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計算高一地理的區時和地方時
區時:東八區12點,東一區:12-7=5點;東10區:12+2=14點(東加西減)
地方時:120°E 12點,90°E:12-30/15=10點;130°E:12+10*4/15=12:40
Ⅱ 地方時怎麼算
關於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
1.找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
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一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東經或西經,
則:經度差=兩經度和(和小於180°時)
或經度差= (180° 一兩經度和)。( 在兩經度和大於180°時)
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
即:地方時差=經度差六15° /H
3.根據要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
即:要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要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拓展資料:
平常,我們在鍾表上所看到的「幾點幾分」,習慣上就稱為「時間」,但嚴格說來應當稱為「時刻」。某一地區具體時刻的規定,與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存在一定關系。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習慣於把太陽處於正南方(即太陽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點,但此時正好背對著太陽的另一地點(在地球的另一側),其時刻必然應當是午夜12點。
如果整個世界統一使用一個時刻,則只能滿足在同一條經線上的某幾個地點的生活習慣。所以,整個世界的時刻不可能完全統一。這種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所以,真太陽時又叫做「地方真太陽時」(地方真時),平太陽時又叫做「地方平太陽時」(地方平時)。地方真時和地方平時都屬於地方時。
區時
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每一度為4分鍾,從東12時區到西12時區為過一天,中間就是日界線。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規定了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你由西向東周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你的表向前撥一個小時,這樣當你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你的表也剛好向前撥了24小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鍾點了;相反,當你由東向西周遊世界一圈後,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鍾點。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國際上統一規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當你由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必須在你的計時系統中減去一天;反之,由東向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就必須加上一天。 (也就是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一天)
Ⅲ 如何計算高一地理的地方時和區時
時區計算:
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7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區時計算:
要計算的區時=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注: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東九區)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8-9)=13:00(即東京時間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
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
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注: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
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注: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
地方時計算:
要計算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已知時間的經度-要計算時間的經度),其中經度中,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例:已知120°E的地方時為12:00,求20°W的地方時?
20°W的地方時=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變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日期計算:
在
日界線
的教學中,向東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或向西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之一,這一難點的突破也可應用區時的計算方法。如西十二區為5月1日的12:00,則向西跨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的日期為:
東十二區的區時=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即向西跨過日界線,時刻不變,日期加一天。
判斷新舊兩天,要看兩條線
一是人為日界線-180度國際日期變更線
二是自然分界線-當地時間為0點的地區經線
過0點經線
日期自西向東加一天
過180度
日期自西向東減一天
Ⅳ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 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計算,不必考慮緯度,只看經度即可。(1)利用兩地的經度差計算時間差,經度差1度時間差4分鍾(15度差1小時),按時區計算是每隔一個時區,時間差一個小時。(2)已知某地的時間,求另一地方的時間,主要要判斷所求之處位於已知時間的東側還是西側,計演算法則是向東加時差,向西減時差。(3)計算過程中如果過了180度經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那麼向東過日界線時要減一天,向西過日界線時要加一天。
例如:A地地方時為7點,B位於A的東側而且相差10個經度,則B地方時為A地方時加上20分鍾,則B地方時等於7點20分。這種方法也可以用於區時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Ⅳ 怎樣算地方時(高一的中國地理)
恆星時、視時、平時都由時角定義,而時角是從子午圈量起的,對於地面上不同地理經圈的地方,它們的子午圈是不同的,時間也就不同。因此,以地方子午圈為基準所決定的時間,叫做地方時。在同一計量系統內,同一瞬間測得地球上任意兩點的地方時刻之差,在數值上等於著兩點的地理經度差。因為地球的形狀和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所以每根經線上太陽上中天的時刻並不相同。所以地球上每根經線都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Ⅵ 高一地理地方時的重點和計算!
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
1.找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
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東經或西經,則:
經度差=兩經度和
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即:
每15°為1小時;每1°為4分鍾
3.根據要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要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要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二.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即:度數大的在東.
(2)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即:度數大的在西.
