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地理科學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1)地理科代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㈡ 地理科學是 什麼專業
要學"測量與地圖學"
"行星地球概論"
"地質學基礎"
"氣候氣象學基礎"
"高等數學"
"水文學"
"植物地理學".....
以後可以:考公務員(國土局方面),地理老師,GIS......
地理科學專業 一、學 科:理學
門 類:地理科學類
專業名稱:地理科學
一級學科:地理學
相近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環境管理
二、主要課程: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由於各個學校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設置,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三、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四、專業培養要求: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五、學制:標准學制:四年(本科) 彈性學制:3-6年(本科)
六、授予學位:符合學位授予規定的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地理科學,就是地理教育,培養方向是初高中地理教師,現在幾乎所有專業就業前景都不太好,至於地理科學專業,要看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在中學裡面地理教師不是很受重視,遠遠不如語數外和理化生,不過補課很容易,因為文科生學地理總是學不好。
在高中地理屬於邊緣學科,地位不尷不尬的,畢竟學文科的人是少數。
在初中地理老師的地位就更低得多,因為中考不考地理。簡直連體育老師都不如啊。
1 地理學引論
課程內容: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地理學的產生發展和主要學派,基本地理過程和基本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的區域協調和持續發展,地理技術,現代地理學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地理學近期重點研究的領域。
考核方式:作業、開卷考試
教 材:《地理科學導論》王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地理學思想簡史》楊吾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參考書目:《地理科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出版社1989年;《論地理科學》錢學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理論地理學概論》王錚、丁金宏等,科學出版社1994年;《現代地理學辭典》左大康主編,商務印書館1990年
2 地球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48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整個大的宇宙空間以及基本的天文學知識,同時了解地球內部的基本結構,即對地球系統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與認識,為學習地理學其它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地球概論是關於行星和地球的基礎知識。它是以地球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其研究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學和地球的物理學。前者主要講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以及地球和月球的關系,這是本課程的重點,這部分還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地理坐標和天球坐標。後者簡要講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內外結構及其物理性質。
參考書:劉南,地球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地質學基礎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6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 地理科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對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學習和培養地理思維的有重大作用,能夠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球觀和世界觀,初步掌握地質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為其他地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課堂講授——側重於地質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論述、說明;室內實驗——室內實習是使學生加深、融會貫通課堂講授內容的過程,安排在有關章節授課之後,在實驗室中,藉助實物標本、模型、等教具進行觀察分析和實驗操作;野外實習——結合課堂和校內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野外對礦物、岩石、構造等地質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進一步深入理解。
參考書:陳智,基礎地質學,地圖出版社;宋春青等,地質學基礎,高教出版社;趙不億等,普通地質學,地質出版社;張寶政等,地質學原理,地質出版社。
4 氣象學與氣候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基本規律以及天氣變化的基本原因,為深入理解地理環境形成、演變規律等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系統介紹氣象學與氣候學有關內容,包括大氣能量、水分和大氣運動、大氣環境、大氣系統,在此基礎上分析氣候系統的形成、氣候屬性、氣候變化及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城市氣候等。
參考書:周淑貞、張超,城市氣候學導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王紹武,氣候系統引論功,氣象出版社; Lockwood JG ,氣候成因,盧言文芳譯,氣象出版社,1985。
5 地貌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各種地貌並理解各自的形成原因,是地理專業野外考察的必備知識。
課程內容:地貌學是地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發育規律。先修課要求:地質學基礎。
參考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水文與水資源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現狀,理解水循環規律,並認識水圈在地球表層系統的角色和作用,是地理及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
課程內容:主要介紹水文要素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以水循環和水量平衡為綱,著重研究水的性質、分布、循環、運動變化規律及其與地理環境、人類社會之間相互關系。
參考書:黃錫荃,水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武吉華,自然地理基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熊怡,中國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土壤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土壤的基本物質循環,並認識土壤圈在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中的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在生態環境變遷中的響應和反饋功能,認識土壤環境變化對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保證人類糧食安全的關鍵性。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土壤的組成、性質和分類、土壤的形成條件及地理分布規律;土壤基本實驗,土壤學野外采樣及其土壤剖面野外判別常識和土壤化學基本理論。
參考書:李天傑,土壤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學等,土壤學基礎與土壤地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土壤,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統分類課題組等,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修訂方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8 植物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63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常見的植物,並系統學習植物的分類知識,掌握植物生長和演替的基本規律,並了解基本的生態學知識,認識地理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和植物的逆境生理。
課程內容: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包括人類活動及生物之間的影響),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及其主要類型,生物區系,生物地理野外調查方法。
