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徵文如何直抒胸意寫地理位置

徵文如何直抒胸意寫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2022-08-08 08:52:00

㈠ 初二地理徵文怎麼寫。。

e...................沒接觸過

㈡ 什麼是徵文徵文應該怎樣寫

總體把握小學生寫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

㈢ 徵文的內容與作文有什麼區別寫作手法和表達手法又有什麼明顯差別嗎

表達方式是指記敘、說明、議論、描寫和抒情五種.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藝術手法:指作家運用語言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所採取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也叫表現手法。主要是指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各種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的修辭方式和結構手法等等,如順敘、倒敘、插敘,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白描、細描,虛構、渲染、誇張、比喻、擬人、對偶,疏密、伏應等等。在寫作時,各種手法受內容和體裁的支配、交互使用。

㈣ 徵文該如何寫

寫徵文要緊緊地抓住四點:主題、要求、新意、細節。

主題。每一篇徵文都有各自的主題,主題就是指揮棒,就是唱歌的調、d調,離題跑調都是原則性的錯誤。

一要緊抓主題。一般來說,如果是行業內部的徵文,目的多在於宣傳各自行業的成就、特點、重要性。主題多會圍繞著這些來確定,寫徵文的時候不但要抓住題面上的主題,還要抓住行業特性。如果是面上的徵文,則不必考慮這一點。主題要求寫變化,就全力以赴寫變化怎麼會這么大。主題要求寫好,就使出渾身解數寫確實是無限的好。主題要求寫冬雪,說啥也不能寫成秋雨。

二要注意角度與思路。展開主題的角度、思路一定要設計好,有人從飲食寫變化,有人從居住寫變化,有人從思想觀念寫變化,有人從結婚照寫變化,有人從交通工具寫變化,還有人從嫦娥奔月的神話聯系神七寫變化。

三要重視點題。徵文就是這樣,要有跟著人家指揮棒跳舞的意識。前面要破題,似有意無意地引入主題。後面在敘述了一部分材料後要很合理、自然地歸結到主題中來。比如人家要求寫「時代進步我受益,我給國家出過力」,寫者就一定要結合文中敘述部分的內容聯系國家、時代講幾句(哪怕是一句)總結拔高的話(那類的話通常被看作是文眼,或者中心句)。

四要注重題目與內容。「題目要醒目,內容要豐富」。題目盡量鮮明、有特點、概括主題,但絕不可偏激怪異。內容要盡量多的納入可納入的題材,題材最好是鮮亮的,寫出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想不到的事、話、觀點,令人讀後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觀點有力而獨特,讀者會因此受到某種啟迪,對文章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㈤ 怎樣寫好一篇徵文

思路分析]
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
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它由人、事、景三個因素構成,在文中選取了若干個場面,那就要將這幾個場面有機地組合起來,可以用分段加標題的形式,也可以用過渡、銜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標題的形式比較鮮明,也省略了設計過渡的問題。

4. 線索貫穿

文章選取若幹事件或片斷,就需要用一條線索來貫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斷有機地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有的文章以物為線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託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斷有機地聯起來,如《記一輛紡車》、《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為線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認識為線索,串連各個片斷。如《春》抒發「我」對春天的熱愛和追求,選擇了盼春、繪春、頌春等一系列片斷,寄託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對春天的感情貫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為線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計,以他的所見、所聞、所想為線索,把文章若乾片斷、情節貫穿起來。

還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為序,將前後的事件或片斷聯接起來。如《荔枝蜜》

四. 點面結合

點,是指事物局部,重點;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體狀況。敘事寫人既有對事或人的全貌和整體情況的概括介紹或一般描述,又有對人或事物某個部分、某個方面,特別是重點情況的詳細敘述和描寫,並且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點面結合,敘事寫人既有全貌又有重點,就能給人既全面又具體,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覺。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百草園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寫魯迅的肖像就是對「點」的描寫,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魯迅的偉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寫藤野先生與魯迅相識、相處、告別的若幹事件、片斷,是「點」,概括魯迅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開頭引入、渲染、鋪墊,結尾引出、照應、升華

