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信息專業是干什麼的
地理信息專業包含很多東西,但離不開地理,測繪,地圖,你可以參考以下方面。
一,從課程設計來說,GISer學的是非常雜的,各個學校所設課程還不太一樣,但基本上是模仿武大GIS專業課程。而武大本身三四個院都有GIS專業,學的內容卻相差蠻大。遙感院GIS側重遙感課程,測繪院的測量的課程較多,資環院的地圖偏多,值得一提的是軟體工程學院也有相關專業,當然他們學gis核心相關的課程只有兩三門課(GIS,RS導論之類的課)我比較欣賞!
二,專業特點。為什麼課程設計相差這么大?與GIS專業本身的特點有關。gis是交叉學科:CS(computer
engineering)、地理、測繪、RS等!可在多個領域或專業應用:土管、規劃、土建、地圖、甚至電力等。所以說很雜!現在地理信息系統改名地理信息科學了,感覺高大上了,其實沒什麼區別。更多的時候GIS只是一個工具,核心知識點就那麼多,其實一個ARCGIS軟體就詮釋清楚了。剩下解決不了的,是計算機沒發展到那一步,歸根到底,要解決,還是看計算機的發展。
三,就業,或者說GIS相關行業狀況。技術上,主要兩個方向:地理數據處理,編程。編程,giser先天的弱於軟工、計算機專業,先不說giser都是被調劑的,就算是自選的,反正開始都沒有做當程序員的打算,也就是說很少有GISER開始就有編程的興趣,這跟cs學生沒法比;計算機知識的系統學習更是沒法比。數據處理,包括作圖、軟體操作等,技術含量不大,專科足矣。
四,高精尖領域。高德導航算是最有代表的公司,但是做技術骨乾的,貢獻大的,gis比例很少。網路地圖那更是一群IT乾的,估計沒幾個GIS。GIS最好就是測繪局之類,要麼就是為測繪局服務的公司(比如GIS開發的軟體公司),反正都是圍繞國家轉。GISER常常說的LBS,有哪些成熟的應用是giser做出來的,默默還是微信?
五,科研。我支持把GIS作為一種手段工具,以地理空間思維藉助gis軟體應用到各行各業中。作為CS測繪、地理的一個研究方向比較合適。
② 學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以後工作主要是干什麼的前景如何越詳細越好
看樓主說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是屬於哪個系的,現在根據學校不同大概測繪、地理、計算機都開設有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之後如果有關系能在學校或相關事業單位工作,例如測繪、房產、市政等相關領域都會有相應的人才需求。
③ 高中地理中的GIS到底有什麼用啊它能夠動態監測嗎書上說的它有預測功能到底指的是什麼
圖片.png
當然裡面的某些設備可能在現在已經過時,但是基本的思想是不變的。
2.數據存儲和管理
數據組織和管理質量,直接影響GIS操作的有效性。在地理數據的生產中,當前主要是4D產品,即數字線劃數據(Digital Line Graph, DLG)、數字柵格數據(Digital Raster Graph, DRG)、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數字正射影象(Digital Ortho Map, DOM)。
圖片.png
3.數據變換
提供了對一個區域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綜合分析利用的能力。通過提供矢量、柵格、DEM等空間運算和指標量測,達到對空間數據的綜合利用的目的。如基於柵格數據的算術運算、邏輯運算、聚類運算等,提供柵格分析;通過圖形的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統計分析、路徑分析、資源分配分析、地形分析等,提供矢量分析。
4.數據輸出
圖片.png
5.用戶介面
用於接收用戶的指令和程序或數據,是用戶和系統交互的工具,主要包括用戶界面、程序介面與數據介面。用戶界面(或人機界面)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菜單技術、用戶詢問語言的設置,還可採用人工智慧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圖形界面等技術,提供多窗口和游標或滑鼠選擇菜單等控制功能,為用戶發出操作指令提供方便。程序介面和數據介面可分別為有用戶聯接各自特定的應用程序模塊和使用非系統標準的數據文件提供方便。
二、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GIS以其在空間數據處理方面的強大功能而可以廣泛應用在垃圾管理之中。
1.在街道清潔、垃圾收集中的應用
GIS在街道清潔、垃圾收集的管理和規劃中的應用及合理分配和優化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它的應用,還可以使管理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空間數據,靈活制定管理計劃,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在街道清潔中的應用
首先需要建立街道網路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地理空間數據包括街道、鐵路、行政界線、城市綠地和城市中的水體等,其屬性包括:街道特點、名稱、功能分類(大路或小巷等等)、街道種類(環形路、道路服務區或道路出口等)、鐵路、市政界線、立交橋和地下街道、公園、居民區、單行線等等。
其次根據居民區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劃分服務區域,建立服務分區資料庫。首先要進行服務對象調查,需要對居民區、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明確接受服務的主體。然後按鄰近性、相似性等進行區域劃分,可以綜合考慮行政邊界,為確定服務頻率、服務面積和服務質量打下基礎。劃分的數量應視城市具體情況而定,不宜太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客觀評價原有的收集分區,並允許更靈活的區域分配。其重要的特點是使用方便,可以根據服務對象數量和種類的變化,而對分區做相應的靈活調整。
再次,進行分區後的小片區域調查,包括服務條件的確定,
④ 學習地理信息系統有什麼用
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定義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殼是計算機化的技術系統,它又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數據採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處理和分析子系統、圖像處理子系統、數據產品輸出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的優劣、結構直接影響著GIS的硬體平台、功能、效率、數據處理的方式和產品輸出的類型。
