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怎麼介紹寶雞的地理文化

怎麼介紹寶雞的地理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10 01:19:25

1. 初一地理調查報告,關於寶雞的

試論寶雞在秦史研究中的歷史地位

寶雞市位於八百里秦川的西部,這里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本文想就寶雞在秦史研究中的地位問題略作概述,以再證寶雞為秦人發祥之地的科學論斷,為秦史研究這朵奇葩再添芬芳。

一、政治、軍事中心
1.汧邑

汧邑是秦人入陝後的第一個都邑。《史記·秦本紀·正義》引《括地誌》雲:「故汧城在隴 州汧源縣(今陝西隴縣)東南三里。《帝王世紀》雲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近幾年, 考古工作者在寶雞市隴縣東南鄉邊家莊發現了一處范圍較大的春秋墓區,墓主屬春秋早期偏 晚的秦大夫級貴族,邊家莊春秋秦墓的發現,為尋找汧邑地望提供了有益的線索,考古工作者根據都城應在陵區之南(邊家莊墓地之南)的記載,認為距邊家莊春秋墓地約五里的隴縣牙 科鄉磨兒塬春秋故城遺址當是襄公徙汧所都之城址[1]。磨兒塬遺址位於邊家莊墓地東南五 里,與後者處於汧河西岸同一片台地上。遺址東瀕汧河,南臨川口河。兩河交匯的塬地當即 汧邑城址,汧城原有多大,尚不清楚,在東南部的台地斷崖上可以見到部分夯土城牆。其中東牆的南段保存約百米,南牆的東段保存約200米,東南角亦保存了部分殘牆,殘高1—2米 不等。殘牆上可以看到的夯層一般厚10厘米左右。採集到的器物除春秋早期的罐、鬲等殘片 外,還見有戰國時期的陶盆殘片,素麵半瓦當及內飾麻點外飾繩紋的板瓦、筒瓦、空心磚等建築材料殘片,說明這一城址曾有較長的使用時間[2]。該遺址現為縣 級文物保護單位。汧邑作為秦襄公的都邑不過14年時間,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它還只是一座軍事性質的城池,但它作為秦早期都邑,為秦人向關中擴充勢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作為秦八都之一 ,理所當然地成為秦襄公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而在秦史上居於一席重要之地。

2.汧渭之會

秦文公「四年,至汧渭之會」[3]。這是秦人的第二次遷都也是秦入關 中後建立的第一個都 邑,蔣五寶先生調查後認為,所營城邑當在今寶雞縣千河鄉魏家崖村。筆者於1999年3月31 日,前往魏家崖村考察,發現這里關於秦都汧渭之會的傳說自古流傳至今,許多老人都能講述秦人在這里建都的情況。此外,秦文公之所以要建都於汧渭之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先祖非子曾「主馬於汧渭之間,後卒獲為諸侯」[4],他經 占卜,認為這個地方很吉利,才在此地建都的。 而非子養馬的放馬灘,據當地老人講,就在魏家崖村西南的汧河與渭河之間的河灘上,這里水草豐美,是蓄養牲畜的好地方。再者,魏家崖正好位於汧河口的東北部,緊扼汧隴交通的咽喉,這里的二塬,形似石鼻,高出渭河平原有10—20米左右,若建城於此三角塬上,既可依汧河屏障阻止西來之敵,又可一望無餘地看到東邊沿渭河而來的敵人,後面又能清楚地觀察到自北邊來犯的敵軍,軍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這對於剛入關中,又立足未穩的秦人來說,是建立以軍事性質為主的都城的絕好選擇,因此我同意蔣五寶先生的觀點,認為汧渭之會就在今寶雞縣千河鄉魏家崖村。關於這一點,還可以從這一地區及其周圍出土的大量先秦時期的遺物上得到佐證,如1980年千河鄉馮家嘴村村民馮川 省在這里取土時發現了先秦的青銅盤、青銅獸形壺、青銅甗等遺物[5]。魏家崖六組村民王志斌在這里取土時發現了極為珍貴的先秦金虎、金鋪首等遺物;1991年當地群眾在這里取土時又發現了先秦的壺、簋、盤、匜、鼎等八件青銅器及其他遺物等 等[6]。另外,這里耕地時還經常可以發現大量的先秦繩紋瓦片、殘磚、陶器碎片和銅鏃 等等[7]。從這些大量的先秦時期遺物來看,汧渭之會邑城當在今寶雞縣汧河鄉魏家崖村一帶,這種說法是能夠站得住腳的。更為可貴的是在汧河入渭附近還發現了秦人早期遺址[8],這就更能證明這一點了。楊東晨先生認為「汧渭之會」城方九里,四周設門,周圍有防禦性 質的軍事設施[9]。「汧渭之會」的邑城地處於先周古公居地的西南, 東距後稷的封國「邰」不遠,自古就是先民勞動、生息的地方,也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秦以此作為政治、軍事中心,無論是向北、向南、還是向東發展都比較有利,尤其是對秦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與軍事力量的增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平陽

