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科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交互關系與作用的科學,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上至大氣圈對流層的頂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時間和空間是地理科學研究的兩個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學研究事物或現象的時空變化。
地理科學是一門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和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計量學乃至心理學等許多學科都有關系。
綜合部分高校的情況,地理科學較為典型的課程包括: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測繪學、地圖學、遙感學、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區域地理、計量地理學、人口地理學、地質學與地貌學、水文學、地貌學、植物學、氣象學、土壤學等。師范類院校還開設有地理教學論等師范類課程。
前景
地理科學專業前景逐漸在變好,隨著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紛紛涌現,如環境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其科學價值也越來越高。可以說,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
『貳』 文化地理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文化地理學五大核心理論舉例分析
00926038亓明文
文化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對象也即其五大核心理論:文化景觀,文化起源與擴散,文化生態學,文化空間相互作用,文化區。
一、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是地球表面文化現象的復合體(由自然風光、田野、建築、村落、廠礦、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飾等所構成)。文化景觀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景觀,它反映文化體系的特徵和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
文化景觀也是以某個區域為研究對象,我就已北大為研究對象說說自己的理解。北大以圖書館以及化學樓和文史樓等和二教三教四教以及新建樓群等為代表的兼具古典風格和現代氣息的建築群,還有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以及校園北部的鏡春園、朗潤園、鳴鶴園為主的自然風光,以及錯綜復雜的道路,各個宿舍樓以及數以萬計的學生以及大量的自行車等,這些都是物質實在。除物質實在以外還有精神的東西,那就是作為一所大學的學術氛圍以及道德風尚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以及其他一些其他事物有機結合的復合體。這就是我的理解。
二、文化起源與擴散
文化源地:人類重要的思想和行為最先形成的地方稱為文化源地。一個文化源地形成若干個文化復合體,往往超出該文化區而傳布到的其他文化區。
文化擴散:又稱文化傳播,是指思想觀念、經驗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
以中華文明為例。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由於其比較適宜的自然環境,導致古人類在這兩地大量聚集、繁衍,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兩河流域就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伴著生產力的發展,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由於人的行動范圍的擴大而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影響范圍。在文化的碰撞中,文化逐漸融合,成為一體。這中間不僅有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也有來自南亞、來自中亞、來自西亞、來自東南亞的文化的融入,同時又有對東亞其他國家的文化輸出。尤以朝鮮、韓國和日本最為突出。在上述三國,有很多建築、民俗、藝術形式、價值觀、倫理道德等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就驗證了文化的擴散。另外,現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也體現文化擴散,而已經為全世界人所接受的西方的體制和思想也體現了文化的擴散乃至侵略。
三、文化生態學
所謂文化生態學,按照《中國大網路全書》里的定義,是指用人類生存的整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態理論研究文化產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分支
『叄』 選修課人文地理學什麼是文化整合
培養目標:本專業融合哲學、歷史學、地理學等學科基礎為一體,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夠在中等學校從事《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等綜合課教學(或歷史、地理分科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以及能夠從事其他社會工作的復合型人文科學人才。
二、基本培養規格:
學生通過學習達到以下基本培養規格要求:
1、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
2、 具有扎實、系統的人文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具有從事《歷史與社會》等綜合課教學(或歷史、地理分科教學)與教學研究的良好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得到人文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掌握基本的人文科學研究方法;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3、 具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基本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生活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主幹學科:歷史學、地理學、哲學。
四、主要課程:哲學、政治經濟學、倫理學、政治學、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世界通史、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歐美文化史、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經濟地理學、環境學概論、歷史與社會教育學等課程。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野外考察、教學參觀、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l6周。
六、主要專業實驗:自然地理學綜合實驗。
七、修業年限、學時要求和授予學位:學制4年,修完2600學時,取得177學分,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肆』 文化地理屬於什麼類選修課
文化地理學是地理教育專業類型的一門專業選修課。
文化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經過近9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穩定的學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遠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臘地理學家)時代的學者有重大關系。被稱為人文地理學之父的德國地理學家卡爾·李特爾(1822年),關心人類文化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李特爾以後的幾十年,美國學者G .P.馬什(1864年)研究了人類活動改變陸地的方式。可是另一位地理學家弗里德里克·拉采爾(1891年)為人類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給他創造的人類學一詞提供了一個線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國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種文化類型(德國人、中國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貢獻所感動。他闡述了由文化的結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總的思路。與拉采爾在德國發現了人類地理學的同時,法國地理學家維達爾(1899年)帶動了法國文化地理學的發展。
