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特徵如何理解文化

地理特徵如何理解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8 17:20:55

『壹』 中國文化與地理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影響。在中華民族不斷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就顯得非常有價值。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地理環境

一、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地理生態環境,是指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整個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即歷史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包括兩個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一般說來,自然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陸分布等,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較緩慢,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為人們所覺察。但在某些階段和某些局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也可能發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劇烈,造成巨大的影響。人文地理環境,如疆域、政區、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農業、牧業等方面,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發展變化的速度要快得多。當然,這兩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開的。

1、疆域、政區
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圍,以鴉片戰爭前的清疆域為極盛。秦漢實行郡縣制,唐朝逐漸演變為道-州-縣三級制,宋朝主要為路-州-縣三級制,元朝實行行省制,明清沿襲,基本形式為省-府-縣。

2、民族、人口
中國歷來是多民族國家,各族共同締造中國,中國領土也由各民族共同開拓和鞏固。公元初已有6000多萬人口,幾經起落,至19世紀中葉達4.3億。人口分布極不均衡,遷移頻繁,移民眾多。

3、地形、地貌
一些湖泊消失,或發生巨大變化;水道、水系的變遷,如黃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陸變遷,一些沿海地區陸續成陸,另一些地區又淪入大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擴大或范圍變動等。

4、氣候
溫度變遷,有過多次反復,由寒轉暖,又由暖轉寒;濕潤狀況的變遷,由濕潤而逐漸乾燥,旱情增加。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誕生在中國這一特定的地理環境里,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1、具有連續性和持久性
在數千年的人類文明進程中,中國文化是唯一不曾中斷的、具有連續性的文化,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歸功於中國擁有一塊完整而廣闊的地理環境。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周邊外來文化進行潛移默化中,始終保持著自己完整的風格和日趨完善的系統,長期綿延不絕,使中國文化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穩定的發展過程。
中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但不同的是:中國文化的發展從一開始便依託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內部擁有廣闊的迴旋餘地。歷史一再表明,當北方強悍的游牧民族揮師南下,中原王朝在失去黃河流域時,還可以以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為依託延續著自己的文化。因而在中國歷史上,西晉、北宋滅亡,隨後還能在東南一隅分別建立了東晉、南宋,並且都延續一百多年。正是因為擁有這種迴旋餘地較大的空間,使得中國文化不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古文化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或是被取代而中斷了,或是湮滅、消失了。

2、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內生文化, 內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使生息於黃河流域的漢民族率先發展了自己的文化, 隨後便不斷融合了中國境內其他的地區及民族的文化,中國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羯、契丹、遼、金等最終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了中華文化並融入她的血脈之中, 沒有這種融合, 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這種融合力和同化力正是一個獨立的古文化系統得以保存和延續的先決條件。

3、具有保守性和封閉性
中國文化是在三面陸地、一面臨海,四周較為封閉的地域里發展起來的。自然障礙將古代中國人與外界隔開,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樣很容易造成一種隔絕機制,阻斷了中國同外部世界更多的交往。加上內部優越的自然條件,幾乎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再加上因早熟的農業文明,周邊地區的相對落後,使一向以「天朝自居」的中國人更不願主動與外部世界打交道。在中國歷史上,雖有張騫開辟「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但大多數朝代基本上都是奉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與外部世界交往較少,到了近代更是採取愈發嚴重的閉關鎖國。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守性及封閉性,使得中國在近代沒能及時地吸收和受容外來的優秀文化,導致中國近代歷史上出現屈辱。

三、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1、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素稱「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各朝統治者都是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地理環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以農業立國」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文化。
中國有極為廣袤的疆土,其內部平原廣闊,特別是黃河,長江兩流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上都易於統一,所以歷史上強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國縱使喪失了首當其沖的黃河流域,仍有廣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區淪亡於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獨中國能對邊族潛移默化,始終保持著自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完整系統,並使之綿延不絕。

