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福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福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2-08-15 18:14:52

1. 福州的地理特徵

福州資源地理

福州地理
福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部的閩江口,東經118°08'~120°31',北緯25°15'~26°29'之間。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從漢代至今都是中國東南沿海貿易良港,素有"福海寶地"之譽。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區位於盆區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66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243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無霜期長達326天,氣候溫和,年均氣溫在16~20℃左右,年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相對濕度約77%。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發源於武夷山脈的閩江,在水口鎮流入福州境內,自西向東流經閩清、閩侯、市區、長樂,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東海。閩江流經福州境內長達150公里,流域達6.09萬平方公里。其餘支流有大目溪、梅溪、新店溪、營前溪等。除了閩江是福州境內最大的主河流外,還有龍江、鰲江和大漳溪分別是福清市、連江縣和永泰縣的主要水系。福州市區水道密布,有晉安河、白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條。市區內的港汊都與閩江溝通,水質良好。.
福州環境優美,全區共有山林1000多萬畝,是發展林、牧、副業的理想地方,同時也為發展林產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福州自然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福州由於位於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閩江的下游,在福州興業,用水方面可以絕對保障。
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沿岸淺海區水質良好,水產資源豐富,海洋礦藏、潮汐能、風能等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農作物一侮三熟,盛產稻、麥、油菜、甘薯。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全市現有林地面積63.4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左右,是中國三大林業基地之一。地層礦藏資源52種,主要有葉臘石、石英砂、花崗石等,是聞名中外的壽山石雕原產地。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福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侯,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偏南風為主,7~9月是台風活動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
福州分屬南亞熱帶季雨林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兩種植被地帶。受多種自然條件影響,植被類型復雜,植物種鑼繁多。由於近代遭受人為砍伐影響,原生植被多遭破壞,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為主,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竹林、柳林、榕樹、相思樹-、樟木、木麻黃、灌木叢等,沿海地區有紅樹林、沙生草木等。人工植被以各種農作物為主。閩清雄江鄉黃褚林是現今唯一保存良好的較完整的常綠闊葉林,已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帶性土壤以紅壤、赤紅壤、黃壤為主,耕地以水稻土為主。
福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旅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福州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胞達250萬人,其中不乏熱心家鄉建設的富商巨要、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福州與台灣島僅一水之隔,是中國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榕台兩地空中直航時間僅25分峙中,平潭縣東澳至台灣新竹僅68海里,連江距馬祖最近處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凡帆往來,朝發夕至,福州港區去年被國家確定為海峽兩岸船舶直航試點口岸。
福州市還是國家批准率先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先後設立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保稅區、台商投資區、高新科技園區、元洪投資區等國家級開發區、投資區,此外,還有一批省、市政府批准設立的投資區,並享受國家賦予的綜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試點城市等特殊政策,是中國開放層次最多、功能最齊全、優惠政策覆蓋面最廣的地區之一。

v概況
政策資源
福州是全國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經國家批准設有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科技園區、軟體園、台商投資區、元洪投資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享有國家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福州還是國家確定的海峽兩岸直航試點口岸;福州還享受國家授予的綜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試點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的優惠政策,是中國目前開放功能最齊全、優惠政策覆蓋面最廣的城市。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福州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沿海天然港灣眾多。淺海和灘塗面積廣闊,水質狀況好,海洋魚類500多種,淡水養殖魚類120多種;礦產資源50多種,具有綜合開發潛力。
水資源:淡水資源極為豐富,閩江水年徑流量達630億立方米,居全國各大江河第七位。福州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溫泉具有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好、分布面廣且處在市中心的特點。
森林資源:福州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礦產資源:福州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地下礦產資源有30多種,其中葉臘石、明礬石、花崗石、高嶺土、硅砂蘊藏量較大,部分非金屬礦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人才資源
現有各種科研機構100多個,普通高校13所,中等專業學校46所,普通中學、職業中學417所,有各種專業技術人員10餘萬人。全市每年大專以上畢業生1萬餘人,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較高。
華僑資源
福州是中國著名僑鄉和台灣祖籍地,旅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同胞達300萬,在台灣地區有60多萬福州鄉親。
市場資源
福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連續3年居全國商業中心城市之首,具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密集優勢,其市場有很強的集聚和輻射能力,3小時的車程幅射人口達2000萬人。目前福州已建成一批大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批發市場,世界商業三大巨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已在福州投資設立大型倉儲超市。
旅遊資源
福州有2200年建城歷史,素有"海濱鄒魯"、"福地寶地"的美譽。福州山青水秀、風光綺麗,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擁有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芝山、石竹山等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一大批旅遊區、度假區。著名的歷史古跡有150多處,其中林則徐墓、華林寺、烏塔、鼓山摩崖石刻、馬江海戰紀念館、馬尾船政學院遺址、福清彌勒岩、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較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還有:被譽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被稱為書法藝術瑰寶的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被譽為中國金石史上的奇跡雪峰枯木庵內的「樹腹碑」。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福州名山古剎尤多。有號為「左旗右鼓、八閩二絕」的鼓山、旗山風景區,返樸歸真的青雲山,「九仙留跡」的於山,域中蓬萊的烏山,岩洞千姿百態盛產靈芝而得名的連江青芝山,具「雅勝石鼓」美名的福清石竹山,葛嶺仙居永泰方廣岩,「八閩岳祖」白岩,洞中有寺的羅源碧岩,怪石崢嶸的福清瑞岩等勝景。全國佛教重點保護寺廟、福州五大禪林之冠的怡山西禪寺,鼓山湧泉寺,閩江砥柱中流金山寺,北郊崇福寺,北峰林陽寺,閩侯雪峰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等古剎居於靈山秀水之間,熠熠生輝。

