIS 軟體雖然可以用
數字高程模型來處理空間實體的高程坐標,但是由於他們無
法建立空間實體的三維拓撲關系,使得很多真三維操作難以
實現,因而人們將現有的GIS 稱為二維GIS 或2.5 維GIS。礦
山、地質以及氣象、環境、地球物理、水文等眾多的應用領
域都需要三維GIS 平台來支持他們大量的真三維操作。空間
可視化技術是指在動態、時空變換、多維的可交互的地圖條
件下探索視覺效果和提高視覺效果的技術。虛擬現實(VR)技
術,也稱虛擬環境和人工現實,已在游戲中成功使用。運用
空間可視化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地形環境模擬,真實再
現地景,用於互動式觀察和分析,提高對地形環境的認知效
果,是今後三維GIS 可視化發展的一個重點。四維GIS(4DGIS)
一般是指在原有的三維GIS 基礎上加入時間變數而構成的
GIS。許多人認為地質特徵是不變的,但實際上大部分地質特
征是動態的、變化的,不是所有地質情況都是變化緩慢的,
水災、地震、暴風雨以及滑坡都會使局部地質條件發生快速
而巨大的變化。地質學家對4D(立體3D 加上時間第4D)的空
間——時間模型尤感興趣。但是,增加一維將帶來很大的問
題。比如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致使數據的採集、存取、
處理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可以在計算機技
術、資料庫技術以及相關電子技術的發展而得到解決。因此,
如何設計4DGIS 並運用它來描述和處理地理對象的時態特徵
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

Ⅳ 如何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

【摘要】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中,要想實現有效管理,就要對涉及土地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做到數據信息按類別儲存,便於日常管理中對信息的調用。在目前的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重要的輔助管理系統。有了地理信息系統之後,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土地自然信息和數據得到了有效管控。目前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了國土資源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必須對地理信息系統有足夠的了解,做好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工作。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8/view-3936104.htm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構建;地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K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054-02
一、前言
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為了有效實現對地理信息數據的管理,需要根據實際國土資源情況建立相應的地理信息系統。從目前國土資源管理來看,地理信息系統已經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國土資源管理取得更積極的效果,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地理基礎數據管理信息化也成為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對於提高管理效率、發揮國土資源管理的積極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二、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的搜集
構建國土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時候,數據的搜集是一種重要的環節。由於國土資源管理涉及的土地數據種類多,總體信息量巨大,如何保證數據的搜集效率和准確性成為了數據搜集工作的關鍵。所以,為了保證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發揮正常作用,我們就要在數據搜集方面下功夫。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現代信息測繪技術搜集基礎數據,成功搜集數據之後,對數據進行初次核對比較,確定數據准確後,將搜集到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分類儲存。這樣以來,可以保證數據搜集的准確性和完整性。
三、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從目前國土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來看,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數據子系統: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元數據子系統。以下我們重點分析這四個子系統:
1、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
在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中,主要包含以下數據:(1)基礎測繪數據(2)數據正射影像圖(3)地名數據(4)遙感信息(5)行政區域界線信息(6)屬性數據。這六種數據,是組成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的重要數據,也是整個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基礎數據之一。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城市和農村是主要的兩個土地資源管理方向,因此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包含了城市土地資源的主要信息。在對這些數據進行測量和搜集的時候,我們要利用GIS技術進行測量,保證數據的准確性,要根據數據的類別進行分類存儲。
2、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數據信息系統中包含了大量的土地基礎數據,這些土地基礎數據主要以下幾種:(1)土地利用數據(2)土地利用規劃數據(3)地籍數據(4)地價數據(5)農用土地分等定級數據(6)建設項目用地資料庫和土地開發、復墾與整理數據等,這些數據涵蓋了國土資源管理中土地基礎的各個方面。從目前的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中數據種類越多,地理信息系統覆蓋的范圍就越廣,所起到的作用也越積極。由此可見,我們必須不斷豐富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中包含的數據,不斷拓展數據范圍。
3、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除了對土地的管理,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也是重要的管理內容。而對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的管理也是依靠地理信息系統來實現的。所以,我們在構建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將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作為重要的子系統。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基礎數據主要包括礦業權管理數據、礦產資源儲量數據、礦產資源規劃數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和地質環境管理數據。從以上的數據種類可以看出,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數據,我們必須保證數據的准確性,並不斷更新礦產資源數據和地質環境數據。
4、元數據子系統
元數據(Metadata)是「關於數據的數據」,也稱描述數據或詮釋數據的數據。它用以描述現有數據的位置、來源、內容、屬性和狀態,是數據標准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元數據是描述跨地域、跨行業的各類數據來源、權屬、精度、范圍等信息的數據,將整個集成系統的各個數據納入統一的管理之下,形成跨系統的數據管理,並維持整個系統數據的完整性。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統之中,元數據子系統成為實現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保證了整個系統數據的有效性,提高了數據管理效率和准確性,使地理信息系統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四、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如何實現資源共享
由於國土資源管理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數據種類多、信息量大,要想實現全面管理並發揮信息數據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困難。構建了地理信息系統之後,不但有助於對地理信息數據的全面管理,也為地理信息數據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在目前地理信息系統中,對信息數據實現資源共享主要採取了以下方式:
1、將地理信息數據通過列印、印刷以及復制等方式,以紙質文件的方式提供給用戶,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資源共享。
2、建立地理信息資料庫,搭建地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與網路技術結合,將平台搭載在互聯網上,使用戶在許可權內實現對地理信息數據的網路查詢和調用。
3、將地理信息數據放在互聯網上,支持地理信息數據的文件傳輸和在線下載。
4、將地理信息數據系統與區域網絡或公共網路互聯,為專屬網路的群體提供地理信息數據的查詢和下載服務,實現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數據的資源共享。
五、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原則
在構建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時候,我們要根據系統功能的需要,遵守以下設計原則:
1、保證視圖的有效性原則
視圖可以被看成是虛擬表或存儲查詢。可通過視圖訪問的數據不作為獨特的對象存儲在系統資料庫內。系統資料庫內存儲的是SELECT語句。SELECT語句的結果集構成視圖所返回的虛擬表。使用視圖與使用表的方法一致,即在SQL語句中通過引用視圖名稱來使用虛擬表。
2、保證存儲過程優化性原則
存儲過程是SQL語句和可選控制流語句的預編譯集合,以一個名稱存儲並作為一個單元處理。存儲在資料庫內,可由應用程序通過一個調用執行,而且具備允許用戶聲明變數、有條件執行等其他強大的編程功能。
3、正確使用系統中的觸發器
觸發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存儲過程,當使用下面的一種或多種數據修改操作在指定表中對數據進行修改時,觸發器會生效:UPDATE、INSERT或DELETE。觸發器可以查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復雜的SQL語句,它們主要用於強制復雜的業務規則或要求。
六、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對如何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有著初步的認識。從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資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是十分必要的,對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所以,我們今後要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積極構建地理信息系統,發揮地理信息系統的積極作用,促進國土資源管理的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葉建中.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整合研究[J].浙江國土資源,2006,22(11):49-51
[2]杜培軍,方濤,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中有關數據問題的探討[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2,5(3):24-27
[3]王效強.關於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有關的問題思考[c]//江蘇省測繪學會2002學術年會.現代測繪,2002,25(31):207-208,212
[4]姚敏,鍾耳順,方利,國土資源空間數據一體化的集成與管理[J].地球信息科學,2006,5(2):24—29

