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你還想知道的世界地理是什麼

你還想知道的世界地理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8 21:37:04

『壹』 世界三大地理區域是什麼 百度百科

太平洋-歐亞大陸、大西洋-美洲大陸、印度洋-非洲-南極洲大陸

『貳』 地理是什麼

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2)你還想知道的世界地理是什麼擴展閱讀:

核心分支學科

1、自然地理學

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與自然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生物,化學,物理,天文,數學,技術等。

2、人文地理

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



『叄』 對世界地理/貴州文物 有了解的進來

觀音洞在貴州城南油榨街左側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遊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樓高聳。康熙時陳鼎在其所著《黔游記》中稱:「洞深五百餘里,從洞中行,秉七日燭,可達都勻境。」民國二十八年(1939),貴州省政府正式組織人員入洞勘察,深至十餘米處,即頑石凝聚,堅不可入,陳恆安特撰《觀音洞開掘紀實》一文,說集工挖掘,無路可通,斷定所謂遠通都勻之說實屬臆造。

(或許你看到上面的敘述會很感失落。但我想其實這也只能說明歷史記載中的五百里觀音洞或許並不是在這里,而並不能排除這個記載的真實性。我又幫你找到一些資料,你可以參考下。)

一、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清康熙年間,江陰人陳鼎在其所著《黔游記》中有貴陽觀音洞之如是記載:「觀音洞深五百里,從洞中行,秉七日炬可達都勻境,從來少人窮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方紹宗),曾盡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糧而入,初數里甚寬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餘里,及後愈窄,側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則可馳五馬駕高軒矣。中有樓、台、殿、閣、人物、花鳥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舉炬四照,則無涯。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弘,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銅鼓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題句雲:『隆慶三年(1569),錢塘方紹宗於此煮泉。』行十餘里,則不復廣矣。竟行九日半始得達後洞口,乃都勻府之東盡境究麻地方。再五里,即苗□中矣。」
這是一條奇聞!從貴陽可經過溶洞一直到達都勻東境?陳鼎記錄竟是如此的具體,於是兩百多年來,遠近流傳,引誘無數的好奇者前去探索,但是都無結果。難道這是作者在開一個《桃花源記》似的玩笑?但人們還是這樣認為:寧可信其真,不想信其無。民國年間,張其昀編撰中學地理教科書附錄了該文,蜀人但懋辛則將文章鐫刻在位於貴陽市油榨街的許馬山觀音洞洞口石壁上,形成摩崖,謎底就留給後人去考查,這是民國二十三年的事情。

二、「挖麻洞」之謎

據史料記載,從貴陽市油榨街觀音洞入口,沿東南方向蜿蜒500餘里可達都勻的挖麻洞。清《黔南叢書》第二集記載:明朝明期,有位名叫方紹宗的人,曾經穿洞而過。清康熙年間,江陰縣人士陳鼎,也漫遊過此洞。

陳鼎為清代貴州巡撫,江蘇省江陰縣人。他在《黔游記》一書中寫道:「觀音洞深五百餘里……可達都勻境。從來少人窮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盡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糧而入。初數里甚敞,愈人愈窄,止要容一身,若是者十餘里,及後愈窄,側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則可馳五馬駕高軒矣。中有樓台殿閣,人物花鳥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70里,舉炬四照,則無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一泉,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銅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題句雲: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錢塘(今杭州市)方紹宗,於此煮泉。筆墨淋淳,字畫遒勁,大可愛是,蓋直指公所書也。余亦續題雲: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陰人陳鼎,亦於此煮泉。

行十餘里,則不復曠盪矣。竟行九日半,始達後口,乃都勻府之東盡境挖麻地方,再五里,既苗樊中矣。」

陳鼎在游記中敘述游過鎮遠府諸葛洞、華嚴洞、白雲洞;黃平飛雲洞(崖);興隆大風洞、雲溪洞;平越府(今福泉)竹王祠、葛鏡橋、仙影岩;貴定母珠洞、古洞;龍里留人洞;貴陽黔靈寺;長順白雲山、碧雲洞;銅仁梵凈山等15個洞穴景觀和一批名勝古跡,其中有14個洞穴至今依然存在,遊人可攬,唯獨他記述的都勻府之東的「挖麻洞」,不知今在何處。都勻附近的洞穴較多,有人說是堯林洞,仙人洞,有人說是擺楠洞,也有人說是谷江灑畔的翁麻洞。但這些洞穴據探行者稱都沒人到達過貴陽觀音洞。「挖麻洞」至今成了懸在人們心中的一個世界洞穴之謎。

