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做地理題初中

如何做地理題初中

發布時間:2022-08-06 06:29:03

Ⅰ 如何做好地理題

地理其實是個很模式化的學科,尤其是在回答人文地理的問答題,它總共就那麼幾個因素,到時候一條一條的套用,當然還要熟悉地圖.比如問區位因素,先在腦子里理順一下,分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再細化自然因素又有地形,地理位置,氣候,等等,社會因素又有科技,經濟等等,再一點一點套,加以展開,力求全面.
自然地理要靠理解,但其實它考察的重點和難點基本是不變的,它的題型也就那麼幾種,把圍繞某個知識點的各種題型都做做,會有收獲.
另外就是多看看高考題,看看都考些什麼,要怎麼答,回答一定要用專用術語地理不難關鍵看方法!一般都是以地區為背景的!以南亞為例,當你面對南亞的地區圖時一定要聯想:這里的氣候 地形 經濟 時區 主要物產 主要河流山脈 海峽 等等.一定要會聯想,會比較.當你復習南亞時可以想想同緯度的東南亞 北美等地區和南亞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記憶比較輕松!還要要經常看看地圖譬如世界氣候分布圖 洋流分布 分區地理 中國的:鐵路 主要地形 礦藏氣候等!還要記住幾條主要經緯線川過的地區!一東經90為例:孟加拉灣 中國青藏高原 俄羅斯 印度洋等!這樣記憶地圖在腦中就不怕了!考試時的給經緯度判斷什麼地區問題簡單了!當作別的科累時看看地理地圖記住幾個地名什麼的 地理一定可以學好的!考試的重點地區我認為:伊朗(伊朗對美的強硬態度以及和中國接壤的關系應關注)東亞地區(朝鮮核問題日本對二戰的態度等都可以出綜合題)非洲(胡錦濤出訪非洲是熱點 第三世界崛起)以及個大國:美國 日本 俄羅斯 中國 歐盟 澳大利亞等都容易做比較題,相同不同處等.中國的東中西部比較 交通 環境等都要注意!大概就這些吧!
地理是文科綜合的又一重要科目,地理的復習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具體地說,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重視基礎知識,學會 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
重視基礎知識.無論是「3+2」還是「3+x」考試都非常強調能力,但能力總是從基礎知識切入,運用基礎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綜合、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就難以提高能力.
重視知識結構.我們在熟記這些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對它們進行歸納、概括、整理,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因為良好的知識結構,不僅有利於自己整體把握和牢固掌握知識,同時還能鑲嵌新知識、豐富原有認知結構,提高知識的使用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體系化的知識才有可能
達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2)重視運用地理圖表,注意圖文轉換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載體,是地理現象的「信息庫」,是各地理要素綜合和具體體現的「綜合體」,它可代替大量語言文字,既有形象直觀性,又有抽象概括性,既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首先應有識、繪、填、讀圖的習慣,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做到心中有圖.其次,應重視圖文轉換.對於同一內容,可通過變換、增加圖形或改變提問角度以及增加圖文互換的練習訓練等方式,來培養提高自己的讀圖分析能力.在復習地理知識時,動手繪畫簡圖,以圖為線把各部分知識串聯起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克服了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3)加強橫向聯系,注意學科滲透、提高綜合分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加強橫向聯系.在復習中要重視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對於有些知識點要進行相應的拓展和遷移,學會舉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識聯系起來,如在復習等高線時,就要聯系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震線、等壓面等知識.
注意學科滲透.鑒於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和考試要求,在平時學習中,完全有必要建立與其他各學科進行全面或廣泛的聯系,進行學科間的滲透.尤其是涉及一些國家和地區領土、領海的爭端,民族、宗教的沖突,以及當今的熱點問題,都應聯系當時、當地的政治、歷史背景.
(4)注重聯系實際,注意區域地理的復習
注重聯系實際.復習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應多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聯系鄉土、國內外實際,把知識學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注意區域地理的復習.盡管地理學科的測試可能以高中地理為主,適當滲透初中地理,但由於高考命題中注意綜合性、應用性的考查,而區域地理在這個方面有著獨特的地位.在復習某個區域時要全面考慮它的地形、氣候、水文、經濟、歷史、政治等知識,絕不能單純地復習地理知識,而是要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和原理,進行分析、比較、綜合,達到解決區域實際問題的目的.
(5)關注新聞地理,注視時事焦點
新聞時事焦點歷來是高考的熱點,因此在平時要關注全球時事熱點,注意積累新聞地理、時事焦點的有關資料.同時應注意發生事件的歷史背景、政治原因以及發生地的地理史實,並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評述,達到有備無患.

