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1、地球運動
北半球夏半年白晝長於夜,冬半年白晝短於夜;從窗戶射入房間的陽光,夏季少,冬季多;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日出時影朝西南,日落時日影朝東南。不同的季節,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不同,極晝極夜現象出現的地區也不一樣,由此確定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節氣,或南北半球的季節。
2、海洋河流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索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舟山漁場夏季墨魚汛,冬季帶魚汛;長蘆鹽場曬制海鹽最好的季節是雨季來臨前的一段時間。
海南和台灣的鹽場曬鹽則是夏天最好;南大洋冬季封凍線范圍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時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較多;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北半球冬季(聖誕節前後)。
3、季節氣候
亞歐大陸上的活動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壓,冬季是亞洲高壓;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華北春季乾旱,長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 7月上旬梅雨,梅雨後伏旱,北方秋高氣爽;昆明准靜止鋒在冬半年影響雲貴高原,貴陽等地冬半年陰雨連綿。
4、動物遷徙
非洲草原上動物的遷徙與植物的枯榮相關,植物的枯榮又受該地的熱帶草原氣候影響,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正處於夏季,氣候濕潤,形成濕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動物來此生活,非洲南部熱帶草原與此相反。
在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活動的動物夏季北遷到苔原帶,冬季遷至亞寒帶針葉林帶;北半球候鳥夏季北遷,冬季南遷;天山高山牧場,夏季牧場在林帶以上,冬季牧場在林帶以下。
5、農事活動
越冬作物如冬小麥和油菜等是秋天種, 次年初夏收; 一般的作物是春種秋收, 如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後,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棉花在秋季收摘;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為羊毛品質好。
6、資源利用
水資源一般豐歉與降水季節變化、河流補給類型相關,蓄清排渾,一般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風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於其他季節;沼氣利用夏季優於冬季(氣溫高); 太陽能利用一般是夏季優於冬季, 沼氣也是夏季好於冬季;伏季休漁。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區不完全一致。
7、自然災害
寒潮在冬半年發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為大。台風、暴雨一般在夏半年發生,旱災則要注意發生的地區,如華北春旱,長江中下游伏旱;中國台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地質災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誘發因素暴雨發生的季節。
❷ 生活中與地理有關的現象(10個)越多越好哦
雨,雪,霜,霧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就是降水,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美麗的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區,天空里經常有許多過冷水滴圍繞著結晶核凍結,形成了一種白色的沒有光澤的圓團形顆粒,氣象學上把這種東西叫做霰,許多地方口語稱它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鬆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於雪的范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區,常常會遇到另外兩種大氣固態降水,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較大的能夠流淌的水滴圍繞著凝結核一層又一層地凍結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氣象學上把粒徑不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徑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危害。據記載,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頭還大,直徑超過十厘米,重量超過一公斤。
霜、雨淞和霧淞,除了大氣固態降水之外,地面上還經常出現另一種所渭「地表生長型」的固態降水,這就是霜、雨淞和霧淞。這些固態降水,雖不屬於大氣固態降水,僅僅是水汽在地表凝華結晶和凍結而形成的。但這些固態降水,對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影響較大。
霜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它經常讓農業減產。為了避免霜害,人們付出了艱巨的勞動。雨淞和霧淞對人類也並不是很友好的,它們一般在高山地帶出現。在過冷天氣里,微小的雨滴或霧滴碰到劇烈冷卻的物體表面時,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霧淞。
❸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時能在熱帶地區,潮濕腐爛的樹皮上發現這些發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濕的季節才能廣泛的看到他們。不過他們發出的光遠遠不像我們所適應的人造光,這種黑暗中發光的蘑菇的最新演變,是在巴西聖保羅附近的,州立旅遊公園珍藏之後的那幾年才發現的。
❹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
1、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慶一帶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3、大樹底下好乘涼。因為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更主要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吸收環境中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5、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❺ 地理小知識100字左右
地理小知識
1.太陽活動直接引發的現象(極光)
2.美國紐約(西五區)9.11上午9時左右正在發生的9.11事件,此時北京(東八區)的時間是(9.11日晚上十時左右)附:東邊地點的時刻比西邊的早,一個時區一個小時.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東非大裂谷)是內力.