福州河汊縱橫,湖塘相連,閩江、烏龍江穿城而過,獨具山水園林城市風貌與江南水城的神韻。福州現有各類園林37座,市區內河42條,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畫卷。

近年來,福州市還新建了閩江公園、金山公園、船政文化主題公園、金牛山公園、烏龍江濕地公園、溫泉公園、光明港公園等10多個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公園,為廣大群眾休閑度假提供了新的好去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福州擁有濱海城市的獨特風貌與宜人景色,平潭海壇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長樂閩江口旅遊走廊、琅岐旅遊度假區、連江黃岐海濱風光旅遊區、福清目嶼島度假區等一批濱海旅遊景區也為廣大海內外朋友提供了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沿海外向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福州開放博大、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底蘊。

2. 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闡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主要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1)氣候背景;
2)地形特徵;
3)土壤與植被特徵;
3)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情況。
4)地質環境;
5)河流與水系情況;
6)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有興趣,可進一步訪問留言「網路知道hk的空間」——http://hi..com/hk20012002/
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參考資料:hk原創

3. 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的特點.差異性.整體性.層次性.變化性.分別是指什麼

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4. 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地理環境是由地球表層各種有機物、無機物和能量構成,具有本身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支配和控制的環境系統。

(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是由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多個自然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相互作用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明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整體性就是指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如果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影響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例如,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是歐亞大陸中心的一部分,由於離海洋遠,海洋潮濕氣流很難到達,又處於中緯度高空西風帶下沉氣流的控制之下,因此氣候乾旱、降水少、地表水嚴重缺乏、化學風化作用微弱,但是日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烈、風蝕作用盛行,因而岩石易崩解碎裂,形成大片的戈壁灘、岩漠和沙漠。由於降水少,蒸發強烈,促使地下鹽分通過毛細管作用而在地表積聚,導致動植物數量少、種類貧乏。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系統,其中一個要素的改變就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結果使環境整體發生變化。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並不等於均一性。整個地球的地理環境由無數個小的地理環境所組成,這樣就出現了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即差異性。出現差異性的原因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各組成要素在時空分布上的不均一性造成的,並由於組成要素的不均一而使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體在空間分布上也發生有規律的分異。例如,氣候要素分布的不均一,在赤道地區全年高溫多雨、植物生長茂盛、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形成熱帶雨林環境;而兩極地區終年低溫嚴寒,生物種類很少,形成凍原環境。

(二)地域分異的規律性

地域分異是指地球表層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即要素)或自然綜合體沿地理坐標方向或者其他一定方向,分異成相互有一定差別的不同等級單元的現象。自然綜合體是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有規律地結合成具有內部相對一致性的整體。

地域分異規律的根據是以太陽能為主的外動力分布的地帶性和與地球內動力作用的規律性。地域分異的空間區域具有四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全球規模的地理帶;二是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理帶;三是區域性的地理帶;四是地方性的地域分異。

1.全球性地域分異

全球性地域分異有兩種,即熱力分帶性和海陸對比性。由於太陽輻射強度隨緯度的改變而有規律地變化,因此,地球表層由赤道向兩極分異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這種熱力分帶性在大陸和海洋都有明顯表現。海陸對比性是海陸的分異造成的。地球表面分成四個大洋和六個大陸,構成陸地和海洋的兩種不同地理環境,海洋和陸地在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形成明顯不同的兩大自然綜合體。

