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學好地理的打算》
篇一:怎樣學好地理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我們的地球地理與經濟概況復雜,奧妙無窮。你若想對它們有更深的了解,必須學好地理。
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呢?下面我就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首先,應當結合課本中的地圖以及有關地圖的介紹進行記憶。記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可以根據地圖進行形象記憶。以中國地理為例:心中有地圖,我們就可以記住自西到東分別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黑龍江。要讓腦中有個立體圖像,便於記憶。
其次,可以藉助大的河流來進行記憶。大江大河的流域都很廣,記住它們流經的地方,就可以記住相應的地名。例如,南美的亞馬遜河,橫穿了南美洲北部的廣大地域,而它的兩邊就是寬廣無邊的亞馬遜平原。這樣,我們就可以記住亞馬遜平原在南美洲南部。
再次,就是把氣候普遍相同的地區歸為一類,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如,在高緯度地區的英國、挪威、丹麥、冰島等地區,氣候基本一致——乾冷、少雨、溫度低。我們可以把丹麥或冰島作為代表來記緯度較高的國家的氣候特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下苦功。想學好任何知識,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地理也是一樣。
以上,只是我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粗淺的心得體會,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
篇二:怎樣學好地理
1、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並且興趣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個人感覺好象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可以培養(當然,偶可以擇,而地理對於有考試要求的學生而
言,帶有一點compulsory).對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興趣。說句帶有idealism色彩的話,「態度決定一切」。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摸
索、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具體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我的看法,正確而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3、理解是關鍵。地理學的知識,即使是地理事實和現象,大多也是可以通過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來記住的。而關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解。學習地
理跟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也要多問「為什麼」。有了起碼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問題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其實地理學得不好的同學,他們關於地理的
「為什麼」應該是很多的 -- 只是問題太多、怕麻煩、怕思考、怕問老師、羞於問同學,而沒有深究下去。
4、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好地理的保證。有些成績差的同學也許在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發面比其他同學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在學習過程
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難而進」和「畏難而退」對於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以中學階段的知識基礎不可能解釋所有的疑問,迎難而進也應該有
一定的限度 -- 這可以通過請教老師來判斷。
5、克服自卑的心理。「別人能行的,我也行。」這句話,應該當做一個無條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裡。天才和弱智都是極少數的。其實自卑並不可怕,適度的自
卑感更有利於激發人的潛能。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差,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要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超過「從前的我」 --
也許有的同學跟我一樣,不喜歡以別人為目標為追趕對象,那麼就以自己為目標 --
「超越自我」。順便提一下,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同學是由於喜歡刨根問底而又經常得不到令他們滿意的答案,影響了學習。我自己就是這樣,大學的時候,就有一些
成績比我好的同學看到我有那麼多的問題而感到奇怪。如果是屬於這種情況,就更用不著自卑了。
6、平時勤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對著名的高原、山脈、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島嶼、海峽、城市、礦藏資源、交通線(鐵路、航道等)、氣候類型、陸地自然帶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謂的「心理地圖」。這主要靠平時的逐漸積累。
7、遵循學習和記憶的基本規律。正如樓主所說的那樣,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後必要的練習,這些是起碼的環節。此外,循序漸進原則、遺忘曲線規律等也是必須遵循的。
8、養成計劃做事和學習的習慣。學習必須靠平時心平氣和地堅持,不能靠一時沖動而虎頭蛇尾、斷斷續續,否則前功盡棄。
篇三:怎樣學好高中地理
很多學生提及這樣一個問題「我怎麼才能學好、考好地理?」,這對很多文科生來說又是一個困惑的問題,其實學地理還是有很多方法的,不過學生不同,情況不同,學習方法也應不同,下面的方法供同學們參考,希望同學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要學好高中地理需要學會畫地圖,學會看圖:同學們都知道地理學科一大特點——圖多,在高考中
也是這樣,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學會看圖,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那麼怎麼才能看懂圖?方法很簡單,你必須熟悉圖,只有熟悉圖,才能看懂圖。那麼怎麼才能熟悉
地圖?這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靠老師,靠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畫圖用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同學們會慢慢熟悉圖,另一個也是重要的,就是靠同學們自己畫圖,如