2、GIS的操作對象是空間數據,即點、線、面、體這類有三維要素的地理實體。空間數據的最根本特點是每一個數據都按統一的地理坐標進行編碼,實現對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這是GIS區別於其它類型信息系統的根本標志,也是其技術難點之所在。
3、GIS的技術優勢在於它的數據綜合、模擬與分析評價能力,可以得到常規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統難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實現地理空間過程演化的模擬和預測。
4、 GIS與測繪學和地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地測量、工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為GIS中的空間實體提供各種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數;電子速測儀、GPS全球定位技術、解析或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等現代測繪技術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動地獲取空間目標的數字信息產品,為GIS提供豐富和更為實時的信息源,並促使GIS向更高層次發展。地理學是GIS的理論依託。
有的學者斷言,「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地理學是地理科學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說GIS的興起和發展是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把鑰匙,那麼,信息地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將是打開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門,必將為地理科學的發展和提高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GIS被譽為地學的第三代語言——用數字形式來描述空間實體。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分類GIS按研究的范圍大小可分為全球性的、區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綜合性的與專題性的。同級的各種專業應用系統集中起來,可以構成相應地域同級的區域綜合系統。在規劃、建立應用系統時應統一規劃這兩種系統的發展,以減小重復浪費,提高數據共享程度和實用性。延伸: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在配電自動化系統中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個重要內容:由於配電網節點多,設備分散,其運行管理工作常於地理位置有關,引入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更加直觀的進行運行管理;其內容主要包括:設備管理(FM),是將變電站、饋線、變壓器、開關、電桿等設備的技術數據反映在地理背景圖上;用戶信息系統(CIS),指藉助GIS對大量用戶信息,如用戶名稱、地址、帳號、電話、用電量和負荷、供電優先順序、停電記錄等進行處理,便於迅速判斷故障的影響范圍,而用電量和負荷的統計信息還可作為網路分析的依據;停電管理系統(OMS),是指接到停電投訴後,GIS通過調用CIS和SCADA功能,迅速查明故障地點和影響范圍,選擇合理的操作順序和路徑,顯示處理過程中的進展,並自動將有關信息轉給用戶投訴電話應答系統;另外GIS還可具有輔助配電網發展規劃設計功能等。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情況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的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相當迅猛,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是起步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推廣電子計算機在測量、制圖和遙感領域中的應用。隨著國際遙感技術的發展,我國在1974年開始引進美國地球資源衛星圖像,開展了遙感圖像處理和解譯工作。1976年召開了第一次遙感技術規劃會議,形成了遙感技術試驗和應用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先後開展了京津唐地區紅外遙感試驗。新疆哈密地區航空遙感試驗、天津渤海灣地區的環境遙感研究、天津地區的農業土地資源遙感清查工作。長期以來,國家測繪局系統開展了一系列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形測圖,為建立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解析和數字測圖、機助制圖、數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進行。1977年誕生了第一張由計算機輸出的全要素地圖。1978年,國家計委在黃山召開了全國第一屆資料庫學術討論會。所有這些為GIS的研製和應用作了技術上的准備。
第二是試驗階段。進入80年代之後,我國執行「六五」、「七五」計劃,國民經濟全面發展,很快對「信息革命」作出熱烈響應。在大力開展遙感應用的同時,GIS也全面進入試驗階段。在典型試驗中主要研究數據規范和標准、空間資料庫建設、數據處理和分析演算法及應用軟體的開發等。以農業為對象,研究有關質量評價和動態分析預報的模式與軟體,並用於水庫淹沒損失、水資源估算、土地資源清查、環境質量評價與人口趨勢分析等多項專題的試驗研究。在專題試驗和應用方面,在全國大地測量和數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礎上,建成了全國1:100萬地留資料庫系統和全國土地信息系統、1:4見萬全國資源和環境信息系統及1:250萬水土保持信息系統,並開展了黃土高原信息系統以及洪水災情預報與分析系統等專題研究試驗。用於輔助城市規劃的各種小型信息系統在城市建設和規劃部門也獲得了認可。
在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方面得到很大發展。在國內召開了多次關於GIS的國際學術討論會。1985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級重點開放實驗室」,1988年和1990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先後建立了「信息工程專業」和「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級重點開放實驗室」。我國許多大學中開設了rs方面的課程和不同層次的講習班,已培養出了一大批從事GIS研究與應用的博士和碩土。
