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

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

發布時間:2022-08-11 14:49:50

Ⅰ 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

南北分界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 800mm等降水量線,水田與旱地分布分界線,水稻與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然而,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通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局部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Ⅱ 中國以什麼分界南方和北方

中國以秦嶺—淮河一線分界南方和北方。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北分界線,網路—秦嶺—淮河一線

Ⅲ 中國南北方是以什麼為分界線的

中國南北方劃分就是以秦嶺——淮河為界。

在中國中部橫亘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象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

(3)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擴展閱讀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1、從氣候特點看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

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2、農業及風俗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南方注重建設河網排蓄洪水,進行水土保持,暴雨不會淹,一百天不下雨不會乾旱的旱澇保收農業,所以農業單位產量高,工農業生產都能夠得到保障,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

北方沒有給水留出空間,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乾旱,對工農業生產、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穩定。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

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積3.06萬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Ⅳ 中國的地理位置怎麼分東南西北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東西南北之分,一般說的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界,而東西是沒有界限的,現在說的西部是國家在提出西部大開放之後才有的。

Ⅳ 中國的地理的東西南北是如何劃分的。具體依據又是什麼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按照氣候來劃分的,一般上是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的,線南是南方,線北是北方。

東西部主要是按照經濟發展來分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發展較慢.但由於經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造成東西部的劃分總在變化之中。

Ⅵ 中國的東西南北分界線是哪

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東西分界線:胡煥庸線。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不同於南北的地理分界線,我國東、中、西部的劃分,是政策上的劃分,而不是行政區劃,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劃分。自古以來,中國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似乎早成事實,但沒有人對這種模糊的認識加以有力的佐證。璦琿—騰沖線的出現則廓清了這一分界,影響深遠,成為研究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沖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線」。

(6)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擴展閱讀:

胡煥庸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輝,1983年改稱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

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秦嶺-淮河一線,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

在由張相文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的185頁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秦嶺—淮河一線-網路

Ⅶ 南北方怎樣劃分以長江還是黃河

關於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劃分,有很多種說法,按照地理區劃劃分,有幾種劃分方式:

1、四大地理區劃: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2、六大地理區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區劃: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由於中國疆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人文、經濟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區劃應用的更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點更為細致!

按照自然地理環境劃分,是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即「兩線三區」,其中一條線是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自然界線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另一條線是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連線。

按照傳統的飲食習慣劃分,由於中國的主要主食為大米和麵粉,因此又將以麵食為主的地方稱為「北方」,將米飯為主食的地方稱為「南方」,即「北面南米」。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因此不能純粹按照飲食習慣來劃分南北方。

一般而言,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將中國東部季風區分為「南」和「北」,即「北方」是東部季風區的北部,「南方」是東部季風區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割線,將秦嶺-淮河以北劃為北方,將秦嶺-淮河以南劃為南方。比較巧合的是,秦嶺-淮河一線大致是中國一月份時的0度等溫線通過的區域,也是800毫米等降水線分布的區域,同時它還是中國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以及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因此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Ⅷ 中國的地理,東西南北是如何劃分的。具體依據又是什麼謝謝

沒明白你到底指哪一方面的劃分。若要說省份的話,就是:1、第一種:按順序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東部: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
東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廣東、海南
西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
西北: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
中部: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2、第二種:按區域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華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南、陝西
東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東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廣東、海南、廣西
西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
西北: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還有就是: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按照氣候來劃分的,一般上是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的,因為這條線以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而以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如西安和漢中都屬於陝西,但西安在秦嶺以北,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1度,屬於北方;而漢中在秦嶺以南,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0.8度,屬於南方。

東部和西部是按照經濟發展的程度來劃分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發展較慢。但由於經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造成東西部的劃分總在變化之中,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在1979年的時候被劃歸東部,可現在又被劃歸西部。

Ⅸ 中國南北方怎麼劃分

1、中國南北方劃分就是以秦嶺--淮河為界,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2、從氣候特點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3、農業及風俗: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茶葉等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9)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擴展閱讀:

1、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2、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理以什麼分割東南西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