Ⅱ 初中地理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做地理選擇題的的前提是掌握基礎知識,學以致用,以下方法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1、直選法
把記住的知識再現出來,主要考查記憶的准確性。做題時要審清題干、題支,判斷與所記內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兩個選項。
2、排除法
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較多時,可將選項與題干條件對照,將錯誤選項排除(1-3項),縮小范圍,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3、優選法
題目提供的四個選項如果都符合題干要求,但題干中又有「最」、「主導」、「主要」、等字樣,就應該採取選優法進行取捨。
4、圖解法

利用圖冊、及課本示意圖輔助解答選擇題。

在地理分布、運動規律,空間想像等方面,可根據題干所提供的條件迅速查找圖冊及課本中的有關示意圖,直觀地表現解題條件或將條件具體化。

Ⅲ 地理做題技巧

一、選擇題解題技巧和規律:(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1.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括多個選擇題)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二)應試策略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2、認真審題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三)應試技巧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A、東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東北方向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四)解題方法介紹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餘選項。例如:(2005年江蘇卷)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點撥:既然全流域要綜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應該利用絕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來補給河水,不現實,又可以排除B,正確答案為D。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例如:美國「矽谷」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環境優美B、交通便利C、知識技術D、市場廣闊答案:C 點撥:形成高技術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包括知識技術、快捷交通、優美的環境,但主導因素是科技發達。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的地區,不會有:A、熱帶沙漠氣候B、寒流C、冷鋒活動D、從極地漂來的浮冰答案:D 點撥:將條件轉化為「一年中有兩次直射的地區」屬於熱帶地區,不會存在從極地漂來的浮冰。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例如:10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和移動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動B、南半球,向南移動C、北半球,向南移動D、南半球,向北移動答案:B 點撥:可以用下圖幫助理解選擇。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例如:(2005年江蘇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答案:C 點撥:首先明確塔里木河為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雖然7月氣溫最高,但冰雪融水補給河流還需一段過程,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8月。(五)選擇題類型: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後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並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後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二、綜合問答題解題技巧和規律:綜合題常見類別有:(一)、描述和闡釋事物1、特徵問題: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如位置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水系特徵、水文特徵、地表植被特徵、土壤特徵等;人文地理特徵,如農業生產特徵(區位特徵、結構特徵、地域類型等)、工業生產特徵、交通特徵(運輸形式、線網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資源特徵等。2、地理成因問題: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氣候類型成因、氣溫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關成因、湖泊、沼澤成因、洋流成因、海水鹽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災害類:包括天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氣候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4、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類:包括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二)、論證和探討問題1、評價問題: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答題思路:三套答題系統①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益統一入手;②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辨證闡述;③從不同對象的角度來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對不同對象影響效果不同)。例如:遷出地和遷入地(人口遷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輸出地和輸入地(天然氣、電力)2、比較問題注意一點:兩邊都要回答常見:特徵比較、區位比較、成因比較、分布比較、結構比較等3、措施問題回答思路:三套系統①對症下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現象成因,然後逐一對照找出對策)②(技術)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③開源節流(對資源類而言)常見問題例如:①河流洪澇災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環境污染措施③生態破壞措施④自然災害措施4、規律問題①地理點:如地帶性、非地帶性②等值線分布特徵:數值變化規律、極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閉合③面:形狀、大小④變化規律:包括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變化量、變化幅度、變化速度、變率大小等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1)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2)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盡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准,則不如適當多答。(3)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把握,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4)注意「死」的采點、「活」的采點。地理考試中考生常見的能力問題①審題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題目沒看完就開始作答。②讀圖和提取資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題條件。③不能准確認定區域位置,對地理空間位置的相互關系把握不準。④審題時不善於抓住關鍵詞,不能准確理解題目的設問重點,導致答非所問。綜合題答題過程: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准備用。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Ⅳ 初中地理選擇題答題技巧

最好的辦法就是
「排除法」
做選擇題
這是做好的辦法了
我現在上初三
,初一、初二的時候我都是地理課代表
這都是地理老師教我的
很管用
能排除三個
還是一個正確答案
要是排除兩個
抓鬮還有50%的機會呢!!
希望能給你取得好成績
加油!!!!