古人說:「鳳頭,豬肚,豹尾。」(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引喬夢符的話)意思是要重視文章的開頭,設計一個好的開頭會使文章增加色彩,「鳳頭」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單純認為就是詞藻美,語句美,而是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這也是美。

開頭引入的要求是切題,「美」,吸引讀者。渲染就是能用簡要的語句將其意突出,抓住讀者,正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當然這是寫詩的要求,寫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鋪墊就是做些必要的鋪陳和墊襯。

引入、渲染、鋪墊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環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點出所寫的對象、人、事。如《我的老師》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交待寫作動機。如《背影》《一件珍貴的襯衫》

解題,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如《白楊禮贊》

緊扣敘事,直抒胸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為情節發展作鋪墊,如《多收了三五斗》、《故鄉》

設置疑團,製造懸念,引人入勝。

結尾要引出、照應、升華,就是把讀者從具體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記敘完整,並把讀者引回更為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引向更為深遠的境界。古人說「豹尾」,就是結尾要有力,且「畫龍點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餘味無窮,發人深思,給讀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認識上的飛躍提高。這就是升華。

結尾引出、照應、升華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無窮。如《小桔燈》、《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含蓄深刻帶有啟發式,發人深思。如《荔枝蜜》、《故鄉》、《多收了三五斗》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

古人講究「首尾圓合」,「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白居易《新樂府序》「標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題旨。「卒章」就是文章結尾。「志」就是主旨。強調開頭奪目,結束升華。清朝李漁《閑情偶寄》中「務使開門見山,不當借帽覆頂」,形象地說明開頭不應該把「山」,題旨遮擋住。宋朝沈義父《樂府指迷》中強調「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須要」必須要放開,結尾要「長留餘味」,要響亮,像唐朝白樂天《金針詩格》中說「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們寫文章也應注意用「回顧之筆,兜裹全篇」,首尾一體。

㈥ 愛湖北愛家鄉徵文怎麼寫

話說:「地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說的就是我的家鄉-湖北。湖北在「公雞地圖」上它屬於心臟的部分,從地形上可以看出,湖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湖北的天氣春夏秋冬特別分明。春天到了,廣場上冰雪融化了,雪水流成了一條「長龍」,草地變綠了,種子也從土縫里探出了小腦袋,那天空多麼晴朗啊!夏天湖北很愛下雨,植物正在喝雨水,花園里開滿了鮮花,我們在草地里採花,快樂無比。秋天是帶給農民伯伯希望的日子,也是莊稼豐收的日子,還是農民伯伯最喜歡的日子。冬天來了,北風呼呼地刮著,天上還漫天飛舞地下著鵝毛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積雪已經有一尺多深了,人們踩著積雪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小朋友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扔雪球.......說說笑笑,一片歡聲笑語!

湖北的名勝古跡也很多,有伯牙子期的古琴台、黃鶴樓、風景如畫的東湖......,每一處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歡迎朋友們來湖北參觀這些名勝古跡。

我們湖北還有許多特產,營養豐富的熱乾麵、香甜可口的老通城豆皮,還有美味香濃的湯包......,哎呀,我不能再說了,再說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想來湖北感受下那四季分明的氣候,觀賞下名勝古跡,品嘗那美味的小吃.......我愛我那可愛無比的家鄉-湖北。
的家鄉是一個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地方,也是一個軍事要地。說歷史悠久,一點也不過分我們臨山在山海經里記載,是一個千古名鎮,臨山的地域形成歷史較早。再距今六千多年前,由於卷轉蟲海侵,是整個宇紹平原淪為淺海,杭州灣的海水侵漫到四明山脈北路,現在臨山境內的東山諸峰,那時赤成海中島嶼,星散孤零的屹立在大海南段。經過連接成陸嶼,成為草木蔥蘢,水源充沛的宜耕宜居之地。臨山也是個軍事要地。說物產豐富,也一點不過分,有海塗盛產優質棉,暢銷全國數榨菜,在榨菜種植大發展的同時,就地加工,自行銷售等也蓬勃發展,沖破了供銷社單一收購、加工的格局,而形成多層次、多種經濟成分組成的加工體制。
白天花香撲鼻、綠樹成蔭;晚上,燈光燦爛、人流如潮。特別是政府花了巨資修了一條步行橋,把對面的月眉公園和江濱公園連成一片,使江濱成為縣城居民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好去處。據我爸說:江濱以前屬於城郊,雜草叢生、荒蕪一片,與舊縣城也只用一條不成樣的小橋相連。新舊對比,江濱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啊!