同學們在學中國區域地理時,可把中國的輪廓圖畫下來,再繪出山脈,因為我國很多區域邊界就是山脈,山脈有了區域邊界就有了,這樣就有了一個區域底圖,然後
再在這樣一個底圖上依次繪出河流、礦產、城市、鐵路等,這樣你不僅感覺地理學起來有意思,同時你也感覺到了河流與山脈的關系,河流、礦產與城市的關系,城
市與鐵路、鐵路與地形的關系,在繪的過程中你不僅熟悉了這個區域,而且理解了上述要素間的聯系,理解了什麼叫地理的綜合性,同學們不妨一試。
學好高中地理還要學會用「腦圖」,記憶要條理化:地理高考中有很多區位分析題,對影響地理事物的區位因素很多同學反映記不住,或記住了考試時與該知識點聯系不起來,對此給同學們推薦一方法,就是用「腦圖」,什麼是「腦圖」?很簡單,如下:
這是一個讓我們怎麼記港口區位的圖,之所以叫「腦圖」,是因其象人的腦細胞神經末梢一樣,無論是從視覺上,或是從宏觀上、條理上、系統上,用腦圖記憶效果
要遠好於平鋪直敘,同學們是不是覺得很好記?且做題時很容易知識再現,清晰地知道應從哪些方面回答,我們知道地理是按知識要點給分的,對地理考試來說,最
具有殺傷力的是後面大題掉點失分,而用「腦圖」記就有效地避免了這一點,所以我們要養成用「腦圖」記筆記、用「腦圖」記憶的習慣。用「腦圖」作筆記,方法
簡明,還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學好高中地理還要適當做題,通過做題提升能力:同學們知道高考考的是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能力的獲得訓練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適當多做題。
怎麼做題,做哪些題?做題不是越多越好,要做類型題,如我們學會了怎麼分析海南產水果的優勢,就可以學會分析其它地區的農業優勢,對這些典型題我們要反復
地做,反復地去悟,慢慢地你就理解了答這類題的精髓所在。答地理題不象有些科那樣越多越好,地理是答得要精,答對要點就能得分,不要答那些沒用的,也就是
說,地理要按照得分點去答。
很多同學反映考試時答題老答偏,所答非所問,答了一大堆,一分沒有,這就是你的讀題能力,考綱中就明文規定考查同學的「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說白了就
是讀題能力,所以今後同學們答偏了不要再拿「我讀錯題了」來安慰自己,這是一種能力,就要考查你這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可以訓練,這就要求同學們平
時做題時要認真讀題,讀題時有兩個注意,一要注意「中心詞」是什麼,讓答什麼,二要注意前面的「限定詞」是什麼,如限定什麼空間什麼時間等,這樣就避免了
所答非所問。有時候試題並不難,是你沒有注意到細節,所以同學們要注意「認真讀題」,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
最後,學好高中地理需要平時儲備題,考前做舊題:不要忽視高考前一周,在考前一周很多同學認為大勢已去,就這樣了,就放鬆了,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
況,考前整了很多資料,這校模擬,或那校模擬什麼的,大做特做,以上兩種情況都不可取,該怎麼辦?同學應該清楚考前一周這個時候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已不是
重點了,這段時間重點是維持一種思考狀態和做題時問題的防範,最好的方法是做自己考過的試卷,原因是如果這時再做一些模擬題,往往會遇到一些難題,這時做
不出來怎麼辦,很影響信心,考前信心很重要啊,而做過的題要好一些,畢竟做過,有一定的思路,做舊題最大的好處是在考前告誡了我們應防範什麼問題問題,如
審題不清啊,答題掉點啊等等一些老易犯的毛病。
以上便是關於高中生怎樣學好地理的介紹,最後,今年沒有考好的同學,望你不要氣餒,古語說的好「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祝願你能樹立信心,來年考出理想的
成績。為了在考前你有東西可看,要同學們在平時為考前儲備題,介意同學們注意第一學期期中、期末,第二學期的一模、二模,因這四套題質量相對比較高,且涵
蓋了大部分知識點,成系統,用這四套題等於我們又把知識點復習了一遍。
⑵ 作文我這樣學習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⑶ 地理作文學習計劃1000字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我就從三年級小學生變成了即將上初中的六年級大學生,為了自己能考上一個好初中,所以我制定了以下計劃書:
一、認真聽講。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記筆記、回家認真做作業、把當天所學的課程都復習一遍、把第二天要學的課程預習一遍。
二、認真完成作業。保證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三、多做題。每天做數學、語文、英語復習題各一套。
四、不懂就問。如果在做作業或做復習題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就要問家長、老師和同學,如果還不會,就要上網查,直到會為止。
五、每天都要保持好的心態。如果以煩躁(類似)的心情學習,是學不會知識的。
六、每天至少運動二十分鍾。好的身體是好成績的基礎,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垮了,那就什麼都學不了了。
七、閱讀課外書。多閱讀名著,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八、改掉壞毛病。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如:字體不工整、抄作業……不然它們就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成績。
九、講文明,懂禮貌。作為少先隊員,不僅要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還要樂於幫助,別人時刻緊記遵守規則。
我暫時能想出來的就這幾條。為了能考上一個好初中,所以在新的學期里我會更加努力,爭取每一門功課都能取得好成績,做一名出色的好學生。
⑷ 《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作文
怎樣學好地理
生活離不開地理,也可以說生活中出現或遇到的許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這也就告訴我們,學好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學習地理的領域非常廣闊,像書中提到的地表形態的變化、天氣和氣候的形成,各個國家的名稱及位置,人口的分布,多種多樣的地形區等等,都是地理學研究的內容。這會使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身邊的一些事情,有更科學地選擇。
怎樣學好地理,我倒是有一套學好地理的方法。在平常的地理考試中,選擇題和讀圖題著分比較重。選擇題主要考書上零碎的知識點和每小節前面的標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去花些功夫去記憶。再就是讀圖題,讀圖題主要分為看圖題地名及相關的問答兩個板塊。看圖填地名的題,主要就是圖文結合,在平常的學習中,可以把知識點「移」到圖上,這樣記憶起來比較有質量,問答題就是靠平時的勤奮和努力。
每天復習時最重要的環節,這樣可以使我們鞏固學過的內容不易忘記。
學習方法也是因人而異,以上就是我的學好地理的方法。
⑸ 我是怎樣學好地理的600字作文
我是這樣學習地理的
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我們的地球地理與經濟概況復雜,奧妙無窮.你若想對它們有更深的了解,必須學好地理.