幾百年前,古人方紹宗、陳鼎先後僅依靠火把走通貴陽至都勻的挖麻洞,行程500餘里,不能不說是個奇跡。雖然由於歷史變遷,自然環境的變化已使「挖麻洞」隱去其「廬山真面目」,但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挖麻洞之謎將會被揭開,自然界將給我們一個驚喜。

三、謎一樣的五百里觀音洞

五百里觀音洞,這名稱可真使人咋舌稱奇,當然,它是因清代康熙年間陳鼎在《黔游記》中的記載而得名。
陳鼎在《黔游記》中曾寫道:「觀音洞深五百餘里,從洞中行,乘七曰炬,可達都勻。從來少有人窮其穴者。明(代)有直指方君曾盡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糧而入。初初里宏敞,愈入愈窄,可容一身,若行者十餘里,乃後愈窄,側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則可馳五駕高軒矣。(洞)中有樓台殿閣,人物花鳥之景,皆碧乳融成也。至七十里,舉炬四照,則無涯也。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泓,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銅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題句雲:『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錢塘方紹宗於此煮泉。』筆墨淋漓,字畫遒勁,大可愛人,蓋直指公所書也。余亦續題雲『(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陰陳鼎亦於此煮泉。』行十里,則不復曠盪矣,競行九日半,得達後口,乃都勻府之東盡境空麻地方,再五里即苗夔中矣。」
因對陳鼎《黔游記》中的五百里觀音洞是否存在的說法不一致,所以本人對此並未在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竟然使我對這個經貴州省政府和龍里縣政府曾經組識數人在貴陽市通往貴定縣的古驛道上,歷經61天的找尋而毫無結果的「五百里觀音洞」而興趣大增。
那是1998年春節,我來到距貴陽20公里的龍里縣谷腳縝一個名叫王關村的地方訪親。酒足飯飽之餘,圍坐在火塘旁,親朋好友就天南地北,從古到今的擺起了龍門陣。閑聊中,一個年約80餘歲的老翁給我們擺談起他在60年的一次經歷,當時為躲土匪,曾在當地一個名叫「風洞」的岩洞里轉了四、五天,靠著火鐮和洞中的枯枝,才和另一名夥伴九死一生地爬出洞口。聽他講述在洞中的經歷,除了與陳鼎的《黔游記》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外,其中他還講到洞中還有一個三個腳帶耳朵的銅鍋,因飢餓無力只好作罷,當時他們還以為是熬硝鹽的丟在裡面的。和他一塊出洞的夥伴,不知是何原因,出洞不久就生病死了,而他自己也生了一場大病,病得死去活來的。為此,鄉鄰們都說他二人在洞中可能遇上了「山魈」(當地民間傳說中的一種鬼怪)。
問起風洞名稱的來歷,才知道由於在岩洞口都能聽到洞內的風聲。村上人就稱之為「風洞」。
一提起風洞,大家的話題就打開了,一個說他年青時打獵,曾經追捕一頭被打傷的岩羊進入過風洞,由於不了解洞中的情況,他似進洞數百米就不敢再往前走了……
另一個說,他家養的一條狗也是因為追一隻野兔進入風洞後,就再也設出來。
趁著酒興,大家起講越有勁,從「風洞」的故事又講到了「王關」村地名的來歷。
