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自轉的最大地理意義
太陽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2.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南、北半球發生晝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地方時);物體偏向,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轉。
3. 地球自轉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在於產生晝夜交替,因為地球不透明,任何時候太陽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表產生晝和夜的區別。如果地球只有公轉而沒有自轉,那麼晝夜更替周期將不是一日而是一年。在這種情況下,與地表熱量平衡相聯系的一切過程都將發生和現在全然不同的變化。例如,巨大的晝夜溫差將會引起十分強烈的風暴,過度的炎熱和嚴寒將會造成生物的滅絕等。但由於地球有自轉,晝夜更替適中,地表增溫和冷卻不超過一定限度,生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許多過程才不朝極端方向發展~
4.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1、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由於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斷地交替,晝夜交替的周期是1個太陽日。晝夜交替影響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陽日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2、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產生偏轉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只作用於水平運動的物體,始終垂直於物體的水平送動方向,並隨著物體水平送動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在北半球,它指向運動方向的右側;在南球,它指向運動方向的左倒。沿赤道運動的物體,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產生時差
(1)地方時:以一個地方太陽升到最高時的時間為正午12時,將連續兩個12時之間等分為24個小時,這樣形成的時間系統,稱為地方時。
(2)各地的地方時與它們的地理位置相關:①經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②地理位置越靠東邊的地方,地方時的值越大。
(3)時差:全球經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個小時。每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
5. 地球自轉地理意義是什麼
晝夜交替
1.產生原因: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轉。為了附近國家和地區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線的劃定避免通過陸地。
過日界線時日期的變更:由於在任何時刻,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24小時,即一天。因此,自東十二區向東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向西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東西十二區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地球自轉,還導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運動的物體,都會與其運動的最初方向發生偏離。若以運動物體前進方向為准,北半球水平物體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造成地表水平物體運動方向偏轉的原因,是由於物體都具有慣性,力圖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經線和緯線為準的,經線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緯線的方向就是東西方向。但是由於地球自轉,作為南北和東西方向標準的經線和緯線,都隨地球自傳而發生偏轉。於是,真正保持不變方向的物體的水平運動,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來表示,倒是相對地發生了偏轉。
6.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一、晝夜更替現象
同一個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喲與晝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晝增溫不至於過高,夜晚降溫不至於過低,有利於地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時
知道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三、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7. 地球自轉地理意義是
1、晝夜更替現象
同一個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喲與晝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晝增溫不至於過高,夜晚降溫不至於過低,有利於地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2、地方時
知道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3、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