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以及種什麼,什麼土地
四大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南方地區:耕地、林地。農作物---水稻為主 糖料作物---甘蔗 油料作為---油菜籽 飲料作物---茶
熱帶經濟作物---椰子、橡膠、熱帶水果等
北方地區:耕地。農作物---(華北平原)冬小麥(東北平原)春小麥、大豆等,糖料作物---甜菜 油料作物---花生
西北地區:草地。以畜牧業為主(三河牛、三河馬、伊犁羊、駱駝等)經濟作物---新疆長絨棉
西藏地區:草地。以畜牧業為主(氂牛-高原之舟)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
Ⅱ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耕地類型
南方水稻種植業,也有混合農業的,比如四川盆地。北方旱地,一般是小麥,玉米。不過東北也有水稻,集中在遼寧。西北是畜牧業,綠洲農業,灌溉農業。青藏地區河谷農業,高原畜牧業。
Ⅲ 我國劃分的四大地理區域的特徵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於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
區域地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中部(3省、2市)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4省區)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6省、1市)
4.、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省)
5、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3省)
6、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4省、1市)
7、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3省、3區)
8、港澳台地區:香港、澳門、台灣
Ⅳ 我國四大地區中以水稻為主作物的地區
讀圖可知,①是北方地區,②是南方地區,③是西北地區,④是青藏地區.四大區域中農田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區域是南方地區.根據題意.
故選:B.
Ⅳ 四大地理區域農業類型
1.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是種植業和林業
2.西北地區是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3.青藏地區是畜牧業和河谷農業
Ⅵ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農業生產類型
1、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地勢坦盪,耕地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麵食為主。東北和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產區。
2、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氣候較溫暖,降水豐沛,為發展種植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米飯為主。
南方還有很多河流、湖泊、魚塘等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因此,南方地區有很多的魚米之鄉。
3、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受水資源的制約,在具有灌溉條件的河流附近和綠洲,可以發展種植業和栽培業(如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外江南」)。而多數地區由於降水少,只能發展牧業。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牧場分布地。
4、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的農業以牧業為主,這里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場。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區的一些谷地,分布著一些種植業。那裡的特色作物為青稞,它是當地居民傳統食品糌粑的原料。
(6)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種植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各地特色農業介紹(農業生產模式)
灌溉農業:乾旱半乾旱地區 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 地下水、河水等水源發展的農業
綠洲農業: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處的農業 青海新疆等地 乾旱半乾旱的河湖沿岸 山麓沖積扇地帶
壩子農業:雲貴高原 壩子 地勢平坦、灌溉便利
河谷農業:在我國西藏和新疆地區 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 河谷地帶 氣候、降水、灌溉
Ⅶ 四大地理區域在農業、地形、氣候類型等方面有何不同
四大地理區域主要是中國的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分別就每個區域地區的不同點進行解答:
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山東。
2、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間土壤「黑土地」(東北平原);「黃土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地形以平原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耕作方式以旱地為主。
3、因氣候關系,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不能越冬)、高粱、大豆等,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而長城以南則主要種植冬小麥(可以越冬),還可以連種玉米、棉花、穀子等作物,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本區盛產溫帶水果,比如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地方特產也很豐富,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洛陽牡丹,蘭州白蘭瓜等.
南方地區
1、從行政區劃上來看,南方地區大致包括江蘇與安徽兩省的中南部(淮河以南地區)、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河南信陽市、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台灣。
2、氣候是東部季風區,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東南部隔台灣海峽與台灣隔海相望,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主要是赤道季風氣候。
3、本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鬱郁蔥蔥,景色秀麗。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
南方地區——昆明
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4、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 茶葉等 ,南方地區的農作物:一年2—3熟,水稻、油菜等為主 南方地區的糖料作物:甘蔗,南方地區的油料作物:油茶、油桐,油菜 等。
西北地區
在自然區劃概念下,廣義的「西北地區」即指西北乾旱區。
1.西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大致包括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寧夏北部,甘肅中西部以及和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陝西、河北、遼寧、吉林等地的邊緣地帶。
2.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為半乾旱、乾旱氣候)。
3.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倫貝爾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鄂爾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阿爾金山。吐魯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沙漠。
4.灌溉農業。「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甘肅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塊塊綠洲。吐魯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長絨棉。點狀、帶狀分布的村鎮、城市、農田。
青藏地區
1、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西部甘肅西南部和新疆南部邊緣地區。
2、青藏地區位置及地形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有「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的自然特徵是「寒」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地形相對比較平坦,山的海拔相對不高,「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3、由於本區海拔高,氣候寒冷,「高」和「寒」成為本區最突出的區域地理特徵,氣溫低也成為制約本區農牧業的主導因素,本區的農牧業為一種特殊的高寒農牧業。主要農作物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麥、豌豆等。本區的牧業也為高寒牧業,主要牲畜為耐寒的氂 牛、藏綿羊等。
Ⅷ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植被類型分別是(要准確的,考試能答的)
南方地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Subtropics often green and broad-leaved Lin2 Dai4)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里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的黃壤和紅壤。常綠闊葉林是指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濕潤地區的,由常綠的雙子葉植物所構成的森林群落。又稱照葉林、月桂樹林、樟栲林等。
常綠闊葉林分布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在北半球,特別是在東亞,則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在15℃以上,一般不超過22℃。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於0℃;夏季炎熱潮濕,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4-27℃。年降水量大於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由於雨熱同期,特別有利於植被的發育。冬季降雨雖少,但不存在明顯的旱季。雨量充沛使得空氣的濕度大,相對濕度平均為75-80%,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都比較濕潤。
北方地區:溫帶常綠闊葉林溫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在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形成條件
常綠闊葉林是指分布在溫帶大陸東岸濕潤地區的,由常綠的雙子葉植物所構成的森林群落。又稱照葉林、月桂樹林、樟栲林等。
常綠闊葉林分布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北半球,特別是在東亞,則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在15℃以上,一般不超過22℃。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於0℃;夏季炎熱潮濕,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4-27℃。年降水量大於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於雨熱同期,特別有利於植被的發育。冬季降雨雖少,但不存在明顯的旱季。雨量充沛使得空氣的濕度大,相對濕度平均為75-80%,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都比較濕潤。
西北地區:溫帶草原荒漠溫帶草原帶,是陸地自然帶之一,位於北緯30°—50°、南緯30°—40°的大陸內部、溫帶荒漠的外圍。在歐亞大陸,自多瑙河下游起,向東經羅馬尼亞、蘇聯、蒙古,直至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等地,構成世界上最寬廣的草原帶。
青藏地區: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甸又稱為高寒草甸。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發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種草地類型。其植被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雜類草。植物種類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雜類草都很豐富。密叢性短根莖蒿草屬,為重要的組成植物。群落結構簡單,層次不明顯,生長密集,植株低矮,有時形成平坦的植氈。草類如蒿草、羊茅、發草、剪股穎、珠芽蓼、馬先蒿、堇菜、毛茛屬、黃芪屬、問荊等,小灌木如柳叢、仙女木、烏飯樹等,下層常有密實的蘚類,形成植被的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