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重慶事業單位地理遙感考什麼

重慶事業單位地理遙感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2 08:50:56

❶ 請問有誰是南師大地理環境遙感的研究生,地理環境遙感和GIS方向下的遙感有什麼區別,考試試卷是一樣嗎

我是一名學GIS的學生,
地理環境遙感,更側重的是環境
而GIS方向下的遙感,側重於地圖方面,是真正意義上的遙感
考試試卷是不一樣的。
希望幫到你!

❷ 我報名了測繪地理信息局事業單位 但是不知道考試內容會什麼樣 應該看什麼樣的資料 什麼內容

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區別在於考公務員是考行測和申論,而事業單位是把申論去掉了考專業知識,地理信息局的話應該會考gis概論、基礎測量學、遙感概論的內容等等,重點把測量學那塊搞熟。

❸ 我是測繪工程專業 的,每年都有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我想考一下,但不知道筆試具體考哪些方面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武漢市事業單位考試科目

一般來說考核科目不會有太大變化 給你14年的考試大綱 以做參考

一、考試科目
(一)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
筆試科目為《綜合應用能力測試》和《專業與管理人員基本素質測試》,均採取閉卷考試方式。
《綜合應用能力測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及對基本公文寫作知識的熟悉程度。《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
《專業與管理人員基本素質測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基本素質、對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綜合運用的能力。《專業與管理人員基本素質測試》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90分鍾,滿分100分。
(二)工勤崗位
筆試科目為《綜合應用能力測試》和《工勤人員基本素質測試》,均採取閉卷考試方式。
《綜合應用能力測試》(同上)。
《工勤人員基本素質測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基本素質、後勤保障和服務能力、分析和解決工勤相關問題的能力。《工勤人員基本素質測試》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90分鍾,滿分100分。
二、考試內容
(一)《綜合應用能力測試》
《綜合應用能力測試》為主觀性題,主要題型有:
1、案例分析題
提供較為典型的案例材料,要求分析案例中所給出的事實,回答案例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內容包括時事政治、法律基礎、公共行政等。
2、文書寫作題
根據給定材料按常用公文格式的要求擬寫公文,或對題目給出公文進行改錯,使之符合常用公文格式。
3、材料作文題
根據給出的材料和答題要求,寫一篇文章。要求報考者充分利用給定的材料,切中主要問題,全面闡明、論證自己的見解,對材料中涉及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案。作文的答題要求聯系實際、觀點鮮明、措施合理、條理清楚、語言簡練流暢。
(二)《專業與管理人員基本素質測試》
第一部分:數理與邏輯分析能力
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試題提供一組數字,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給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找出最符合題意的答案。
第二種題型:數學應用。每道試題給出表述數字關系的一段材料,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運算,找出最符合題意的答案。
第三種題型:資料分析。給出一段資料(文字、圖表或數據),要求報考者通過對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找出最符合題意的答案。
第二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
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第一種題型:選詞填空。給出一個句子或一段話,要求報考者從所給的詞語中選出能夠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最准確的詞語。
第二種題型:語句表達。給出幾個句子,要求報考者找出最符合題意的語句。
第三種題型:閱讀理解。給出一個語段或一篇短文,要求報考者通過仔細閱讀分析,找出與題意最相符合的選項。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能力
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第一種題型:程序推理。考查報考者對事件排列先後和邏輯順序以及事物構造程序的整體把握能力。
第二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題給出一組圖形,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給出的圖形,根據題意找出其中規律,選出最符合變化規律的答案。
第三種題型:分析推理。在每道題中給出一段陳述,假設這段陳述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第四部分:常識應用能力
本部分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主要考查報考者的知識面及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考查內容包括時事政治、法律概論、公共行政和行政實務、國情與省情等。
1、時事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十七大報告的基本內容、十七大以來黨的方針政策。近一年來的重大時事、重大會議、政治事件的主要內容等。
2、法律概論。法律一般原理、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和訴訟法的基本內容。
3、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概述、公共政策、行政倫理、行政監督、行政方法和行政效能的基礎內容。
4、行政實務。行政調研和信息工作、行政公文的基礎知識、行政公文的處理和行政禮儀的主要內容。
5、國情與省情。中國的基本國情、當代中國的經濟、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湖北的基本省情、湖北經濟建設的成就、經驗和現代化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等。
6、事業單位專業與管理人員所必須的基本道德規范、服務意識、禮儀常識、溝通協調能力等。
(三)《工勤人員基本素質測試》
本科目為客觀題,主要考查以下方面內容:
1.職業道德。主要考查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所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
2.法紀意識。主要考查事業單位工勤人員對基礎法律知識、工作紀律和與工作崗位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的認識程度等。
3.服務理念。主要考查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的服務意識,精神風貌,工作態度、個人價值觀等。
4.行為規范。主要考查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日常行為的禮儀常識、安全節約意識、團隊行為等。
5.工作能力。主要考查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的自我管理能力、服從指揮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
第一種題型:單項選擇題。
第二種題型:多項選擇題。
第三種題型:判斷題。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❹ 遙感科學與技術考什麼證比較好