第三是GIS全面發展階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來,我國的GIS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走上了全面發展階段。國家測繪局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數字化測繪信息產業。1:100萬地圖資料庫已公開發售,衛:25萬地圖資料庫也已完成建庫,並開始了全國1:10萬地圖資料庫生產與建庫工作,各省測繪局正在抓緊建立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字攝影測量和遙感應用從典型試驗逐步走向運行系統,這樣就可保證向GIS源源不斷地提供地形和專題信息。進入90年代以來,沿海、沿江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土地的有償使用和外資的引進,急需GIS為之服務,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用於城市規劃、土地管理、交通、電力及各種基礎設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統在我國許多城市相繼建立。
在基礎研究和軟體開發方面,科技部在「九五」科技攻關計劃中,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的綜合應用」列入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在該項目中投入相當大的研究經費支持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單位開發我國自主版權的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體。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GIS基礎軟體與國外的差距迅速縮小,涌現出若干能參與市場競爭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如GeoStar, MapGIS, OityStar, ViewGIS等。在遙感方面,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已建立全國基於IK4遙感影像土地分類結果的土地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國家這一重大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國內外專家對地理信息系統的不同定義(國外一些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摘自David J.Maguire,1991)。
1、DoE(1987:132)
a system for capturing storing checking, manipulating analysing and displaying data which are spatially referenced the Earth.
2、Aronoff(1989:39)
any manual or computer based set of proceres used to store and manipulate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data.
3、Carter(1989:3)
an institutional entiry, reflecting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technology with a database, expertise and continuing, financial support over time.
4、Parker(1988:1547)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stores, analyses, and displays both spatioal and non-spatial data.
5、Dueker(1979:106)
a special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here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observations on spatioally distributed features, activities, or events, which are definable in space as points, lines, or areas. A GIS manipulates data about these points, lines, and areas to retrieve data for ad hoc queries and analysis.
6、Smith et al.(1987:13)
a database system in which most of the data are spatially indexed, and upon which a set of proceres operated in order to answer queries about spatiol entities in the database.
7、Ozemoy, Smith and Sicherman(1981:92)
an automated set of functions that provides professionals with advanced capabilities for the storge, retrieval,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of geographically located data.
8、Burrough(1986:6)
a powerful set of tool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retrieving at will, transform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9、Cowen(1988:1544)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volv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in a problem-soling environment.
10、Koshkariov, Tikunov and Trofimov(1989:256)
a system with advanced geo-modelling capabilites.