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風,我國東部地區夏秋季節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
5.(洋流)影響海洋運輸 6.(松鼠,黑熊)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典型動物.
7.承壓地下水的特點是(水質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費從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氣,水,核).
9.世界糧食生產三大品種從多到少排:(小麥,稻穀,玉米)
10.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產糧國是(中,美,印度,俄羅斯)
11.基本的天體是(星雲,恆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國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
14.形成地理環境非地帶性差異的是(海陸分布差異)
1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
16.歐洲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以及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都是該組織成員)
18.從連雲港出發的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境內經過的省(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19.我國煤的主要分布區(山西,內蒙,陝西,貴州)
20.屬於我國西部大開發省中不與鄰國接壤的是(貴州,青海,寧夏)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狹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最長的河:尼羅河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最高的峰:珠穆朗瑪峰
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密度最大的國家:摩納哥
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南非
最低的溫度:南極東方站-89C.
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其次亞速海和渤海
鹽度最高的海:紅海,也是最年輕的海
鹽度最低的海:波羅的海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
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錢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溫最高的,錳結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運最繁忙的洋:大西洋(為什麼?)
最大的洋流:西風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也是分屬兩國的最大島嶼
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最深的海峽:德雷克海峽,也是最寬的海峽
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亞灣其次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❻ 地理現象都包括哪些
1、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
因為這里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
2、「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但是,這一帶並非到處都少雨。
3、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
這里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兩側的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在赤道南側的赤道帶內,有幾座海拔超過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尚尼亞境內的乞力馬扎羅山、印度尼西亞伊里安島上的查亞峰等。它們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終年冰峰峭立,白雪皚皚,成為赤道地區的奇觀。
❼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
二、台風
台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台風。
三、龍卷風
龍卷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 。龍卷風可見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龍卷風的產生條件包括近地面的風切變和顯著的垂直運動/不穩定能量,雷暴是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理想環境,也是引發龍卷風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級單體引發的龍卷被稱為超級單體龍卷,其它情形被稱為非超級單體龍卷 。超級單體龍卷強度的強度和規模通常大於非超級單體龍卷。四、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五、霜
霜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以下, 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種天氣現象, 屬於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內容。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時,才會結霜。
❽ 如何列舉10個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
10個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有:
1、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3、重慶一帶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4、赤潮現象並不是血液覆蓋了海洋,而是由藻類和浮游生物,數量眾多以至於充滿了水域。在某些情況下,聚集的微小生物將水域染成了鮮艷的紅色,有些赤潮是無害的,但有些,比如中國海的有毒物質,就會危害到海洋生物。
5、虹和霓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
6、「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時段明顯提前,則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現同樣量級的嚴寒,也表明季節會相應提前,春天可能早來。
7、在炎熱的夏季,綠化狀況好的綠地中的氣溫比沒有綠化地區的氣溫要低3-5度,如我們測定居住區綠地與非綠地氣溫差異為4.8度。
8、冰雹常見於暖季,它是在旺盛的積雨雲中孕育形成的。形成積雨雲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原因是夏季有強烈的空氣對流作用。
9、在炎熱的夏季,森林可以幫助降低氣溫。森林猶如一把龐大的「遮陽傘」,在樹冠層的遮蔽下,林地得到的太陽直接輻射很少,地面增溫也很小。同時,林地含水量多,比較潮濕,土壤的比熱容大,地面的增溫也比曠野要小。
10、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❾ 哪些現象是地理 100字作文
想在百字內寫成作文,確實困難,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資料,下面的內容你可以參考一下:
地理現象是指地理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現象都可稱為地理現象。但由於受傳統地理學的影響許多地理現象被排除在地理學家的研究范圍之外。
實際上生活中到處是地理現象,比如,現在的學生大都在早晨五點半上早自習,學生冬天時起來上早自習天亮沒亮,夏天時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就會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點學生吃晚飯,冬天時天已經很黑了,夏天時太陽還很高,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從而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還其他的一些現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再如一些具有特殊分布規律的地理現象:瀕臨海洋的荒漠;「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赤道雪山與極圈花園;等等。
❿ 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冬天天亮得晚,夏天天亮得早,夏天天黑得晚,冬天天黑得早;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的現象;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形成逆時針的旋渦現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