2、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中國復雜的地形和多樣的氣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緣文化和區域思想觀念。早在先秦時代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嶺南文化等。中原地區由於對農業的重視而養成重土安遷的觀念;東南沿海一帶由於耕地有限,重視海外貿易,思想觀念開放,西北的綠洲地區因土地限制和地處交通要道,商業發達較早;北方游牧民族由於環境惡劣,不得不以頻繁的遷徙和戰爭來對付環境的壓力。中國的區域文化雖然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但又並存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體多元結構。隨著中國農耕經濟向周邊的擴張,中國傳統文化固有的包容性又促使區域文化的相輔相成、漸趨合一。儒、道、佛三教的並行而立,盛唐時的胡漢交融,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正是由於這種多樣性及包容性,中國傳統文化始終保持著生機與活力。

3、地理環境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地理環境的開放與封閉是相對的,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生產力對環境有不同要求,也會產生不同結果。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所以,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獨自醞釀成長,雖偶有外來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傳入,皆能雍容消納,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穩定而富於自信。

四、結束語

中國傳統文化上下數千年,歷史悠悠不絕,不僅包含豐富的內容,覆蓋了遼闊的國土,還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現實生活。現在,在整個世界連成一體、世界文化不斷交融的新形勢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下,我們必須努力建設自己的新文化。既要結合自己的國情,引進一切優秀的、有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善於吸收外來的新鮮的文化成分,更要充分發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自身的傳統文化資源,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長期延續,並用其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許多弊病,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健康向上的、積淀深厚的精神文化做保證,並使各國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貢獻。
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地理環境關系的意義,在於充分吸取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有價值思想,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強化對文化環境的熱愛和保護,在強調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區域文化的建設與協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於中國這一特定的地理舞台,它已經而且必將在這一舞台上、甚至在整個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貳』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何在

第三節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一、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1.由於土地、氣溫、雨水等條件較好,所以較早形成農業社會,使文化發展較早、較快。

2.盡管也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沖突和融會,但由於農業人口始終佔有數量上的多數和文化上的優勢,所以農業文化始終佔主導地位。

3.由於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環境的變動,並不能影響總體的農業生產,使文化的延續有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4.由於受周圍的地理障礙的保護,文化得以獨立發展,長期延續。

二、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1、由於地形地貌繁復,地理特徵多樣,造成文化多樣。

2、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不同。農業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區別。

3、各種文化區域之間經濟形態、生活方式、觀念形態不同,且接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三、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1、相對封閉的環境,使中國文化獨自完成文明發生期(與其他文明的比較)。

2、形成中國獨特的表意文字、文學藝術、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結構,自成體系,與西方大異其趣。

3、使中華文化沒有斷層,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具備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4、長期隔離和文化發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識。

『叄』 中國的地理特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文化與地理環境、
黑格爾認為地理環境對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他將世界按地理特徵區分為三大類型:乾燥的同廣闊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過的平原流域;與海洋相連的海岸區域。所以,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它為活動在它的范圍內的人們提供了有別於其他地域的條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戰,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試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於太行王烏二山嗎?

地理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當然會對人類文化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初期,可以說有著決定性影響。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斷提
高,地理環境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不再會有挖土搬山的當代愚公。但人作為自然體,決不會脫離自然,也不會完全不要地理環境,因此地理環境和人類始終關系密
切。象我們現在的生態平衡,就是如此。
2、中國的歷史地理環境

中國疆域遼闊,從最東的黑龍江流域與烏蘇里江會合處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間約有5200公里,從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約有5500公里。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呈現出西高東低的地形走勢,以明顯的階梯狀分布;同時又有很多東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國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區域。這些區域在歷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國的疆域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地理環境也發生著變遷。象「中國」一詞,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諸侯國家,隨後就以中原建立的國家政權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時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時還未出現。黃河是向東南入東海。

中國的地理位置優越,大部分處於中緯度,氣候溫和,又位於全球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遠,季風
氣候發達,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象河南古時氣候溫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為「豫」,同樣,蒙古高原上是「風吹草低見牛
羊」。沙塵暴、黃泛區只是以後的事情。
3、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1) 遼闊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向、穩定。

中國地理兩大特點:一、以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游為發祥地的中華文化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北有難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西北萬里黃沙,西南是最高、險、峻的青藏高原,東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二、疆域內迴旋餘地大,跨緯度長。南北遷移的空間大,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社會動亂,都有著廣闊的緩沖迴旋餘地。這樣就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相對封閉的內陸區域使文化有著內向性特徵。中國古人喜歡山,對大海很少了解。哲學家很少有出海的經歷,水的概念僅限於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沒出過海。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還有人寫水「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帆一片日邊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相反,對山崇拜有加,拜五嶽。皇帝祭泰山。絲綢之路多為外國商人,唐宋對外貿易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為中心,四海為天下的天朝王國、中央帝國就是我們古人的中國形象,蠻夷是不屑與交往的,也就沒必要到外面去。迴旋餘地大,是中國文化相對穩定。