1、基礎證書
(1)英語:英語四級,有能力的話盡量也把六級過了。
(2)計算機:計算機二級三級,有能力的話可以也過了四級。博主認為考資料庫和網路方向對GISer用處較大。
過英語四級是最低要求,必須要過。考個英語六級、計算證書算是錦上添花。

2、技能證書
(1)、全國信息化工程師---GIS應用水平考試。全國信息化工程師項目(NCIE)是在信息產業部領導下組織實施的國家級IT專業政府認證體系。全國信息化工程師—GIS應用水平考試是由信息產業部電子人才交流中心與教育部地理系統軟體及其應用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推行的國家級GIS行業專業技術水平考試,已經被納入全國信息化工程師項目(NCIE)考試體系,項目簡稱「全國GIS應用水平考試」。
將考試體系由低到高設為三個級別。一、二、三級其能力水平分別相當於GIS助理工程師、GIS工程師、GIS高級工程師。一級考試側重於專業基礎知識的考核,不設方向;二、三級考試將分為GIS軟體開發與GIS行業應用兩個方向進行考核。考試採取全國統一考試的方式。在校生或應屆生只能考一級。有三年工作經驗可以考二級,五年工作經驗可以考三級。
點評:在校生或應屆生可以考一級,考試相對比較容易,可以增加就業籌碼。

(2)、ESRI技術認證考試。2011年1月,Esri公司正式公布了「Esri技術認證計劃」,該認證體系被認為是全球GIS行業首個技術認證體系。首批認證考試在全球165個國家的5000多個考點進行。「Esri技術認證計劃」目的在於使專業人員能夠迅速掌握Esri公司系列產品的優勢,以在工作中脫穎而出。首批認證考試包括桌面、網路和企業級產品等5項認證。每項認證考試的全程考試時間均為2個小時,為全英文在線考試,共包括90至95道多項選擇題。對於認證項目,Esri會逐漸擴展為一套完整的13門考試。Esri技術認證考試費為225美元,至少可以補考3次。
點評:報名沒有限制,在校生可以報考,屬於全球性的認證,去外企有很大幫助。但是考試只採用英語,考試費用較高。

(3)、MapGIS技術認證。MapGIS技術認證是國內GIS領域專業的技術認證,是MapGIS用戶掌握MapGIS相關軟體技術應用能力的體現,其培訓和認證都比較偏向MapGIS軟體的應用和開發。
點評:在校生可以報考,偏中MapGIS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實踐性較強。

(4)、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該考試是原中國計算機軟體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考試(簡稱「軟體考試」,俗稱「軟考」)的完善與發展。這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下的國家級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正地對全國計算機與軟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水平測試。
通過考試獲得證書的人員,表明其已具備從事相應專業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從獲得證書的人員中擇優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水平)實施全國統一考試後,不再進行計算機技術與軟體相應專業和級別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因此,這種考試既是職業資格考試,又是職稱資格考試。
軟考的專業類別分為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網路、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系統和信息管理。業內大多數開發人員參加的是計算機軟體類別的考試,該類別的資格分為初級資格、中級資格和高級資格。其中,初級資格對應的為程序員;中級資格為軟體測評師、軟體設計師、軟體過程能力評估師;高級資格則沒有按照專業類別進行劃分,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分析師、系統架構設計師、網路規劃設計師和系統規劃與管理師。
點評:這種考試還具有水平考試性質,報考任何級別不需要學歷、資歷條件,只要達到相應的技術水平就可以報考相應的級別,這意味著在校生也可考高級資格,該考試認可度較高,對走開發路線的童鞋有益。

