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地信息有哪些數據類型
土地是自然與經濟的綜合體。所謂土地信息,就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件等不同形式定性、定量、定位、定時、可視化地全面表徵土地自然與經濟屬性特徵的信息。土地信息具有綜合性、基礎性、時空性和法律性等特點。土地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來源多樣,種類繁多,包括涉及與土地相關的各種自然、社會、經濟和技術要素的圖形、圖像、文字和表格資料。在土地信息系統中,為了使計算機能夠方便地處理和管理這些數據,一般按其表達形式將土地數據歸納為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非空間數據)兩種基本類型。
(1)空間數據。空間數據又稱圖形數據,是土地信息系統中對空間地理實體進行特徵描述及在實體間建立相互聯系的數據集。土地信息系統中的空間數據主要來源是地形地籍圖、土地利用規劃圖件、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利用遙感影像等。
在計算機中,空間數據又可以分為柵格格式和矢量格式兩類進行存儲,相應有不同的軟體或程序處理這兩類不同格式的數據。
(2)屬性數據。屬性數據又稱非空間數據,是與地理實體相關聯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其表達手段是字元串或統計觀測數據串。在土地信息系統中,屬性數據包括各種調查報告、文件、統計數據及調查數據。如宗地調查的土地類型、土地用途、面積、四至等都是屬性數據。
『貳』 什麼是地理空間數據,它有哪些表現形式
地理空間數據,英文名稱:Geospatial data,定義:面向主題的、集成的、動態更新的、持久的空間數據集合。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理信息系統(二級學科)空間數據:是數據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指凡是帶有空間坐標的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是空間數據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指帶有地理坐標的數據,包括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一切帶有地理坐標的數據,是地理實體的空間特徵和屬性特徵的數字描述。
科技名詞定義中文名稱:地理實體的空間特徵表現為地理實體的幾何(定位)特徵(地理實體的位置、形狀、大小及其分布特徵)和實體間的空間關系。地理實體的屬性(定性)特徵表現為實體的數量特徵、質量特徵和時間特徵。定位是指一個坐標系裡空間實體都具有唯一的空間位置。定性是指有關空間實體的自然屬性,它伴隨著空間實體地理位置。時間特徵是指空間實體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叄』 電子地圖包含哪些基本數據類型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導航電子數據標准/格式有以下幾種:GDF(v3.0/ 4.0)、KIWI(v1.22)、NavTech(v3.0)。
1.GDF格式
GDF(Geographical Data File)是歐洲交通網路表達的空間數據標准,用於描述和傳遞與路網和道路相關的數據。它規定了獲取數據的方法和如何定義各類特徵要素、屬性數據和相互關系。主要用於汽車導航系統,但也可以用在其他交通數據資料庫中。GDF格式已為CEN(Central European Normalization)所認可,並已提交ISO TC204/ WG3,最新版本的GDF 4.0極有可能被ISO採納,而成為國際標准。
GDF用ASCII碼編碼,以單個文件的形式存儲,可用通常方式壓縮。
每個GDF都被分為多個分區,分區包括信息單元和載體單元。信息單元包含載體單元中具體數據的信息,載體單元由Volume和Album組成,Volume是基本的數據組織單位, Album是Volume的集合。
GDF對要素屬性的定義非常全面,僅對Road的定義中就包括了長度單位、道路材質、道路方向、建築情況、自然障礙物、(高架)路面高度、平均時速、最高限速、最大承重等20多項,同時還定義了各種要素間的關系。
另外,GDF還提供了評價電子地圖數據質量及精度的標准和依據,使電子數據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有據可循。任何公司都可生產GDF格式的數據,GDF標准採用ISO2859質檢規范,以保證所有GDF數據的質量精度。
2.KIWI格式
KIWI格式是由KIWI-W Consortium制定的標准,它是專門針對汽車導航的電子數據格式,旨在提供一種通用的電子地圖數據的存儲格式,以滿足嵌入式應用快速精確和高效的要求。該格式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使用。
KIWI-W Consortium成立於2001年7月,致力於制定汽車導航用電子地圖物理存儲格式(PSF)的行業標准。KIWI格式目前在ISO TC204 / WG3中是PSF標準的有力競選者。
PSF的主要載體是CD、DVD和HDD,與KIWI類似的還有許多不同格式,如NRNE等,都是不同公司的自有格式。KIWI格式的最新版本是1.22,可從KIWI-W Consortium的官方網站上下載。
KIWI的特點是把用於顯示的地圖數據和用於導航的數據緊密結合起來,並將數據按照分塊方式以四叉樹的數據結構保存於物理介質中,不同用途的信息存在不同的塊中,從而使數據適合於實時高效應用的要求,其中很多信息以Bit為單位存儲,並以Offset量提取其索引。這也就是KIWI在技術上的目標,即加速數據的引用和壓縮數據的量。
