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地理氣候圖怎麼分辨
氣候類型分布特點:
1、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布均勻;分布:主要在南北緯5°以內;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2、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緯5-10°;成因:副高與赤道低壓交替控制。
3、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分布:亞洲東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風控制。
4、熱帶沙漠氣候;特點:終年高溫乾旱;分布:回歸線附近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西;成因:風帶與副高交替控制。
7、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分布:亞洲東北部;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8、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緯度大陸內部;成因:常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9、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溫和濕潤,降水均勻;分布:40-60°大陸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風控制。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大陸內部緯度較高處;成因:緯度高,受副極地低壓控制。
11、苔原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極圈附近緯度較低處;成因:受極地氣團控制。
12、冰原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極圈附近緯度較高處;成因:受極地氣團控制。
13、高山高原氣候;特點:情況復雜,不好一概而論;分布:海拔較高處,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1)地理大氣環境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氣候類型成因:
1、太陽輻射:
陸地若受陽光照射強、 則地面氣溫高;若陽光照射弱、則地面氣溫低。而海水因為熱傳遞強,所以溫度穩定。
當陸地受陽光照射強、而導致陸地氣溫高時,陸地的空氣膨脹上升,此時海面的空氣相對來說比重大,海面空氣沿著地表從海面流入陸地。而海面較低的溫度導致海面上空的空氣因收縮而下降,地面上則由於溫度高導致的空氣膨脹而上升,於是高空的空氣從大陸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陸地受陽光照射弱、而導致的地面氣溫低於海洋溫度時,海洋上空的空氣上升,陸地上空的空氣下降,地表的空氣則是從陸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氣溫和降水狀況等特徵有所不同,根據這些特徵而把各地不同的氣候分為若干種類型。
2、大氣環流
3、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地形)
❷ 地理:關於盛行風向的上風向和下風向的圖,是怎麼樣的怎麼樣看出.
如圖所示,風來的方向是上風向,風的去向就是下風向。 注意常用的兩種說法:盛行風:當地出現頻率比較高的風;最小風頻:指當地出現頻率最低的風。污染大氣的企業應布局在當地盛行風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❸ 地理大氣運動圖一點看不懂
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流動。垂直方向上,熱源空氣上升,冷源空氣下降,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指向低壓,形成環流圈
❹ 高中地理——大氣環境
第二章 大氣環境預習要點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大氣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的作用:
2.對流層的特點是:
3.平流層的特點是: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包括:
5.大氣的保溫作用是指
三、大氣的運動
6.熱力環境示意圖的畫法
7.水平氣壓梯度力的特點
8.近地面風向與高空風向的不同
四、全球性大氣環流
9.近地面的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情況(畫圖)
10.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規律是——
11.海陸分布使亞洲、太平洋氣壓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是
1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的風向是——----————————————,
成因是
五、常見的天氣系統
13.冷銹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是———
14.暖鋒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是———
15·影響我國天氣主要的鋒面是—
16.請畫出氣旋、反氣旋的氣流狀況並說明其天氣特徵?
六、氣候的形成和變化點
17.氣候的形成因子包括
18.以北半球為例分析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
19.分析氣候類型的一般方法是
七、氣候資源
20.特點有———
21.氣候資源對農業的影響是———。
22.氣候資源與建築的關系是———。
八、氣象災害及其防禦
23.台風的分布、時間、危害、防禦措施是
24.暴雨的分布、時間、危害、防禦措施是———
25.干早的分布、時間、危害、防禦措施是———
26.寒潮的分布、時間、危害、防禦措施是
九、大氣環境保護
27.全球變暖的原因、危害、措施
28.臭氧層的破壞原因、危害及保護措施
29.酸雨的成因、危害、措施
參考答案
1.臭氧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水汽既吸收紅外線,又是成雲致雨的必要物質。
2.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天氣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密切。
3.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大氣平穩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4.雲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塵埃對太陽輻射的選擇性吸收;空氣分子等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5.對流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同時放出長波輻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6.課本上的熱力環流圖。我貼不上。。