11、Devine and Field(1986:18)
a form of MIS[Management Informaion System]that allows map display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12、陳述彭等(1999,《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由計算機系統、地理數據和用戶組成的,通過對地理數據的集成、存儲、檢索、操作和分析,生成並輸出各種地理信息,從而為土地利用、資源管理、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以及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決策服務高考報名GIS專業的一點注意事項目前開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院校很多,但是高考報名時注意,分為理科的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屬於地理學,側重於地理學應用理論研究;工科為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屬於測繪學,側重於測量。兩者並無本質區別,報考的時根據自身喜好,工科一般開設於理工科院校,理科則一般為綜合性大學或師范大學內。理科的話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地理信息系統比較厲害,特別是制圖方向。GIS的發展背景35,000年前,在Lascaux附近的洞穴牆壁上,法國的Cro Magnon獵人畫下了他們所捕獵動物的圖案。與這些動物圖畫相關的是一些描述遷移路線和軌跡線條和符木。這些早期記錄符合了現代地理信息系統的二元素結構:一個圖形文件對應一個屬性資料庫。 18世紀地形圖繪制的現代勘測技術得以實現, 同時還出現了專題繪圖的早期版本, 例如:科學方面或戶口普查資料。 20世紀初期世紀將圖片分成層的「照片石印術」得以發展。直至60年代早期,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動下,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導致通用計算機「繪圖」的應用。
1967年世界第一個投入實際操作的GIS系統由聯邦能量、礦產和資源部門在安大略省的渥太華開發出來。 這個系統是由Roger Tomlinson開發的,被稱為「Canadian GIS」(CGIS)。它被用來存儲,分析以及處理所收集來的有關加拿大土地存貨清單(CLI)數據。CLI通過在1:250,000的比例尺下繪制關於土壤, 農業, 休閑、野生生物、水鳥、林業, 和土地利用等各種信息為加拿大農村測定土地能力,並增設了了等級分類因素來進行分析。
CGIS是世界的第一個「系統」, 並且在「繪圖」應用上進行了改進,它具有覆蓋,測量,資料數字化/掃描的功能,支持一個跨越大陸的國家坐標系統,將線編碼為具有真實的嵌入拓撲結構的「弧」,並且將屬性和位置的信息分別存儲在單獨的文件中。它的開發者,地理學家Roger Tomlinson,被稱為「GIS之父」。
CGIS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才完成,但這花費了太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在它最初發展期,不能與如Intergraph這樣的銷售各種商業地圖應用軟體的供應商競爭。微型計算機硬體的發展使得象ESRI和CARIS那樣的供應商成功地兼並了大多數的CGIS特徵,並結合了對空間和屬性信息的分離的第1 種世代方法與對組織的屬性數據的第2種世代方法入資料庫結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產業成長刺激了應用了GIS的UNIX工作站和個人計算機飛速增長。至20世紀末,在各種系統中迅速增長使得其在在相關的少量平台已經得到了鞏固和規范。並且用戶開始提出了在互聯網上查看GIS數據的概念,這要求數據的格式和傳輸標准化。GIS中使用的技術從不同來源得到相關信息
如果能將你所在州的降雨和你所在縣上空的照片聯系起來,可以判斷出哪塊濕地在一年的某些時候會乾涸。一個GIS系統就能夠進行這樣的分析,它能夠將不同來源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應用。對於源數據的基本要求是確定變數的位置。位置可能由經度,緯度和海拔的 x,y,z坐標來標注,或是由其他地理編碼系統比如ZIP碼,又或是高速公路英里標志來表示。任何可以定位存放的變數都能被反饋到GIS。一些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生產正在製作能夠直接訪問GIS的計算機資料庫。可以將地圖中不同類型的數據格式輸入GIS。GIS 系統同時能將不是地圖形式的數字信息轉換可識別利用的形式。 例如,通過分析由遙感生成的數字衛星圖像,可以生成一個與地圖類似的有關植被覆蓋的數字信息層。 同樣, 人口調查或水文表格數據也可在GIS系統中被轉換成作為主題信息層的地圖形式。
資料展現
GIS 數據以數字數據的形式表現了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公路, 土地利用, 海拔)。 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可被劃分為二個抽象概念: 離散對象(如房屋) 和連續的對象領域(如降雨量或海拔) 。這二種抽象體在GIS系統中存儲數據主要的二種方法為: 柵格(網格)和矢量。 柵格(網格)數據由存放唯一值存儲單元的行和列組成。它與柵格(網格)圖像是類似的,除了使用合適的顏色之外,各個單元記錄的數值也可能是一個分類組,例如土地使用狀況,一個連續的值,或是降雨量,或是當數據不是可用時記錄的一個空值。柵格數據集的解析度取決於地面單位的網格寬度。通常存儲單元代表地面的方形區域, 但也可以用來代表其它形狀。柵格數據既可以用來代表一塊區域,也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實物,實物被存儲為... 矢量數據利用了幾何圖形例如點,線(一系列點坐標),或是面(形狀決定於線)來表現客觀對象。例如,在住房細分中以多邊形來代表物產邊界,以點來精確表示位置。矢量同樣可以用來表示具有連續變化性的領域。利用等高線和不規則三角網(TIN)來表示海拔或其他連續變化的值。TIN的記錄對於這些連接成一個由三角形構成的不規則網格的點進行評估。三角形所在的面代表地形表面。 利用柵格或矢量數據模型來表達現實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柵格數據設置在面內所有的點上都記錄同一個值,而矢量格式只在需要的地方存儲數據,這就使得前者所需的存儲的空間大於後者。對於柵格數據可以很輕易地實現覆蓋的操作,而對於矢量數據來說要困難得多。矢量數據可以象在傳統地圖上的矢量圖形一樣被顯示出來,而柵格數據在以圖象顯示時顯示對象的邊界將呈現模糊狀。 除了以幾何向量坐標或是柵格單元位置來表達的空間數據外,另外的非空間數據也可以被存儲。在矢量數據中,這些附加數據為客觀對象的屬性。例如,一個森林資源的多邊形可能包含一個標識符值及有關樹木種類的信息。在柵格數據中單元值可存儲屬性信息,但同樣可以作為與其他表格中記錄相關的標識符。
