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地理第一節課我收獲了什麼的作文
我收獲了生命之意
造物主只給了萬物僅有的一次生命,因此,生命格外寶貴.那麼生命的意義何在呢?
人不僅為活著而活著.生命是高貴的,這高貴的生命就應當在高貴的追求與信仰中度過.有了信仰與追求,人生才富有了激情和斑斕的色彩.人生才有了行動的指南,正如航行的巨輪不能缺少航標一樣.
生命的存在絕對不僅僅是生存,它需要用火熱的激情和高尚的追求去演繹.
雨後的彩虹追求的就是大美,即使是瞬間的存在,也要把那動人的光彩留給世人;飛瀉的瀑布,仰慕的就是大海,即使遭遇斷崖,它也要縱身而躍;一閃而過的流星,崇尚的就是生命的燦爛,即使是瞬間的燃燒自己,也要留下永恆的璀璨.
生命因有追求而偉大,生命因有激情而生動盎然.我贊美那高貴的生命,高貴的生命定能在時空只達到永恆.
山間小溪為了實現大海的夢想,不怕山石的阻攔,不貪幽谷的清靜,不戀百鳥的嫵媚,一路奔流.於是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壯,又有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大氣.
確定人生的意義,並為之而奮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我收獲了快樂
暑假裡媽媽帶著我和大表姐、二表姐一起回鄉下老家體驗農村生活.
剛到老家,爺爺把我們接進家裡,便拿出味道鮮美的水果讓我們品嘗.過了一會兒我便跑出了中堂,到院場里去玩耍,我發現遠處山坡上那一棵棵大樹直直地站在那裡,就像是士兵一樣在那裡守護著山林.
第二天,哥哥和我們一起去放牛.我和哥哥在前面牽著牛,姐姐們便在後面跟著.下了山坡,我們來到了小河邊,溪水清澈見底,小魚兒游來游去.我們高興極了,開始捉魚捉螃蟹,誰也沒顧牛去哪兒了.沒過多久,哥哥就捉到了很多隻螃蟹,可是我和姐姐們都太膽小了,剛捉到一隻螃蟹,它一動就把我們嚇得一下子把它扔向遠方.正當我們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想起牛還在山坡上呢,我們急忙跑過去,這時牛已經不見了.我們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心想:如果把牛弄丟了,回去肯定要挨打的!我們幾個人在樹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到處都找遍了,可還是沒有找到.正在大家都焦急萬分的時候,哥哥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只見他爬上一棵參天大樹上放眼四望,終於看見一條牛尾巴正在草叢里甩動,他大叫:「牛在那兒,牛在那兒……」我們跑過去一看,果然是我們的牛,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我們牽著牛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這次回農村遊玩,我體會到了一種從未有過地快樂,一種鄉村孩子特有的快樂
213
清楓釻錗池 2014-10-11
㈡ 學習地理的體會200字,不要我自己感受只能自己寫這種話!
通過學習地理,我了解了世界的海洋大陸分布,認識了各國的地貌特徵,學到了全球氣候分布,知道了世界上著名的河流湖泊及山川高峰,學到了地震帶分布。。。。。。地理帶給了我淵博的知識,帶給了我無限的快樂,帶給了我無盡的遐想。。。。。。
我以地理為師,我以地理為友,我更以地理為傲。學習了地理,我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地大物博,更懂得了資源的寶貴,更知道了祖國的偉大。長江黃河滾滾東流,三山五嶽巍然屹立,五湖四海碧波盪漾。地理還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為人要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遇事要想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活要明白「細水長流」,要有一個海納百川的胸懷!
地理知識永無止境,學習亦無止境。
㈢ 地理課的感受作文200字
地理課的感受作文
是什麼,來的悄無聲息,走的不留痕跡,卻激起所有色彩的輕舞飛揚?
是什麼,走的不留痕跡,來的悄無聲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傾情歌唱?
是什麼,輕輕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獲的季節留下飄香的金黃?
是什麼,悄悄地走了,又輕輕地來了,為沉寂的大地紡出潔白的夢想?