KIWI最重要的特點是其將數據物理存儲和數據邏輯結構相結合的優越的機制。KIWI按分層結構來組織地圖,並且這種層的邏輯結構與其物理存儲也是相聯系的。它可以做到在不同的Level層之間做快速的數據引用。因此,針對不同的應用目的或不同級別的用戶,可以使用或提供不同抽象層次的數據,例如,對於導航應用提供精度相對較高的立交橋數據,而對於一般應用只需把立交橋表示為若幹道路結點就行了。而這兩份不同抽象等級的數據完全可以由同一份地圖數據按要求提取生成。與此同時,在採用了分層次的數據參考後,會使查詢、路徑分析、連通性分析等各種演算法更加快速。
3.NavTech的數據格式
NavTech公司致力於生產大比例尺的道路網商用數據,包括詳細的道路、道路附屬物、交通信息等,這些數據主要用於車輛導航應用。NavTech公司自有的商用地理資料庫的數據格式是SDAL(Shared Data Access Library),通過SDAL編譯器,可以把一般的電子地圖數據轉換為SDAL格式,進而可以由SDAL程序介面調用SDAL格式數據用於各種車輛導航應用。
SDAL格式本身提供了對地圖快速查詢和顯示的優化,可提高路徑分析和計算速度,並可存儲高質量的語音數據為用戶提供語音提示。SDAL格式的標准也是公開的。
NavTech還為導航應用提供了一套NAVTOOLS工具,可以較方便地進行基於SDAL格式數據的導航應用開發。NAVTOOLS提供了地圖顯示、車輛定位、路徑計算等多種功能。當然,也可直接由SDAL開發導航應用。
汽車導航是集GIS、GPS、通信、嵌入式軟硬體技術為一體的高度綜合性的高技術產品。作為一種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日本及歐美國家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過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正是在這些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才有了今天的導航電子地圖標准化研究成果。
『肆』 基礎地理數據主要分為哪些誰可以做
北京宏圖遠見基礎地理數據主要分為 城市地圖、遙感影像數據和地形數據 三種類型
『伍』 GIS空間數據類型有哪些
1、矢量數據結構,包括:簡單數據結構、拓撲數據結構、曲面數據結構。
柵格數據結構,包括:柵格矩陣結構、遊程編碼結構、四叉樹數據結構、八叉樹和十六叉樹結構。
2、(1)空間聚類方法在高速公路病害密集區分析中的應用。
高速公路路面的病害總是在某些地段較為密集,在某些地段較為疏散.找出病害密集的區域,對於養護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空間聚類可對空間物體的集群性進行分析,應用聚類分析,探尋高速公路的病害密集區,制定養護對策,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2)聚類分析法在城市經濟空間分區中的應用
城市經濟分區涉及多個要素,靠僅有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定性分類是遠遠不夠的,往往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為找出多個城市之間的比較優勢和差距,為有關政策機構在制定政策時提供參考,針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8大要素,採用Q型聚類分析法進行最優分割,按評價系數進行分類。1Q型聚類分析法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研究「物以類聚」的一種方法,國內有人稱它為群分析、點群分析、簇群分析等,其基本思想是從一批樣本的多個觀測指標中,找出度量樣本之間或指標之間相似程度(親疏關系)的統計量,構成一個對稱的相似性矩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找尋各樣本。
『陸』 什麼是空間數據,它包括那幾種類型
空間數據又稱幾何數據,它用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形態、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對現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義的事物和現象的定量描述。根據在計算機系統中對地圖是對現實教想的存儲組織、處理方法的不同,以及空間數據本身的幾何特徵,空間數據又可分為圖形數據和圖像數據。
空間數據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1、地圖數據:這類數據主要來源於各種類型的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這些地圖的內容非常豐富。
2、影像數據:這類數據主要來源於衛星、航空遙感,包括多平台、多層面、多種感測器、多時相、多光譜、多角度和多種解析度的遙感影像數據,構成多元海量數據。
3、地形數據:這類數據來源於地形等高線圖的數字化,已建立的數據高程模型(DEM)和其他實測的地形數據。
4、屬性數據:這類數據主要來源於各類調查統計報告、實測數據、文獻資料等。
5、混合數據:這類數據來源於衛星、航空遙感與各種類型的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形成多方面數據。
空間數據結構是空間數據適合於計算機存儲、管理、處理的邏輯結構,是空間數據在計算機內的組織和編碼形式,是地理實體的空間排列和相互關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對空間數據的一種理解和解釋。
空間數據結構又是指空間數據的編排方式和組織關系。空間數據編碼是指空間數據結構的具體實現,是將圖形數據、影像數據、統計數據等資料按一定的數據結構轉換為適合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形式。不同數據源採用不同的數據結構處理,內容相差極大,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效率很大程度取決於數據結構。