當然湖北的變化不僅僅在江濱。荊江兩岸那林立的高樓大廈,縣城西南面新開發的麒麟山和紫荊山都已成為令人叫絕的景觀,都是縣城巨變最有力的見證。

只在縣城。只要你走上任何一條橫卧在崇山峻嶺中的水泥路,你就能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一處處排列整齊、裝修美麗的新村。

是啊,湖北變了.我們的祖國也天天在變。我相信,我們的家鄉會越變越美,我們的祖國明天會更好!

家鄉的人民在創造輝煌的同時,也不忘保護自然、親近自然。看,那鬱郁蔥蔥的山林,那清澈見底的溪水,在晨霧的繚繞下,猶如仙境一般,如詩如畫。家鄉的戴雲山、九仙山,是有名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山上有看不完的奇花異草,有數不盡的珍稀動植物,風景秀麗,美不勝收,是盛夏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還有著名的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這里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盡顯山的雄渾,「岱仙飛瀑」、桃仙碧水盡顯水的嫵媚。特別是走近岱仙飛瀑,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的感覺! 閑暇的時候,乘著竹筏漂流在桃仙溪上,不僅可以領略兩岸的動人景色,還可以欣賞美妙自然的民歌,感受家鄉人民熱情淳樸的民風,令人不禁會沉醉於陸游的「衣冠簡朴古風存」的意境之中。這些宜人的自然風景不就是大自然對家鄉人民的回報嗎?
我,贊美家鄉!
家鄉,是一幅連綿不盡的畫卷,偉大的家鄉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家鄉充滿活力,正在蒸蒸日上地發展著。
家鄉,你是我敬愛的母親,你是我溫暖的懷抱,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對你的熱愛,只能匯聚成一句話。我愛你湖北!

8

㈦ 岳陽樓記中作者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有什麼作用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明了什麼

