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都有什麼 像什麼盆地啥的都咋畫 咋辨認啊
看形狀和線上的數值
你比如說,一個等高線的同心圓,數值由內到外的增大,這個很有可能就是盆地,反之就有可能是山峰。
2. 初一地理上冊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畫,(詳細一點)我這方面學的不太好,明天就考試了,急急急!!!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至於學習方法,多看些旅遊節目增加興趣,多做題,找到規律,多看些書或電視,不是課本也沒關系,增加常識,很有用,地理就沒什麼的難的了
3. 如何畫地理的地形圖
第一步:畫好經緯圖
第二步:根據經緯圖畫上山脈
第三步:山脈間畫上地形,比如盆地啊沙漠啊丘陵啊高原等,當然也要注意經緯
這樣大致地圖的地形圖也就能默寫下來了。
4. 地理五大地形怎麼畫
五大地形指地球上的五種地貌,分別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平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它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平原,又以較大的平緩地面和較小的起伏區別於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
盆地
盆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們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扎伊爾盆地,面積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3。這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5.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剖面簡圖
平原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於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布地區稱為丘陵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
五類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我國幅員廣大,地形類別復雜,但是總結起來,在多種多樣的地形類別中,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
山是指有頂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高度一般高出當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對高度)大於300米。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區,如果山地呈帶狀分布時,稱為「山帶」。山脈則是具有明顯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顯走向的峰線時,稱為「山嶺」。所以,山嶺可以是不長的,因而山嶺和山脈不同。幾條走向相同的山脈組成一個山系。這樣,山帶和山系之內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間雜其間。例如長白山是一條山脈,而南嶺就不能稱為山脈,而只能稱為山地,這是因為南嶺沒有明顯的走向。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達33%,因此,山地開發是我國科學研究上一個主要課題。
山區的地理環境特點是多雨和寒冷。一般來說,地勢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5~0.6℃。因此,高山上終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為雨量中心地區。例如安徽黃山就是長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區之一。這是因為山下氣流沿山坡上升時,氣溫變冷,相對濕度變大,終至成雲致雨。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雲霧和多雨的特點。這也是河流多發源於山地的原因。
人們按照山地的地理環境特點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來。一般把在雪線(終年積雪的界線)以上的山地稱為高山;雪線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區稱為中山,也是河源地點;山地氣候和平原區或丘陵區差別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稱為低山。由於山地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個山地雪線、林木上限線、截留雨量高度線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國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標准也不相同。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處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處的氣溫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來確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處確定。在北方則截留雨量線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為中山。又如雪線在我國東南部最低可降至4,000米,而在我國西北部卻高達5,000米以上,所以說,高山的劃分各地不盡相同。總之,很難用一種固定的標准來衡量全國各地的山地,而應該因地制宜。但是,為了方便統計起見,我國通行標準是1,000米為中山和低山分界;3,500米為中山和高山的分界。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布地區稱為丘陵地。丘陵地之內可以有山地、谷地和盆地分布。
從地理環境看,丘陵是起伏不平的高地,但是地勢的隆起還未能使丘陵地的氣候變化。所以在生產布局上,對丘陵區應看作跟平原區氣候差別不大。我國丘陵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季風區。這里氣候溫和多雨,是我國主要農業地區。因此,對丘陵地的改造和利用要特別重視。我國丘陵地約占總面積的10% ,這個數字未計算混在山地的局部丘陵地。
丘陵地一般是由岩性軟弱的地層組成。例如在我國廣泛分布的紅色地層(侏羅紀到老第三紀)每成為紅色丘陵地區,例如四川盆地內的廣大丘陵地。因此,丘陵地中的河谷、溝谷都容易形成。地面在受到暴流和散流沖蝕後,每容易成為水土流失區,對農業發展不利。但是只要管理良好,丘陵地也是農業發展的地區。例如在丘陵區中,坑田、垌田的水稻產量,每與平原產量相等。
(三)平頂的高地——高原