《史記·秦本紀》載:「寧(憲)公二年,公徙居平陽」。平陽是憲公新立的都邑,又叫「西新邑」[10]。武公「居平陽封宮」,如此則憲公、武公均以平陽為 都邑。平陽故址在今寶雞縣東楊家溝鄉太公廟村一帶[11]。這里出 土有武公銅鍾五件,鎛三件。且在鍾、鎛出土之處發現不少灰坑,顯系長期居 住之故,再加之武公鍾、鎛系公室重器,故知憲公、武公所居之「平陽故城在岐州 岐 山縣西四十六里」[12],即今寶雞縣楊家溝鄉太公廟村一帶。秦人 以此作為其政治、軍事中心長達37年之久(前714—前677),憲公、武公、出子均在平陽處理 朝政,接見大臣,並以平陽為根據地向東發展,到秦武公時,秦人已東伐彭戲氏而至於華山之下。平陽都城的確立,
是秦文公歷時12年掃除岐雍諸戎勢力的結果,同時,秦都不斷東移 的歷史事實,也說明了秦人力量的壯大和向東征討步伐的加快。

4.雍城

秦自「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至獻公二年,城櫟陽止,歷時294年,先後有20位秦君建都於雍城,在此期間雖然秦靈公居涇陽,但20位君主(包括不享國的夷、昭子共22位)死後均葬於雍都南。司馬遷在記述德公居雍後,接著說「後子孫飲馬於河」,《正義》也說:「卜居雍之後,國益廣大,後代子孫得東飲馬於龍門之河」。足見雍城非同尋常,它是秦國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13]。

秦都雍城,早在20世紀30年代,我國考古工作者就對該城進行過調查,50年代又進行了試掘工作,1973—198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雍城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鑽探和發掘,初步摸清了雍城的位置、形制規模,以及城內的三大宮殿區和城郊宮殿等建築遺址,還在城南發

現了規模宏大的秦公陵園和小型墓葬區。

雍城遺址位於今鳳翔縣城南,雍水河之北,紙坊河以西的黃土台塬上。平面呈不規則方形,東西長3300米,南北寬3200米。在雍城內發現了與皇權相關的宮殿區和宗廟建築,它們分別是:[1]姚家崗春秋宮殿區;[2]馬家莊春秋宮殿—宗廟區;[3]鐵溝、高王寺宮殿區。在姚家崗還發掘出可以藏冰190多立方米的凌陰(冰窖)遺址一處[14]。而 且,宮殿區、凌陰、窖藏均居同一區域,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研究後認為姚家崗春秋宮殿區可能為秦康公、共工、景公居住的雍高寢[16]。

從雍地發現這些大量的與王權相關的宮殿區和宗廟建築,充分說明了雍都作為秦早期都城的繁華和建築的雄偉、華麗。以上考古發現還說明了秦康公、共工、景工、桓公在雍都的寢宮也已基本確定,文獻與文物資料的結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秦早期政治、軍事中心的雄偉富麗之景象。

從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徙汧,到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城櫟陽,秦人先後在寶雞地區的汧邑 、汧渭之會、平陽和雍城建都長達393年之久,而在這393年中,正是秦人由偏居西垂的小邦向統一六國的強秦積極邁進的時期,隨著秦人入陝後都城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再向北的遷徙路線,明顯地反映出秦人政治上的日趨成熟和軍事上的日益強大,為最後統一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說,寶雞作為秦人早期的都邑,其政治、軍事中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寶雞是秦人和秦文化發祥之地的科學論斷也是無須再作討論的。