(5)、注冊測繪師。2007年我國開始建立注冊測繪師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由原人事部、國家測繪局共同頒布了注冊測繪師制度的有關規定及配套實施辦法。目前已經進行了3次全國注冊測繪師考試,已有近7000人取得注冊測繪師資格。
2014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印發了《注冊測繪師執業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將於2015年1月1日期開始實施注冊測繪師與資質掛鉤,這標志著我國注冊測繪師制度進入實質運行階段。3S人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職業證書,這將大大提高3S人的職業自豪感和職業尊嚴,同時也會提高有注冊測繪師證的3S人的工資待遇。
點評:報考要求較高,在校生不可以報考,本科畢業需要工作4年才可報考,2013年的通過率在3%左右,通過率低,但是證書含金量高。關於注冊測繪師的介紹詳見博文《3S人的職業證書—注冊測繪師》。

3、大賽證書
GIS相關的大賽的獲獎證書,也是很重要的,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求職有很大作用。一個大賽小組實際上是在模擬一個項目小組,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比如檢索文獻資料、行業知識、編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
(1)ESRI大賽:是由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競賽活動,從2004年起,已舉辦10屆。目的是激發在校學生學習、應用和交流GIS技術的熱情,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大力推動GIS技術在中國的普及,並為GIS產業的發展選拔和儲備大量優秀人才。2014年本競賽分為地理設計組、Web與移動開發組、ENVI/IDL遙感應用開發組和三維建模與分析組。
(2)SuperMap大賽是由中國地理學會與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大賽,從2003年起,已舉辦11屆,目的是激發大學生在GIS領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提高其GIS開發水平和實踐能力。分為6組:雲平台開發組、應用開發組、移動應用開發組、三維組、地理分析組、制圖表達組。
(3)MapGIS大賽是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地數碼集團承辦的全國性GIS技能水平比賽。比賽的目的是激發高校學生對GIS技術學習、交流和應用的熱情、拓寬學生們的思維、鍛煉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推廣GIS技術在中國普及等,並為中國GIS事業選拔和儲備更多的優秀人才。從2009年起,已舉辦5屆。分為4組:制圖組提交模板、遙感組提交模板、三維組提交模板、開發組提交模板。
(4)互聯網地圖大賽
互聯網地圖大賽,是面向全社會的,不僅僅面向學生,對參賽作品要求較高,實戰型較強,從獲獎團隊來說,學生獲獎較少。在校生參加該比賽可以接觸到真正的互聯網地圖,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幫助較大。目前主要有高德、天地圖和網路地圖的大賽。
高德LBS應用大賽面向廣大IT從業者及開發愛好者而舉辦的LBS產品開發大賽,由高德LBS開放平台舉辦,致力於推動中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成長。對GISer在校生來說可能要求比較高,但是獎金豐厚。
天地圖:「天地圖」應用開發大賽,於2013開始舉辦,為了推動天地圖的廣泛應用,帶動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共同攜手,舉辦「天地圖」應用開發大賽。
網路地圖api開發大賽:網路地圖api開發大賽:2011年舉辦過,後來還像沒有舉辦。

❺ 我所學專業是遙感科學與技術,工作的內容是數據處理方面,請問相關的工程師、職稱有哪些

首先,遙感工作:1,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很少使用遙感專業,這是不太2,現在國家一點點的重點放在一些遙感依賴於取得專業資格的公務員的機會,各種應用地質,環境和其他機構有1-2遙感專業的准備,你可以嘗試3,遙感,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專家,例如公司招聘畢業生,他們中的大部分用來做圖像處理,所以一般大專以上學歷可短,只需遠程感測專業的就業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你必須精通地理信息系統(GIS)測繪的理解;
第二講醫學:你遙感專業和醫學考研目前的工作枯燥,不喜歡,所以你會更糊塗了,想想以前,以確定自己的考研目標,真的很喜歡這個職業,決定要測試的研究生,如果沒有愛,那麼像專業考研;
:遙感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或繼續讀博度,找到一個小的混合事業編制,要麼到公司做遙感圖像處理技術支持,待遇是2000-3000元的正常水平,不希望畢業程度,更重要的,公司價值的能力,而不是學術

:北京工業大學遙感研究李小文院士打上了一大群人,牛,主要是定量遙感,武大局部映射方向主要是遙感研究,遙感中國社科院,科學管理的專業也很適中;

最新:紅綠色盲,是不利於遙感影像的解釋,但可以克服;看到你的主觀願望!