(2) 地理環境使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延續性。

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外部世界很難對中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我們很難出去,外面的也很難進來。絲綢之路之所以偉大就是它是中國古代通向外面的極少數通道,並且從這個通道上來的外人畢竟還是少數。外來民族的征服也是由於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難湊效。所以,中國文化沒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的厄運。這從客觀上保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發展。


中國地域遼闊,跨緯度大,氣候的波動一般隻影響農業區的南北界限,而不會減少它的面積,使中國的農業的到了相對穩定的發展,使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有了穩定保障,從而使文化發展呈現出穩定延續的特徵。中國至今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問題仍然重中之重。

(3) 地理環境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有著相對多樣性。

中國疆域遼闊,地形駁雜,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澤、森林而形成了內部相對不同的區域。地勢西高東低,山脈河流多東西走向,所以東西行易,南北行難。長江、黃河成為天險。大運河就是因此而鑿。三國鼎立就是劃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眾多不同的「小王國」,相對有別的區域文化。也就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樣起來。秦國有虎狼之喻,荊楚有披發左衽之風,魯宋有禮樂之俗等。因此,長江流域,山東半島,四川盆地嶺南地區都形成了不同特徵的文化,也成為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肆』 如何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國處在亞洲大陸的東部,地勢西高東低,髙山、高原及大型內陸盆地多分布在西部•大平 原及丘陵多分布在東部。地勢自西向東,層層下降,形成三大階梯•責藏髙原為第…階梯•長 江、黃河等大河發源於此。青藏高原以東、以北'至大興安嶺-線,為第一階梯,這里務盆地.乂 有黃七高原,曾是許多部族的爰源地,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再往東為第三階 梯,這里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縱橫交織的河流,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東部瀕臨大海。我國大 部分地區處在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中華民族生息、繁衍,主耍在這些地區,
中國是…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特別是東部地區.氣候溫暖多雨,季風分 明,夏季與前季同步.這就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特別是寅河中卜游地區•沒有海 浸和河流改道的威脅,成為先民牛活的最適宜地區,據丈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夏.商、周活 動的中心地區,正是自然地理環境最優越的現在的河南省中、」匕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的關中 地區,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東省的西部。這個地區正是黃河的中卩游一帶.先民的生活方式 以農業為主口中國傳統文化*不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基礎之上 的.它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不斷擴展而擴展,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 的起源》中所說「'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
既遼闊乂閉塞的地理位置、層遞式的地勢特點和有規律的氣候特徵對屮國傳統文化的孕 育和形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伍』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一、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1.由於土地、氣溫、雨水等條件較好,所以較早形成農業社會,使文化發展較早、較快.

2.盡管也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沖突和融匯,但由於農業人口始終佔有數量上的多數和文化上的優勢,所以農業文化始終佔主導地位.

3.由於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環境的變動,並不能影響總體的農業生產,使文化的延續有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4.由於受周圍的地理障礙的保護,文化得以獨立發展,長期延續.

二、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1、由於地形地貌繁復,地理特徵多樣,造成文化多樣.

2、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不同.農業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區別.

3、各種文化區域之間經濟形態、生活方式、觀念形態不同,且接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三、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1、相對封閉的環境,使中國文化獨自完成文明發生期(與其他文明的比較).

2、形成中國獨特的表意文字、文學藝術、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結構,自成體系,與西方大異其趣.

3、使中華文化沒有斷層,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具備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4、長期隔離和文化發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識.