二、秦公陵園及祭祀中心

寶雞曾長期作為秦人都邑,是早期秦國的政治、軍事中心,根據秦人「陵隨都移」的文化習俗以及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資料,同樣可以證明寶雞乃是早期秦國的秦公陵園及祭祀中心。

《史記·秦本紀》曰:「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寧公(憲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 卒,葬西山。」據高次若先生研究後認為,秦文公、寧公所葬之西山,又叫秦陵山,在今寶雞市斗雞台東邊的戴家灣村[16]。又據《秦始皇本紀》載:出子「葬 衙」。據楊東晨先生研究後認為此「衙」疑為「衍」字之誤,出子當葬憲公墓附近,不會葬於白水縣地 [17]。據此,那麼出子的墓當也在寶雞西山陵無疑。再據《史記·秦本紀》載:「武公卒,葬雍平陽」。據楊東晨先生的觀點認為,武公的葬地當在今寶雞縣楊家溝鄉太公廟村北邊二里的西高泉村一帶[18]。這四位秦公的葬地,前三位在「西山陵區」,後一 位在「平陽陵區」。寶雞地區安葬秦公最多的陵區在雍城,我們姑且把它叫做「雍城陵區」,該陵區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一處先秦諸侯國陵地。

雍城陵區,位於秦都雍城之南,即今鳳翔縣尹家務鄉至寶雞縣陽平鎮的南塬(雍嶺塬)之上,東西綿亘30餘里,葬德公至出公等20位國君(包括不享國的夷、昭子共22位),雍城墓地與雍城遺址以雍水為界,南北相望。雍城陵地黃土深厚,水位極低,是一處經過精心選擇的理想墓地。考古工作者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已在那裡探出13個墓區,內有中字型、甲字型、目字型、凸字型大墓43座。墓上無封土。墓地內以開挖兆溝為界,墓與墓之間有內兆,整個墓地則以外兆環繞,形成了既各自獨立,又完整統一的格局[19] 。雍城墓地,墓向均為東西向。現已發現有「中」字型大墓18個,這種形制的大墓在東周時期諸侯王國中是最高級別的墓制。最大的「中」字型大墓,稱做「秦公1號大墓」,該墓全長300米,墓室東西長59.4米,南北寬38.45米。東墓道長156.1米,西墓道長84.5米,總面積5334平方米,比馬王堆漢墓大20倍。秦公1號大墓是雍城秦公陵園中目前所知的43座大墓中最大的一個 [20]。

寶雞地區,目前已知的秦公陵園有三處:

一處是「西山陵區」,一處是「平陽陵區」,另一處則是「雍城陵區」。三處陵區共葬有秦公24位(包括不享國的夷、昭子共26位),秦自襄公立國至子嬰亡國共36代國君(其中靜公、夷公、昭子不享國,實即33代),其中26代死後就葬在寶雞,可見寶雞是安葬秦公最多的地方,寶雞作為秦公陵園確實是名符其實的。

寶雞不僅是秦公陵寢重地,而且還是秦人至為重要的祭祀中心。《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十年,初為鄜畤,……十九年得陳寶。」《史記·正義》引《括地誌》曰:陳寶祠「在岐州陳倉縣東二十里陳倉城中」。這就明確指出,陳寶祠在陳倉城內。據高次若先生 研究後認為,陳寶祠應是秦人祭祀先祖神靈的宗廟[21]。鄜畤是一 種宗廟性質的祭祀場所,秦憲公徙都平陽後,在平陽也修有宗廟、社稷及其他祭祀的設施[22] 。此外,《封禪書》雲秦文公作鄜畤,襄公作西畤,靈公作吳陽上畤,這三畤都是祭祀秦人祖先白帝的。此三畤所在地,並稱三畤原,據《括地誌》載:「三畤 原在岐州雍縣南二十里」。即今鳳翔縣南部高地上[23]。又據《史記·秦始 皇本紀》載:「王廟或在西雍,或在咸陽」。可見,即使雍城不作為秦都以後,秦的宗廟建築大多仍留在雍城。以上文獻記載告訴我們,秦人的廟祭及神祭場所大多也在寶雞地區,寶雞地區的考古發現也再次證明了文獻記載的正確無誤,如出土於寶雞縣楊家溝鄉太公廟村的「武公鍾」,當為秦武公「用以在宗廟祭天祭祖的一套禮器」[24]。發現於秦雍都遺址內 的馬家莊春秋宮殿—宗廟區,也很能說明這一點。其中的1號建築群即為一組宗廟建築。還 有4號建築,在這里發現了一些埋有動物骨骼的祭祀坑,石興邦先生認為可能是與宗教禮儀有關的建築。文獻記載了秦人在寶雞的祭祀情況,在寶雞也確實發現了秦人的祭祀場所和遺物,可見文獻記載與文物考古資料所反映的情況基本是一致的,寶雞不僅是秦公陵園所在地,同時也是秦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場所,就連秦始皇行冠禮時也還必須到雍城去,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25]。

