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氏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
蒙氏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是因為不能照搬外國的理論,必須適合中國的國情,同時要客服蒙氏教育中的一些缺點。
蒙台梭利研究設計的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她把日常生活練習作為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她認為日常生活練習對於促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感覺教育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練習五大類,它們分別由相應的教具來完成;語言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讀和寫兩部分;數學教育主要是10以內的讀、寫、算等內容;文化科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簡單的歷史、地理、動物、植物等幾個主要方面。今天看來,蒙台梭利的教學內容設置的確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與兒童發展的需要,比如對兒童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的藝術教育內容、社會教育內容沒有涉及。因此,國外一些新一代蒙氏教育思想的追隨者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對原蒙氏方案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和發展,將原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分別為:日常生活訓練、感覺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體能訓練(大肌肉活動)、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戲劇教育(角色扮演)、社會教育(包括社會交往技能的練習)。這種改進和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尤其對我國當前教育界。引進蒙氏教學法作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補充,或者作為活動區教育倒也未嘗不可,但如果完全按蒙氏教法中的教學內容整班訓練,則需要根據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兒童發展的要求,拓展原有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是指內容各組成部分之間有機聯系,形成具有整體功能的結構。主要表現在縱的和橫的兩方面,它與全面性不同,比全面性更進了一步,全面性注重的是各方面內容要齊全,但因素齊全了並不必然形成整體。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的內容首先不全面,更談不上整體,因此,在應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時,必須注意到這一點,克服蒙氏方案中這些缺點,拓展教學內容,力求做到全面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蒙特梭利教育是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最符合孩子生命本能發展規律的綜合素質教育。蒙氏教育體系中包含有五大領域,一是日常生活領域、二是感官領域、三是數學領域、四是語文領域、五是科學文化領域。
蒙氏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分別為:日常生活訓練、感覺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體能(大肌肉活動)、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戲劇(角色扮演)、社會教育(包括社會交往技能的練習)。
2. 蒙氏區角有哪些
專業的蒙氏教室一般分為5區域,分別是:感官區、日常生活區、語言工作區、數學工作區、文化工作區(0-3歲的蒙特梭利教室和3-6歲的教室是有區別的)。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包括八種感官活動,分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壓覺、觸覺、溫覺、視覺。
這些活動培養孩子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這些認知技巧有助於日後的各種學習。 操作感官教具時,孩子對手指和手腕肌肉的控制也間接地為以後寫字的動作做好了准備。
3. 蒙氏教育五大領域,包括哪些內容有什麼特色
蒙特梭利教學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能力分別是:
1、日常生活領域
培養幼兒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組織能力增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從而把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度,脫離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幫助別人,照顧環境,培養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並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行為,為將來進入正式的社會生活做准備。
2、感官領域
培養幼兒視、聽、嗅、味、觸五覺敏銳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兒的每一項感覺都是靈敏全面發展。為學習數學及其他領域做准備,爭強對於社會及知識的感知,培養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3、數學領域
培養數的概念,理解加減乘除運算的關系,會做100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會做簡單的測量工作,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語言領域
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幼兒更好的書寫和閱讀,使幼兒在童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閱讀與書寫習慣,培養喜愛閱讀的興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強化聽力與閱讀能力,提高書寫能力。
5、科學文化領域
增長幼兒見識,開闊眼界,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兒從小就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了解基本的動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知識。
(3)地理在蒙氏什麼區擴展閱讀:
一、蒙氏教育特點
1、國情不同
首先,硬體方面:國外的幼兒園普遍在教學環境及教室設施上比國內幼兒園要好一些,對教具、教學輔助材料以及其它如電腦、列印機等教學實現的工具投入也更多。
其次,師資方面:國外注重有經驗的教師,而國內更注重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有經驗的教師雖然年齡偏大,但可以很好的運用即往經驗組織教學,年輕教師有活力有激情但在教學上需要更加規范的管理,使教學保持在一個正常開展的范圍內。
最後,師生配比方面: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師生配備比例偏大,按國外的要求觀察、指導教學是不太現實的。
2、教育觀念不同
國內幼兒教學更注重知識的含量,而國外的幼教更注重幼兒自身發展與快樂成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對教育有特有的理解,國內的幼兒家長也在教學上對知識性的要求比較高,應該尊重國內的教育需求,在知識內容上應該適當加強,即不能搞傳統教育的一刀切教學。
也不能過分強調自我發展丟掉中國重視知識的良好傳統。另外,國內的小學也更注重集體教學,從而就會出現從蒙班個體教學向集體教學轉變的過程,這種情況在國外蒙氏教學里比較鮮見。
二、總目標
在幼兒的發展關鍵期解放幼兒的大腦和雙手,挖掘幼兒的內在潛力,使幼兒不僅獲得知識,更獲得方法和經驗,不僅思維解放,更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及適應現實社會的文明行為,成為一個優雅肯負責,有擔當的人。
4. 蒙氏教育的「六大領域八大區」中的八大區是指什麼
六大領域是不是語言數學健康藝術社會科學
5. 蒙氏早教的五大領域是什麼
一、感官教育
二、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
三、語言教育
四、科學文化教育
五、日常生活教育現在 幼兒園 就有蒙氏班,你可以把孩子送去就可以了
6. 蒙氏科學區的工作有哪些
蒙氏科學區的工作包括了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科學等知識等,主要目的是在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科學現象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大自然及科學的興趣、熱愛,拓寬幼兒的知識面和眼界。 文化工作區域擺放的教具。
比如地理學,為了讓孩子更加了解地球的構造、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老師們可以准備達州地理拼圖。孩子們可以邊玩邊學習地理知識,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潛移默化的學習。