2.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域分異

大陸的地域分異包括緯度地帶性分異和干濕度地帶性分異。緯度地帶性規律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大體按緯線方向延伸並按緯度方向有規律地變化。它是太陽能按緯度呈帶狀分布所引起的溫度、降水、蒸發、氣候、風化、成土過程和植被等呈帶狀分布的結果。干濕度地帶性是指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所形成的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和海岸植被類型以及地貌景觀(即自然綜合體)干濕度等方面的差異。在緯度地帶性和干濕度地帶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球大陸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平自然地帶。由於植被類型最能表現自然地帶性的特徵,因而陸地上的各個自然地帶常以植被類型命名。可以劃分出11個大陸水平自然地帶,即熱帶雨林地帶、熱帶稀樹草原地帶、熱帶及亞熱帶荒漠地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地帶、亞熱帶森林地帶、溫帶荒漠地帶、溫帶草原地帶、溫帶闊葉林地帶、亞寒帶針葉林地帶、苔原地帶和冰原地帶。

大洋的地域分異是貫穿整個大洋的,按形成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洋表層緯向自然帶,這主要是太陽能按緯度分布不均引起大洋的溫度、鹽度和含氧量不同,以致海洋生物也有相應的區別,從而引起大洋表層自然綜合體沿緯線延伸、按緯度有規律地變化。另一類是大洋底層自然區域,它是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接觸所形成的水下自然綜合體。水下自然綜合體隨海底地形、深度及距岸遠近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3.區域性地域分異

區域性地域分異主要包括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和垂直帶性分異。大地構造-地貌分異是指與一定大地構造單位相對應的區域地貌分異,表現為大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或者中小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的一定組合。垂直帶性分異是指達到一定高度的山體,隨著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水分狀況也發生變化,從而使自然環境及其成分如植被、土壤等發生變化。垂直帶隨高度的變化和更替很快,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在海拔1600 m以下為熱帶山地雨林帶,往上變為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寒帶、寒凍帶,至5500 m以上成為高山冰雪帶。

4.地方性地域分異

地方性地域分異是在自然地帶內部,由於地方地形、基岩和地面組成物質以及地方氣候的影響,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的局部分異現象。

(三)自然區劃

為了掌握自然條件的分布規律,分析地域間的一致性和差異性,通常需要根據地域分異規律對自然區域進行劃分。把具有顯著變化的界線確定出來,從而將地域劃分為內部自然條件相似性最大、差異性最小,而與外部相似性最小、差異性最大的區域,並按區域等級的從屬關系,得出一定的區劃等級系統,這項工作稱為自然區劃。簡單地說,自然區劃就是根據地理環境或其中某一成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將地域劃分為若干區域單位,並探討和研究其特徵及發生、發展、分布的規律,以便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地進行生產布局和採取適當的措施改造自然。

自然區劃有一定的等級系統。大陸內部綜合自然區劃較通用的等級系統由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主要有熱量帶和大自然區、地區及亞地區、地帶及亞地帶等。熱量帶主要與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關;大自然區為最大一級的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單位;地區、亞地區是熱量帶內的濕潤分異單位,主要根據乾燥度差異劃分;地帶、亞地帶是地區內的地帶性分異,主要根據土壤和植被類型的地帶性分異來劃分。例如,我國可劃分為三個大自然區:東部季風森林區、西北乾旱荒漠草原區和青藏高寒草甸草原區。其中,東部又可劃分為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和華南濕潤熱帶地區等。

5. 什麼叫 地理環境特徵

我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6. 福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37公里。

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33~37℃。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為四大火爐之首。年相對濕度約77%。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台風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無雪。有時在鼓山等海拔較高地區有零星降雪。不過冬季有雨,氣候相對較為濕潤。

7. 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它具有三個特點:

(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此相互作用;

(2)它具有構成人類活動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

(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

8. 福州的地理環境

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33~37℃。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為四大火爐之首。年相對濕度約77%。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台風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無雪。有時在鼓山等海拔較高地區有零星降雪。不過冬季有雨,氣候相對較為濕潤。 福州四季氣候特徵季節 氣候特徵 春季(3~5月) 常陰雨綿綿,氣溫變化較大,是一年中陰雨天最多的季節。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氣冷熱多變,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梅雨期溫度顯著升高,濕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 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是出現局地熱雷雨天氣和熱帶風暴、台風活動最集中的時期 秋季(10~12月) 天高雲淡,日照充足,濕度減小,溫度適宜 冬季(1~2月) 雨量一般較少,氣候溫和,極少有零下低溫出現 資料來源:

閱讀全文

與福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