三、交通樞紐

寶雞自古就是我國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樞紐,在秦時也不例外。寶雞是秦通往隴西及巴蜀的交通咽喉和向東發展、統一全國的根據地和大後方。首先,在秦國早期,秦人所經營的隴西通道,就是以寶雞為輻射中心而向東西延伸的。這條通道西起今甘肅天水一帶,秦人由此翻越隴山,沿汧河河谷向東南遷移,這時有汧城、汧渭之會和平陽城等秦故都均在汧水附近。秦人所經營的隴山通道,即循汧河流域而西去東連的這條道路,在西周 及春秋早期,就將隴西和關中兩個文化區有機的聯系在了一起。同時,這條道路也是秦人由西向東,由弱到強漸次發展壯大,直至統一六國,建立強秦的黃金通道,要是沒有這條道路 的開辟的話,秦人也不可能入主關中,統一天下。到了戰國中晚期,雖然秦的都城已遷至櫟陽、咸陽,然而隴西通道仍然是秦都外線交通的主要幹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隴西通 道成了秦回中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始皇沿回中道巡察,回程部分就是由隴西、天水(秦人 祖先的發祥地)再東北行越隴山,沿汧河經今隴縣、汧陽、鳳翔(秦故都雍城),再向東至首 都咸陽的[26]。由此可見,隴西通道在秦交通史上一直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秦通往西北地區的主要交通干線。

說到寶雞交通樞紐的地位,就不得不濃墨重彩地講一講雍城這個秦故都在秦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雍城位於關中西部的渭北高原上,這里交通位置十分優越,它南控漢中、四川通道,西邊扼守著關中通往河西的門戶,向東可由原上至西周故都岐邑周原,由原下又可沿渭水流域東達周都豐鎬之地,並直達關東。另外,由寶雞之南開創了穿越秦嶺的金牛道、連雲道,這些道路南可達漢中及四川盆地,加強了關中與秦嶺之南的聯系,同時可利於控制漢中及其附近地區[27] 。到戰國中晚期時,褒斜、金牛、連雲和故道(又稱陳倉道)等棧道就成了連接關中和巴蜀的全國主幹道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的「棧道千里,通於蜀漢」,贊美的就是秦昭襄王時所開鑿的棧道的壯麗情景的[28]。同時,這句話也說明了寶雞在有秦一代,的確是 秦通往西南的交通樞紐,這個地位是無可辯駁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寶雞乃是秦人通向西北、西南及關東的交通樞紐,該樞紐的核心就是 秦故都雍城,當然,汧邑、汧渭之會和平陽城則是這個交通網上的重要城鎮,不管是通向西北、西南,還是關東的道路網均是以雍城為中心而向四周輻射的。寶雞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地 位在秦時就早已奠定了。

四、經濟都會

我們說,寶雞在秦時是重要的經濟都會。首先,從汧邑來看,汧邑初建於春秋早期,下限被 認為不晚於秦武公時期。汧邑的繁榮,不僅包括了襄公的十餘年時間,而且很可能還要包括文公居於汧渭之會的50年間或更晚。從該城址現有的遺物看,該城址可以認為屬於春秋時代 。但也有一些更晚的遺物,這說明該城有過較長時間的使用。汧邑作為秦人入主陝西後的第一個都邑,它不僅是秦的政治、軍事中心,同時也毫無疑問應該是當時乃至以後相當長的一 段時期的經濟都會。