最後一句話:要麼做現在的工作,要麼選擇一個良好的職業興趣;

❻ 事業單位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知識考哪些

遙感,空間資料庫原理,再加web Gis和測繪(成圖軟體要會用,測量理論基礎扎實,了解一般儀器的使用,比如全站儀,RTK GPS等)
數據編碼,柵格矢量數據結構。監督非監督分類。開發常規概念。投影坐標系相關概念,大地坐標系與投影坐標系區別(列舉幾種投影方式)。

專業課還是會考的,畢竟需要專業技能考試!准備的話,如果有關系的話,問一下該單位的一些員工,其工作內容是什麼,然後,進行突擊學習

❼ 國內地理信息系統(GIS)的考研方向具體都有哪些

這個題有些大,全國所有院校的太多了。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看你的規劃,是考研後繼續攻讀博士,還是研究生後工作。是准備從事研究類工作還是技術類工作。
1、如果是考完研就工作,分為去公司、去事業單位。因為研究生進政府單位現在比較困難就不說了,除非考公務員。
(1)准備去公司的話,報考一些老師項目多的學校。可以鍛煉。如武漢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對,是計算機,他們和武測合並後,基本上做的都是gis項目)、地理信息專業。桂林理工的gis專業。中科院遙感所gis方向。地質大學的等。
(2)准備去事業單位的話,去這些事業單位的研究所。如環保部環境研究所、各個勘測院本身招收的研究生,這個不算太了解。

2、如果繼續深造,一定要挑對學院和老師。而不是學校。
中國礦大的gis,一定要選地質、地礦類方向。老師都是資深的。
遙感所的,一定要選遙感監測類的。
北師大,一定要選減災方向、環境監測方向。
北大,跟著鄔老師,搞數字城市。
武大的就評了,老師太多。
地理所的,gis即可,還可去超圖呢
首師大的環境監測。

總之搞gis就gis和rs兩個大方向,搞gps都是北航學電子的,或者清華學數學的。

原則之一就是 看哪些老師近期在各種會議上露面較多,在學校的地位高,學他的專業就沒錯。
原則之二就是 看這些學校學生都去哪了,比如測繪局裡的人都是武測出來的,減災中心的人都是北師大出來的。中科院遙感所、地面站、地理所等好多老師都可以向部委推薦學生參加工作,但一般都是博士。等等。
另外,一些新開設gis的學校不要報,很可能沒老師或兩三年就裁了。