7.垂直於等壓線並由高壓指向低壓。
8.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而近地面風向因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個交角。
9.A.信風帶
B.西風帶
C.極地東風帶
1.赤道低壓帶
2.副熱帶高壓帶
3.副極地低壓帶
4.極地高壓帶
10.以北半球為例,氣壓帶、風帶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夏季:亞洲——形成亞洲低壓 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形成亞洲高壓 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壓
12.東亞: 夏季——東南季風,冬季——西北季風
南亞: 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重要原因,其次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位移,如南亞夏季西南季風就是這樣形成的。
13.過境時出現大風、雨雪天,過境後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好。其雨區主要在鋒前。
14.過境時多出現連續性降水,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降低,天氣轉好。其雨區在鋒後。
15.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6.課本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報歉我不會貼圖,,,嘿。
17.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人類活動、下墊面。
18.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19.①光分析氣溫特點(從緯度位置和下墊面)
②再分析降水狀況(從大氣環流角度出發)
20.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較大的變率。
21.決定該地的種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22.氣候資源與建築關系①是日照與街道方位;②風向與城市規劃。
23.我國沿海、亞洲東部及南部、北美洲東海岸;夏秋季節,強風使地面建築物和通信設施遭受嚴重損失。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濫。風暴潮則能破壞海堤等。利用氣象衛星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
24.除我國西部沙漠地區外都可能出現,主要發生在南方和東部地區;夏半年;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預報。
25.我國的北方持別是華北、西北地區,春季、夏季;造成糧食減少,人畜飲水困難等: 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26.除青藏高原、海南等地外都可能受到寒潮侵襲。冬半年;特別是農作鉤受凍害,並引發多種災害。提前發布准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27.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
28.主要是人們使用冰箱、空調時釋放出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參加國際協作保護臭氧層,減少氟氯烴的排放。
29.主要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氧化氮等酸性氣體所致;會使魚類死亡,土、水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人體健康;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對煤中的硫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
❺ 高中地理,大氣環流,怎麼判斷這張圖是高空還是近地面
5、A
這個圖表示的天氣系統就是高空的天氣系統。原因是近地面風的形成受地表面摩擦力的影響,風向最終斜穿等壓線,與等壓線有夾角。高空風不考慮地表面摩擦力,風向最終平行於等壓線。
❻ 高一上學期地理必修1大氣的水平運動圖怎麼畫(風向) 就是風向怎麼畫,詳細說明一下繪制技巧和方法,
近地面風 畫出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風向在梯度力右側,南半球風向在梯度力左側
❼ 高中地理,風向頻率圖(即玫瑰圖)怎麼看
風頻圖 用中心點到各方向的線段的長度表示,風向和一年中各個風的發生頻率,越高的,表示每年經常刮這種風。以下幾種都是風頻圖,高中地理裡面常見的是圖4,如圖,東北方向線段長度最長,代表一年中東北風的頻率最大,是最大風頻,西北方向線段長度最短,代表一年中西北風的頻率最小,為最小風頻,一般有污染的工廠應該位於最小風頻的上風向,以減少對城市的大氣污染。
❽ 地理怎麼看圖
高考對圖像知識的考查,有三種要求:
1、一般性讀圖 目視感知,獲得直接信息.
(1)讀圖要求:識別符號表示何種地理事物或現象.
(2)讀圖步驟:一是先看圖例注記:二是區分要素單項,說明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三是總覽全圖,先單項後綜合,先左後右,最後加以整體記敘:該填寫的填寫,該計算的計算,該說明的說明,一一加以回答.
2、分析解釋圖像 目視分析,獲取間接信息.
(1)目視分析要求:通過感覺、知覺、記憶力、思維力共同參與活動.
(2)目視分析程序:
第一步,憑視覺、感覺、知覺獲取直接信息;
第二步,從記憶倉庫中提取與直接信息相關的一些知識;第三步,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推理、判斷等思維方法,進行知識加工整理.
(3)答題:按照題目要求,先答出圖像中顯示著哪些地理事項(直接信息),再答出分析解釋後的結論,這就是獲取的間接信息.
3、動手畫圖補繪散點圖、繪制柱狀圖、補繪洋流與等溫線、補繪等高線等等.
幾種常考地理圖像的復習方法
(一)、區域分布圖的判讀
普遍以政區圖為基礎的包括地形、河流、礦產、城市、鐵路等要素的綜合地圖,其他還有氣候類型分布圖、水系分布圖、資源分布圖、洋流分布圖、工農業分布圖、交通圖等.地理分布圖的判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
首先,通過經緯度位置確定國家、地區.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區域,如赤道、南北回歸線、0°經線、120°E經線穿過的國家、地區、大洲、大的地形區等.
其
次,用知名的國家、島嶼、湖泊、河流及地形等地理事物確定相對地理位置.即通過某地理事物與周圍相關知名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比較,明確它的位置.如
果沒有給出地理事物的名字,可以用其輪廓、形狀去判定,因為每個大洲、國家和我國省區輪廓都有其特殊性,注意觀察、比較和總結.如梯形狀的埃及、昂首雄雞
狀的中國、跪俑狀的陝西省、肥鵝狀的的黑龍江省等.
