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生活中的地理有什麼實驗可以做

生活中的地理有什麼實驗可以做

發布時間:2022-08-08 17:09:45

⑴ 生活中的地理實例有哪些

其實生活中的地理是很有趣的!
例子:
1.地震。這是一種毀滅性的災害。
2.氣候。每天大家都在關注著它。
3.降水。每個地區的降水量都不同。
4.風土人情。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風俗都不同。
5.位置。你所在的是亞洲,但是還有其它幾個大洲與我們共同存在在這個地球。
6.地理標志。某些時候所看見的一些地理符號的識別。
7.山脈。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象徵性的山脈。
8.河流。哺育這個地方人名的河流一般性叫做「母親河」,我國是「黃河」
9.變化。在新疆,你可以嘗到「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樂趣。
10.構造。我們地球的構造。
11.世界區域的劃分,東西12區居然相差一天。
我是學生,回答的幼稚,不要介意那麼多。給點鼓勵吧!

⑵ 觀察地理實驗 地理實驗可以通過演示過程、觀察現象,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用打開的手電筒模擬「太

小明凌晨1點觀看美國NBA球賽現場直播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時間差異,故A符合題意;
濟南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長、正午時,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總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節長短不同,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四季變化及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故B、D不符合題意;
海南島進入春耕時節,黑龍江還是冰天雪地是由於地球形狀對氣候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
故選:A.

⑶ 關於不同東西的生活環境和習性可以做什麼小實驗

分析:海綿比較容易發生形變,可以用來說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礦泉水瓶正放和倒放在海綿上,海綿的受力面積是不同的,可以用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答:①礦泉水瓶灌滿水壓在海綿上,海綿會向下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②將裝水的礦泉水瓶倒放在海綿上,比正放時海綿的下陷程度大,說明: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點評:此題考察物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我們要能夠根據生活中常見的物理設計出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

⑷ 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請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實例

1.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些旅店把床鋪安在屋頂上。

2.日本人愛吃生魚片,市場上海產品琳琅滿目。

3.來自東非高原上的一些選手,在國際長跑比賽中總能取得好成績。

4.我國江浙一帶地區是世絲綢的主要產區。

5.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6.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7.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8.我國的西南地區食物口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9.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地理

⑸ 那些科學實驗是平常生活中可以做的。

一些科學小實驗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3、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4、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剝去蛋殼。 2、 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 將紙條點燃後扔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 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 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⑹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⑺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分為六類。

(1)觀察。有氣象觀測、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等。

(2)閱讀。有時事地圖、地理牆報、地理課外閱讀等。

(3)集會。有地理專題報告會、討論會、地理晚會、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游戲等。

(4)製作。有地圖、圖表、模型及教具的製作。

(5)參觀。有天文台、氣象台、博物館、展覽會及工廠、農場、市場的參觀和調查。

(6)研究。有鄉土研究等。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愛好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全體或部分學生參加一種或幾種。

地理課外活動是指學生從事的與地理學科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也可在教室內或其他場所進行。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利於學生擴大和加深地理知識領域,鍛煉實際技能,激發對地理的愛好以及培養優良的品德等。

(7)生活中的地理有什麼實驗可以做擴展閱讀

地理實習,地理教學活動形式之一。旨在鞏固地理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應用地理知識的實際技能和能力。包括氣象觀測、天象觀測、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及地理調查等。氣象觀測包括將當地每天的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力、雲量、濕度及其他天氣特殊現象記錄下來,結合氣象台(站)的天氣廣播進行分析,作出當地每天的補充天氣預報。

天象觀測包括記錄北極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變化,月相的變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測報包括對地下水變化、動植物異象及其他自然界異象(如氣溫及降水的異常、地聲、地光等)的觀察;記錄、分析和試作地震預報。環境監測包括對水、空氣雜訊、固體廢棄物、農葯等污染環境程度的監視、測算、分析和採取的對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實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課外活動

⑻ 生活中的地理實例有哪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⑼ 10件與地理有關的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並簡要說說地理原理