❽ 事業單位地質環境監測站,土地資源管理崗位專業測試科目的內容是什麼

土地資源管理學專業考試相關知識(事業單位考試專用)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土壤、基礎地質、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構成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土地的含義(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構成的自然綜合體;②土地是一個垂直系統;③土地的性質和功能取決於各自然要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④土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存條件,具有社會經濟屬性。土地資源的概念土地資源——指在一定的技術條件和一定時間內可以為人類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土地是我們所研究的客觀對象的總稱,它包括了一切類型的土地;而土地資源則是從土地所具有的資源利用價值的角度來闡述其具體涵義,它的分類一般要經過對土地的資源價值和利用功能的評價以後,才能確定其是一種什麼樣的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的范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正在不斷擴大。 即是:土地資源包含於土地。土地的特性(簡答或填空)土地的資源特性:生產性、區域性、動態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資產特性:商品特性、產權特性、增值特性、不動產特性土地與景觀、環境的區別與聯系景觀 指土地的具體一部分,與土地存在外延上從屬關系;土地側重於社會經濟屬性,景觀強調其美學、生態價值及長期效益;環境是指環繞於人類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它們以實體或非實體形式存在。景觀是指構成人類環境的實體部分。土地資源學的概念土地資源學是資源科學和土地科學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資源的類型與特徵、數量與質量、調查與評價,以及開發與利用、治理與改造、保護與管理等諸問題的一門綜合學科。土地資源學的研究內容(6 個方面)(1)土地資源學基礎理論研究(2)土地類型和土地資源類型(3)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4)土地生產潛力與土地人口承載潛力(5)區域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6)土地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土地資源學的研究方法(四種)1(土地)系統分析方法2現代技術應用方法。(3S 技術:GIS、RS、GPS)3景觀生態分析方法4社會經濟分析方法構成土地資源的自然要素:氣候、地質、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學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種區域性因素地學因素往往是使區域內的光溫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氣候規律控制下進行的重新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徵分析有 7 個指標 土壤剖面 土層厚度 土壤質地 土壤有機肥 可容性鹽類 土壤 PH 植 土壤石灰質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最主要的氣候要素是:光(太陽輻射) 、水(降水)三個方面。 、溫(熱量)評價某一地區的太陽輻射條件可用:光照強度、光照長度、光照質量衡量熱量特徵的指標主要有:溫度、積溫、無霜期在農業上較有意義的溫度衡量指標有:≥0℃農耕期;≥5℃喜涼作物的起始溫度;≥10℃喜溫作物的起始溫度,又稱活動溫度;≥15℃喜溫作物的安全生長期積溫:連續大於等於某一溫度( 0℃ 、 10℃ )起到連續小於等於某一溫度( 0℃ 、 10℃ )止的時期內每天平均溫度的和,稱某一溫度的積溫。具有重要意義的幾條≥10℃積溫的等值線 :1 700℃等值線,位於大興安嶺北麓,屬凍土層的南界,此線以南耐寒喜涼作物可以生長3 500℃等值線,沿長城—線,相當於冬小麥的北界,一年 一熟,此線以南可種冬小麥4 500℃等值線,秦嶺、淮河一線,該線以北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6 500℃等值線,南嶺一線,以北可—年兩熟到兩年五熟根據降水變化全國從東南到西北依次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400mm 等降雨量線——自大興安嶺起,經通遼、張北、呼和浩特、榆林、蘭州、玉樹、那曲、日喀則。以西、以北為牧區,以東、以南為農業區800mm 等雨量線——東自青島起,向西到淮北,然後循秦嶺經川西到青藏高原東南角。以北——旱作(雨養)農業,以南——水田農業地學要素為區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區域內的光、溫、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氣候規律控制下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分配,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土地資源類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澤等。地下水類型:滯水(土壤水、上層滯水)、潛水、層間水。土壤剖面森林土(4 層):有機殘落物層、腐殖質表土層、沉澱心土層、母質層 :腐殖質表土層、沉澱心土層、母質層耕作土(3 層)土壤剖面及理化性質: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質地(壤土最佳)、土壤有機質、可溶性鹽類、土壤 PH 值、土壤石灰質土壤類型分布1土壤緯度地帶性分布——溫度2土壤經度地帶性分布——降水3土壤垂直地帶性度地帶性分布——海拔4不同區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地形、地貌、地質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態的總稱,其研究對象涉及小到遺傳基因,大到生態系統乃至生物圈的各級生命實體,最主要包含有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狹義生物多樣性)廣義生物多樣性除上述三個外,還包括景觀多樣性。植被是一定地區內植物群落的總體,包括森林、草地及農田栽培作物。植被對土地利用作用主要體現在植物類型、植物生產力、生態調節等方面。