王關村,是古代從龍里通往定番(惠水縣)的古驛道上的一個關卡,因村裡人皆姓王,故而稱之。據村裡現存的王姓族譜中的記載:「黔南軍民府屬龍里衛千百戶指揮王氏起祖,原藉江南徽州休寧縣王家村人氏,因明洪武年間開辟黔疆,奉調來黔征剿蠻夷有功,蒙發往(龍里谷腳)烏(巫)山谷眼(遠)安插苗民,建立王官屯田,有事為軍出徵效用,無事屯田為業……。」從中可以基本認定,王官(關)應是當年通往定番(惠水縣)、羅甸的交通要道。
王關村曾是否屬明清時通往南部的交通要道,1995年出版的《龍里縣志》中記道:「……(三)南部驛道……經過境內多為崇山峻嶺,地形復雜,彎多被徒,修築標准較低,利用價值不高,廢棄年代較早,幾不為今人所知……。」
根據親友的擺談和原先我所查閱到的上述資料,使我產生了一種假設;如果當年的陳鼎是沿著這條早己被人們遺忘了的龍里南部驛道行進,王關的風洞是否是當年陳鼎《黔游記》中「五百里觀音洞」呢?這個假設能成立嗎?
叢著對風洞可能是當年的「五百里觀音洞」的濃厚興趣,數日後,我與好友帶上攝像機、照像機和照明器材,從距貴陽24公里的龍里縣谷腳鎮下車後,踏上了通往王關的道路,去探尋假設中的「五百里觀音洞」。
從谷腳鎮到王關村寨,除了翻越幾道起起伏伏的山樑,實際上就是從山腳爬到山頂。
走在彎彎曲曲凸凹不平的曾經是古驛道的石板路上,除了偶爾被飄過來的雲彩半遮半掩的大青山山巒外,沿途卻只看見從經歷了千餘年的巫山岩畫大坡到大青山之間依稀可辨的古牆垣和烽火石碉的遺跡,閑聊中,同行的鄉親告訴我們;這兒曾發生過多次爭斗,特別是清朝同治年間,清軍首領趙德光趁苗民起義軍不備,從貴築(陽)自王關小路突入縣年,偷襲己佔領了龍里縣城的苗民起義軍,雙方在此來來往往地交戰拾數天以及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時,從王關小路越過巫山峽谷,佔領倪兒關後堵擊蔣介石從雲南調入貴州的增援部隊的戰斗故事……
在鄉親繪聲繪色的交談中,眼前依稀可見的殘垣和彎蜒曲折的山道,是乎呈現出當年一幕幕有聲有色和激動人心的故事情景,真是金戈鐵馬、悲歌慷慨、動人心魄、催人淚下……
在老鄉的帶領下,翻過一道道被泥土掩蓋的青石板殘路,越過一叢叢的竹林灌木,我們來到那讓人神秘莫測的「風洞」旁。站在洞口,只見洞口的下面己被當地的村民用石塊砌成一堵牆,以防止小孩由於好奇走進洞內而發生危險。洞的上部己被一些不知名的樹叢和藤蔓遮掩著,如果不里老鄉的指塵點,根本就不知這是個山洞。
一靠近洞口,就可聽見從洞中傳出一陣陣的風聲,根據常識判斷,這個洞一定會有出口,不然哪兒會有這么大的風聲呢?站在殘缺的古驛道上,看著四周山坡上屋垣的殘跡,心裡頓時湧上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這就竟會是讓我心往神馳令人神往的「五百里觀音洞」嗎?
在王關村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們就開始了尋找五百里觀音洞的冒險活動。
初進洞時,正如《黔游記》中所記載的一樣,我們都是側身行進,有時還要從低矮的窄縫中雙手著地才能爬行。因溶洞狹窄昏暗,還要顧及安全,所以就無法欣賞洞內的景觀。隨著溶洞越來越寬敞,這時,我們才有時間和興致用有限的照明去觀察四周的溶洞景觀。
在燈光的照耀下,只見各種差參不齊的石筍、石柱和類似各種動植物造型的鍾乳石錯落有致地巧列其間,數棵高達幾十米的鍾乳石柱如中流砥柱直擎洞頂,溶洞上似片片雲朵鍾乳石飄盪在天頂,舉目四看,有的鍾乳石形如各種各樣的野獸似窺如踞,兩壁間有向下如吸水的蛟龍,各種大小不一、雄渾纖細水流狀的瀑布般的石幔張掛其間,相互映襯,更覺大自然的奇妙與神秘,整個洞廳給人的感覺彷彿是走進了一座立體的畫廊。奇怪的是在叮叮咚咚的滴水聲中,腳下卻有一條約4 ~ 5米寬但很乾燥的泥土沉澱路。此時雖然聽不到呼呼的風聲,但卻能感到風的存在。順著平坦的土道,隨著移動的燈光,走馬觀花的觀賞了幾公里的溶洞景緻後,接著出現在眼前的可不是前面那種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的溶洞奇景。