參考書:武吉華、張紳編,植物地理學,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北京大學等編,植物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地圖和測量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地圖和測量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繪制教學地圖的能力,同時掌握基本的土地、工程測量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地圖和測量學是以地圖信息傳遞為中心的、探討地圖的理論實質、製作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綜合性科學,同時包括土地、工程基本測量知識和實踐技能。
參考書: 蔡孟裔,新編地圖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測量與地圖學,高教出版社。
10 地理信息系統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常用軟體的應用,硬體設備的操作,以及信息處理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課程內容: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遙感數值圖像處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對圖形圖像的三維模擬表達方法和實際應用、專題應用信息系統和電子地圖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等。
參考書: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黃杏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黃杏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張超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導論,Kang-tsung Chang 著,陳健飛等譯,科學出版社。
11 遙感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 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遙感基本原理、遙感圖像的獲得和解譯方法,並了解遙感的最新技術進展。
課程內容:遙感基本概念;遙感理論基礎,包括遙感電磁輻射基礎、遙感光學基礎;遙感數據獲取,包括感測器、航空遙感、航天遙感和微波遙感;遙感數據處理,即圖像校正和增強;遙感信息提取,包括圖像目視判讀和計算機信息提取,以及遙感技術應用。
參考書:梅安新等,遙感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慧平,遙感實習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呂國鍇等,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彭望祿,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環境學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人類與環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
課程內容:環境學概論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內容是人類環境的基本理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污染及其治理、人類環境保護等。
參考書:劉培桐主編,環境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翊亭等,環境學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13 人文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必要的人文基礎知識並能對其實踐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並充分了解當前人文地理學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
課程內容:全面闡述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人地關系論、行為論、區位論等)和主要方法,以及人文地理學的各分支學科(人口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參考書:張小林等,人文地理學導論,測繪出版社;金其銘等,人文地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涌,人文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經濟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為經濟建設服務,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課程內容:經濟地理學導論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全面闡述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重點介紹: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以及區域經濟規劃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演變規律)和主要方法,介紹國內外經濟地理學發展動向和各派學說觀點。
參考書:李小建主編,經濟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經濟地理學導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劉再興,生產布局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陳才等,經濟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劉再興,工業地理學,商務印書館;周起業等,區域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5 中國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的自然地理概況,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區劃等。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國性的主要自然地理問題,包括自然結構及其評價,海域與島嶼,災害與環境等;並分區闡述各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條件,自然區劃問題。
參考書:趙濟主編,中國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師大等編,中國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6 中國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國性的主要經濟地理問題,包括人口與經濟規律,文化傳統與現代化,景觀與區劃,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等;區域分析部分將全國分為 8個綜合區,分區闡述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開發利用中的問題及區域發展方向。先修課要求: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等。
參考書:吳傳鈞主編,中國經濟地理,科學出版社;謝光輝,中國經濟地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7 世界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的自然地理概況,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區劃等;培養學生對全球問題學習的理解能力、研究全球問題的創新能力和捕捉全球問題新信息的能力。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球性的主要自然地理問題,包括全球地表形態與全球氣候,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災害與環境等;並分區闡述各大洲自然環境條件,自然區劃問題。
參考書:劉德生主編,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馮忠江,世界自然地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8 世界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球性的主要經濟地理問題,包括全球人地關系發展的歷史軌跡,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理格局,分別闡述了各洲及其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特點,人地關系問題及對外經濟與社會關系問題等。
參考書:陳才主編,世界經濟地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 綜合自然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部門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關系,掌握自然地理學的綜合性概念和一般性原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內容:自然地理學的一般原理和綜合性概念,論述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簡史、自然地理系統的整體性、物質與能量結構、時間結構、地域分異規律、綜合自然區劃、土地分級與分類、土地評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人類與自然地理系統的相互關系及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應用研究等。
