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徵,應該從哪幾方面答
五方面:地形(地質
地貌)
氣候(氣候類型及特徵)
土壤
(土壤類型,肥沃或貧瘠)
植被(自然帶,植被覆蓋率)
水文(河流徑流量,徑流量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含沙量,春夏汛,是否有冰期和凌汛,冰期時間長短
)
2. 高考地理地形地勢特徵答哪些
地形特徵:主要回答地形以什麼為主。如果海拔在200米以下,且等高線稀疏是平原;海拔在200-500米之間,有起伏,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大,是山地;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中間高四周低,中間海拔在500米以上且較平坦,是高原。
地勢特徵:一般回答起伏大小和哪裡高哪裡低。比如非洲東南高西北低,德干高原是西高東低,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等等。
3. 高三地理大題怎麼回答呢.大題都回答不全,不然就偏了
(一)、特徵問題: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明確題目問的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徵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徵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徵主要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勢特點通常從地勢高低變化趨勢來描述,常用詞語如「西高東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等,判斷的方法可根據等高線或河流的流向來判斷。
1
例1、上圖為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一個小區域的平面圖及地形剖面圖。據此簡述三個剖面分別顯示的地形特徵。
【答案要點】 AA』剖面顯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個寬闊河谷(盆地)。
BB』剖面顯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峽谷)。
CC』剖面顯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2、地理環境特徵主要從地形,氣候(氣溫、降水),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甲圖示意我國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區。
乙 圖
說明甲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
【答案要點】 乾旱、半乾旱;河流發育稀少;地表荒漠、沙土廣布;植被稀少。
3、氣候特徵主要從氣溫(高低的季節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例3.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氣候特點的異同點.
【答案要點】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異: 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杉的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一些
4、.河流水文特徵主要從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長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結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例4、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徵
【答案要點】 流量較小,流量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結冰期短,有凌汛現象
5.、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二)、成因問題。 1.自然環境特點的成因分析。
這類題是近幾年高考的高頻題,常見的考法是: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環流。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如氣候成因分析通常從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緯度——太陽輻射(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洋流——寒暖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地形——地勢高低(等溫線大致與等高線平行),人——植被破壞、城市熱島。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風帶、氣壓帶——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
例5、降水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讀我國某地降水變率等值線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 由圖中降水變率等值線的分布分析,降水變率分布較明顯的規律是什麼?
答案要點:降水量愈少的地區降水變率愈大,反之則小;新疆北部降水變率較小,南部降水變率較大。
試分析A、B兩地的降水變率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點】 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降水較多,降水變率較小;B地位於河西走廊,受李風影響降水較多,所以降水變率也較小
2. 土地荒漠化是該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為了遏制沙漠化的趨勢,有人認為栽種草和灌木比栽種喬木更好,試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點】 因為該地區降水量少,氣候乾旱,蒸發量大,風力強,不利於喬木的生長;喬木的生長需水量大,易導致該地區更加乾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發達,抗風固沙能力強,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乾旱地區容易成活。
2.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 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分析。
例6: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
【答案要點】 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此類考題以大氣運動、季節變化(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最為重要。如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進行分析,用「熱(高溫)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高(壓)沉(氣流下沉)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河水的補給類型分析,我國東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 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三)分布規律問題 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方面概括。如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徵:分布不均,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夏秋多冬春少,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四)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1.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2.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例7、簡要評價南方低山丘陵農業資源的開發條件,如何整治和發展?
【答案要點】 有利:光.熱.水豐富,生物品種多樣產出高,土地類型多樣; 不利:多種氣象災害,水土流失嚴重,紅壤貧瘠,生活能源短缺.農業發展潛力大,開發難度較小。 綜合開發 : ①發展立體農業.生態農業; ②優勢農產品的系列開發; ③生態建設,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決農民生活用能問題.