而是橫七豎八、雜亂無章地躺著許多倒塌下來的巨大的鍾乳石柱殘骸,大如巨象,小如桌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當我們吃力地在石柱的間隙行走時,又驚訝地發現,在一些斷裂的石柱上,又布滿了許多高低不一的、大大小小的但高度不超過5厘米的似蘑菇如銀耳的石乳。在燈光下,除別致的造型和晶瑩剔透的視覺外,小巧玲瓏得使人愛不釋手。穿行在這雜亂無章的縫隙里,還得不時的提醒後行的同伴,可別忘了放「標志線」。
經過一段時間的穿行,我們終於走過了這個令人討厭但又讓你驚奇的「亂石區」。路又能越來越窄,我們又像剛進洞時那樣慢慢的前進,但岔洞也逐漸的出現,這些岔洞除了平行的,有些地段還是雙層的,甚至有三層、四層的,這些大小不一樣的岔洞口,就象一個個張開大嘴的怪獸,正等送進口中的美味。此時此刻,在靜寂的黑暗中,心裡由衷的敬佩陳鼎老先生當年獨闖「五百里觀音洞」的非凡膽識。經同伴的提議,我們將手中蠟燭點燃,一個緊跟一個,順著風向,終於走出了這一群張開大口,准備隨時吞蝕我們的「恐怖區」。嘿!真奇怪,剛進洞口時的乾燥泥道又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腳下,寬敞平坦得真可以並排行馳兩輛大型的汽車。但周圍的洞壁卻平淡得沒有值得一看的景緻,可是大家的興致還是很高,卻十分仔細地查找著所經過的地段,希望能發現任何一絲一毫的痕跡,來證實此洞是否是史書上記載的「五百里觀音洞」,在昏暗的燈光下,我們當然是一無所獲,沒有任何的跡像表明,這里曾經有人闖入。這時,前面突然傳出歡呼聲,噢,原來是又一個更大更寬敞的洞廳又出現了。後面負責放「標志線」的同伴說,他手中長達40公里的標志線已經全部放完,其中最大的失誤就是忘了帶干糧,看來只好打道回府了。同伴建議何不如休息一下,就在附近探尋,拍一些資料帶回去不枉此行。於是,我們就開始了觀察我們心目中的所謂的「五百里觀音洞」。
當我們用亮程可達百餘米的由貴陽礦燈廠捐贈的2盞礦燈直射洞頂時,80餘米高的溶洞頂倒懸著無數條像極光一樣的鍾乳石幔,其中有一幅寬達十幾米的半透明的石幔猶如帷幕一樣從數十米高的洞頂垂下,離地僅不足一米。兩棵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抵洞頂,旁邊的石鍾乳叢生,雪白可愛。用於敲打石幔,就會發出如銅鍾濃厚雄壯的響聲,如果一個懂音律的專家來敲打石幔不同的部位,或許會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為了不迷路,每隔一段距離,我們就放置一棵燃燒的蠟燭。當我們繞過石幔,發現有一個數米寬但不知多深的四周被鍾乳石堆得象蓮花一樣成簇的水潭,潭水非常清透,叮叮咚咚的水滴不時地從洞頂落入潭中,激起陣陣漣漪。溶洞內的石鍾乳,有的象巨龜、有的象孔雀、有的似巨獅、有的如觀音、有的如武士……。緊接著我們又發現了形狀非常壯麗奇特的溶洞景觀:有的如層巒疊嶂的高山,有的如彎曲的雪山峽谷、有的如流淌的冰川,高入雲天的石柱,透過山川,還可以看到田舍、鄉村和道路……。在搖曳的燭光下,這些千奇百怪的鍾乳石,有的白得似寒宮的雪雕,黑得如烏釉古陶壁金山,淺紫、淡黃浸雜間其。
當我們順著「標志線」,背著全是劃痕的攝影器材走出洞口,已是當天深夜4時。村寨的鄉友們正准備天亮後進洞去搭救我們呢,雖然我們的此行比不上省政府與龍里縣政府聯合探洞小隊的經歷。可想而知,如果不是陳鼎的「虛構」,這《黔游記》中的五百里觀音洞具有多麼神奇的魅力啊,這真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謎一樣的「五百里觀音洞」,你究竟在哪兒?