汧渭之會、平陽,也和汧邑一樣,在不作為國都以後,仍然是秦國的重要城鎮。下面著重介 紹一下雍城作為經濟都會的繁榮情景。史念海先生認為:「遠在春秋戰國之際……關中這時已有三個經濟都會,即雍、櫟邑和咸陽。雍和櫟邑不作為政治都會之後,依然保持著經濟都會的地位。」這就告訴我們,雍地作為經濟都會,基本上一直保持了下來,並沒有因為國都的遷徙而衰落。考古發掘也再次證實了雍地經濟的繁榮情況。從1962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對鳳翔雍城遺址進行了勘探和部分發掘,在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區域內,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其中以陶器為主,有盆、罐、瓮、鬲、缽、豆、盂等生活用具,還有水道、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有用於生產的石犁、石磨、銅鏟等工具。在青銅器方面,姚家崗出土的青銅建築構件,為新出現的器形,其紋樣為蟠螭紋,這是春秋時代秦國流行的紋樣。在制陶領域,秦人立國後又有所創新和發展,突出地展現在磚瓦建材方面,如鳳翔宮殿遺址出土的凹字型板瓦,以及瓦當等,鮮明地顯示了秦文化的特徵。在仿銅陶禮器方面,彩繪大耳壺、大口罐等,都是新出現的秦的典型代表性器物。秦公1號大墓出土的彩色絲織物及木胎髹漆豬、金鳥、金獸,以及玉器、骨器等,反映了秦國的絲織、漆器、金屬細作等各種手工業都發展起來,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由此也可以管窺出秦都雍城經濟的繁榮程度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工藝水平也相當高,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秦都雍城作為春秋戰國之際關中地區著名的經濟都會,其手工業已十分發達,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業貿易肯定也是比較繁榮的[29]。

我們說寶雞在秦時為經濟都會,是指汧邑、汧渭之會、平陽和雍城而言的,本文著重以雍城 為例說明了雍城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經濟都會的繁盛情況。由於汧邑、汧渭之會、平陽都曾作為秦都而存在過,作為都城,肯定駐有軍隊和官僚機構,因而必然帶動當地經濟的繁榮,所 以,在秦國早期歷史上,汧邑、汧渭之會邑和平陽城也是當然的經濟都會,這是毫無疑問的。

五、文化中心

寶雞在秦國早期歷史上,不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文化中心。秦在西北高原復起立國前,文化是比較落後的,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和典籍。秦襄公立國後,積極汲取華夏文化,形成獨具特點的秦文字。到秦文公時,開始設置史官,「初有史以紀事」,失傳的《秦紀》就產生在秦文公時期[30]。著名的石鼓文,也產生在文公時期。石鼓文是以 詩歌形式紀贊秦國 初創時期秦文公20餘年間重大活動的史實刻石文字,據蔣五寶先生研究、考證後認為,石鼓刻制於秦文公二十一年,出土於今寶雞縣汧河鄉魏家崖村的石鼓寺。是秦文公有感於汧渭之 會國都落成而紀事志懷的原勒真跡[31]。由此可以看出,秦文公苦 心經營長達46年的汧渭之會,不但是當時秦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理所當然地也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 。

我們說寶雞是秦國早期的文化中心,其典型代表就是作為秦都長達294年的雍城。說雍城是當時秦國的文化中心,的確是名不虛傳。產生於春秋時期的《詩經》中的《秦風》十篇就是在雍城完成的。例如,秦穆公在以國君之禮宴請晉公子重耳時,就採用賦詩對答的形式,當場做了《詩經·小雅·采菽》,並賦《鳩飛》和《六月》。此外,《尚書》中的《秦誓》篇,是秦穆公時期的作品,也是在雍地寫成的[32]。再者,秦德公時 ,稱熱天為伏,「 二年,初伏,以狗御蠱」,開創了六月三伏天的節令[33]。秦宣公 時秦人已「初志閏月」[34]。這些都可被視為秦人在天文、歷算方 面的成就而載入史冊。