(五)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例8、下圖為世界各地氣溫年較差分布示意圖(單位℃),圖中虛線表示水稻種植的北限。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南半球與北半球相比氣溫年較差有何不同? 請分析其原因。 2.分析圖中從甲到乙一線氣溫年較差變化快的主要原因。 3.全球氣溫年較差變化最小的地區是哪裡?請分析其原因。 4.丁處氣溫年較差等值線閉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5.全球各大洲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洲是哪一個?請分析其原因?
6.圖中丙處是北半球水稻種植緯度最高的地區,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氣候原因。
[答案要點]1.南半球氣溫年較差較北半球小。南半球下墊面單一(海洋面積廣闊)。
2.受海陸位置和地形地勢的共同影響。 3.赤道。太陽高度角年變化小;海洋面積廣闊。
4.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響。 5.亞洲。大陸面積廣闊。南北緯度跨度大。
6.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六)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如工業區位分析可從以下幾方面概括:
①資源——工業宜建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有什麼原料,適宜發展什麼工業。
②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還可獲得廉價的水運)。
④地形——選擇在較平坦開闊的地形區內,發展前景廣闊。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
③交通——沿交通線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於產品的輸出、職工的上下班。
⑤環境——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產生污水的企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遠離水源地。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
⑥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應遠離城區。
⑦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
⑧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
例9、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 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做出批復,原則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方案.並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區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 材料二:首鋼搬遷示意圖。
1.當初建立首鋼的主要區位因素是什麼?
2.首鋼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佔地廣,地價高 B.環境污染嚴重 C.能耗太高.運輸壓力大 D.機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
3.首鋼搬遷曹妃甸後可以建設一個類似寶鋼的現代化鋼鐵企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 搬遷後,可以完成首鋼、唐鋼(唐山鋼鐵公司)的重組,發揮規模效應 ② 通過發揮新基地在產品、成本、規模、效益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達到限制小廠發展規模,以及使其隨市場競爭自行退出或是並入集團的目的 ③有利於總體提升華北以至我國鋼鐵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更是首鋼通過搬遷獲得的自身發展難得的機遇 ④ 交通更為快捷報,從國外進口鐵礦石更為方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曹妃甸港位於塘沽新港和秦皇島港之間,在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廠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具有的優勢有哪些?
[參考答案] 1.資源,能源,市場 . 2 B, 3 C
4.①曹妃甸是我國少有的不需要開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可停靠25萬噸級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於鋼鐵企業的原料和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
②冀東地區是全國最大鐵礦區之一。目前保護較好,尚未開發,可為鋼鐵廠提供可靠的鐵礦石保障:
③ 曹妃甸島與陸地之間灘塗地廣闊,建廠可不佔用耕地;( 曹妃甸鋼鐵生產歷史悠久,技術力量雄厚。
4. 高中地理大題回答技巧
一、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
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沖刺。
二、基礎——明確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
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三、關鍵——熟悉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備,便進行歸納概括,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的第二步便是總結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
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之歸納:
1) 原因(自然、人為)
2) 條件(有利、不利)
3) 影響(正面、負面)
4) 區位(自然、社會、經濟)
5)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7) 重大工程意義(兩端、中間)或(政治、經濟、民族、國防)
8) 要素(總量、結構)
9) 評價( 積極、消積)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氣環流、地形(迎、背風坡)、洋流、距海陸遠近、下墊面)
11)氣溫高低成因(緯度位置、冷氣流影響、洋流、地形-海拔高低與陽坡陰坡、下墊面)
12)大漁場成因(有無較寬闊大陸架,是否為實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礦產或其它資源)
2)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
3) 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徵(流量、水位變化、流速、含沙量、結冰期)
5)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6)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7)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
8) 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種植歷史經驗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和分布規律(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
1) "點"狀分布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3)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提升——明確常見行為之答題要領
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指明了答題方向。為了提高答案的質量,我們還要研究提問中的謂語動詞。
新課標的可操作性很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指令性的明確,用語文的話說就是"謂語明確"。在我們教學生審題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也是這個"謂語"部分,明確答題之要領。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系;
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地理高考試題中經常考查的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分析、對比、評價等
五、實踐——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范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確、有效的信息,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
2.規范用語,回歸教材;
3.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盡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學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4.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復; 『
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5. 怎樣答地理的地理位置特徵和自然地理特
地理特徵的描述
(一)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
1、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幾方面入手.