資料擷取
數據擷取——向系統內輸入數據——它占據了GIS從業者的大部分時間。有多種方法向GIS中輸入數據,在其中它以數字格式存儲。 印在紙或聚酯薄膜地圖上的現有數據可以被數字化或掃描來產生數字數據。數字化儀從地圖中產生向量數據作為操作符軌跡點、線和多邊形的邊界。掃描地圖可以產生能被進一步處理生成向量數據的光柵數據。 測量數據可以從測量器械上的數字數據收集系統中被直接輸入到GIS中。從全球定位系統(GPS)——另一種測量工具中得到的位置,也可以被直接輸入到GIS中。 遙感數據同樣在數據收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由附在平台上的多個感測器組成。感測器包括攝像機、數字掃描儀和激光雷達,而平台則通常由航空器和衛星構成。 現在大部分數字數據來源於圖片判讀和航空照片。軟拷貝工作站用來數字化直接從數字圖像的立體象對中得到的特徵。這些系統允許數據以二維或三維捕捉,它們的海拔直接從用照相測量法原理的立體象對中測量得到。現今,模擬航空照片先被掃描然後再輸入到軟拷貝系統,但隨著高質量的數字攝像機越來越便宜,這一步也就可被省略了。 衛星遙感提供了空間數據的另一個重要來源。這里衛星使用不同的感測器包來被動地測量從主動感測器如雷達發射出去的電磁波頻譜或無線電波的部分的反射系數。遙感收集可以進一步處理來標識感興趣的對象和類例如土地覆蓋的光柵數據。 除了收集和輸入空間數據之外,屬性數據也要輸入到GIS中。對於向量數據,這包括關於表現在系統中的對象的附加信息。 輸入數據到GIS中後,通常還要編輯,來消除錯誤,或進一步處理。對於向量數據必須要「拓撲正確」才能進行一些高級分析。比如說,在公路網中,線必須與交叉點處的結點相連。像反沖或過沖的錯誤也必須消除。對於掃描的地圖,源地圖上的污點可能需要從生成的光柵中消除。例如,污物的斑點可能會把兩條本不該相連的線連在一起。
資料操作
GIS可以執行數據重構來把數據轉換成不同的格式。例如,GIS可以通過在具有相同分類的所有單元周圍生成線,同時決定單元的空間關系,如鄰接和包含,來將衛星圖像轉換成向量結構。
由於數字數據以不同的方法收集和存儲,兩種數據源可能會不完全兼容。因此GIS必須能夠將地理數據從一種結構轉換到另一種結構。
投影系統,坐標系統與轉換
財產所有權地圖與土壤分布圖可能以不同的比例尺顯示數據。GIS中的地圖數據必須能被操作以使其與從其它地圖獲得的數據對齊或相配合。在數字數據被分析前,它們可能得經過其它一些將它們整合進GIS的處理,比如,投影與坐標變換。 地球可以用多種模型來表示,對於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給定點,各個模型都可能給出一套不同的坐標(如緯度,經度,海拔)。最簡單的模型是假定地球是一個理想的球體。隨著地球的更多測量逐漸累積,地球的模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確。事實上,有些模型應用於地球的不同區域以提供更高的精確度(如北美坐標系統,1983-NAD83-只適合在美國使用,而在歐洲卻不適用)。
投影是製作地圖的基礎部分,它是從地球的一種模型中轉換信息的數學方法,它將三維的彎曲表面轉換成二維的媒介(比如紙或電腦屏幕)。不同類型的地圖要採用不同的投影投影系統,因為每種投影系統有其自身的合適的用途。比如一種可以精確反映大陸形狀的投影會歪曲大陸的相對尺寸(翻譯的是英文的維基網路)
GIS空間分析
空間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與計算機制圖軟體相區別的主要特徵。空間分析是從空間物體的空間位置、聯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間事物,以及對空間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一般地講,它只回答What(是什麼?)、Where(在哪裡?)、How(怎麼樣?)等問題,但並不(能)回答Why(為什麼?)。空間分析需要復雜的數學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間統計學、圖論、拓撲學、計算幾何等[1],其主要任務是對空間構成進行描述和分析,以達到獲取、描述和認知空間數據;理解和解釋地理圖案的背景過程;空間過程的模擬和預測;調控地理空間上發生的事件等目的[2]。
空間分析技術與許多學科有聯系,地理學、經濟學、區域科學、大氣、 地球物理、水文等專門學科為其提供知識和機理。
除了GIS軟體捆綁空間分析模塊外,目前也有一些專用的空間分析軟體,如GISLIB、SIM、PPA、Fragstats等。
數據建模
將濕地地圖與在機場、電視台和學校等不同地方記錄的降雨量關聯起來是很困難的。然而,GIS能夠描述 地表、地下和大氣的二維三維特徵。
例如,GIS能夠將反應降雨量的雨量線迅速制圖。
這樣的圖稱為雨量線圖。通過有限數量的點的量測可以估計出整個地表的特徵,這樣的方法已經很成熟。 一張二維雨量線圖可以和GIS中相同區域的其它圖層進行疊加分析。
拓撲建模
在過去的35年,在濕地邊上有沒有任何加油站或工廠經營過?有沒有任何滿足在2英里內且高出濕地的條件的這類設施?GIS可以識別並分析這種在數字化空間數據中的這種空間關系。這些拓撲關系允許進行復雜的空間建模和分析。地理實體音的拓撲關系包括連接(什麼和什麼相連)、包含(什麼在什麼之中)、還有鄰近(兩者之間的遠近)。
網路建模
如果所有在濕地附近的工廠同時向河中排放化學物質,那麼排入濕地的污染物的數量要多久就能達到破壞環境的數量?GIS能模擬出污染物沿線性網路(河流)的擴散的路徑。諸如坡度、速度限值、管道直徑之類的數值可以納入這個模型使得模擬得更精確。網路建模通常用於交通規劃、水文建模和地下管網建模。
⑤ 地理信息系統的用處
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基本功能有:
1、數據採集與編輯功能:包括圖形數據採集與編輯和屬性數據編輯與分析。
2、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功能:地理信息資料庫管理系統是數據存儲和管理的高新技術,包括資料庫定義、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資料庫操作、通訊功能等。
3、制圖功能:根據 GIS的數據結構及繪圖儀的類型,用戶可獲得矢量地圖或柵格地圖。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為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圖,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分層輸出各種專題地圖,如行政區劃圖、土壤利用圖、道路交通圖、等高城圖等等。還可以通過空間分析得到一些特殊的地學分析用圖,如坡度圖、坡向圖、剖面圖等等。