以上,也可算是雍城作為文化中心的些許史籍見證。關於這方面的考古資料也有一些。比如在音樂、文學領域,有秦公1號大墓出土的石磬,其銘文是篇韻文,文辭優美,結合《詩經·秦風》中的詩歌文辭看,秦國的文學水平已不低於東方各國。秦穆公說,秦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考古資料證實此言不虛[35]。從秦文公時期的石鼓文到秦景公時期的石磬文,充分反映出了秦人在文化方面不斷發展進步的脈絡。

我們說雍城是秦的文化中心,還體現在美術作品方面的巨大成就上,這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主要是見於各種器物上的圖案花紋,以及少數雕塑品。到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已開始出現一些獨立的圓雕作品,如秦公1號大墓出土的金鳥、金獸、漆木豬,鳳翔戰國早期墓出土的 陶牛等。金鳥、金獸的造型逼真生動,是藝術佳作。漆木豬形體介於豬與獸之間,通體用黑、紅色漆彩繪,風格有楚國的意味,可能接受了楚文化的影響。陶牛的造型古拙、質朴,僅求其形似,氣韻不夠生動。雖然如此,但在雕塑史上卻具有重要價值,它表明雕塑藝術已漸次從器物的附屬品中脫離出來,向獨立的藝術部門發展[36]。

以上,我們概要地講述了寶雞作為秦人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總括全文,我認為,寶雞是秦國早期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秦公陵園及祭祀中心;交通樞紐;經濟都會和文化中心,是早期秦人的四都所在地,因而在秦史上居於特殊而重要的歷史地位,這一歷史地位也再次向世人昭示了寶雞是秦人發祥之地的科學結論。

2. 寶雞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匯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聞名於世的法門寺在盛唐時期已成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寶雞境內的文物資源豐富,其中以青銅器為最多,現已陸續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萬余件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著名文物古跡有:炎帝活動過的天台山,佛教聖地法門寺,著名道人張三豐主持修道的金台觀,典雅秀麗的五丈原諸葛亮廟,姜子牙隱居垂釣的釣魚台,雄偉壯觀的周公廟,隋唐帝王皇家溫泉——湯峪溫泉,一代名流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鳳翔東湖等。境內的自然景觀更是獨樹一幟。有景觀奇特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始風貌鮮明的嘉陵江源頭和具有歐洲風格的隴縣關山草原。寶雞的民間藝術更是多姿多彩,獨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紙、刺綉、社火、臉譜、泥塑、草編等都始終散發著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閃爍著中華原始文明的奇光異彩。 [編輯本段]歷史發展寶雞古稱陳倉,據《三秦記》記載,陳倉以古陳倉山(今雞峰山)得名。寶雞之名始自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3. 遍布文物的寶雞市,其文化歷史有多麼的強大

陝西寶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被稱為「青銅器之鄉」,我去過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還有周原博物館,也在北京和全國多個地方見過和寶雞有關的文物。


與陝西寶雞有關的珍貴文物,你了解多少?


十面石鼓記述了「秦公」鑾車出行,從人如流,登原游獵、獻獲祭祀的種種盛況,描繪了秦國的大好河山,「秦公」有感而發,述志作詩。石鼓雕刻先秦大篆,既有文字學價值又有書法價值。

4. 寶雞地形介紹

寶雞地處東徑106°18′-108°03′,北緯33°35′-35°06′。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

寶雞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南、北、中的地貌差異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環山,以渭河為中軸向東拓展,呈尖角開口槽形的特點。山、川、原兼備,以山地、丘陵為主,呈顯「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寶雞市位於中國內陸中心腹地,關中平原西部。屬於中緯度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境內地形復雜,北部山區、中部川塬、南部秦嶺,渭河橫貫其中,因而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明顯,氣象災害頻繁。寶雞市年平均氣溫13度,全區在7.5-13.0度之間,4-9月為暖溫期,10-3月為冷溫期。全年無霜期在158-225天。極端最高氣溫42.7度(扶風),極端最低氣溫-25.5度(太白)。寶雞市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區在610-780毫米之間,4-10月份降水佔全年總量的90%,5-9月為多雨期,7-9月為主汛期,7-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60%。歷史年雨量最多是秦嶺,達1137毫米,年雨量最少是扶風,僅325毫米。