Ⅶ 請問高一的地理中,地方時怎樣計算
東加西減。有經度來決定加減。計算的時區=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注: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下面舉例加以說明: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東九區)的區時?東京時間=12:00-(8-9)=13:00(即東京時間為5月1日13:00)。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注: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注: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判斷新舊兩天,要看兩條線一是人為日界線-180度國際日期變更線二是自然分界線-當地時間為0點的地區經線過0點經線日期自西向東加一天過180度日期自西向東減一天
Ⅷ 關於高一地理的地方時,區時,經緯線,太陽高度角要怎麼做
地方時的計算方法:1求經度差
2求時間差(利用1小時=15度,1度=4分
3求地方時=已知時間+/-時間差(要是求的地方在已知地方的東邊時+;西邊時-)
區時的計算方法:1確定時區(已知經度除15度,結果四捨五入留整數部)2求時差
3求區時=已知時間+/-間差(要是求的地方在已知地方的東邊時+;西邊時-)
經緯線:就是指經線和緯線。
太陽高度:H=90度-緯度差(緯度差是指觀測者所在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
Ⅸ 地方時如何計算
區時與時區計算在地理教學中是一個難點,同時也是一個重點。學生在區時與時區的計算上是最為頭疼和迷惑的題型。其實,只要能夠理解好區時和時區的計算方法,任何題型均可迎刃而解。下面我將我在教學中總結的計算區時和時區的方法簡單的梳理一下:一原理;二種線;三步驟;四注意。一原理:東邊的時刻早。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東邊先看到日出。東時區區時早於西時區區時;東西時區內越往東區時越早。二種線:特殊的時間經線和兩個日期界線。特殊的時間經線:(1)6時經線: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2)18時經線: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3)12時經線: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4)24時經線:平分夜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日期界線:(1)180o經線:固定性;日期為向東減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時經線:不確定性三步驟:計算區時和時區計算的三個步驟。⑴計算當地時區:將已知經度數除以15,若余數小於7.5,則除得的商就是該經度所在的時區數:若余數大於7.5,則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為商+1。東經為東時區,西經為西時區。例如求130°W所在地的時區:130÷15=8……10,則該地為西九區。 ⑵計算時區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時區數相減,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區數相加。例如東八區與東二區相差6個時區,東八區與西五區則相差13個時區。⑶計算區時:利用所得的時區差,向東加向西則減。例如當東二區為6時,東九區區時為6+7=13時;西三區區時為6-5=1時;西7區區時為6-13=-7,24-7=17時(日期減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時,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才能准確作答。四注意:(1)區時與地方時的關系地方時 :由於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在同緯度的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時刻就要早。因此,就會產生因經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
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同一條經線上的各地,地方時相同。區時 :在一定的地區范圍內,統一使用一種時刻,這種時刻叫區時。區時也叫標准時,每一區時都用該時區中央經線所在經度的地方時為全區通用的時間(經度數能被15整除的經線為該時區的中央經線),這種時間成為這個時區的區時,在區時上,除東西十二區外,任意相鄰的兩個時區,區時相差一小時,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在時刻上,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較西的時區,區時較晚。如:當東八區是12點時,東十區是14點;西二區是2點。即東八區比西二區早10個小時,比東十區晚2個小時。(2)1800經線和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界線)並不完全吻合。①國際上規定了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全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②日期計演算法則:「東減西加」,即由東十二區向東穿過日界線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1天,由西十二區向西穿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加1天。③時間計演算法則;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所以兩時區的時刻相同。④穿過日界線計算日期時,要注意日期的變化、月份的變化(大小月差異,平年與閏年的月份變化)、年份的變化。(3)晝夜長短的計算公式:晝長 =日落時間—日落時間 =(12—日出時間)×2 =(日落—12)×2夜長 =(24—日落時間)×2 =(12—日落時間)×2(4)挖信息,活應用對於地方時或區時的計算,往往出讀圖題目,所以我們做題的第一步就是深挖圖或題干中的明顯信息和隱藏的信息。另外最重要的還是離不開以上所有關於區時計算的所有知識點,特別對計算公式更要靈活運用。
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
時差有兩種:
區時差=兩地的區時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區號相減,不同相加)
地方時差=兩地的經度差/15度 單位為小時,需進行分秒的換算.
沒有特殊說明,時差多指區時差,
某地地方時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以東=已知地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以西=已知地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