哲人對著藍天微笑:「是時間。」
孩童握著風箏拍手:「是風。」
我說:「是歡樂。」
這周迎來了我們的地理課,由於本學期換了地理老師,於是對他的到來倍感興奮。早就聽說康秀老師的課充滿歡樂,在他的帶領下地理對於理科生則是不在話下,這般神奇的老師,上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上課鈴響了,走上講台的是一位中低個頭,微胖,挺個啤酒肚,鼻樑上駕著一副眼鏡的中年男子。「他長得真具有喜感。」同桌小聲對我說。
「好,今天我們先講一下地理的重要性。我們的口號是「學地理,提素質」。為什麼這么說呢?對於你們理班來說,地理書就相當於是課外書如果理科學呆了,看一下地理書,那麼年級主任班主任不能說沒收你的書吧。在這個過程中你們還積累了作文素材。風趣又不失真理。這即讓我們在課下學了地理還放鬆心情,積累了作文素材。一舉多得。
當然,在這接下來的內容中我被驚呆了。
「請大家打開書第二頁,第一個大標題《區域額的主要特徵》下的第一行,給出了區域的定義,請大家讀一下。「啊,什麼情況,這老頭兒連書都不看,他卻准確無誤地記著書上定義的位置,這太神奇了吧!看著同桌目瞪口呆的樣子,我也產生了一絲佩服。這樣的老師帶領我們學地理再學不好就真說不過去了。
地理課,歡樂多,同學們笑聲不斷,點贊聲不斷。在枯燥的文科學習中也能有如此多得歡樂。除了我們可親可敬的「祁大爺」,也就是康老師可以帶給我們了!
㈣ 初一學生對地理課的感想
學習了本課內容後 我對地理只有一個感想 那就是雲里霧里
在「山川」,「河流」的輪番轟炸之下 我的耐心也被消磨的一干二凈
最後乾脆選擇放棄,雖然心中不甘心 可是就是力不從心 每次無限失望的時候,
畢博課程總會成為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雖然在探究課上我還會打打游戲 看看網頁,但
是只有在那時我才會對地理課程抱有一絲的希望。經過老師的尊尊教導之下,我逐漸明白了在這樣
下去是不行的,我會努力的,我可以向老師保證~用我的生命起誓:自此以後我會努力的 爭取在會考中
成功
㈤ 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在「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
一、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地理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響深遠,可以說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衣著方面。在講述到影響氣候的因子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學們討論總結之後,一些頭腦反應較快的同學則能舉一反三地調舉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區的居民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書本上學生掌握的「南船北馬」外,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之後,再適時地給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當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能知道「因為散射的紅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還有的同學能在課堂中舉一反三地把「消防車為什麼都是紅顏色?」解釋的合情合理。
至於食、住方面,同學們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不同地區的民居特點更能給學生想像的空間。針對很多人家房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提出「如何幫助家裡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角度?」的問題,根據推導、計算,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一套解決的方案,輕松掌握了「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問題。
教學中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地理的學習內容,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生活中除了衣食住行外,還有許多很平常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把他們引入課堂,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講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自學後,我有意識地將一些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聯結在一起,設計了幾個討論題,晚霞為什麼是紅的?晴朗的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太陽已落山而天為什麼還不黑?夏天裡,陰天的夜晚為什麼比晴天的夜晚熱?討論結束後,分組回答與補充,在熱烈、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了鞏固成果,最後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和家長討論如何在冬季防治農作物的凍害發生。因為都是農村的學生,他們都積極的給我提交了討論結果,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和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實踐性和創造性,也給後面學習「氣候變暖」打下了基礎。
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一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典故和成語,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許多詩詞、典故、成語都和地理知識有關,在教學中適時的提出一些,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講「經緯網」之前,我說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學生都知道這是偉人的詩,當時就來了興趣,講完後,學生都會心的露出了笑容:原來只有坐在赤道上的人才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呀」。在講「太陽輻射的能量分布時」,我當堂背誦了「兩小兒辯日」,讓學生再辯一回,當年難住孔老夫子的問題,學生也能迎刃而解,自然增添了成就感,連平時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都都興奮的舉手發言。
還有許多關於地理的成語也都能成為我們課堂的調味品,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風調雨順、日久天長、海市蜃樓、一瀉千里、百川歸海、一衣帶水、源遠流長、因地制宜、涇渭分明等。恰當的運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結合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一定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於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我們所在的秦嶺山區,是長防林工程規劃區,退耕還林之後,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針對我縣從「山地開發」政策到「退耕還林」政策的轉變,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大家討論。作為農家子弟,討論的熱情很高,還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使命感。
五、把鄉土教材引進課堂
我們的家鄉剛好是在秦嶺—淮河這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上,兼容了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與植被、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耕作方式,在教學中用他們身邊的東西做示例,即引起興趣又利於理解。如在學習「垂直地帶性規律」時,我就用我們身邊的山來加以分析,通俗易懂,事半功倍。在講「地貌」時,用周圍山地的河谷地貌為示例,使學生很直觀的理解了「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貌」的抽象理論。