參考書:伍光和,綜合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葛京鳳,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 城市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54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對城市化、城市地域結構和城市體系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習,掌握城市發展的機制與規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城市城市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結構、城市體系、城市問題。
參考書:許學強、周一星、寧越敏,城市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一星,城市地理學,商務印書館;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商務印書館。
21 計量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既掌握一定的計量地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又能結合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具備運用計量地理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研究地理系統的分析方法、地理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統計分析、地理預測和地理決策等,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揭示地理系統的變化規律。
參考書:徐建華,計量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張超,計量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全球變化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全球變化研究最新進展,以及全球變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念和意識。
課程內容:全球變化研究的基本問題、全球變化研究的主要方法、環境演變與全球變化、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
參考書:張蘭生,全球變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楊達源,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化學工業出版社;朱誠,全球變化科學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23 旅遊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這門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旅遊地理學,並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和實踐中,同時對其自身的旅遊活動也有指導作用。
課程內容:了解旅遊者行為,旅遊需求,旅遊環境容量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旅遊資源評價方法,了解旅遊開發對區域的影響,了解規劃的程序並能在實踐中應用。
參考書:保繼剛,楚義芳編著,旅遊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旅遊地理學,盧雲亭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旅遊資源學,蘇文才,孫文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旅遊資源,石高俊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24 中學地理教法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著重培養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基本教學技能與地理教學研究的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高水平的地理教師。
課程內容:中學地理教法以中學地理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包括地理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素質及其評價等方面。
參考書:王樹聲,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刁傳芳,中學地理教學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王民等,地理與環境教育,廣西教育出版社;王民等,地理教學法——概念,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陳澄,地理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㈢ 地理科學是什麼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地理科學與地理學是同義詞,但在學術上,二者存在差異。
地理科學是教育部批准設置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地理科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是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人與地理的關系的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可以分兩個大類,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研究對象的人文地理學。該專業要求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還要了解相近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㈣ 課代表是什麼意思
課代表一般指科代表。
科代表,又稱為「課代表」,指教學班中負責跟某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溝通教學情況的學生代表。
嚴格意義上講,「課代表「應改為「科代表」更貼切,即是全體同學在該學科學習方面的全面代表,是全班同學在該學科上成功學習的承包商,帶領全班同學實現對該學科的成功學習。
很多學科都會有科代表,最常見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科代表。
工作內容:
(1)及時完成本學科老師委派的任務,例如收發作業本、試卷,幫老師准備課堂用的教具,幫助老師做好上課准備工作。
(2)課代表按要求(組長的本子放小組最上面,課代表的本子放全班作業本的最上面)整理作業本,
匯總記錄各組長提供的作業拖欠和不認真同學名單,並及時上報學習委員及老師。
(3)配合組長每天認真檢查同學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及時上報學習委員及老師。
(4)及時搜集同學們對老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向老師反映。
㈤ 怎樣當負責任的科代表
既然你是班上的地理科代表,那麼說明你的地理知識很好,你也知道你們班主任那樣說是因為你們班的地理成績不好,你就應該起到地理科代表應有的職責,首先在私底下應該積極努力地幫助同學解決有關地理方面的難題,其次要督促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盡力遏製作弊抄襲現象,最後要與地理老師有很好的共識,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哦!
㈥ 地理學專業是什麼意思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
㈦ 地理科學是什麼專業科類別
教育/科學>科學技術>地球科學
在高中是文科
在大學是理科
㈧ 地理科學的科類別是什麼、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㈨ 地理課代表職責
課代表的職責
1、 自己要學好,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老師,首先自己要成績好,名列前茅,樹立威信。
2、 別人有問題要能回答,態度要好,滿足同學求知慾,盡力回答。
3、 自己不懂,先問老師再回答同學,溝通多些,反饋於同學,反映給老師,是老師及時調整。
4、 幫助同學想些背熟概念的好方法。
5、 使同學對該門課感興趣。
6、 及時檢查老師布置的作業,督促同學不要抄襲。
7、 自習課時,將以前同學們問的問題,以及自己認為好的題目出出來,大家做。
8、 小助手幫助老師,維持紀律,課代表的橋梁作用要拉近師生的距離。
9、 當天學的東西,課代表在第二天問同學,把概念作為選擇題拿出來問同學。
10、 自己找習題來補充,使同學對本章有個總結。
11、 把同學對老師的反映要及時告訴老師,如老師上課速度快慢問題等。
12、 請老師把重點說一邊,或找老師劃重點,再劃給同學。
13、 多與同學討論答案,並與老師核對。
14、 自己要認真聽課,注意老師的問題,當好小老師,助教要及時與同學討論。
15、 利用課余時間在班裡搞競賽。
16、 向老師詢問學生的不足之處,並向同學轉達,及時轉告師生雙方。
17、 課前向老師了解明天上課重點,然後告訴同學,認真預習。
18、 同學提的問題,經老師回答後,課代表要把答案公布出來。
19、 把老師講的重點寫下來,有空貼出來,讓大家參考。
20、 課代表要摘記課文的重點或老師的重點,臨考時大家傳閱,也可以作為老師出考題的提示和參考。
21、 課代表送本子、取本子要及時。
22、 課代表能經常幫助同學默寫概念。
23、 課代表幫助大家前後聯系、不懂的知識點要幫助大家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