2、熟悉並充分利用圖例和注記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3、整合信息,歸位驗證
歸位驗證就是把綜合的信息再帶到具體的區域,結合題干要求,進行「回頭看」,可確保准確無誤.
各類型區域圖考查要求
1、區域分布型圖像題 該題型往往以重大熱點問題為背景切入,側重於中國與世界區域地理知識.
2、 區域路徑型圖像題 要求重點了解不同區域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並在此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地圖空間概念、心理地圖的構建、圖文轉化以及知識遷移等方面的能力.
3、區域分析說明型圖像題 要求熟悉地理主幹知識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並能將概念原理的含義在知識的運用中真正得到體現.這類題的形式較多,一般包括剖面圖、原理(成因)示意圖、景觀圖、系統聯系圖和統計圖等.
區域常考知識鏈接
1.
區域分布型的重點內容有:①重要的地理界線(如洲界、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外流區與內流區、三級階梯分界、氣候及人口界線等等);②重要區域的范圍(如中西
歐及北歐的主要國家、東亞的國家、西亞的非阿拉伯國家等);③重要的國際或區域性組織的范圍及其變化(如歐佩克組織成員國、東盟、上海經合組織等).
2.
區域路徑型的重點內容有:①移動路徑(如台風移動路徑、鋒面移動路徑、風向等);②交通線路選擇與設計(如海運、鐵路線、旅遊線等);③物產運輸路線(如
世界石油、鐵礦、煤炭、木材、小麥等的運輸路線);④人口遷移;⑤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路線等(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輸工程等);⑥科學
考察路線等.
3.區域分析說明型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各類圖表的繪制或判讀:①剖面圖;②氣候資料統計圖(降水、氣溫);③各種比例圖及統計曲線;④區域差異比較圖表(工業、農業等的分布)等.
(二)、地形圖的判讀(含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上的特性,
②形態上的特性,
2、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詳見等高線圖) ,這是識別等高線圖的關鍵.
3、熟練判斷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學會識別一些特殊的地貌類型.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等.
4、學會等值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詳見等高線圖)
【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判讀方法和步驟是:
①看清楚剖面線是沿什麼方向作的;
②根據圖上曲線彎折狀況和高度表(即垂直比例尺高度)讀出沿線地形特徵和地勢起伏情況;
③判讀沿線地形特徵或判斷地形區
2、繪制方法和步驟是:
①根據要求選剖面線,確定縱橫坐標比例尺,畫好坐標.
②尋找地圖上剖面線與高線的交點,並逐一記錄它們的高程和高差,
③將它們一一對應到剖面圖的坐標上,
④將這些坐標點連接成平滑的曲線,即完成剖面圖.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線出現轉勢的時候,附近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形狀,需要參考平面地形圖的局部形狀而定.
(三)、等值線圖的判讀
等
值線圖是常見的專題地圖,一般有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人口密度線圖、等太陽高度角線圖、等鹽度線圖、等PH
值線圖、等潛水位線圖、等震線圖、等時線圖等.近年來的試題又出現了幾種等值線相結合的形式,如一圖多用,更能考查能力.判讀等值線圖應注意以下幾個方
面:
1、看等值線的數值大小,確定地理要素遞變規律和方向.這一步最為關鍵,它會影響後面一系列問題的判斷.
2、看等值線的彎曲形狀變化,確定地理要素的分布特點.
3、看等值線的疏密程度,確定地理要素變化的緩急和幅度大小.
4、看等值線的閉合曲線,確定地理要素的局部高值或低值中心.
【等溫線圖】
1、氣溫最高月與最低月的分布狀況及變化,特別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溫線,如最高月20°等溫線、最低月0°等溫線等,
2、等溫線的疏密與溫差.
3、等溫線走向與緯線、海岸方向和地形的關系.
4、等溫線的彎曲.等溫線的彎曲與海陸分布、洋流、地形等諸多因素相關.
5、等溫線的閉合.等溫線成閉合曲線的地區,大多是受地形影響,而形成曖熱或寒冷中心.
【等壓線圖】
1、海平面氣壓場的基本形式:
2、風力大小及風向的判讀.
3、天氣變化.
①氣團天氣圖的判讀
②氣旋、反氣旋天氣圖的判讀
③鋒面天氣圖的判讀
【等高線圖】
1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數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斷地形類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 100 米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在 100 米以上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部分十分密集,而頂部稀疏為高原.
2 .當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時,凡內高外低的為山頂,如圖一中 A 處,凡外高內低的為窪地.
3 .凡等高線重合,並用鋸齒狀表示的為陡崖.懸崖的相對高度可用公式計算:(n-1)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