范仲淹與岳陽樓
顧名思義,岳陽樓記本應是以記岳陽樓為主要內容的,這不僅是由文章的體裁所決定的,也是范仲淹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宋 慶歷三年,范仲淹在慶歷新政失敗後,被貶到河南 鄧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誣告而被貶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頗有政績,正所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舊制」,重修了岳陽樓。為了記述這一盛事,滕子京便請他的好友范仲淹為重修後的岳陽樓寫一篇岳陽樓記。顯而易見,滕子京是想讓大手筆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筆,記下重修後的岳陽樓空前壯觀的規模形制,以顯示自己的政績。可結果,范仲淹受友人囑托寫下的這篇名為岳陽樓記的散文,對重修後的岳陽樓只以「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寥寥數語敷衍之,而且連登臨岳陽樓所觀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備矣」而一筆帶過。作為散文大師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顧友人所囑,也不顧這類記物體散文的體裁特點,不僅對岳陽樓的盛景不加記述,反而將其寫成了一篇類似登樓賦的借物詠懷言志的抒情散文,並且還能使友人滿意,並使歷來的研讀者對其文題不符的矛盾之處一無所察,原因何在,奧秘何在呢? 簡而言之,范仲淹不記岳陽樓,是因為他當時正在鄧州的任所,沒有見過重修後的岳陽樓,而且不僅當時未見,就是此前此後,他都沒有到過岳陽樓,更不用說見過洞庭湖了。他對岳陽樓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讓人送來的洞庭晚秋圖和前代名家有關洞庭湖和岳陽樓的詩文。就憑這些間接的材料,他怎麼可能將重修後的岳陽樓盛景如實地記述下來呢?他怎麼可能將洞庭湖的景觀如實地描寫刻劃出來呢?憑空杜撰,或者裝作到過洞庭湖,照搬現成的材料,拼湊出一篇來,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作為一般的應酬之作,似還將就。但岳陽樓畢竟是名勝古跡,滕子京畢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畢竟是一代文章大師,為人之道,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這樣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對岳陽樓和洞庭湖沒有正面加以詳細地描述,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這么遠地託人來請他作記,他又不能拒絕,於是,就有了這篇題為岳陽樓記,卻並不記岳陽樓而直抒胸臆的文題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可以想像得出,范仲淹面對著洞庭晚秋圖描繪的山水之景,吟誦著前賢的詩賦,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貶後做下的一樁樁顯赫的政績,聯想到自己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革新的主張,卻面對混亂的政局、憂心的國事而無能為力,遙想千古興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負而最後只能飲恨終身,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借題發揮,將岳陽樓及其大觀以「前人之述備矣」而一筆帶過,由洞庭湖上陰晴之景引起的「覽物之情」入手,將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而這樣的思想,顯然要比單純地記物寫景更為打動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騷客的激賞和共鳴了。而且范仲淹的這篇文章,賦予岳陽樓以極其豐厚博大的思想內涵,真是不記岳陽樓,勝似記岳陽樓,高出於任何前賢抒寫岳陽樓的詩文之上,自然也就無人去斤斤計較其寫岳陽樓記而沒有記岳陽樓的文題不符的矛盾了。 范仲淹之所以有違友人之囑,不記岳陽樓而又樂於為友人寫下這篇名實不符的岳陽樓記,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友人滕子京「豪邁自負,罕受人言」,范仲淹「正患無隙以規之」,所以在滕子京求寫岳陽樓記而自己又無從記起之時,借題發揮,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話,既以自勉又以勉人。而這一層深意,又是一般閱讀岳陽樓記者所不察了。但人們之所以對岳陽樓記文題不符的矛盾鮮有覺察,甚至以為作者不記岳陽樓是「惜筆如金,不事鋪張」,除了不了解作者在寫作時沒有見過岳陽樓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范仲淹寫作技巧的高超,他避實就虛,揚長避短,善於藏拙,能將其文題不符的矛盾巧妙地掩飾起來。他在文章中點明友人囑托自己作文,卻沒有說明自己當時並不在巴陵郡,他不說自己不記岳陽樓是因為沒有見過岳陽樓,而是說「前人之述備矣」,有前賢的詩文,再記自然屬於多此一舉。其實這是不應該成為不記岳陽樓的理由的,因為前人記的只是重修前的那個岳陽樓,而友人要他記的是現在重修後的岳陽樓及其大觀,前人之述怎麼可能「備矣」呢?但他將這一點處理得極為巧妙,即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一筆帶過,巧加運作營構,將文章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轉到了「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上來,很自然地將記物圓滑地轉到了抒情言志上來。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那寥寥數筆的「銜遠山,吞長江」,也只是洞庭湖的一般特點,「浩浩盪盪,橫無際涯」,也只為一般的大江大湖所具備,是范仲淹觀洞庭晚秋圖的「臨摹」之作,而這一點他也未加交待。至於下面寫到的陰晴二景雖然極其精彩,卻不是洞庭湖所特有,而是作者的想像之筆了。范仲淹沒有到過洞庭湖,也只能如此為之,這一點是沒有必要苛責的,而且人們對這篇文章的激賞,也根本不在記岳陽樓上,而在其議論抒情上。但如果因此而認為范仲淹對岳陽樓大觀,對洞庭湖的壯景所作的描述是如何的真切而形象,那就實在是隔靴搔養的笑談了。

閱讀全文

與徵文如何直抒胸意寫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