四 都勻發現世界罕見溶洞群 洞中走10天可到貴陽
金羊網 2002-05-23 08:38:06
www.ycwb.com
新快報訊 (文雋永)中美洞穴考察團在貴州都勻境內發現世界罕見的溶洞群奇觀。

據介紹,該溶洞群主要集中於墨沖、凱口、石龍及平塘、獨山等地,方圓數十公里,是由第二、三次造山運動斷裂形成的,大小洞穴有數百個,僅墨沖境內有50多個,其中桃園洞和白雲洞聞名遐邇,我國著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尋訪過此洞,當地人把桃園洞稱為「國家洞」(意思是可容納「一個國家」)。

據《黔南叢書》第二輯記載,曾有人從觀音洞進洞,走了近10天竟走到貴陽,這組溶洞群交織一起,互相通連,大多數保存完好。

『肆』 世界地理之最 可以不全,但是每個都要有少量的介紹

世界地理之最網路內容來自於: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根據位處黃河中游的陝縣站統計,黃河在這里每年平均含沙量達36.9公斤/立方米。每年經過這里向下游輸送的泥沙達15.7億噸。而泥沙經過黃河入口進入渤海、黃海以至東海的有11.5億噸,其餘4.2億噸均在沿河沉積下來。黃土高原的大量黃土由黃河向平原、向海洋運輸,日積月累,使陸地不斷擴大,海盆不斷淤淺,這樣,不僅在黃土高原的東面形成了巨大的華北平原,而且在我國東部邊緣海中,填造出了一條世界無可與匹的寬廣的淺海大陸架。現在,渤海、黃海以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已屬淺海大陸架的范圍。當然,在東海大陸架的塑造過程中,水量宏豐、每年樹沙量亦達4—5億噸的長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大的洋流

在浩瀚的海洋上,奔騰著許多巨大的洋流,它們在風和其它動力的推動下,循著一定的路線周而復始的運動著,其規模比起陸地上的巨江大川則要大出成千上萬倍。而所有的洋流中,有一條規模十分巨大,堪稱洋流中的「巨人」,這就是著名的墨西哥灣暖流,簡稱為灣流。
灣流的規模非常宏大。它寬60—80公里,厚700米,總流量達到7400萬到9300萬立方米/秒,比世界第二大洋流——北太平洋上的黑潮要大將近1倍,比陸地上所有河流的總量則要超出80倍。若與我國的河流相比,它大約要相當於長江流量的2600倍,或黃河的57000倍。

流域最廣的河

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是一條典型的赤道型水系。它的長度若以上游馬拉尼翁為源,長5500公里,若以上游烏卡亞利河為源,則全長6400多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非洲尼羅河。
然而,亞馬遜河流域之廣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000多條支流交織成稠密的河網,其中長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由17條之多。亞馬遜河的水系繞灌著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巴西、蘇利南、委內瑞拉的土地,流域面積達705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相當於非洲剛果河流域面積的兩倍。

最大的湖泊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它的西南面和南面為高加索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脈的連綿雪峰環繞,其它三面只是坦盪遼闊的平原。里還是我國的稱呼,它的譯名應為卡斯皮海,得名於古代居住在高加索東部的一個部落——卡斯皮人。
人們稱裏海為「海」,不僅是由於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徵,如面積大、水深、常有狂風巨浪、動植物與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於它過去確實是海的一部分。大約在幾百萬年以前,裏海是與黑海和地中海相同的,以後由於地殼運動,這里的海陸范圍曾多次變化,裏海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萬1千多年。在地理學上,這一類湖泊被稱為「海跡湖"

最大的群島

在亞洲大陸和大洋洲之間,有一大片星羅棋布的島嶼,其數目在兩萬個以上,總面積達248萬平方公里,這就是我國人民熟知的南洋群島(又稱馬來群島)。在世界上所有的群島中,無路是島嶼數目還是其總面積來講,南洋群島均為首屈一指。位於南洋群島上的國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部分),人口將近2億。

最小的島國

你知道有一個名叫諾魯的島國嗎?它是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到群中的一個珊瑚島,位於赤道以南53公里,面積僅2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
全島略呈橢圓形,四周全為珊瑚礁環繞。海岸地帶是一片銀白色的沙灘,有此向內,地面逐漸升高,有一個寬不過300米適宜農作物的環島地帶。在往裡,就是高12-60米的珊瑚峭壁,從峭壁的橫紋推測,諾魯島的形成至少有上千萬年的歷史了。峭壁之上,即為佔全島面積85%以上的台地,最高點海拔64米,西南部有一個不大的布阿達瀉湖。諾魯氣候中年炎熱;雨水雖多,但珊瑚島地面滲透性很強,仍有缺水之虞。