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呢?下面我就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首先,應當結合課本中的地圖以及有關地圖的介紹進行記憶.記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可以根據地圖進行形象記憶.以中國地理為例:心中有地圖,我們就可以記住自西到東分別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黑龍江.要讓腦中有個立體圖像,便於記憶.
其次,可以藉助大的河流來進行記憶.大江大河的流域都很廣,記住它們流經的地方,就可以記住相應的地名.例如,南美的亞馬遜河,橫穿了南美洲北部的廣大地域,而它的兩邊就是寬廣無邊的亞馬遜平原.這樣,我們就可以記住亞馬遜平原在南美洲南部.
再次,就是把氣候普遍相同的地區歸為一類,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如,在高緯度地區的英國、挪威、丹麥、冰島等地區,氣候基本一致——乾冷、少雨、溫度低.我們可以把丹麥或冰島作為代表來記緯度較高的國家的氣候特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下苦功.想學好任何知識,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地理也是一樣.
以上,只是我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粗淺的心得體會,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
⑹ 怎樣學好地理2500字作文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
⑺ 如何學好初一地理作文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⑻ 一千字的高中學習地理的方法感想之類
地理事物和現象是紛紜復雜的,但它的發生、演變和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組成地理環境的諸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內在聯系。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那麼對於地理知識的學習鞏固、深化及其應用,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下面就其所探討的規律性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地理形成的因果規律。在地理課中我們通過閱讀觀察就會發現,地理事物的形成規律、因果依屬關系普通存在。我們要善於啟迪學生通過由因導果、由果索因的方法,具體總結它們的因果規律。例如自然資源,其礦產資源的分布具有地質的規律性,它的形成受地礦規律的制約。由於成礦是在地質時期中的岩漿活動或地表物質的分異過程中進行的,因而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與岩漿活動或與地理環境的特點有關:有色金屬總是分布在岩漿岩地區,煤和石油總是分布在沉積岩地區。農業資源分布也具有地理的規律性,它的形成受地表水熱條件的影響,受自然界水平分異規律的支配,在不同的地帶又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善於分析地理成因、因果規律,就能鞏固分布知識、避免死記硬背,掌握知識時就會得心應手。例如降水的形成,在大氣中,飽和水汽、動力和凝結核是興雲致雨的必備條件。因此,降水形成的一般規律是:上升氣流或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氣流,氣溫由高變低,水汽易於凝結,降水機會較多;下沉氣流或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氣流,氣溫由低變高,水汽不易凝結,降水機會較少。不難理解,在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終年以上升氣旋為主,形成赤道多雨帶和溫帶多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少雨帶,終年以下沉氣流為主,則形成副熱帶少雨帶和極地少雨帶;西風帶來充沛降水,信風則往往使天氣晴燥;暖溫氣流在山地的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稀少;氣旋過境時出現陰雨天氣,反氣旋過境時天氣晴朗等。這些規律的形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必然的識記條件。
二、地理分布的規律。地理教學的主要一條是研究地表一定空間位置上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在地理教材中,分布的知識諸如段區和自然區的分布、人口和民族的人口的分布、地形和礦產的分布、氣候和河湖的分布、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交通和城市的分布、工業和農業的分布,都各自顯示出地理的規律性或地質的規律性,是地理特徵的具體內容和依據,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充分運用好地圖,這是掌握地理分布規律和識記知識的最好方法。例如世界地理的分布。初看世界地圖,似乎地形分布雜亂無序。可是如果深入讀圖,認真分析,加以梳理,就會一目瞭然。在陸地和海底,地形分布是有規律的,而且基本上受地形骨架的控制。其一,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大致成網格狀排列。特別是在我國東部,三列東西走向的山脈,同三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相互交織成網格狀,沿著這些走向的山脈,兩側有相對低窪的地區,亦大致成網格狀分布。其二,在世界陸地上,有兩個巨大的高山帶,一是環太平洋高山帶,它包括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澳大利亞大分水嶺以及亞洲東部島弧上的山脈,縱列分布在太平洋東西兩岸,二是亞歐大陸南部高山帶、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高加索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多呈東西走向。這兩個高山帶在帕米爾高原集結;阿爾卑斯山系又以阿爾卑斯山為其山結。其三,是海底地形,大致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海底三部分。洋底中部都有一條海底山脈即海嶺,兩側分布著一系列海盆,在大洋邊緣有狹長深邃的海溝。
