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疆和田市屬於哪個地區
和田地區,隸屬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隅,中心位置位於東經79.92°,北緯37.12°,南抵 昆侖山與 西藏自治區交界,北臨 塔克拉瑪干大 沙漠與 阿克蘇相連,東部與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與 喀什地區毗鄰,西南以 喀喇昆侖山為界,同 克什米爾接壤,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570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
和田地區屬典型的內陸乾旱區,位於 歐亞大陸腹地,屬乾旱荒漠性氣候。
和田地區是以 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主要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 哈薩克族、 柯爾克孜族等22個民族;境內有 尼雅遺址、 阿克斯皮力古城、買力克阿瓦提古城、 喀拉墩古城、 安迪爾古城、阿薩古城堡以及 約特干遺址等旅遊景點。
截至2015年,和田地區轄1個 縣級市、7個縣。2017年末,全地區戶籍總人口為252.28萬人。[1]
2018年6月,和田地區入選「中國十大探險旅遊目的地」。
和田地區位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中心位置位於東經79.92°,北緯37.12°,南越 昆侖山抵 藏北高原,東部與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連,北部深入 塔克拉瑪干腹地,與 阿克蘇地區相鄰,西部連 喀什地區,西南枕喀喇 昆侖山與 印度、 巴基斯坦接壤,有邊界線210公里。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
和田地區
地形地貌
和田地區南越 昆侖山抵 藏北高原,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
和田地區
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和田地區南部昆侖高山成弧形橫貫著東西,峰巒重疊,山勢險峻。北坡為淺丘低山區,峽谷遍布,南坡則山勢轉緩。山脈高峰一般海拔為6000米左右,最高達7000米以上。由於氣候乾燥,荒漠高度一般達3300米,個別地段可達5000米,南北坡雪線分別在6000米和5500米以上。在昆侖與喀喇昆侖的地理分界處斷列形成林齊塘窪地,發育著現代鹽湖與鹽鹼沼澤,形成高山湖泊。
和田地區自山麓向北,戈壁橫布,各河流沖積扇平原綠洲繼續分布,扇緣連接塔克拉瑪干沙漠直至塔里木盆地中心。麻札塔格古余山余脈殘留於北部沙漠區西北,海拔430米。
和田地區地貌單元可分為:
1、最高山帶:海拔5200~5500米,是現代冰川和永久積雪帶,多由堅硬的變質岩、花崗岩等古老岩石組成,山勢雄偉。
2、高山帶:海拔4200~5200米,一般為裸地。有大量古代冰川遺跡。如策勒亞門的古冰磧、馬庫卡爾塔西河源頭的冰斗區及克奇克庫勒冰磧湖。
3、亞高山帶:海拔3400~4200米,有較深厚土層,山峰母岩裸露,岩壁陡峭,山坡有明顯的侵蝕切割,山勢起伏大,一般坡度20~38度。
4、中山帶:海拔3000~3400米,山勢起伏較大,山峰明顯,但山頂輪廓渾園具有準平原地貌,復有很厚的黃土發育形成的草旬草原土類型。分布著遼闊的優良草場,是和田地區重要牧業基地。
5、低山帶:海拔2200~3000米,山勢平緩,覆蓋土層很厚,大量堆積著昆侖黃土,在河流沿岸階地上分布著農田,是農牧結合區。
6、山麓傾斜平原:海拔1250~2200米。海拔1700~2200米為粗沙及礫石覆蓋的戈壁,著生稀疏超旱植被,海拔1450~1700米為 裸的粗礫戈壁,海拔1250~1450米,古老綠洲分布區,長期灌溉淤積,土壤不斷熟化。
7、沙漠區:海拔1250米以下的北部地區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著生耐旱植被。
Ⅱ 和田縣的地理環境
和田縣位於和田地區中部,距和田市中心約1.2千米。東經78°~80°30´,北緯34°22´~38°27´。東與策勒縣、洛浦縣、和田市交界,東南與西藏自治區相鄰,西南與印度實際控制區的克什米爾為鄰,西與皮山縣、墨玉縣相連,北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與阿瓦提縣接壤。東西寬21~150千米,南北長500千米。總面積40300平方千米。
2013年,和田縣農林林漁服務業(可比價)總產值達181430.6萬元,增長速度4.24%。其中:種植業總產值135391.5萬元,增長速度2.47%(其中林果業總產值 80825.22萬元),林業總產值3913.09萬元,增長速度61.04%,畜牧業總產值39418.33萬元,增長速度6.96%,漁業總產值1269萬元,增長速度7.63%。可比價增加值達78126.69萬元,可比價增加值發展速度4.01%。農林林漁服務業(現價)總產值達190276萬,種植業總產值142436.2萬元(其中林果業85470.41萬元),林業總產值4201.93萬元,畜牧業總產值40855.73萬元,漁業總產值1285.92萬元。現價增加值達80462.68萬元。
種植業
糧食:2013年小麥播種面積209684畝,比2012年增長7.56%;產量81122.67噸,比2012年增長3.24%;單產386.88公斤,減少16.22公斤,比2012年下降4.02%。
棉花:棉花播種面積為40920畝,比2012年減少3280畝,比2012年下降7.42%。產量預計5245.9噸,減少406.1噸,比2012年下降7.19%,單產128.2公斤,比2012年增加0.33公斤,增長0.26%。
經濟作物:蔬菜面積23683畝,蔬菜產量達51314噸;油料面積8988畝,油料產量704噸;薯類面積4894畝,薯類產量9740噸;瓜果面積10230畝,瓜果產量15601噸;小茴香面積9847畝。
畜牧業
2013年,和田縣牲畜存欄79.22萬頭只,比2012年同期減少0.21%,適齡母畜存欄53.59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長0.77%,繁殖成活畜54.2萬頭只,比2012年同期增長4.35%,牲畜出欄56.42萬頭只(其中商品出欄44.61萬頭只)分別比2012年同期增長3.89%、2.93%,家禽存欄131.86萬羽,比2012年同期增長34.74%,家禽出欄385.45萬羽,產肉15380噸、產奶5852噸、產蛋3297噸。 工業
2013年,和田縣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35150萬元,比2012年增長9.44%,其中:重工業完成產值535150萬元,佔100%,比2012年增長9.44%;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226357萬元,佔42.3%,比2012年增長15.25%。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7.8%。
