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黃河入海口的地理現象有什麼

黃河入海口的地理現象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6 20:06:37

㈠ 關於黃河入海口的資料

改道而成。這里曠野茫茫,芳草萋萋,國家級保護珍禽四季隨處可見。黃河兩岸,林場、蘆葦、牧草帶植被種類層次分明,黃河如同一條黃龍深入蔚藍大海,堪稱天下奇觀。夕陽西下、長河落日的迷人風情,令人神往。 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隨著黃河入海口的淤積—延伸—擺動,入海流路相應改道變遷。目前黃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是一個弱潮陸相河口。 東營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之黃、草原之綠、大海之藍,共同繪制了一幅多彩畫卷。這里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天堂。 黃河河口的特點可以用「黃河口、大油田、紅色聖地、黃金海岸」來概括。一是黃河口。黃河在墾利境內109公里,年徑流量300億立方米,正常年份,黃河每年攜沙造陸3萬畝左右,是中國唯一能「生長」土地的地方。墾利縣現有土地面積313萬畝,人均佔有土地15.3畝,是山東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也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土地後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二是大油田。黃河入海口是勝利油田的發祥地和主產礦區,地下油氣資源富集,現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5.48億噸,勝利油田的第一口高產油井就是在黃河入海口墾利縣勝坨鎮勝利村開采成功的,勝利油田由此得名。勝利油田自開發建設以來,其油氣產量的43%、已探明石油地質儲備的70%都出自墾利地下。 三是紅色聖地。黃河入海口墾利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1941年,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旅進駐當時的墾區,建立了墾利抗日根據地,當時著名的「八大組」就是現在的永安鎮,老一輩革命家許世友、楊國夫都曾在這片土地上戰斗過,墾區廣大軍民為抗日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是黃金海岸。黃河入海口墾利瀕臨渤海,海岸線全長142.57公里,既有河海交匯處黃藍分明的神奇景觀,也有碧海藍天的海濱特色。黃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餘種,盛產黃河口刀魚、東方對蝦、文蛤、蝦皮、梭子蟹、鱸魚等名優海產品,素有「百魚之鄉」、「黃金海岸」的美譽。

㈡ 黃河的地理知識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為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㈢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黃藍分明

黃河入海口的黃色是黃河攜帶的泥沙,藍色是海水的顏色,這是由於黃河調水沖沙,攜帶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與渤海的海水形成鮮明的顏色對比。就形成了黃藍分明的顏色。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黃藍分明

其實很多水域中都會出現表層水平方向上的顏色不一致,比如「涇渭分明」,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水域中不同水團的源地不一樣,不同源地導致水團中的物理化學性質出現較大差別。

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和自治區,在山東省注入渤海。

黃河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㈣ 黃河入海口形成哪種堆積地貌

黃河入海口形成哪種堆積地貌:選4三角洲平原
1 沖積扇 2洪積扇 3河漫灘平原 4三角洲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
洪流一邊侵蝕溝床、溝坡的同時也將大量的碎屑物質搬運到溝口或山坡低平地帶,因流速減小而迅速堆積形成扇狀堆積體,體積較大而坡度較小者稱為洪積扇。
在中下游地區,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不斷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堆積。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繼續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或河谷發育成谷底較寬平時,洪水泛濫挾帶的泥沙,堆積在河床兩側的河漫灘上,河水反復漲水泛濫,沖積層不斷增厚,形成河漫灘平原。
當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時,在河口附近發生大量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逐漸加積,脫水成陸,並向海(湖)域推進,發育成三角洲平原,表面平緩微向海(湖)傾,流動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善淤易決,許多成分支、汊道或湖沼窪地。

㈤ 黃河入海口特有的「黃藍分明」景觀是如何形成的

黃是黃河攜帶的泥沙,藍是海水的顏色,這是由於:黃河調水沖沙,攜帶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與渤海的海水形成鮮明的顏色對比。

其實很多水域中都會出現表層水平方向上的顏色不一致,比如「涇渭分明」,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水域中不同水團的源地不一樣,不同源地導致水團中的物理化學性質出現較大差別。

當這兩種不同的水團相遇時,自然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分界。這樣子的話,你所問到的黃海入海口的「黃藍分明」的原因就很清晰了。

(5)黃河入海口的地理現象有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上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其下遊河道的變遷極為復雜,從孟津以東至滎陽(南岸)、武陟(北岸)間,因河身為南岸山脈所約束,只是沿著自西而東的方向發生很小的移動。

武陟、滎陽以下,黃河正式進入華北平原,才有改變方向的大規模改道,改道不僅次數頻仍,流路紊亂,波及地域也極為廣闊。

歷史上出現的河道,有如一把摺扇的扇骨,多至數十根。武陟、滎陽是扇紐,扇骨的分布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黃河的改道對這一廣大區域的地貌變遷造成極大的影響。

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體現了什麼地理現象!急

白日依山盡,地球自轉
黃河入海流,中國地勢西高東低

㈦ 黃河中下游的什麼現象及形成原因是

黃河中下游的地上和現象。
原因: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時由於流速快,而所經地段植被情況差,導致大量的泥沙被帶走,而到了下游,流速變緩,於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積了下去,幾千年常此積累,堆積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

㈧ 黃河在山東入海口附近形成的地貌景觀是

選A
黃河的地上河分布於黃河下游華北平原,特別是河南。黃河入海口附近地勢降低,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

㈨ 黃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為黃河中游,是黃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來源區,匯入的較大支流有30條。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丘陵溝壑區,是黃河泥沙特別是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平均輸沙量16億噸,其中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
黃河幹流自桃花峪到渤海稱為黃河下游。下遊河道為地上懸河,支流很少。目前黃河下遊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m,比兩岸平原高出更多。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區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歷史上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近40年間,黃河年平均輸送到河口地區的泥沙約10億噸,年平均凈造陸面積25平方千米~30平方千米。

閱讀全文

與黃河入海口的地理現象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