最大的島嶼

世界第一大島——格林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介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南北長2650公里,面積達217.56萬平方公里,氣候極度嚴寒,多凜冽的風暴和雪暴,全年的氣候一般都在零攝氏度以下。降水以冰霰和雪為主,每年約有300毫米。格林蘭島是一片銀白色的冰雪世界,約有84%的地面為厚厚的冰雪覆蓋,冰層的平均厚度為1500米,冰的總體為260萬平方公里。茫茫冰原上唯一的點綴是一些高聳入雲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謂「冰原島峰」的現象。格林蘭島的冰蓋與南極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林蘭島的冰蓋全部融化,也能使全球海面上升6.5米。

大陸上最低的地方

西亞約旦河所流經的谷地,是東非達裂谷的為綠,地勢非常低窪,不少地方低於海平面300米。在希伯萊文中「約旦」即為「下降」之意。約旦河谷盡頭的死海,更斯世界低地之最,這里的水面低於海平面397米。可見它的地理位置之低。
死海南北長82公里,東西最寬18公里,面積達1049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為146米,最大深度為395米。因為死海最深的底部在海平面以下792米。死海居然淹不死人,因為湖水腫含鹽量大。使水的比重超過人體的比重,就像木塊飄浮在水上,不會下沉。

高峰最多的國家

南亞山國尼泊爾面積不超過14.1萬平方公里,卻雲集了世界上大部分海拔最高的峰巒。這個國家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最為雄偉高峻的中段,境內海拔在6100米以上的雪峰多達240餘座。海拔在7620米以上的雪峰有50餘座。尤為驚人的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10座超過8000米的高峰,竟有8座聳立在尼泊爾或尼泊爾與中國、錫金接壤的邊界線上,它們是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8848.13米),第三峰干城章嘉(8585米),第四峰洛子(8501米)第五峰馬卡露(8470米),第六峰道拉吉里(8172米),第七峰馬納斯盧(8157米),第八峰卓奧友(8153米),第十峰安納布爾納(8090米)。

面積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的巴西,它的北半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這裡布滿了濃密的熱帶雨林;它的南半部則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這里數目比較稀疏,主要是茫茫的熱帶草原。
巴西高原廣達5百多萬平方公里,比青藏高原達一倍以上。但它的高度一般只有600—900米,最高的邦德臘山也只有2884米,比青藏高原低得多。從地質上講,青藏高原還很年輕,而巴西高原則很古老,它的表面以變得相當平緩,一些山頭也呈渾圓的饅頭狀。

最長的洞穴

世界上有許多地下洞穴,它們絕大部分都分布在石灰岩地區,其中長度在20公里以上的就有7個,最長的是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猛獁洞有255條地下通道組成,總長度超過240公里。它們共分5層,上下左右均可連通,形成一個曲折幽深,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在猛獁洞中有77座地下大廳,其中最高的一座稱為「酋長殿」,它略呈橢圓形,長163米,寬87米,高38米,廳內可容數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廳」很富詩意,它的頂棚有含錳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點綴著許多雪白的石膏結晶,從下面看上去,彷彿是星光閃爍的天穹。

最長的峽谷

地球上有不少令人驚心動魄的自然奇觀,美國科羅拉多河上的大峽谷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峽谷是河流強烈的下蝕(切割)作用造成的峽而深的谷地。科羅拉多河在它2190公里的流程中,一共切割形成了19個主要峽谷。起自鮑威爾湖口的大峽谷是其中最長、最寬、最深的一個,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峽谷。
大峽谷全長350公里,寬6.5—29公里,最大深度達到1740米,假如把我國的泰山放在裡面,它的頭頂離峽谷的頂部還差200多米。大峽谷的兩側平均相距16公里。這一水之隔的兩壁,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南壁海拔2100米,呈現荒漠景色。北壁海拔2470米,林木蒼翠,麋鹿成群,冬季更是雪蓋冰封。

最長的斷崖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沙漠以南,分布著廣闊的納勒博平原。「納勒博」為無樹的意思。這塊乾燥的剝蝕平原,平坦的向南延伸,一直瀕臨到澳大利亞海灣,突然以陡峭的斷崖直插海中,。斷崖垂直高差100米,沿著海灣綿延200公里,這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斷崖