建築業
2013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634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6.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8.36萬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長215.9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2.86萬平方米,同比2012年下降10.63%。 固定資產投資2013年,和田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24622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6.77%。從行業分布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304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1.8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9214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7.8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103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76%。
社會消費
2013年,和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98.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1.66%。其中,城鎮實現39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3.14%;鄉村實現17600.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1.42%。從行業看,批發業實現75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5.95%;零售業實現12882.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0.81%;住宿業實現131.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5.11%;餐飲業實現452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53%。
旅遊業
2013年,和田縣全年共接待遊客22.12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20%;實現旅遊收入785.6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0%。有國家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1家;自治區4星級農家樂1家,自治區3星級農家樂2家。
Ⅲ 和田屬於哪
和田地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5個地區之一,駐地和田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隅,中心位置位於東經79.92°,北緯37.12°,南抵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交界,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阿克蘇相連,東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與喀什地區毗鄰,西南以喀喇昆侖山為界,同克什米爾接壤,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570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1]
和田地區屬典型的內陸乾旱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屬乾旱荒漠性氣候,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是中國光能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以盛產和田玉聞名,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都和瓜果之鄉。[2][1]
和田地區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主要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22個民族;境內有尼雅遺址、阿克斯皮力古城、買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爾古城、阿薩古城堡以及約特干遺址等旅遊景點。[3]
截至2015年,和田地區轄1個縣級市、7個縣。2018年末,全地區戶籍總人口為253.05萬人,城鎮人口54.86萬人鄉村人口198.19萬人。[4]2018年全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5.5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094元,增長13.0%。
和田地區,古稱「於闐」,藏話意思為「產玉石的地方」。
《唐書·西域傳》:「於闐或曰瞿薩旦那,亦曰渙那、曰屈丹,北狄曰於遁,諸胡曰豁旦。」《大唐西域記》稱作瞿薩旦那國:「唐言地乳,取其俗之雅言也。俗語謂之漢那國。匈奴謂之於遁,諸胡謂之豁旦,印度謂之屈丹,舊曰於闐,訛也。」又稱:「瞿薩旦那國,周四千餘里,沙磧大半。」瞿薩旦那為國名,含義是「地乳」。[7] 《大唐西域記》還有如下記載:昔於闐國王暮年無嗣,於是祈禱天神,請求繼嗣。忽間神像前額剖裂,出一嬰孩。全國上下歡慶。但嬰兒不食人乳。國王恐其夭折,又去神前求助養育之法。突然神前地面隆起一包,形狀如乳,嬰兒吮飲,長大成人,繼承王位,世代相傳。因為「於時地乳所育,因為國號」。可見於闐王為「大地之驕子」,使用「瞿薩旦那」為國名應是眾望所歸。但地名則稱作於闐或豁丹未變。元代以來史書有兀丹、忽炭、斡端等,都是和闐或於闐的不同譯名。和闐和於闐是古代南北方民族語言的不同稱謂,有所差異。