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㈥ 有沒有地理心得體會800字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地理國家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做一名當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師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學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風采、打造自己教學特色的優秀初中地理老師就更難。現在就這次培訓談談我的收獲:
通過這次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這次網路培訓雖然時間短,任務重,但經過努力我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意識,它把教師培訓從以往的現實課堂上搬到了虛擬的即時網路空間里,通過網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學習環境。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大量相關理論知識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領略名師風采。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這也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討論的平台。
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說心中要裝著目標,手中要拿著課本,眼睛要盯著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地理國家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做一名當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師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學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風采、打造自己教學特色的優秀初中地理老師就更難。現在就這次培訓談談我的收獲:
通過這次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這次網路培訓雖然時間短,任務重,但經過努力我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意識,它把教師培訓從以往的現實課堂上搬到了虛擬的即時網路空間里,通過網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學習環境。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大量相關理論知識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領略名師風采。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這也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討論的平台。
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說心中要裝著目標,手中要拿著課本,眼睛要盯著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㈦ 通過地理這門課讓我們學到了什麼50字
通過地理這門課,我們不僅可以學到天文,還可以學到太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各地名勝風景和風土人情,產業的形成發展和遷移,地球的構造和圈層,學到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了解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們有多渺小
㈧ 以地理為主題得讀書心得
《老殘游記》斷斷續續看完了。看著前邊倒不是很想後邊,因為它是游到哪兒說到哪兒;看著後邊倒是忘了前邊。但想想覺得還是開頭、結尾寫得好,詳細,修辭手法多樣,人物呼之欲出,特別是女性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從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現實人還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來,感覺最深的是:
1、它的語言清新流暢、詳略得當。該詳詳,該略略,詳起來根根頭發都要數一數,略起來用老土話、大白話一句概過。如游講到飯菜時:「『一品鍋里的物件,都有徽號,您知道不知道?』老殘說:『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著說道、『這叫「怒發沖冠」的魚翅;這叫「百折不回」的海參;這叫「年高有德」的雞;這叫「酒色過度」的鴨子;這叫「恃強拒捕」的肘子;這叫「臣心如水」的湯。』」寫幾個女性寫得尤為出色。魯迅說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可以作為優美的散文化的小說來讀。
2、 構思別致、想法獨特。世人皆惡貪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他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
「無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緊,正壞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這個玉大尊,不是個有才的嗎?只為過於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的做到這樣。而且政聲又如此其好,怕不數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由此看來,請教還是有才的做官害大,還是無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搖個串鈴子混混,正經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醫死一個,歷一萬年,還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數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過一個「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不入宦途,然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殘,來揭露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較進步的一面。
3、女孩兒的心事剖析得淋漓盡致。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愛真是人世間的「至愛」,形象得無與倫比,真慚愧,還沒有聽說和經歷過這樣的愛,也沒有想到或聽說過一個女孩兒在沒有家人和老尼姑的點撥下,思前想後,一條一條,頭頭是道,最後徹底「徹悟」——酒肉穿腸過,我佛心中留。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4、老殘的江湖太饞人。第一,跟著當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有人拿錢,樂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裡,鏢局、土匪互通有無,以求共生,一人有難,八方支援。不過江湖裡有聲張正義的俠客,更有魚肉百姓的惡徒,走在江湖,圖的就是一個熱鬧,一個名聲。像金庸小說一樣。
5、結尾不太懂。作者用了兩個章節來敘述鬼魅,天堂地獄(主要是地獄),最後也沒回到陽間,不了了之(可能是書的問題?)。知道它是勸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慘無鬼道,但我想,其作用會不會像壞人在電視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現實中對待無辜者一樣,正看反用了?
有些語言太好,太富於韻味,看到這樣的好句子我不勉又要尋章摘句起來:
1、最後在一家竹籬茅舍中沒看到人,倒看到牆上的七律:
野火難消寸草心,百年荏苒到如今,
牆根蚯蚓吹殘笛,屋角鴟梟弄好音。
有酒有花春寂寂,無風無雨晝沉沉,
閑來曳杖秋郊外,重迭寒雲萬里深。
2、尼姑庵里靚雲屋對聯:「靚妝艷比蓮花色,雲幕香生貝葉經。」逸雲屋「逸情雲上」旁邊一副對聯:
「妙喜如來福德相,姑射仙人冰雪姿。」
3、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對了,這本書的作者叫劉鶚,原名夢鵬,又名孟鵬。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老殘游記》《孽海花》)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老殘游記》是社會譴責小說,以暴露的陰暗面和種種弊端為主要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且本小說更以對自然風光的描寫而見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