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麥主要產地位於我國的什麼地區
小麥主要產地位於我國的以下地區: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北部中部 ;
華中地區:江西、湖北;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
北方地區:內蒙古、新疆。
(1)小麥為什麼長在地理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有利於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土壤結構是指固體(有機體和無機體)、液體、氣體的組成比例,它與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養分有著密切關系,如沙土、重粘土結構不良,難以形成高產。
冬型品種適期的日平均溫度為16~18℃,半冬型為14~16℃,春性為12~14℃。溫空的高低受地理緯度和海拔的影響,即緯度和海拔愈高,氣溫愈低,播種期可早些。
小麥長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時光照),如果日照條件不足。就不能通過光照階段,不能抽穗結實。小麥光照階段在春化階段之後。
② 北方種植小麥的自然地理條件
北方種植小麥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它屬於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源充足,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有利於小麥生長。
1、春化作用。小麥要經歷低溫條件,才能促進花芽形成和花器發育。北方溫度較低,小麥易度過春化階段。
2、溫度較低,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對小麥蛋白質形成有利。因此北方適宜種植小麥。
當然,除去自然的地理條件,其他影響因素也是有的,比如 華北平原人口密度大,勞動力豐富,人均耕地面積大,生產歷史悠久,精耕細作,市場前景好。
③ 小麥帶形成的地理條件
小麥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
(2)有密西西比河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溫帶濕潤性氣候,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求採納!
④ 八年級下冊地理,北方人為什麼要種小麥地理
因地制宜,因為北方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他都種不了,只能種小麥。
⑤ 小麥長在哪裡,地上還是樹上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於中東的新月沃土地區。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小麥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佔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蘇聯、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以上是網路中小麥的介紹,但是是長在地上的,而不是樹上。親不要忘了有麥田啊。
⑥ 麥子的發源地在哪有些人類學家說:麥子是唯一一種至今不能找到發源地的農作物
植物簡介名 字
學名/拉丁語名:Triticum aestivum
英語名字: Common wheat, bread wheat
科屬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小麥屬 Triticum
種: 小麥種 Triticum aestivum
簡 述
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葉子寬條形,子實橢圓形,腹面有溝。子實供製麵粉,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由於播種時期的不同有春小麥、冬小麥等。
2、這種植物的子實。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來源
P 一粒小麥 x 擬斯卑爾脫山羊草
AA BB
F1 AB(異源二倍體)
環境突變、染色體加倍 = AABB 二粒小麥
二粒小麥 x 方穗山羊草
AABB CC
F2 ABC(異源三倍體)
環境突變、染色體加倍 = AABBCC 普通小麥
習性和種植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圍較廣,自北緯18°~50°,從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國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麥穗狀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結構,穎片、外稃和芒以及穀粒的性狀、顏色、毛絨等,種下劃分為極多亞種、變種、變型和品種;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型,不同地區種植不同類型。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10~11月播種,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長達180天左右。
大、小麥都是秋天種下,冬天成長,春天長葉,夏天結果實,具備了四季的精華,因此被稱為「五穀之貴」。有的地方比較暖和,春天就下種,夏天就可以收割了。但這種麥子和秋天種的相比,沒有經過四季的洗禮,有微毒。北方人種麥子用漫撒的方法,南方人種麥子用撮撒的方法,所以北方的麥子皮薄但面多,南方的麥子則剛好相反。據說,收割好的麥子和蠶沙放在一起,可以防蟲。
小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佔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蘇聯、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⑦ 簡述小麥的來歷
來歷:小麥起源於亞洲西部,在西亞和西南亞一帶至今還廣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麥、野生二粒小麥及與普通小麥親緣關系密切的節節麥。
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中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樓蘭;在樓蘭的小河墓地也發現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麥。
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帶的沙漠綠洲中,有著較充沛的水資源和高達40%的植被覆蓋率。那時水中有游盪的魚兒,林中有飛奔的動物,翠綠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適於耕種。
在小環境里有著相當不錯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便是沙漠綠洲生態的脆弱性,一點點改變就會給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
(7)小麥為什麼長在地理擴展閱讀
中國的小麥種植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地區。在這些地區種植的其他主要糧食作物小米、高粱等也都屬於麥類,都是旱地種植作物。這些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不宜在同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通常種一季就得休耕一兩年。
這就意味著在這些地區每年大約只有1/3到1/2的土地能夠收獲糧食。因此自秦朝統一以來,立足於黃河流域的王朝承受著巨大的糧食供給壓力。
更糟的是,黃河流域氣候乾燥,降雨不足,農業生產主要依靠灌溉。乾燥的環境使水分蒸發得非常快,鹼性的黃土失去水分之後容易產生結晶,造成土地鹽鹼化,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一年比一年貧瘠,以至於不能耕種。
原本產量就不高的耕地不斷減少,土地兼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了激烈的社會政治沖突——農民起義。在經過多年的戰火狼煙之後,土地經過休息得到了恢復,社會才再次安定下來,開始新一輪消耗地力的循環。但是總體上,土地的肥力還是在逐步下降。
古文明在麥田中衰亡 人類最早的農業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都在大河流域附近誕生。其中古埃及、古巴比倫的人們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親河流域內廣種小麥。可以說,這些輝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築在麥田之中。可惜,它們都沒能逃過小麥農業衰落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