寶雞市的河流以秦嶺為界,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嶺以南為長江流域的嘉陵江上遊河段及漢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

寶雞獨特的地理和氣侯條件,為各類植物、鳥類、獸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共有資源植物2100多種,動物近500種,僅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就有植物1550多種,野生鳥類192種,獸類62種。在野生動、植物中,有珍稀保護植物28種,珍稀保護動物28種。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秦嶺虎、朱䴉等5種。森林和草地是生態系統的主體。寶雞的氣候和地形適合植物成長,是陝西省重要的糧油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中部平原有耕地40.5萬公頃,盛產小麥、玉米、油菜、蔬菜等。山區有林地面積64.3萬公頃,包括很多果園,種了蘋果、核桃、板栗、柿子、梨,桃子等。秦嶺,關山的天然森林和在太白縣的原始森林中還有野生果樹,如獼猴桃,五味子、山荊子、山楂、沙棘果等近百種。野生中葯材有500多種,其中有黨參、當歸、黃芪、天麻、杜仲、山萸、貝母等。

寶雞市自元古代至第四紀地層發育齊全,經歷多旋迴構造變動和岩漿活動以及復雜的質變作用,形成多種內生礦床和沉積礦床,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23種,產地255處,以有色金屬礦占優勢。有鐵、銅、鉛鋅、鎳、金銀、鎢、鉑、汞、黃鐵等金屬礦產212種,石灰石、電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硅石、耐火粘土、螢石、磷塊岩、石英岩等非金屬礦產43種。寶雞地區煤礦主要集中在鳳縣,有草灘溝、羅缽庵、扈家窯等煤礦,隴縣娘娘廟、聯游北馬坊也有分布。境內地熱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渭河谷地、渭河北岸斷裂與秦嶺山前斷裂之間的狹長地帶,眉縣湯峪是陝西省內著名的溫泉療養地。

5. 寶雞簡介

寶雞古稱陳倉,公元757年始稱寶雞,陝西第二大城市、中國鈦谷、中國十大生態宜居城市之一。位於關中西部,嘉陵江源。處於西安、成都、蘭州、銀川四省會(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為通往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隴海鐵路、寶成鐵路、寶中鐵路交匯點,中國境內亞歐大陸橋第三個大十字樞紐。轄3區9縣和國家級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寶雞蟠龍新區、寶雞陸港新區、蔡家坡開發區等。
工業:中國最大鈦合金企業和三百餘家鈦合金民企;全國最大石油機械廠及百餘家民企和最大焊接鋼管廠;陝西省產值過百億最大民企東嶺集團;全國磚瓦機械城;全國第二大鐵路橋梁廠;陝西省最大西鳳酒廠;陝西最大產值五十餘億煙廠;幾十家國防企業。
不足之處:無飛機場、僅一所普通高校;城市發展受地域限制較強;文化產業較弱。