植被對土地系統的生態調節功能1涵養水源保持水土2調節氣候保護環境3防風固沙保護農田4固結土體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土地制度是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關系的總和,是關於土地這一基本生產資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則、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規范和制度化體系。土地所有制是整個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關系的基礎。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和內容是確定獨立於土地所有權的土地使用權。土地區位:陸地上某一地塊的空間幾何位置,及各種土地自然要素與社會經濟要素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體組合效益在空間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區位是自然要素區位、經濟區位和交通區位在空間地域上有機組合的具體表現。因素限制定律:土地生產力受最小影響因素所支配。影響土地經濟生產潛力的人工控制因素主要有:灌溉、排水等田間基礎設施建設、作物栽培技術和化肥等武陟投入、作物品種的改良及其優化組合、田間經營管理水品土地分類: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為基礎,研究土地的綜合屬性差異、空間分布規律等,並按質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歸並從而劃分出若干土地類型。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源於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它們的劃分依據是:土地類型根據景觀形態特徵、自然和社會、經濟屬性;而土地資源類型根據土地屬性和利用價值。土地類型分類的結果是土地資源類型劃分的基礎,土地類型強調綜合屬性,土地資源類型強調可利用性和利用價值,土地類型包括了土地資源類型。相同的土地類型應具有大致相同的生產力、適宜性等。中國土地類型分類系統: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中國土地資源分類 新: 一級三個 : 農用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舊: 一級 8 個 耕地 林地 園地 牧草地 居明點及獨立工礦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土地類型的分布規律:緯向地帶性分布、經向地帶性分布、垂直地帶性分布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在某個區域內,各類土地的空間位置及彼此間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見的有條帶狀、重復式組合、 環狀、扇形、樹枝狀結構等。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指某個區域各種土地類型組成對比 關系。或土地類型在量上的對比關系。 表示方法有:面積比、頻率比、分異度、多樣性、優勢度等。土地類型的演替是指土地類型在其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地理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當各種自然,人為因素作用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時間到達某一時段時,土地類型屬性發生變化的過程,由一種土地類型向另一種土地類型演變的過程,或一種土地類型被另一種土地類型所替代的過程。原因:自然演替、認為演替性質:時間和空間的演替方向:正向和逆向演替過程:節律性和非節律性演替土地資源調查:是以土地資源學的學科知識為基礎,用遙感和測繪制圖等技術,查清土地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發展變化規律的系列過程。調查所得的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主要用於綜合農業區劃、土地資源評價、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以及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等。土地資源質量: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相對於人類需求(生態系統平衡、食物安全、人類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農業生產、林業、保護和環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效果的優劣程度。其最大特徵是具有明顯的多面性。土地資源調查一般可以分為 4 個階段:准備工作、外業凋繪、內業工作、檢查驗收土地資源動態監測主要是對土地類型、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質量等土地資源的基本情況進行監測。土地資源評價:是在土地資源調查、土地類型劃分完成以後,在對土地各構成因素及綜合體特徵認識的基礎上,以土地合理利用為目標,根據特定的目的或針對一定的土地用途來對土地的屬性進行質量鑒定和數量統計,從而闡明土地的適宜性程度、生產潛力、經濟效益和對環境有利或不利的後果,確定土地價值的過程。土地資源評價的特點:1 必須有特定的目的2 必須針對一定的土地用途3 評價必須針對一定的時期4 評價要進行多因素分析5 評價的結果應該能直接用於生產實踐土地資源評價的基本原理:多樣性原理、綜合性原理、系統分析原理、相對性原理、可比性原理、限制性原理土地資源評價的依據:1 土地資源的生產力2 土地資源的適宜性3 土地資源的限制性土地資源評價的方法:直接法、間接法、歸類法、數值法土地評價的中間過程:土地利用類型選擇和確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評價單元的劃分和土地性狀的描述、評價因子的選擇與評價結果的計算、比配土地生產力: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持續生產出被人類需要的生物產品的能力土地生產潛力:指在一定自然條件或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生物產品或經濟產品的潛在能力。是土地潛在的生產力。土地資源生產潛力評價方法1.定性法——按土地對各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強弱程度排序,進行分級。以美國農業部土地潛力評價系統為主。該評價系統分為 潛力級、潛力亞級和潛力單元。2.定量法——定量法實際上是指土地生產潛力的計算與土地生產潛力發揮程度的評價。土地適宜性評價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質量的比配比配:將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評價對象的土地性狀進行分析比較,在此基礎上進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調整或土地質量的改造與適宜性結果計算相結合的過程。