Ⅳ 新疆和田市氣候怎麼樣
和田地區屬於暖溫帶極端乾旱荒漠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及年較差大,無霜期長,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氣候帶垂直分布也較明顯。昆侖地區,平均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0.7攝氏度。
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乾燥,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
利用和田河流域和田市氣象站1961-2000年的氣溫和降水量資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氣溫和降水量的年代際以及線性趨勢變化.分析表明和田河流域氣候演變存在非常明顯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近40年和田市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傾向率為0.26℃/10a,降水量總體呈增多趨勢,其傾向率為1.56mm/10a.20世紀90年代增溫十分明顯,1999年是近40年來和田河流域最暖的一年.
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於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於北疆。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晝夜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Ⅳ 新疆和田屬於南疆還是北疆
和田屬於南疆。
南疆,是指新疆天山抄以南的部分,包括地區為: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拉爾市、鐵門關市、圖木舒克市、昆襲玉市。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昆侖山系。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准噶爾盆地,天山和昆侖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稱之為南疆。南疆幅員遼闊,乾旱少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有許多綠洲。
新疆一般劃分為北疆、南疆。有時,把吐魯番市、哈密市單獨列為東疆。
(5)新疆和田屬於什麼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南疆乾旱,每年春夏之交遮天蔽日的沙塵,還有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以及乾熱風、冰雹、洪水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南疆農業成為典型的弱質產業,進而使天山以南廣大區域成為脫貧致富難度最大的地區,仍有為數不少的農村人口尚未解決溫飽。
南疆同時也是富有的。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底下埋藏著儲量可觀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各種寶貴的礦產資源,沙漠周圍的天山、喀喇昆侖山、阿爾金山同樣蘊藏著豐富的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
塔里木盆地周邊大大小小的綠洲,經過千百年的開墾、耕耘,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灌溉體系,加上充足的光熱資源,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以及特色林果基地。
Ⅵ 和田屬於新疆的哪個地區
和田屬於南疆。 南疆,是指新疆天山抄以南的部分,包括地區為: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拉爾市、鐵門關市、圖木舒克市、昆襲玉市。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昆侖山系。
Ⅶ 和田在新疆什麼位置
和田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南枕昆侖山和喀喇昆侖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東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縣相接,西連喀什地區的葉城、麥蓋提、巴楚縣,北與阿克蘇地區的沙雅、阿瓦提縣接壤,南鄰西藏自治區。
西南與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區毗鄰,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邊界線264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33.3%,沙漠戈壁佔63%,綠洲僅佔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塊。
(7)新疆和田屬於什麼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1949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五團抵達和闐,和闐解放。
1950年,設立和闐專區專員公署。
1959年9月,改和闐為和田。
1971年6月,改和田專區為和田地區。
1977年,建立和田地區行政公署。
1979年,建立和田行政公署。
1983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和田市。自治區批准將和田縣的和田鎮、肖爾巴格公社、拉斯奎公社、良種場劃歸和田市,屬和田地區管轄。
Ⅷ 和田地區屬於巴州嗎
不是屬於巴州。
和田地區位於新疆南部、與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州、西藏阿里地區、新疆喀什地區等地接壤、面積約24.7萬平方公里。和田地區的地形非常特殊、北面大部分地區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則是雄偉的昆侖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