三、地理分析規律。所說的地理分析,即通過地理思維活動,將個別的、局部的、分散而具體的地理事物,按其內在聯系。進行歸納、總結、綜合,從而得出概括性的結論。通過地理事物的分析、突出特徵、闡明共性、揭示規律。這對於發展學生智能、明確地理概念和知識結構、全面而系統地掌握知識極為有益。那麼分析地理事物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其一,自然特點的分析。所謂的自然特點,泛指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是一個綜合概念。分析各個要素時,應從它們的屬性、內容和知識系統等方面考慮。例如,地理位置一般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關位置和交通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地形特徵從地勢、地形類型、地形分布、地表特徵和特殊地形等方面進行分析;氣候一般從影響因素、主要組成要素上分析說明其特徵,氣候類型,水熱狀況、季節分配、年際變化,特殊天氣現象等;河流的水文特徵從流量、汛期長短,水位變化、含沙量、有無結冰和冰期長短進行分析;河流水系從源流概況、水系組成特點和水能利用等方面進行分析;水力資源從流速、落差和水量的大小進行分析自然資源情況應從礦產資源和農業資源即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等方面說明。其二,經濟特點的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特點主要從經濟屬性、國民經濟結構,資源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工農業生產的布局等方面進行分析。其中,工業生產力布局的一般規律是: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布局,因時、因地、因工業部門,選擇經濟最佳的地點布局,如接近原料、燃料或消費區,有比較方便的、清潔的水源,有一定數量的合適的建築用地,有便利的交通,有一定數量的技術力量和勞動力,有一定的農業基礎和必要的協作條件;地區專門化和綜合發展相結合;注意生態平衡。如鞍山發展鋼鐵工業的主要條件是:有鞍山、本溪豐富的鐵礦石可就近供應,有撫順、阜新的煤炭,有遼河水系的工業用水,地處哈大線上。布局原則主要依據:接近原料、燃料產地,接近產品消費區,尤其是沈陽為大機器製造中心,鋼鐵需求量大。分析農業生產的布局應當考慮是否有利於利用自然條件保護生態平衡,滿足國計民生需要,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優勢,專門化與綜合發展相結合,農業布局和工業布局相結合。
只有遵循自然,經濟的客觀規律,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尤其要掌握規律性的地理知識,必須同運用地圖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經常性的讀圖,用圖和分析圖、將知識鞏固在圖上,建立牢固的空間概念,只有這樣做才會使其感到地理好學,好記。
⑼ 作文 《怎樣才能學好地理》100∼150字
範文: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我們的地球地理與經濟概況復雜,奧妙無窮。你若想對它們有更深的了解,必須學好地理。
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呢?下面我就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首先要學會看地圖,地圖是形成整體印象必備的工具,將地圖熟記於心,對照地圖去理解記憶地理,使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結合起來。
其次要進行空間想像,善於將文字的介紹、平面的圖形,變成自己想像的空間,化作風景和模型;最後要多外出活動,將地理的、自然的一般現象通過觀察轉化為實際的經驗,如旅行等,從而對山之高、水之闊、海之廣、崖之危有切身體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下苦功。想學好任何知識,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地理也是一樣。
以上,只是我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粗淺的心得體會,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
⑽ 怎樣學好地理作文5篇
地理離不開圖,需要圖文結合,記憶,理解。才能大體掌握基本所學知識;加上平時老師由帶你分析地形、氣候,要在其中看門道:老師是怎樣分析的。通過哪些方面,比如分析一個地方的氣候是什麼,就要看它所在的緯度是高、是中、是低。還有,再看地形圖是要先看它的顏色、高程表;看區域圖時先看緯線。研究某個地方的情況時,要根據地形、氣候、地勢、位置、加上河流,河流域地勢的關系,如果看這些還能知道河流的流向。這樣應該就差不多了。(這可是我們老師教的哦)!!!頂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