最大的天生橋和最長的天生拱

自然界真是無奇不有,橋居然還有天生的。美國西部科羅拉多高原上千姿百態的天生橋和天生拱,是自然界的又一大傑作。在美國猶太亞利桑那兩州交界處以北不遠,有一座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天生橋,全長84.7米,橫跨於沖蝕出它的流水上空94.2米,整個橋身由粉紅色的砂岩組成,在橋頂處厚達13米,寬6.7—10米。它酷似夏日雨後放晴高懸在藍天的彩虹,因而名為「虹橋」。在猶太州的東部、莫亞布城以北約40公里的「拱國立公園」中,有一名為「風景拱」的天生拱,一跨度居世界第一而出眾。它那凌空橫加的扁平細長形砂岩質拱身,全長88.7米,高30.5米,拱頂嘴狹處只有18米寬,3.3米厚,看上去大有斷裂之虞

最高大、最年輕的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輕的高原。它包括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大步,甘肅、四川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部分,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地勢大致西北向東南傾斜,藏北高原海拔4500—5000米以上,如阿里地區谷地海拔就高達5000米以上。人稱「高原上的高原」;高原中部海拔約4500米,至東南部仍有3500米左右。青藏高原以其高大的風姿贏得「世界屋脊」之稱。
青藏高原和高原上的巨大山脈,是在上新世紀至早更新世的喜馬拉雅第二幕運動時,才強烈抬升達到現今的高度的。也就是說,它現在的面貌是最近三五百萬年才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巨型高原。

地球上最長的裂谷

裂谷不同於峽谷,它是地殼斷裂形成的狹長深陷的谷盆,有人把它比作陸地上的「刀疤」。大陸裂谷多分布在地質上年輕的高原地區。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是其中延伸最長、規模最大的大陸裂谷。
這條舉世罕見的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河口,北抵紅海,跨越赤道南北,縱觀東非高原。從孫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開始,大裂谷分成東、西兩支環抱維多利亞湖,西至沿線坦噶厄喀、基五、阿明、蒙博托等狹長大湖延續成帶,東支為一系列小湖泊和窪地呈珠狀相連。總長約4500公里。

最低的盆骨�

吐魯番盆地坐落在我國西北的天山腳下。它東西長245公里,南北寬75公里,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有半個江蘇省那麼大。其邊緣被群山環抱,北部的博格多峰為最高;中部因極度下陷,地勢低窪,許多農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南部的山麓的艾丁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54米,是我國陸地的最低點。如果從地形單元來看,吐魯番盆地算得上世界最低的盆地。
吐魯番盆地低窪而較閉塞的地形,加上極端的乾旱,使它稱為我國著名的「火州」。這里一年之中有半年處於炎熱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氣溫持續在38℃以上,甚至出現過47.8℃的全國最高氣溫紀錄。

最古老的大陸

在地質學上,人們往往將作為穩定得塊結晶基地的寒武紀岩石分布地區近似的看作世界上古老大陸的所在地。這種以前寒武紀岩石作為基地的地塊,就是通常所說得地台區。這里地區經過了長期的活動之後,在前寒武紀結束時,已經從原來的活動狀態進入穩定狀態,作為完整的古大陸出現在地球上。從寒武紀開始,這些古老的地台區又經歷著新的分化,有的地方進入古生代之後重新淪為海浸區,作為陸棚海的形式接受著新的沉積,因此在這些地方,始終沒有被海水浸漫過,這些地方作為古老的大陸,在古生代以後的長期歷史中一直高出海面之上。

太陽光最多的地方

「太陽是大地的母親」,正式有有太陽光的照耀,才是地面富有生氣;疾風勁吹,江水奔流,花開果熟,生物生生不息。太陽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人們正在想方設法,利用太陽能。
到了70年代,氣象觀測站增多了,人們發現撒哈拉大沙漠東部陽光最多,那裡年平均日照時數達4300小時;也就是說,每天大約有11小時45分鍾的時間能見到光輝燦爛的陽光。
撒哈拉大沙漠東部為什麼日照會如此之多呢?因為這里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沒有能遮住陽光的雲層;加上這里緯度低,日照時間長,因而成了世界上陽光最多的地方。

