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影響深遠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影響深遠

發布時間:2022-08-15 10:11:19

⑴ 明代鄭和航海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因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一找朱允炆二炫耀明朝國力。地理大發現是歐洲人想發財尋找黃金的。所以你覺得哪個會有發現呢?(歷史老師和我們這樣吹牛逼的)

⑵ 鄭和七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經濟

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仔細研究了鄭和船隊之後曾說,明帝國擁有整個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而鄭和船隊的規模可能比整個歐洲的海軍之和都要龐大。那麼,為什麼鄭和的船隊沒能促成所謂的「地理大發現」呢?有專家指出,「地理大發現」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專有名詞。目前而言,硬要將鄭和的航行套在這個詞上面並無太多實際意義。應該看到,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對海洋的親近感和自由馳騁的輕松態度,即使在當代也是很寶貴的人文精神。但受時代所限,中國人當時對「藍色國土」的認識不足,缺乏整體的經營和長遠的規劃,留下了許多遺憾。

鄭和與他歐洲的同行們相比,差異在哪裡?

研究者指出,首先,地理大發現是出於對黃金和香料的需求。15世紀前後,西歐的商品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商品作為交換手段的職能漸趨突出。當時歐洲流傳著這樣一種觀念:「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 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不出產任何香料的歐洲在飲食上卻離不開香料。有資料表明,在當時「一公斤胡椒在印度產地值1至2克白銀,在歐洲各消費國則達20至30克」。

其次,是奧斯曼帝國對東西商路的阻斷。15世紀中葉,地中海東部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佔領了西亞、北非和巴爾干半島的一些地區, 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而這個要道是西方貿易的生命線,因而西方人急於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道。此外,地理大發現也包含有基督教傳教的目的。

在這種大背景下的各位歐洲探險家,大體上採用的是一種「私人集資」的方式,高投入,高風險,故而逐利的心態極其強烈。

而鄭和不同。有專家將七下西洋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三次下西洋活動,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即鞏固帝位。這一目的又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蹤跡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揚國威, 促使諸國來朝。後四次下西洋則變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並重。總體上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中國的封建經濟「沒有對海外商品和市場的需要」。船隊所進行的貿易,也被一些研究者批評為「只要面子,不顧成本」。這是中國當時內向型的國家政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⑶ 鄭和七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經濟

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仔細研究了鄭和船隊之後曾說,明帝國擁有整個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而鄭和船隊的規模可能比整個歐洲的海軍之和都要龐大。那麼,為什麼鄭和的船隊沒能促成所謂的「地理大發現」呢?有專家指出,「地理大發現」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專有名詞。目前而言,硬要將鄭和的航行套在這個詞上面並無太多實際意義。應該看到,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對海洋的親近感和自由馳騁的輕松態度,即使在當代也是很寶貴的人文精神。但受時代所限,中國人當時對「藍色國土」的認識不足,缺乏整體的經營和長遠的規劃,留下了許多遺憾。

鄭和與他歐洲的同行們相比,差異在哪裡?

研究者指出,首先,地理大發現是出於對黃金和香料的需求。15世紀前後,西歐的商品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商品作為交換手段的職能漸趨突出。當時歐洲流傳著這樣一種觀念:「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 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不出產任何香料的歐洲在飲食上卻離不開香料。有資料表明,在當時「一公斤胡椒在印度產地值1至2克白銀,在歐洲各消費國則達20至30克」。

其次,是奧斯曼帝國對東西商路的阻斷。15世紀中葉,地中海東部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佔領了西亞、北非和巴爾干半島的一些地區, 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而這個要道是西方貿易的生命線,因而西方人急於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道。此外,地理大發現也包含有基督教傳教的目的。
在這種大背景下的各位歐洲探險家,大體上採用的是一種「私人集資」的方式,高投入,高風險,故而逐利的心態極其強烈。

而鄭和不同。有專家將七下西洋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三次下西洋活動,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即鞏固帝位。這一目的又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蹤跡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揚國威, 促使諸國來朝。後四次下西洋則變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並重。總體上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中國的封建經濟「沒有對海外商品和市場的需要」。船隊所進行的貿易,也被一些研究者批評為「只要面子,不顧成本」。這是中國當時內向型的國家政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⑷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惹起地理大發覺

鄭和航海顯示了中國有強大的遠航能力。但是由於在動因、大地觀、 地圖等方面中國遠遠不具備西歐人完成地理大發現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 所以中國未能進行「地理大發 現」。「西方地理大發現」最根本的條件還是經濟動因。

一、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之大,人員之眾,組織之嚴密,氣魄之雄偉,歷時之久,遠非「地理大發現」時的西方船隊所能比擬。