顧名思義,高原是地勢高的平原,它是一片平坦的高地,有坡,有麓。比高一般有300米。有些高原頂部表面很平,如蒙古高原那樣,可稱為「高平原」。如果高原面呈起伏的丘陵狀,就被稱為「山原」。例如被稱為「地無三尺平」的貴州高原,就被叫做「山原」。這種高原面上,有山有谷。如果高原被河谷深深切割下去,高原面顯得破碎,那又被叫做「切割高原」了。例如在西藏高原的南部、東南部已被雅魯藏布、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切成深深的峽谷,高原面只有在峽谷頂上,才見得到。
高原多分布在我國西部,一共有四個,即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大高原是構成我國西部「高原中國」的主體。它佔全國面積約26%。
比高低於300米的平頂高地,叫作台地。台地象桌子一般,四周有坡有麓。頂上每呈高平原地形或和緩起伏丘陵狀。雷州半島就是一個高平原狀的台地。它是在第四紀才升出海面的。因此地形平坦,未受暴流溝谷的切割。幾級台地一起分布時,呈階梯狀台地,可稱為「階地」或「梯地」。一般在大河河谷里和海岸上都可見到。
(四)肥沃的平原
平原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多數產生在堆積基面(如海面、湖面等)附近。我國平原不多,約佔全國面積12%。它是被稱為東部「低地中國」的主要地形類型。自北而南主要有四片。即:東北大平原、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平原地勢低下,多為河流集中地點,又是山地、丘陵地沖蝕下來沙泥聚積地點,有機質在沙泥中有一定含量。因此,平原上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我國工農業建設中心地區,人口稠密。大城市也多建立在平原上。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等是。
(五)我國的聚寶盆——盆地
盆地是四面被高地包圍的低地。高地即指高原、山地、丘陵地等而言。低地是指平原、丘陵、台地等而言。所以,盆地內部不一定是平原,例如四川盆地的東半部基本上即以丘陵地為主。我國不少紅盆地(指由中生代紅層所成的盆地)底部都是紅色丘陵地,平原很少。從習慣上,人們還每每把三面環山,一面外通的囊狀谷地也叫做盆地。巨大盆地之內,還可以包括著山地,例如四川盆地中,即有著名的老根據地華鎣山(1,800米),成為盆地中的最高點。作者曾站在貴州高原邊緣(溫水一帶)北望,華鎣山聳出,如在目前。
盆地分布集中在我國西部,如我國四大盆地都是分布在西邊的。它們是: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此外,還有不少次一級的盆地,如吐魯番盆地、江漢盆地等等。
這些盆地都有長久的發育歷史和形成過程。它們把四周高地流下的礦物質積貯起來,形成各種有用礦床,如石油、天然氣、鉀鹽、鈉鹽、煤層、砂礦等等。地表還有不少河流和沖積平原,或者還保留著巨大的湖泊、沼澤地。因而,成為人類早期活動的場所。近代更成工礦業中心、農業中心地域。
盆地面積約占我國面積19%。
五類地形的成因也不盡相同。山地和山脈一般都是由褶皺和斷裂上升而成;高原是造陸運動抬升而成;盆地是地殼下凹和斷裂陷落而成,平原多在地殼輕微下沉而堆積旺盛的地區形成;而丘陵則是在地殼比較安定,同時又受到長期剝蝕所成。山地和高原多是強烈上升地區,因而引起外力作用強烈的侵蝕,如西藏高原上升,引起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河川的深切成峽,就是例子。盆地和平原又往往是地殼下沉的地區。如華北平原的沙泥層厚度可達1,00米,測定它沉積了一百萬年,即每年要下沉1毫米了。
形成地形的各種外力和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南部是季風區,雨量多,地表就以流水作用為主要。在西北部乾旱區,雨量太少,故地表以風力作用為主,如且末一帶,年中只有兩天雨日,雨量只有15.6毫米,但蒸發量卻高達2,52毫米。地表基本上已沒有流水作用了。在高山上,由於氣溫低,冰川作用成為主要外力;在溫帶北部或高原上,地表上又以地下水的融凍作用為突出,即土層或地層中的水時而結冰,時而溶化,因而引起地形的變化。沿海地方則以波浪的作用為主要外力。因此,在我國廣大的領土上,西北就以沙漠地形為主;東北或青藏高原上以凍土地形為主;在高山上以冰川地形為主;在東南部以流水地形為主;在海岸上以海岸地形為主。這是我國地形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原因。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與運用
一.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它的繪制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繪制地形剖面圖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幾點。
1. 定線:
確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並畫出剖面基線,如下圖所示的AB線。
2. 找點:
找出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剖面線與河流的交點、剖面線與山頂或山谷的交點,這些點均為控制剖面圖上相應地點高程的控制點,如圖所示1~15個點。
3. 取尺:
根據要求,選取確定地形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與原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數越大,起伏越明顯,如圖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4. 畫矩形並作平行線與垂直虛線:
平行線是在所要畫的剖面圖上按垂直高程(如圖所示0米、250米、750米……)引出來的,垂直虛線是從剖面圖AB與等高線的每個交點上開始,向矩形底邊(如圖所示的MN)引出的垂線。
5. 定位:
依據原圖中控制點的高程,確定剖面圖中點位,如圖所示中的 。
6. 點點相連:
用平滑曲線從點1」一直連到點15」,即得AB剖面線的地形剖面圖。
7. 注意點:
連接海拔相等的相鄰兩點時要注意分析等高線地形圖上原兩點間的地勢高低走勢及兩點間的海拔高度,從而做到准確平滑過渡。
二. 地形剖面圖的應用
根據等高線圖繪制的地形剖面圖,在平整土地、修築渠道、修建大堤、建設鐵路和公路等時,可作為計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據。
6. 盆地的海拔的柱狀圖怎麼畫
盆地的海拔柱狀圖畫法:
首先選中數據,依次選擇Plot – Column/Bar/Pie – Column。
實際應用中,最簡單的柱狀圖難以全面的表達以及對比數據。所以根據數據處理和表達的要求,需要進行更復雜的作圖處理,本期從多層柱狀圖開始介紹。
圖中除了Column選項外,還有其他各種選擇(請試試看)。其中頻繁使用的是Column和 Stack Column(堆疊柱狀圖)。
7. 在地圖上怎樣表示山和盆地
兩種方法
1,利用等高線,並標注海拔
2,利用顏色進行海拔標注
8. 怎麽畫地理初中的等高線地形圖我是說叫我,如回答正確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9. 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畫盆地最好有圖示範一下
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吧?
10. 能不能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的地形圖畫出來看一下,想像不出來,怎麼辦
盆地:等高線閉合,中低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