(6)地理數據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空間資料庫的核心軟體,將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為GIS應用開發提供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除了必須具備普通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外,還具有以下三方面研究內容:
1、空間數據存儲管理,實現空間數據強大的基礎平台。和屬性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提高數據的存儲性能和共享程度,設計實現空間數據的索引機制,為查詢處理提供快速可靠的支撐環境。
2、支持空間查詢的SQL語言,參照SQL-92和OpenGIS標准,對核心SQL進行擴充,使之支持標準的空間運算,具有最短路徑、連通性等空間查詢功能。
3、查詢,供相關人士查詢數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空間數據
『柒』 地理信息系統中常用的空間數據模型有哪些類型
1、概念模型(場模型:用於描述空間中連續分布的現象;對象模型:用於描述各種空間地物;網路模型:可以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網路)
2、邏輯數據模型(矢量數據模型,柵格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等)
3、物理數據模型(概念數據模型在計算機內部具體的存儲形式和操作機制,即在物理磁碟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統抽象的最底層。)
『捌』 地理屬性數據有哪五種類型
屬性數據(Attribute Data)即非空間數據,是與地理實體相聯系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屬性數據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
『玖』 國家地理信息數據有哪些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和管理全國范圍多種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礎地理信息,
包括柵格地圖資料庫、矢量地形要素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等。
延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形成數字信息服務的產業化模式為目標,通過對各種不同技術手段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進行採集、編輯處理、存貯,建成多種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數據傳輸網路體系,為國家和省(市、自治區)各部門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它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應用面最廣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實用化的、長期穩定運行的信息系統實體。是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網路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子系統。
國家測繪局1994年建成了全國1:100萬地形資料庫(註:含地名)、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 1:400萬地形資料庫等;1998年完成全國1:25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和地名資料庫建設;1999年建設七大江河重點防範區1:1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2000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2002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並更新了全國1:100萬和1:25萬地形資料庫;2003年建成1:5萬地名資料庫、土地覆蓋資料庫、 TM衛星影像資料庫。現正在建立 全國1:5萬矢量要素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等。各省正在建立本轄區1:1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等,並正在進行省、市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其資料庫的設計和試驗研究。
『拾』 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結構包括哪些類型
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結構即數據組織的形式,是適合於計算機存儲、管理、處理的數據邏輯表達.
因此,包括以下類型:
1.矢量數據結構:又分為 (1)實體數據結構 (2)拓撲數據結構
2.柵格數據結構 又分為 (1)柵格矩陣結構 (2)游標編碼結構 (3)四叉樹結構
3.曲面數據結構 又分為 (1)TIN的曲面數據結構 (2)規則格網的曲面數據結構
地理信息系統使用空間數據結構來表現信息,組織數據,空間數據結構是地理信息系統溝通的橋梁,只有充分理解地理信息系統所採用的數據結構,才能有效使用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