維達爾在他開辟的索幫被任命為主席,他提出了人類文化與他的地理特徵。他發展了作為繼承人類集聚特徵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伍』 什麼是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人類活動所創造的文化在起源、傳布方面與環境的關系的學科。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在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同時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是人類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旨在探討各地區人類的文化定型活動,人們對景觀的開發利用和影響,人類文化在改變生態環境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該地區區域特性的文化繼承性,也就是研究人類文化活動的空間變化。它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陸』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識
人文地理知識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冊四個單元和高二教材(限選第一冊)五個單元之中,包括農業地理、工業地理、交通運輸地理、環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遊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經濟領域和非經濟領域中的系統人文地理知識,並與自然地理基礎知識(高一教材上冊),當代中國國土整治和區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高三教材限選第二冊),共同構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學科體系,為完成地理學科在高中學段所承擔的教育任務奠定基礎。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選取的內容屬於基本的人類活動范疇,即解決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動。這部分內容在近幾年的會考中大約佔了60%。
高一地理下冊4個單元分別講述了農業和工業、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揭示了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講述了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揭示了由於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質和信息必須通過交通運輸、通信、商業和貿易等方式進行交流,實現互補,為完成社會的運轉、揭示了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產生必將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對人類活動和人類地理環境的雙向影響。尤其是環境問題,學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觸。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選修課教材,側重講述人文地理的非經濟領域,該知識結構可分為五部分:即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講述了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內容;第二單元「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這一單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識;第三單元「文化與文化景觀」講述了各種文化事物與自然的關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識;第四單元「旅遊活動」闡述了旅遊活動與人類發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等旅遊地理方面的知識;第五單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則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對全球的經濟、技術進行分析,闡述政治地理知識。這五部分內容依次遞進,囊括了人類社會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現象。此教材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拓寬人文地理知識,並加深對地理區域研究的認識,特別是中國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可能的對策。使學生們認識到,現代社會,除了經濟的增長外,人口增長模式的轉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規劃、文化和旅遊需求的增長、國力的增長和國際關系的改善,這些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柒』 文化地理爾雅課程是人文類還是科學類
人文地理學簡而言之就是是研究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文化地理學簡而言之就是是研究文化現象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那麼其區別就在於「人文」與「文化」了。 而人文與自然相對應,是包括文化的,所以文化地理學屬於人文地理學,是...
『捌』 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選修課學什麼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學的兩大分支,同樣,歷史地理學也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兩大部分。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球表面人類活動或人與環境之間關系所形成人文現象的分布、變遷及其地域差異的科學,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玖』 大學選修課 文化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論主要學什麼 哪個好
人文地理學簡而言之就是是研究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文化地理學簡而言之就是是研究文化現象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那麼其區別就在於「人文」與「文化」了。
而人文與自然相對應,是包括文化的,所以文化地理學屬於人文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
人文地理學最主要的包括:人口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等。
文化地理學主要包括:民族地理學、宗教地理學、語言地理學、藝術地理學等。
當然,兩門學科是有交叉和重疊的,比如文化區、文化擴散、文化景觀等基礎內容都是會講的。
因此,
兩個都是大學地理學科類專業很重要的課程,選哪個還的看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想學全學范的話就選人文地理學,如果想學部分學精一點的話就選文化地理學。但如果兩個都能選的話,建議兩個都學。
『拾』 《文化地理學》的基本認知是什麼
文化地理學作為人文地理學的主要分支和文化學的重要維度, 是研究人類文化空間組合 和人類所創造的文化在起源、傳承、流布等方面與地理環境內在關系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