世界「熱極」

盛夏,寒暑表上的溫度在35℃以上探出頭時,住在沿海的人們已經感到熱不可耐了。其實,35℃算得了什麼!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號稱「火焰山」,那裡於1941年7月出現了47.8℃的最高氣溫,才是真正的熱了。
要是放眼世界,47.8℃有算得了什麼!早在1879年7月,在阿爾及利亞的瓦拉格拉就測到了53.6℃的最高氣溫,遙遙領先於吐魯番盆地的記錄。此後30多年裡沒有突破。可是到了1913年7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岱斯谷中,測的了56.7℃的記錄,奪得了世界級熱的稱號。不到10年,1922年9月,賴比瑞亞的加里延溫度突然上升到了57.8℃的最高紀錄,「極熱」又從北美洲大陸有扳回了非洲。

世界「旱極」

在南美洲智利北部沙漠里,有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從1845年到1936年整整91年裡,沒有落過一滴雨。
智利北部瀕臨大洋,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那裡正好位於副熱帶高壓常年座鎮不動的地區,而靠近智利的海岸,又是秘魯寒流流經之處。由於寒流的溫度較低,使那裡的空氣十分穩定,大氣不發生上升運動,即使在海邊,水汽也不能進入高空凝結成雨,因此成了世界「旱極」。在南美洲智利北部沙漠里,有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從1845年到1936年整整91年裡,沒有落過一滴雨。

世界「雨極」

1816年,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齊,一年裡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奪得了世界「極」雨的稱號。以後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記錄,都遠遠落在它的後面,可望而不可及。時隔99年以後,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齊在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績,打破了他自己的記錄,蟬聯了世界「雨極」的榮譽!
26461.2毫米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它比台灣省火燒寮於1912年創造的我國「雨極」的紀錄8408.0毫米多了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總降水量還多了。

世界「寒極」

1838年,俄國商人尼曼諾夫路徑西伯利亞的亞爾庫次克,無疑中測的了一次零下60℃的最低溫度,在當時引起了一場轟動。但是誰也不太相信這位商人測得的記錄是正確的。47年以後,就是1885年2月,位於北緯64°的奧依米糠,人們測得了零下67.8℃最低溫度,這一次真正獲得了世界寒極的稱號。
1957年5月,位於南極「極點」的美國安莫森-斯考托觀測站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裡的最低氣溫降到零下73.6℃,因而世界寒極有北半球遷到南極去了。同年9月,這個觀測站有記錄到了一個更冷的零下74.5℃的溫度。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
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約300米)。�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積約1.8億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00萬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島: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20000多個)。�
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內海:地中海(250萬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世界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11032米)。�
世界最大的鹹水湖:裏海(37萬多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82400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密執安、休倫、伊利、安大略)�
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1620米)。�
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9000公里)。�
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600萬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長6000公里)。

『伍』 地理包括什麼

地理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科學。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可分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

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

3.區域;區劃。

4.地址。

5.風水。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⑥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陸』 有什麼世界地理之謎

多著呢。你可以去找一本就時間未解之謎的書,有好幾冊,分幾種類型的,什麼地理啊,歷史啊。。。。

『柒』 世界地理之最大全有哪些

世界十大地理之最:

  1. 南極洲是世界上惟一無人定居的大洲。南極洲常年氣溫均在零下30攝氏度或更低,由於氣候寒冷,除動物以外沒有人類定居。

  2. 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寬度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00千米。

  3.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最大深度約1637米,如果把泰山沉入湖底,連山頂都會被淹沒。

  4. 烏魯木齊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烏魯木齊位於亞歐大陸腹地,被稱為「亞心之都」,距離海洋約有2500千米。

  5. 澳大利亞不是島國,而是一塊大陸,同時也是世界上惟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

  6. 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位於印度東北部,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乞拉朋齊的降雨量非常多。1961年,乞拉朋齊錄得24641毫米的降雨記錄,幾乎一整年都在下雨,被譽為「世界雨極」。

  7.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地中海是古代海洋特提斯海的殘存遺跡,大約形成於古生代。(約2.3億年前)

  8.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北起巴拿馬,南到智利,全長89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9. 新加坡是一個「最像中國的外國」。新加坡華人數量高達280萬,約占國家總人口的74%,你走在路上看到的幾乎全是中國人。

  10. 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方是南極洲維多利亞地。南極洲維多利亞地每天的風速都保持在20米/秒,相當於八級大風。

閱讀全文

與你還想知道的世界地理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