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之渙會說「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哪裡有什麼作用
關於玉門關這一個地名,相信大家都是從古代十分著名的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一首詩中得知。然而在那一首詩中,王之渙把玉門關比喻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之地。那麼,玉門關在歷史上究竟是指哪個地方呢?查找一些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玉門關在中國歷史上王朝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
三、綜述
總的來說,王之渙詩中所描述的這一個玉門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連通了我國歷史上的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
2. 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和那裡特殊的地理環境是有關的。玉門關的四周群山環繞,地形起伏也很大,高大的山脈和一些大小不同的盆地形成了復雜的地理環境,氣候有著明顯的大陸性。
它的西部和帕米爾高原合抱,阻隔了自大西洋來的暖濕氣流;南部和青藏高原相接,阻隔了自印度洋來的暖濕氣流;而且東南面還有一些著名的山脈(例如賀蘭山),也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
出自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
玉門關恰好處在非季風區內,因此夏季風——春風也就吹不到玉門關了。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所以那裡的空氣是相當乾燥,自然降水也就十分稀少了,平均年降雨量僅為40毫米左右,只有在上海的百分之幾。
景點介紹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始建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現存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堡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
城北坡下有東西走向的一條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過乘及郵驛之路。現存城牆高9.7米,上寬約3米,牆基最寬處5米,上有城牆,城東南角有馬道可以登頂。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3. 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古代交通關口的名字。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灘共同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北與北山相望;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4. 「春風不度玉門關」從地理角度解釋其含義
這里的春風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夏季風(海洋吹向大陸),溫暖濕潤的夏季風會帶來降水。玉門關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由於距海洋遠以及山脈的阻擋,夏季風難以到達玉門關。因此,玉門關以外氣候乾燥,戈壁、沙漠廣布。
5. 想知道: 中國 玉門關的氣候環境怎麼樣 在哪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地處內陸,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里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最低氣溫-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
6. 玉門關位於哪裡
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區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約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區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東西線性分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0.5公里。
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6)玉門關的地理環境怎麼樣擴展閱讀:
交通信息:
1、內部交通
有中巴車沿固定線路在市內通行,全市有各型計程車320多輛,晝夜服務。市內有300多輛人力車,十分方便。在市區鳴山路上,有4個自行車出租點。如想租用旅遊車,豪華空調型,可與當地旅行社或星級賓館總台聯系;普通國產巴士,可與各汽車客運公司中心聯系。
從敦煌到玉門關約90公里,由沙漠公路相連,小車可以通行。目前沒有公共交通直達,建議包車。
2、外部交通
飛機、火車、汽車、自駕。
7.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敦煌郡龍勒縣境,是古絲綢之路中重要的關隘,因西域輸入玉石得此名。玉門關作為古時候的一個重要的關隘,多次出現在古人的詩詞中,流傳至今。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涼州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希望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塞外的玉門關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下歷史的遺跡,親自去尋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答案,想來也是別有一番趣味。有人一起嗎?
8. 玉門關在張掖嗎
玉門關不在張掖。玉門關所屬城市:甘肅省敦煌市。地理位置:酒泉市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灘上。詳細介紹如下:
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灘共同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北與北山相望,南與祁連山呼應,東南距敦煌市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東部邊緣約150公里。此區域在地理區域上具有東西交通分界的標志地位,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景點介紹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始建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現存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堡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
城北坡下有東西走向的一條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過乘及郵驛之路。現存城牆高9.7米,上寬約3米,牆基最寬處5米,上有城牆,城東南角有馬道可以登頂。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漢長城是漢代河西地區軍事防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敦煌境內的漢長城是現存距離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漢長城,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河倉城,俗稱「大方盤城」建於西漢,到魏晉時一直是長城邊防儲備糧食的重要軍需倉庫。河倉城坐北向南,夯土版築,呈長方形,分外城、內城和倉城三部分,外城城牆已坍塌,殘存倉城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處9米,城內有南北方向的兩堵牆,將其隔為面積相等並排的三座倉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