1.晨昏交替:地球的自傳
2.晝夜長短的變化(例:北半球夏半年日照時間長,冬半年日照時間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變化。
3.潮汐變化:月球引力。
4.為何會有極光:高能帶電粒子流摩擦大氣而產生。
5.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我國雨帶在6月左右推移到該地區,副高控制,造成大范圍降水,又因此時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故名梅雨。
6.日食:太陽、月亮、地球運動到同一條線上,月亮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芒,因此形成一個陰影,即日食
7.風;氣壓帶的季節運動和地轉偏向力
8.地震:地球內部的運動,板塊運動。
9.南方人喜食稻米北方人愛吃麵食原因:南方的氣候適合種水稻,北方的氣候適合種小麥,所以有此差別。
10.季節更替:地球公轉

⑽ 十個生活中遇到的地理例子

一、服飾與地理環境:
總體可以概括為北長南短,北寬南窄,北厚南薄。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江南地區的形容和嚮往。河流密布,湖海相連,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植物茂盛。在這種地理環境中生活的各民族同胞,他們的服飾天人合一,環境造就,典雅別致,小巧玲瓏,以薄、短、輕、柔、艷而著稱。
居住在雲貴高原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水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服飾,其共同的特點:首先是緊身、輕巧、利落,便於平時農業繁忙時提高勞動效率;其次無領、赤腳、裸露部位多,戴斗笠或纏包頭可以適應濕潤、降水多的氣候環境,最具代表性的是男子的服裝,各民族幾近一致,變化較少;再次服飾在用料上採用自織布或綵綢、運用礦物和植物染料工藝加綉自己熟悉的山水、花鳥、樹木等圖案,明顯體現出山鄉的蒼翠與水鄉的秀美。最具特色的是侗族,他們的蠟染聞名於世,成為貴州地區亮麗的風情線。由於這一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山大溝深,林木茂密,溶洞暗河遍布。長期以來與世隔絕,交通不便,為了生存,他們自己紡紗織布,加工洗染。這種用傳統手工藝製作的布料厚實、美觀、耐用,可穿、可佩、可戴、可提,不僅有實用價值,更有觀賞價值,近年來又成為旅遊開發項目之一。
西北乾旱區是廣闊的歐亞大陸草原、荒漠區的一部分,地處內陸四周多山,夏季風的影響微弱,氣候屬於半乾旱、乾旱和極乾旱,氣候 長期乾燥,冬夏氣溫變化劇烈,大陸性氣候顯著。本區少數民族數量較多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這一地區服飾的共同特點在於服裝在樣式上設計簡潔,服裝飾品少,服裝面料多採用適於夏季高溫乾燥天氣的綢子和冬季保暖性能好的土布,女裝多為裙裝,自胸間捏多褶,下裳寬大,男裝多為長褲、長筒革靴 ( 回族除外 ) 褲腿扎進長筒靴,有防寒的功效。西北地區多信奉伊斯蘭教,根據伊期蘭教的禮節,如果到室外頭不戴遮蓋物就是對天的褻瀆,所以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頭戴的一般是最輕最小的圓帽或一塊頭巾。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男子多配長袍,女子多配各種綉花、坎肩,這種服裝既適宜晝夜溫差大的變化,又能在空氣濕度極為乾燥高溫的夏季充當「鼓風機」的作用,而內蒙古高原地區生活的蒙古族,男女服裝均大襟長袍,腰間束帶,同新疆地區相比無鈕扣對襟長袍更容易抵禦北方的寒風侵襲。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這是黃土高原的真實寫照。由於這種惡劣的地理環境和嚴酷的氣候條件,使黃土地上人們的服裝另有一番情景。冬天人們穿著老羊皮襖,頭上裹著白羊肚手巾。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兒,青布的黑夾夾兒,是這一地區典型的民族服裝。
青藏高原地區,主要人口為藏族,他們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氣溫低,冬季漫長,夏季短暫,因而他們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長寬松,白天當衣,晚上當被。為了生活方便不論男女都將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別在腰間。
二、 飲食與地理環境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酸」之首。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越酸越能顯出製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可是一套傳統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原因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的食物中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淀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也濕潤多雨,多春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太吠日」之說。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

閱讀全文

與生活中的地理有什麼實驗可以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