6. 陝西寶雞城市介紹

寶雞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06°18′-108°03′,北緯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18m。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陝西省第二大城市,陝甘川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截止2011年底全市轄渭濱區、金台區、陳倉區、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鳳縣、太白縣、眉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等3區9縣和國家級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國家首批)、寶雞蟠龍新區、寶雞陸港新區、省級寶雞蔡家坡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處於西安、成都、蘭州、銀川四省會(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3.67萬人。
寶雞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匯,連霍、寶平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0國道等干線公路網四通八達,西寶客專正在加緊建設,是新歐亞大陸橋上通向我國西北、西南,東西貫通隴海、北連包蘭、南接成昆諸線的重要交通樞紐。寶雞古稱陳倉,是華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發祥地、佛骨聖地、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館藏珍貴文物1萬多件,法門寺被稱為「千載佛家聖地、萬世人文經典」,太白山被譽為「中華南北界、神州分水嶺」,3A以上景區17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7個,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據《史記》記載,「炎帝生於姜水」(現在寶雞市區的清姜河),並在此「教民稼穡」、啟「日中為市」,開啟了中華農耕文明和商業文明。3000年前的周族從岐山腳下壯大,建立了西周王朝,「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釣魚台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廟印證著周人崛起的奧秘。寶雞傳統文化厚重,影響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周禮》、《周易》和記載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開中國詩歌之先河的《詩經》便誕生此地。隋、唐兩朝皇帝避暑聖地九成宮,留下的《九成宮醴泉銘碑》被歷史文人墨客奉為 「楷書法則」。更有國家4A級景區--隋唐皇家寺院法門寺因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佛骨聖地」。寶雞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璀璨的民俗文化,岐山臊子面、木板年畫、刺綉剪紙、臉譜泥塑、民間社火等民俗瑰寶聲名遠播。近年來枕頭豬、泥塑羊和泥塑馬等民間工藝品三上國家生肖郵票,寶雞因此被譽為「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寶雞還被稱為「青銅器之鄉」,現己出土的青銅器多達兩萬件,因其數量多、規格高而聞名中外。寶雞工業基礎雄厚。寶雞是西部工業重鎮,是國家「一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6戶,上市公司6戶,入駐世界500強企業4戶、中國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8戶,100多個產品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被國家確定為先進製造業基地、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目前,正以大企業大集團為引領,以「兩區多園」為平台,以高端化、集群化為方向,打造以「中國鈦谷」為目標的千億鈦及鈦合金產業集群,以「西部汽車城」為目標的千億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集群,以「西部裝備製造業名城」為目標的500億石油鐵路裝備及機床工具產業集群,以麟北煤田開發為重點的500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寶雞是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西部唯一的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首批技術創新城市和知識產權示範市,擁有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20多個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各類人才35萬人,專利授權量在陝西僅次於西安。以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和良種繁育中心為支撐的科技農業是陝西農業的一大特色,是我國西部重要的商品糧和果、畜、菜生產基地。

7. 寶雞的地理環境

寶雞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南、北、中的地貌差異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環山,以渭河為中軸向東拓展,呈尖角開口槽形的特點。山、川、原兼備,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總面積56%丘陵占總面積26.5%;川原占總面積17.5%,呈顯「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秦嶺群峰與渭河平原互為映襯,構成了寶雞市的地貌主體。位於寶雞市太白縣境內的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大陸東部的最高山峰。寶雞市位於秦嶺緯向構造體系與其他構造體系的復合交接部位,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可分為南部的秦嶺褶皺帶、中部的渭河斷陷帶和北部的鄂爾多斯台向斜區3個地質構造單元。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現代秦嶺山脈的基礎。渭河斷陷盆地處於鄂爾多斯台向斜和秦嶺褶皺系之間,為第四紀沉積物所覆蓋,形成渭河平原及其兩側不對稱的黃土台原。渭河由西向東橫貫其間。渭河北部的岐山是以奧陶紀灰岩為主的低山,而渭河南部則是由古老變質岩和不同時代的花崗岩組成的中高山。 寶雞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各類礦產 地126 處,探明儲量的85處;發現各類礦產26種,探明儲量的18種;主要礦種探明儲量的有金5.242萬噸、銅8.6萬噸、鉛鋅250萬噸,另外還有大量的硫、磷、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紅柱石、煤、石墨等非金屬礦種,其中鉛、鋅、金是寶雞的優勢礦種,已探明的儲量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今後探明儲量可能更多,潛在的經濟價值鉛鋅5.3億元,金37.4 億元。
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圖冊資料 寶雞地區是中葯材的適生地,有中葯材1992種,其中動物葯415種,植物葯1478種,真菌葯35種,礦物葯12種。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中葯材植與加工方面,實施中葯現代化行動計劃,加快建立地道中葯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完善新葯開發體系和產品生產體系,大力推進中葯材種植產業化,中葯生產集團化。在全市中葯材種植適生區,以秦艽、紅豆杉、越菊、柴胡、地靈、黨參、花椒等品種為主,建立市級中葯材種植基地,每個品種基地規劃種植10-20萬畝,建立省級中葯材規模化種植基地縣、示範縣、示範園4個,爭取秦艽、紅豆杉、黃芪、越菊等品種進入國家級中葯材示範基地。重點扶持晨雞葯業公司、岐山金方葯業公司、秦嶺國葯廠和一批民營科技制葯企業(寶雞華西制葯有限公司、寶雞國豪制葯有限公司、寶雞市榮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白山葯用植物研究所),促使其上規模、上水平。
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圖冊資料

閱讀全文

與怎麼介紹寶雞的地理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