土地生產潛力的研究方法1. 實驗法2. 典型調查分析3. 機製法——即根據作物生產力形成的機理,考慮光、溫、水、土等生態因子及作物截光特徵和光合途徑的綜合作用來估算作物生產潛力。它一般根據作物 將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轉化為化學潛能的層次,進行逐步「衰減」計算 PaPfTWS PTWS PWS 式中:Pa 為土地生產潛力下限值;T,W,S 分別為溫度、水分與土壤有效系數;Pf 是光合潛力理論值; PT 是光溫潛力上限值; PW 為光溫水生產潛力 或稱氣候生產潛力。 機製法:溫度有效系數的確定 PtPf×f(t) 式中: Pt——光溫潛力 Pf——光合潛力 f(t)——溫度有效系數或稱溫度衰減系數式中: T1 為最低溫度; T2 為最高限溫度; T3T4 最適溫度范圍三基點溫度是指:作物生長的最高溫度、適宜溫度、最低溫度美國土地資源生產潛力的分類系統:土地潛力級、土地潛力亞級、土地潛力單元土地自然適應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對一定地區土地的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適宜程度。土地經濟評價:採用一定的經濟可比指標,對土地的投入、產出的經濟效果進行評定的過程。土地經濟分級:按土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性狀,或生產力(產值)的大小,以評價為基礎,將土地分為不同的等級。如城鎮土地、農用地的分等定級。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土地評價綱要》評價系統分為四個等級——適宜綱;適宜類;適宜亞類;適宜單元 土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類和指標組有:土地經濟效果(土地生產率)指標:土地經濟效果(土地生產率)指標組 土地經濟分析指標類:生產資料消耗指標組、成本費用及資產佔有指標組、土地利用及其結構 指標組、社會經濟條件指標組 土地經濟效果分析指標類:技術效果指標組、生產耗費效果指標組 土地人口承載潛力: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根據其土地資源的自然生產潛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質的、技術的)水平所能生產的食物總量,可以供養一定 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 農業生態區法的內涵AEZ 法 :按相同比例尺,通過氣候圖、土壤圖、地形圖、水文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件的疊加,劃分農業生態區,在根據各生態區作 物種類及種植制度、耕地資源、灌溉條件、投入水平計算生產潛力。 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是一個雙重概念,既包括數量上的平衡,也包括質量上的平衡。通過「佔一補一」的實施政策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 衡,在耕地數量上的平衡容易實現,而質量平衡就比較困難,所佔的耕地與所補的耕地在質量上保證等同比較困難。因此,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不僅只是數 「開源」與「挖潛」並進 。 量上的簡單占補平衡,它的實質是通過加快宜農耕地後備資源的整治和開發, 保護耕地的對策(簡答) (1)樹立正確觀念,處理好建設與吃飯的關系、農林牧漁用地結構的比例關系; (2)加強耕地保護和宣傳; (3)強化耕地的行政保護; (4)強化耕地的法律保護; (5)提高現有徵地費標准; (6)加強城市用地的產出率指標管理; (7)加大對耕地的投入。 土地利用階段及其階段特徵: 原始型——簡單土地利用,人地之間是依存關系 自給型——有目的的利用、改造土地,人地之間是相互影響和制約 商品型——以人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資源利用 可持續——人地之間相互和諧的土地資源利用 :指人類根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以土地資源的自然屬性為基礎,對土 土地資源利用(土地利用) 地進行的開發、利用、改造與經營等社會經濟活動的總稱。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涵義:存在形式的可持續性、物質生產能力的可持續性、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生產性原則、保護性原則、可行性、可承受原則。可持續土地利用評價:將與土地利用有關的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因素聯系起來,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續性的評價。土地生態系統: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環境等要素組成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土地生態系統的特徵: (2)開放的動態系統 (1)多層次結構的復合系統; (4)具有自我調節和補償的功能。(3)自然過程最活躍的場所,人類活動的基地;土地生態設計:是依據生態學和土地科學的基本理論,運用現代系統工程的方法對各類土地系統的合理利用方式進行選擇和優化。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種自然因素、特別是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所發生的土地質量及其可持續性下降,甚至完全喪失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過程。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蝕簡稱水蝕、重力侵蝕和凍融侵蝕等而隨地表徑流或土壤水分損失的現象。我國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會經濟原因。首先,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其次,我國又是一個季風氣候的國家。第三,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古國,墾耕歷史久遠,隨著人口的增加,對食物的需求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耕地大量開荒,是我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地沙漠化主要是指在乾旱、半乾旱、多風地區,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破壞了植被,地面失去覆蓋,使非沙漠地區出現以風沙活動、沙丘起伏為主要標志的沙漠景觀的環境退化過程。