五大區域的工作
蒙台梭利教室分為日常生活區、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藝術文化區。
日常生活區的工作:幫助孩子掌握各種生活技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發展出專注力和獨立性。同時也為以後進行更加復雜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感官區的工作:幫助孩子精緻化自己的感官,為孩子提供了探索世界的鑰匙。
語言區的工作: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詞彙、學會閱讀、進行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
數學區的工作:當然是幫助孩子學數學了,不過是以一種非常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總的來說,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
7. 蒙氏教育課程有哪些
1、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習性。
2、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3、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4、語文教學:蒙台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5、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8. 蒙氏早教課程有哪些
蒙氏早教課程有以下這些:
1、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習性。
2、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3、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4、語文教學:蒙台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5、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蒙氏早教的教育原則:
首先是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進行教育,不能一味的讓孩子學習,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幫助他們了解知識,懂得學習的方法,讓孩子構建自己獨立的人格,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尤其是在敏感的孩子身上,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影響到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
老師只是他們的引路人,不要把老師的位置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角色,老師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他們提供學習的環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樣教育下的孩子才能成為獨立的個體,成為世界的棟梁。
9. 請問幼兒園蒙氏生活區的規則以及教師怎麼樣指導幼兒蒙氏生活區
一) 學習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實質而非形式 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目的既不應該是嘩眾取寵,也不應該僅僅為了追求幼兒園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應該是服務於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服務於兒童的發展。幼兒園在考慮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時候,首先要正確解讀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比如,強調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閃光之處。它強調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就要求我們研究這種環境對兒童發展是否真正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如何創設環境、如何利用環境進行教育、如何在環境中指導幼兒的操作、如何評估與環境互動中的兒童,等等。相反地,不能因為專家學者推崇它或其他的幼兒園已經引進了,就不加研究地對其盲目照搬;否則,既不利於兒童發展,又會影響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 充分考慮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化差異 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中國文化推崇謙虛、內斂和含蓄,強調求同,這種文化中熏陶出來的兒童,特別恭順、聽話。西方文化崇尚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個性張揚,兒童從出生後接觸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的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推出蒙台梭利教育法,使兒童在具有特立獨行的個性的同時,不失其行事做人的規范,從這個意義上看,蒙台梭利教育法更適合於西方兒童的特點,也符合西方文化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思想。但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將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照搬過來,這對我國兒童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時,要考慮這種文化差異,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特點,對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變它束縛兒童個性發展的部分。例如,在教具材料的投放時給予兒童自由,在選擇教具和選擇操作時間上給予兒童自由,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規則上也給予兒童自由,讓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少一些思維束縛,多一些思維創新。 (三) 平民化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不需要貴族化的包裝 蒙台梭利教育法最初是為處境不利的兒童設計的,今天在我國卻演變為面向社會高收入家庭的高收費教育,這恐怕是有違蒙台梭利教育法初衷的。作為幼兒園綜合課程的一部分,或者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蒙台梭利教育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課程模式,但是,我們不能誇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它取代我國的幼兒園教育課程。由於蒙台梭利教育法所投放的教具較常規課程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員,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每班需多配備1~2 個保教人員,因此進入蒙台梭利教育班的孩子,除保教費之外,生均每月多收300 元左右的費用,屬合理收費。但我國幼兒園的蒙台梭利教育班,往往生均每月多收500~1 500 元, 這樣就異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將完全平民化的教育換上了貴族化的包裝。這樣,對整個幼兒教育事業十分不利。 (四) 合理改造和應用蒙台梭利課程中的教育因素 蒙台梭利課程中的教育因素主要涉及班級編制、教育內容和教育實施等幾個方面。在班級編制方面,可採用混齡與分齡並舉的編班形式。如有的班級以年齡來劃分小、中、大班,有的班級則將3~6 歲不同年齡的幼兒混在一起,這種混齡與分齡並舉的編班方式對促進幼兒發展可起到互補作用。在教育內容方面,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除了數學、語言、科學、美術、音樂、體能等科目外,還應本著讓孩子從生活中得到經驗,從經驗中得到能力,讓能力轉化成智慧的教育理念,設計更貼近幼兒生活、新穎實用的教育內容。例如通過教具操作刺激啟發孩子智慧的感官教育;加入涉及交通安全、身體保護、性知識等內容的安全教育;通過日常生活的練習,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秩序感的生活教育;融合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環境等內容的文化教育以及雙語教育等。在教育實施方面,可採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而不必局限於個別活動,如採取團體活動、小組活動和按照孩子個性差異進行開放式、個別化的教學活動等多種形式。
10. 蒙氏日常生活區順序
按照順時針的順序。
按照順時針的順序,分為日常生活領域、感官領域、數學領域、語文領域和科學文化領域,這五大領域中各領域的環境相對獨立、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