(5)地理特徵如何理解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較為封閉,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沒有一種外來力量能夠對中國文化形成挑戰。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雖然在軍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卻是被征服者。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均因為地理屏障,未能較深地影響到中國文明。反過來,同樣由於地理原因,中國也未能將自己的文化影響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認為古代中國的文化是全世界領先的,中華文明引領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開始落後,也有很多人喜歡拿同時期漢朝與羅馬帝國進行比較。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這樣的比較也沒有任何意義,原因就在於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范圍內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難比較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此外,一種文化必需與相應的地理環境相適應。

自古以來北方的游牧民族與華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頻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華夏民族的先進文化,但中原對草原的影響始終不像對日本、朝鮮那麼大,原因就在於中原、日本、朝鮮都是農耕文化,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更加容易,而草原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對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鑒。明朝後期工業革命後的歐洲開始強大並逐漸加強最中國的文化影響和滲透,而由於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這樣的影響始終非常有限,防線最終被穿破是在鴉片戰爭以後。

雖然如前所說,中華文明由於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是閉塞的。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從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東西,只不過這些東西都被漢化了。例如現在的凳子就是從游牧民族傳入的,在南北朝時被稱為「胡床」。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文化

『陸』 地理位置能決定文化的特徵嗎

可以這么說,先有地理特徵決定,再有歷史更替,民族交融,政治劃分,以及人的區域意思比如移民來達到影響文化。

『柒』 英國的地理特徵如何影響文化

這個問題范圍太廣了吧。呵呵。。。
作為一個島國,人多地少,或者是土地貧瘠、平原面積小這些問題,都會驅使他們向外擴張。比如英國的對外殖民、海上貿易;又比如日本的大陸政策。
而這些因素都會對他們的國民性格產生很大影響,即敢於冒險、競爭意識強等。其實這也是文化的一方面。
又比如他們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多雨、多霧這些地理特徵,也影響了他們的交際文化。比如眾所周知的"it's a nice day,isn't it?"

『捌』 地理環境是如何影響文化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中,找到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他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例如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瀕臨海灣,多山少平原,航海貿易發展起來,政權、財權、神權的分立,形成「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民主制度的發展。

『玖』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論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通常指環繞在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資源等等,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的影響
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早期文化形成更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國度有聲有色的文化表現比喻為一幕接一幕悲喜劇,那麼,這些民族、國度所處的地理環境便是這些戲劇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馮天瑜教授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環境是中國文化產生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較早地產生了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人類的生命與水息息相關,決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環境下產生。中華民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
不光是中華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所有的中國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比如漢族的祖先崇拜文化,這種文化的由來是可以找到地理環境的因素的。漢文化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土壤、氣候、水利等自然條件為發達的農業文化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促成了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體(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直接與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飯萬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對子孫來說已足夠應用,家族宗法觀念由此得到強化,引出了對祖先的莫大崇拜。」2無論是文學、思想、歷史學、經濟學、書畫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影響。
二、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延續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續性,這種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從中華文化產生開始,中國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從來沒有中斷過,具有明顯的延續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遼闊的地理環境。
在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流域,這片七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和沖積平原,地理環境良好,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底。從遠古時期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人等古人類化石中,我們知道,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東亞大陸的廣大地域。「長江乃至遼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嶺間,也有長達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3這些廣大的區域的總面積有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廣闊的,這就為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奠定了地理基礎。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它們的地理環境非常狹小,當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文明由此中斷了。中國則不同,中國文化在廣大的區域內發展,內部有廣闊的迴旋餘地。在歷史上,當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黃河流域時,還可以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為依託延續自己的文化。歷史上的東晉、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延續了中國文化。即使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清兩朝,漢族文化也能對他們潛移默化,迫使他們不得不接受漢文化。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迴旋餘地,中國才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得以延續下去,而不至於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那樣在歷史上滅絕了。
三、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樣性,這種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中國文化從早期起源開始,就呈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顯的多樣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性。
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復雜多樣的,「遼闊而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4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泱泱大國,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內部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自然地理區域,表現出不同的地理特徵。中國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繁雜多樣。中國的南北跨越30個緯度,東西跨越60個經度,南北溫差相差近50度,東西年降水相差幾千毫米,山脈和河流都有各種走向的,這種自然特點把中國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5
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性導致的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就是明證。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種區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以後又有關東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這些區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淵藪,博大精深;燕趙文化多慷慨悲歌;荊楚文化輕靈精奇;湖湘文化朴質蠻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環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很不一樣,衣食住行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樣的。但中國文化雖然存在巨大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又具有統一性,形成了中國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各種文化共存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正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患」。

閱讀全文

與地理特徵如何理解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