4、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功能:包括拓撲空間查詢、緩沖區分析、疊置分析、空間集合分析、地學分析、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分析等。
5、二次開發和編程功能:用戶可以在自己的編程環境中調用GIS的命令和函數,或者GIS系統將某些功能做成專門的控制項供用戶開發使用。
地理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其功能廣泛應用於資源管理、區域規劃、國土監測以及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輔助決策。
⑥ 地理信息系統這個專業到底是干什麼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集地理學、計算機、遙感技術和地圖學於一體的邊緣學科,主要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災害、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公司、高校、規劃設計院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簡單地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把地圖信息存儲到計算機里,製成電子地圖,使人們通過計算機迅速查詢到目標。比如,應用這種技術可以製成城市電子地圖,我們在查詢公共汽車路線時,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的名稱,就可以查詢出相關車次,並獲取沿途經過的道路和換乘車站等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實用價值巨大,可以廣泛應用於城市用地規劃、交通規劃、自然資源保護、水氣管道及災害監測和預防等領域,已逐漸成為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手段製作血管分布圖、器官的內部結構圖,可以非常直觀地反映出人體各部位的位置關系,所以她已經被作為強大的輔助醫療手段。正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種種優點,所以如今她已被全面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著芸芸眾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
專業前景
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在國外的許多大學,而我國目前只有不到40所高校開設有該專業,所以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的高級人才目前已經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且,隨著國家各個部門信息化的進程,以及國內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開發的高科技企業的增多和發展狀大,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將增大,缺口也將擴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興未艾,信息社會正朝我們一步步走來,我國已將信息產業列入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必將獲得巨大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將為該專業學子提供更多現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羨慕的就業崗位。
編輯本段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⑦ 地理信息系統是干什麼的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房產、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及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等領域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與測量、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組成與原理、計算機語言、地理資料庫技術、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WEBGIS原理、方法與應用、數字測量、數字圖象處理、數字城市與虛擬現實、3S集成技術。
就業方向: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GIS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⑧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農業氣候區劃,大氣污染監測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醫療衛生,軍事。
城市是人類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信息、物質高度集中的區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城市系統越來越復雜,數據和信息越來越多,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城市的現代化、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城市需要全面的規劃,而地理信息系統給城市的規劃和管理帶來了新的工