鄭和下西洋船隊規模的宏大,首先表現在船舶數量大、種類多。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一般每次200 艘,其中有大、中、巨型寶船6 0 余艘,其載重量為1500 噸。鄭和船隊的船舶又分為寶船、馬船、糧船、坐船、戰船以及水船等輔助船,其中,寶船是整個船隊的主體船舶;馬船是大型快速水戰與運輸兼用船;糧船主要用於運輸船隊所需要的糧食以及後勤供應物品;坐船又叫「戰坐船」,是大型戰船;戰船是擔任護航的專用船舶;水船專門用來儲存、運輸淡水。最後,表現在鄭和下西洋歷時之久, 次數之多上。鄭和下西洋從1409 開始,到1433年結束,前後七次遠涉重洋,共歷時達2 8年之久,像鄭和這樣在近3 0 年的時間里頻繁活動於海洋之上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完成「地理大發現」的西方船隊,無論在時間上、船隻數量及噸位、船隊人數、船隊組織上,以及航海時間上都相形見絀。

二、鄭和下西洋與「地理大發現」動因、目的之不同。

鄭和下西洋雖然規模宏大,但其動因及目的主要是政治性的,而非經濟性的,這是鄭和下西洋與歐洲航海家進行「地理大發現」動因和目的最根本的區別所在。明成祖之所以組織龐大的船隊,派遣鄭和遠航西洋,就是為了擴大明王朝的政治影響,宣揚大明帝國的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以滿足其建立天朝大國的慾望。無可否認,鄭和下西洋也進行了大量的貿易活動,因而也帶有一定程度的經濟上的動因和目的,但這種經濟上動因和目的與政治上的動因和目的相比,則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經濟上的動因和目的是次要的,並且是從屬於政治上的動因和目的的,這一點可以從鄭和下西洋時所從事的活動以及下西洋所帶回的物品中得到證明。

⑸ 為什麼鄭和下西洋沒有產生地理大發現

偉大的鄭和航海顯示了中國有強大的遠航能力。但是由於在動因、大地觀、地圖等方面,明初中國遠遠不具備西歐人完成地理大發現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中國未能進行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最根本的條件還是經濟動因。如果明初中國資本主義有迅速的發展,從而產生強大持續的經濟動因,那麼封鎖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觀意志(行為)、狹隘的大地觀以及傳統地圖的缺陷等不利條件都會改變,並按經濟要求而順向發展的。那麼中國人也會完成地理大發現的。

——-- 宋正海陳傳康:《鄭和航海為什麼沒有導致中國人去完成「地理大發現」?》,《自然辯證法通訊》1983年第1期

⑹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

鄭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沒有達到地理大發現的效果,這主要的原因是明朝海洋政策的失敗。

鄭和下西洋是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官方的外交和貿易的船隊。而明朝對民眾海上活動實施是禁錮(海禁)政策,除了皇家許可,否則片板不能入海。雖然眾多無名英雄冒著違反國家法令的危險,憑著勇氣和求生的慾望,赤手空拳,乘風破浪,到海外開拓新世界、新事業,但皇權的無限和絕對以及國家對海洋權益的壟斷,仍導致中國失去海洋數百年。這種政策與葡萄牙和西班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明朝,從事海外探索和海上活動是犯罪行為,民眾一出海便成為罪犯,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出海的罪犯因為有所發現而成了民族英雄。不同的政策鎖定了海洋活動的方向,在明朝,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滿足,一旦他們聽到了海晏河清的消息,便從國家層面到百姓層面,徹底地封鎖了海洋,以至於造成了在世界史的關鍵時期海洋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缺位。鄭和最後一次航行回到國內(1435年)之後80年,葡萄牙人來到了澳門,原來行駛著三保船的海洋已經被歐洲人控制了。

⑺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經濟
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仔細研究了鄭和船隊之後曾說,明帝國擁有整個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而鄭和船隊的規模可能比整個歐洲的海軍之和都要龐大。那麼,為什麼鄭和的船隊沒能促成所謂的「地理大發現」呢?有專家指出,「地理大發現」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專有名詞。目前而言,硬要將鄭和的航行套在這個詞上面並無太多實際意義。應該看到,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對海洋的親近感和自由馳騁的輕松態度,即使在當代也是很寶貴的人文精神。但受時代所限,中國人當時對「藍色國土」的認識不足,缺乏整體的經營和長遠的規劃,留下了許多遺憾。
研究者指出,首先,地理大發現是出於對黃金和香料的需求。15世紀前後,西歐的商品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商品作為交換手段的職能漸趨突出。當時歐洲流傳著這樣一種觀念:「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 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不出產任何香料的歐洲在飲食上卻離不開香料。有資料表明,在當時「一公斤胡椒在印度產地值1至2克白銀,在歐洲各消費國則達20至30克」。
其次,是奧斯曼帝國對東西商路的阻斷。15世紀中葉,地中海東部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佔領了西亞、北非和巴爾干半島的一些地區, 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而這個要道是西方貿易的生命線,因而西方人急於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道。此外,地理大發現也包含有基督教傳教的目的。

在這種大背景下的各位歐洲探險家,大體上採用的是一種「私人集資」的方式,高投入,高風險,故而逐利的心態極其強烈。
而鄭和不同。有專家將七下西洋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三次下西洋活動,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即鞏固帝位。這一目的又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蹤跡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揚國威, 促使諸國來朝。後四次下西洋則變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並重。總體上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中國的封建經濟「沒有對海外商品和市場的需要」。船隊所進行的貿易,也被一些研究者批評為「只要面子,不顧成本」。這是中國當時內向型的國家政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閱讀全文

與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影響深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