2、對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3、對地形特徵的描述:
地形組成、地勢特點、海拔地勢、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布;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徵.
4、對氣候特徵的描述:
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入手.
5、描述天氣及天氣變化:溫度、濕度、風力和風向,陰晴氣壓等.
6、對河流特徵的描述
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節變化、大小汛期長短、含沙量的大小、有無結冰期、有無凌汛現象水能.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
水系特徵: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和形態、河網密度、落差和峽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7、確定有關自然帶類型
1、水平面上的氣候對應的自然帶;2、高度坡向(陽坡陰坡,背風否)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點描述
1、農業特點的描述:農業地位、農業類型、主要家產品、主要農業分布地區、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經營方式、農業現代化水平,商品率.
2、工業特點描述:工業地位工業部門工業產品、工業分布原料和市場的依賴程度等等.
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點的描述:面狀分布:平原、線狀分布:沿河流海岸線交通線分布、斑點狀分布沙漠中綠洲.
4、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描述: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①、「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②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
③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6. 地理上地形特點的問題該如何回答
1.判斷其地形區(平原,高原...)
2.判斷地勢(地平,低窪,還是崎嶇)
3.判斷地貌(如卡斯特地貌)
4.判斷所屬氣候類型
5.分析周圍是否有河流
.
.
.
希望你多總結,地理關鍵在於會看圖,會分析圖。強調讀圖能力!
祝你成功!
7. 地理上,若問一個地區的自然特點,應該回答些什麼內容
一個地區的自然特點內容:
1、地理位置:經緯度、海陸位置
2、地形類型與特點: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3、氣候:氣溫、降水的數量笭海蒂剿酈濟墊汐叮摟與時間分布、氣候類型
4、地質與土壤類型
5、在地形、氣候、土壤影響下生長的植物、動物類型與特點
6、水文、河流及水力資源狀況
7、礦物礦產資源條件
8、在以上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影響下,當地的經濟水平、交通條件、工農礦業、主要的產品、旅遊業……等特徵
首先要解決的是地區的位置,這很重要;
其次,你要寫這個地區的地形、地貌、地質。除了地貌以外,其它的兩個因素可以略寫;
還有,要寫該地區的水文、氣候、動植物的分布情況、人文景觀;
最後,分析下產生動植物分布情況、人文景觀與地形的關系。因為地形、地貌決定著該地區的所有的特點的分布。
切記,很多人認為自然特點就不包括人類活動的了,這是個認識的誤區。你要知道,人類也是自然中的一份子。更何況,將自然的特點,用人文景觀要素來分析,可以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 地理中地形和地勢的特點該如何回答問題
「地形」是指「自然的地貌形態」,初中階段必須知道常見的五種(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就成,高中階段可能還要知道一些有特色的不常見地形(噶斯特-岩溶地形/丹霞地形/雅丹地形/黃土地形)。
「地勢」是指「地理海拔的高低走勢」,可以根據河流的主體流向去判斷。
單純的概念很簡單,難的是落實到地圖上,在一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確定,痴哥給你的方法是:
首先確定地理的區域范圍,並給這個區域范圍一個合適的地理名稱------這是答案的主語
其次確定問題要求你說明的是什麼(到底是要你回答「地形特徵」還是「地勢特徵」),這樣你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思考方向
第三,你得回到地圖,看看地圖給你的信息:河流多寡走向,地形地勢的復雜程度和位置面積等等,
第四,你還得離開地圖,思考思考地圖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怎麼描述才簡單明了(第一印象很重要,簡單明了很重要)。
9. 我笨笨的問一下,地理自然特徵是指什麼該從哪幾個方面回答.
中學地理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 所以分析自然地理特徵時,一般要答出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地貌類型、高低起伏狀況)、氣候(類型、特點)、水文(補給來源、徑流量大小、汛期狀況、結冰期、含沙量)、土壤(類型、深厚程度、肥力高低)、植被(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