Ⅵ 如何測定地理坐標

測量方式:
地理坐標,不管你要測定經緯度(BLH形式)還是公里網(xyh)形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要用GPS測定其坐標。GPS能夠直接的測出准確的經緯度。
如果需要更高精度的坐標測定,就可以在傳統測量儀器如全站儀和高精度GPS(RTK)中作出選擇。
具體的方法肯定需要參照自己的需求了。
在地圖上讀取方式:
可以直接在載入了地圖的軟體,通用的GoogleEarth,專業的ArcGIS或者自己單位的GIS系統中,都可以讀取你選擇地點的坐標的。
不過肯定的是讀取的坐標回比選擇的坐標精度要差很多

Ⅶ 利用什麼測量成為中國地理地圖的基礎性工作

有時利用月蝕觀測困難,「又採用了審慎而周密的三角控制網的測算,測量出一連串三角形,並通過平面三角計算,得各點座標,用望遠鏡測定夾角,並先對基線作準確的測量,然後用三角法運算,由近及遠,或用已知測繪點反求、復測……使新測地圖具有相當的精確度,成為中國地理地圖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Ⅷ 地理經緯網,經緯度等的怎麼來做呢

為了精確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們給地球表面假設了一個坐標系,這就是經緯度線。那麼,最初的經緯度線是怎麼產生?又是如何測定的呢?公元34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亞歷山大為名的那座埃及城裡,出現了一個著名圖書館,多年擔任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學多才,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 2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18世紀機械工藝的進步,終於為解決這個長久的難題創造了條件。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完美,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小,測定經度時引起的誤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閱讀全文

與如何測量形成地理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