Ⅳ 七年級下冊初中地理答題技巧

地理復習要做題。地理做題不是什麼題都做,而是要有所歸納的。建議你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最好不要太多。(不要是練習題兩三本的做)每次做完後,要改錯。改錯時,建議寫寫知識點在錯題旁邊。錯了不要緊,別灰心。一定要把錯了的內容弄懂。
還有,多記記圖。初中應該都配有圖冊,可以看看那個,上面有好多知識點。書上的圖,尤其是重點的圖,必須要記得。
這是我的老師和一些同學給我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Ⅵ 地理大題答題技巧初中

初中地理解題必備9大技巧

1.某地區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緯度位置:描述其所在溫度帶、中低高緯度

海陸位置:東西南北中靠、瀕、臨、接XXXXXX地區

相對位置:位於某地區的某個地理方位

2.氣候特徵的描述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描述。 「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1)首先找出最冷月或最熱月、找出降水量最多或最少的月份(季節)。依據氣溫曲線說出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

常用描述語言有:夏季高溫或涼爽、冬季寒冷或溫和、全年炎熱、全年嚴寒、全年溫和等。

(2)依據降水量柱說出降水隨時間的變化特點。降水量年變化大致有: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濕潤。注意少雨與乾燥意思相近。

(3)歸納氣候特徵:氣候特徵= 時間(季節) + 氣溫特點 + 降水特點

四種熱帶氣候的分布及其顯著特徵

兩種亞熱帶氣候的分布及顯著特徵

三種溫帶氣候分布及特點

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及特點

3.分析影響氣候因素的方法: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

4.地形特徵的描述

(1)地形類型多樣或單一,以某種(幾種)地形為主

(2)地勢起伏狀況(大、小),哪裡高,哪裡低

(3)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主要的地形區名稱及分布

5.分析某地的發展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分析。

自然條件包括:地、氣、水、土、生。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市、交、勞、科、政。

(1)影響農業發展的條件:

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數量 5.科技(基因、保鮮、冷藏等)6.工業基礎

(2)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3)工業區發展的條件:自然條件:①礦產資源、②能源、③水運與水能、④土地資源、⑤生物資源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社會因素:政策、社會需要、歷史條件等。

6.分析城市分布方法(聚落):城市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的地區

7.地質災害的成因分析:(1)火山、地震:位於板塊邊界類型、火山地震帶(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①地形因素(地形陡峻)②地質因素(如斷裂發育岩性破碎)③植被因素④氣候因素 (如夏季多暴雨)

8.河流的水文特徵及影響因素:(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及其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有關

(6)凌汛(取決於所在緯度和流向)

(7)補給類型:雨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等

9.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1)水系特徵(2)水文特徵(3)降水特徵(降水量、時長、強度)(4)氣候異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為原因:1.植被破壞(亂砍亂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調蓄能力降低;植物涵養水源、調節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Ⅶ 地理初中答題技巧

天,氣候等
地,土壤
人,人口,人文等
交,交通
市,市場
政,政策
背下這六個字,這個口訣,後方內容可以擴充

Ⅷ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它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理、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物學習的方法。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物了方法,是很容易學好的,根據我的幾年教學經驗,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有缺少連貫性,學習時往往記得慢、忘得快,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學慣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張冠李戴,可編為北N南S、西W東E。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
二、學會概括
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三、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四、有效地體現"地理的特點:地圖和理論的結合,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認為背背成績就會很好,那是大錯。因為地理是地圖和理論的結合,也就是說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養成看地圖、記地圖、畫地圖的良好習慣,使所學內容有效地落實在地圖上。
1.看地圖學習時首先要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象平行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粉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記地圖記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環節,一旦記下了圖就能達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要記下這幾個國家的圖形也不難,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圖形象一隻高昂著頭的雄雞,澳大利亞象騾駝背,加拿大象被綁著腳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與南美洲圖形相似。
3、畫地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需要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五、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六、與生活聯系起來
地理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與生活聯系起來,就不會感到乏味了,"學習人口、糧食與環境"時,特別是農村學校,可結合當年大量開荒毀林而遺留下來的荒坡荒地的現象,讓學生作為社會調查,了解當年開荒毀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發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並樂於學地理的情操。

Ⅸ 初中地理答題技巧

注意應用客觀知識,生活常識哦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地理題初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