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新資料,開發"農業氣候區劃信息系統(Agriculture & Climat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ACDIS)"軟體,建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監測體系,實行資源平面與立體,時間與空間全方位優化配置;發揮區域氣候優勢,趨利避害減輕氣候災害損失,提高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為各級政府分類指導農業生產,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等提供決策依據,為地方政府服務。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污染環境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其中就大氣污染而言,城市區域由於受到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影響,成為大氣污染發生的集中區域,歷史上幾次嚴重的污染事故,如倫敦煙霧事件(195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都是發生在大城市。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通過實驗或計算來建立適合於特定區域的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式以及確定相關參數的計算方法。
近年來,GIS在交通方面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並形成了專門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以滿足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要求。路廓設計是公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定出公路最終線向的一個步驟。在路廓設計中,要綜合分析多種空間數據,包括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圖、地形圖以及現有的道路網等。
對地震災害以及地震次生災害的評估對於一個區域的降低危險,資源分配以及緊急響應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通過存儲和分析地質構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預測地震發生的"場景"並估計該區域由於地震引發的潛在損失。此外,GIS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實際發生時,分析災害嚴重程度的空間分布,幫助政府分配緊急響應資源。
地貌學理論發展和生產實踐需要加強計量地貌研究。然而,由於地貌現象的復雜性、地貌數據的龐大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在地貌研究中採用GIS工具,使其成為地貌定量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
由於流行病是用於描述和解釋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流行病學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發病率空間分布特徵的手段,進而可以研究發病率模型,以發現流行病和周圍環境的關系。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了如下三個方面的功能:流行病數據的可視化,空間數據分析,流行病模型等。
軍事是以准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作用。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迅速發展,未來高技術戰爭中信息對抗的含量將越來越高,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由於戰爭爆發突然,戰爭進程加快、戰機稍縱即逝等特點,對作戰指揮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指揮決策智能化、作戰指揮自動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成為未來戰爭取勝的關鍵。在這種需求下,出現了數字化戰場,數字化的地理環境信息已成為指揮決策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作為空間軍事信息保障的軍事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現代化軍事斗爭的一項重要內容。
⑨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什麼專業,它的就業崗位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GIS)就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就業方向一:GIS軟體工程師;
就業方向二:三維工程師;
就業方向三:GIS數據工程師;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地理學與地圖學以及遙感和計算機科學,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的發展,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科學」。
資料展現
GIS數據以數字數據的形式表現了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公路、土地利用、海拔)。 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可被劃分為二個抽象概念: 離散對象(如房屋) 和連續的對象領域(如降雨量或海拔)。這二種抽象體在GIS系統中存儲數據主要的二種方法為:柵格(網格)和矢量。
柵格(網格)數據由存放唯一值存儲單元的行和列組成。它與柵格(網格)圖像是類似的,除了使用合適的顏色之外,各個單元記錄的數值也可能是一個分類組(例如土地使用狀況)、一個連續的值(例如降雨量)或是當數據不是可用時記錄的一個空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理信息系統(GIS)
⑩ 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用GIS做過地質方面的系統,關於把提取的岩心的數據用GIS用二維和三維圖表現出來,使其更加的形象化,並生成各種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