沙漠化防治必須通過增加地表粗糙度(如營造防護林等),降低近地面風速;固定流沙,控制沙源;改變地表狀況,如改變地表微起伏狀況、增加植被覆蓋度、增加沙粒之間的膠結性等。其防治措施可以概括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栽培措施。生物措施是主要措施,主要是通過營造防護林帶和防護林網。另外,種草或栽培低矮灌木,增加地面植被覆蓋度也是有效的防風固沙措施。工程措施的作用基本上同生物措施,具有見效快的優勢。耕作栽培措施,對於耕地,留茬免耕。對於放牧草場,控制載畜量。土壤次生鹽漬化是指由於人為活動不當,引起土體內和地下水中的水溶性鹽類隨土壤毛細管上升水流向上運行,在強烈蒸發條件下,在土體內,尤其是在土壤表層累積,因而使原來非鹽漬化的土壤發生了鹽漬化,或增強了原土壤的鹽化程度,從而影響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長的過程。 次生鹽漬化土地的防治措施 一是健全排水系統,控制地下水位在臨界深度以下,以防止含鹽地下水沿土壤毛細管上升到達地表; 二是控制合理的灌溉定額,發展節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 位上升; 三是控制灌溉水水質,避免因灌溉高礦化度水造成土壤積鹽; 四是在已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地方,排水洗鹽,或種植抗鹽作物; 五是淡化地下水,特別是東部季風區的半濕潤地區的鹽漬化,可以採取雨季前大力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後,待雨季補充淺層潛水; 六是採用平整田面,減少田面的不平衡的蒸發積鹽面,同時採取農業措施,增加農田的作物覆蓋,以減少田面蒸發積鹽。 基本農田的含義:從戰略高度出發,為了滿足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保證一定規劃期內人口增長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 得佔用的農田。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為依據,行政經濟法律工程技術為手段,通過對土地利用調整改造綜合整治,達到改善土 地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態環境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對土地利用進行調整和治理。 土地整理的意義 : 1土地整理是解決土地利用問題的必然選擇;(2土地整理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3土地整理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農業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土地整理的任務 在農村: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數量和質量)、改變土地權屬關系,適應土地生產力發展要求、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在城市:解決城市發展用地、改善城鎮生活居住條件,減少城鎮外延佔地 土地整理的內容 農地整理: (1)調整農地結構、歸並零散地塊 (2)調整農田整治及道路、溝渠等基本建設 (3)農地改造 (4)復墾廢棄土地、開發宜農荒地 (5)農村建設用地整理 (6)規劃地界、確定權屬 (7)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城鎮用地整理(1)內部挖潛,集約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區內的閑散地(2)對已被利用的土地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城市功能(3)在用途、布局與產出率等方面重新進行優化配置土地復墾指對生態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 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 可供利用的狀態。土地復墾的對象——佔用農業用地和破壞土地:直接挖損的土地 、地表塌陷地、廢棄物堆積壓占而廢棄的土地、化學污染而廢棄的土地 、遺棄的土地 、荒蕪工程地。土地復墾的標准:(1)接近破壞前的自然適宜性和土地生產力水平面(2)通過復墾改造為具有新適宜性的另一種土地資源(3)恢復植被,保持其環境功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對策1.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2.進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3.持續土地利用管理評價方法的研究4.土地資源的人口承載力的研究5.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技術和方法的研究6.加強土地保護,防止生態惡化7.控制人口,實施計劃生育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對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規劃、土地用途管制、加強土地立法執法、強化土地管理業務建設。(2)進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護基本農田 (4)增加投入,改造中低產田土 (5)實施土地資源宏觀生態開發 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長江的南水北 調 工 程等) 、實施防護林改造工程(三北防護林、 長 、草原建設。 江北美洲防護林等) (6)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實現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目標的關鍵措施 – 建立有效保護耕地資源的機制 調整利益分配關系,建立佔用耕地的自我約束機制 落實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建立土地開發整理的市場運作機制 加強對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引導和監督管理,形成合理有序的農用地結構調整機制 堅持依法行政,建立監督和制約管理用地行為的社會監督機制。 – 建立土地利用宏觀調控制度,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建立由土地供給引導和制約土地需求的機制 依法實行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完善土地利用宏觀調控制度 – 強化土地管理業務建設 健全土地調查制度和進行土地動態監測 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地權制度 改革土地徵用制度 .

閱讀全文

與重慶事業單位地理遙感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