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島地理位置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2017年,常住總人口929.05萬,地區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
(1)青島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青島的自然資源:
1、水資源
青島海區港灣眾多,岸線曲折,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
2、植物資源
青島地區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有植物資源種類152科654屬1237種與變種(不含溫室栽培種及花卉栽培類型)。
3、動物資源
青島地區在脊椎動物地理分布區劃上屬古北界華北區黃淮平原亞區。由於受暖溫帶海洋季風影響,氣候溫暖潮濕,植被生長良好,適宜動物棲息繁衍,但大型野生獸類較少。
4、礦產資源
青島地區礦藏多為非金屬礦。截至2007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含亞礦種)66種,佔山東省已發現礦種的44%。其中,有探明儲量(資源量)的礦產50種,佔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礦產的64.1%;未探明儲量的礦產16種。
5、風能資源
青島的風能資源據測定有效風能密度為240.3瓦/平方米,有效風能年平均時間達6485小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島
❷ 青島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島地區歷經滄桑,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景觀,根據景觀的空間分布和文化內涵,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即:西部舊城區(西方近代城市風貌),東部新區(現代化國際城市風貌),市區腹地(膠東民俗文化風貌),郊區(歷代文物古跡風貌).到青島來游覽,即可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光.又可在觀賞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晶中產生深層次的思索和啟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遊美學價值.
1992年,青島市重新調整了城市規劃總體布局,實施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的戰略.
新區距老市區中心約6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經過7年多的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已經在市區東部拔地而起.新區現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
❸ 青島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青島屬於北方。
所謂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界的,以南是南方,以北是北方。青島位於我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以北,所以就地理位置而言屬於我國的北方。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屬於中國的南方,包括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海南台港澳。而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寧夏則屬於北方。
城市概述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
全市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即墨等七區)為5226平方千米,膠州、平度、萊西等三市為6067平方千米。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青島
❹ 青島在山東哪個方向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即墨等七區)為5226平方千米,膠州、平度、萊西等三市為6067平方千米。
青島市海域面積約1.22萬平方千米;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905.2千米,其中大陸岸線782.3千米,大陸岸線佔山東省岸線的1/4。
(4)青島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青島海區港灣眾多,岸線曲折,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利用潛力。
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尤其是膠州灣一帶泥沙底質岸段,是發展貝類、藻類養殖的優良海區。該海區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經濟無脊椎動物、潮間帶藻類等資源也很豐富。
❺ 青島位於中國哪個方向
青島位於中國的中東部地區,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即墨等七區)為5226平方千米,膠州、平度、萊西等三市為6067平方千米。
青島市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
(5)青島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
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❻ 青島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青島屬於南方。
青島,別稱島城、琴島、膠澳,是中國山東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也是國際性港口城市。
地勢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
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青島
❼ 青島市自然生態環境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པ″~120°57འ″,北緯35°34″~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0654km2,其中市區(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7個區)1102km2,所轄膠州、膠南、即墨、平度、萊西5市9552km2。
2.地形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其中山地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5.1%,平原佔37.8%,窪地佔21.7%。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3.水文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km2以上的5條,即大沽河、北膠萊河、南膠萊河、小沽河、澤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流經萊西、平度、即墨各市和城陽區,於膠州市營房鎮碼頭村南入海,流域面積6131.3km2,總長179.9km,青島市境內流域面積4850.7km2,是目前市區汲取徑流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
至2002年青島市共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另有小(一)型水庫73座,小(二)型水庫397座,塘壩376座,大小攔河閘167座,機電井7.2萬眼,地表攔蓄能力總計為10.2×108m3(其中引黃1.1×108m3)。
二、生態環境
1.土壤環境
青島地區地形復雜,土壤類型較多,但主要有五大類,即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青島市土壤總面積82.55×10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4.35%。
2000年青島地區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40.64×104hm2,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6.6%,其中中等水力侵蝕面積佔44.2%,中等以上程度的水力侵蝕面積佔10.83%。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22.92×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4%;耕地中度水力侵蝕面積9.65×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3.8%,佔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的42.1%。草地水土流失面積880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22%。
2000年青島地區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3885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35%,比1986年減少了4607hm2,但耕地鹽漬化面積增加到2085hm2,占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的53.7%。近10年來,由於連續乾旱和治理,青島地區膠萊河谷平原、即墨西北窪、萊西姜山窪地等砂姜黑土已基本擺脫了澇、漬的危害,目前鹽漬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即墨市的藍村、王村、溫泉、嶗山王戈庄、流亭、膠州營房等以及大沽河下游的濱海低窪地區,造成鹽漬化土地的直接原因是海(咸)水入侵,如即墨市周瞳河下游、濱海地帶的海水入侵,造成大批機井報廢,大片良田荒蕪。
2000年青島地區沙化土地總面積714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06%,主要分布於萊西市的孫受及膠河、白馬河河床附近以及膠南寨里等地的海灘近岸處,總體危害不大。
2.濕地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青島的濕地總面積為17.76×104hm2,約占青島市總面積的16%,是沿海地區濕地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其中面積最大的濕地是膠州灣。青島的濕地可以分為5類:①海岸濕地,包括青島灣、金沙灘、即墨的丁字灣、沙子口灣、靈山灣等海灣;②河口海灣,包括膠州灣的河流入海口等;③河流濕地,主要有大沽河、小沽河、洋河等大小河流;④湖泊,主要包括嶗山水庫、產芝水庫等大小水庫和池塘;⑤沼澤濕地,主要分布在城陽區的棘洪灘、膠州營海等處,以蘆葦叢濕地為主要表現特徵。
3.森林狀況
青島市現有林地總面積360122.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247404hm2,灌木林地面積3773.9hm2,疏林地面積2550.6hm2,未成林造林地18368.3hm2,苗圃地面積6864.7hm2,無立木林地303.3hm2,宜林地80817.3hm2,輔助生產林地40hm2;另有潛在林地55200.9hm2;林木總蓄積量556.03×104m3;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31.37%。
4.植被
青島市天然植被較少,多為人工栽培或通過封山育林次生形成的喬、灌、草植被資源。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蔬菜等,主要果樹有蘋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喬林有松、槐、楊、柳等,主要灌林有棉槐、胡枝子等,此外還有眾多草本植物。
三、城市環境質量狀況
就各年的三廢排放情況而言,總的趨勢是逐年增加,自2000年到2004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增加了20.27×104t,年平均增加5.07×104t;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增加了4924259×104m3,年平均增加1231064.75×104m3;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了145.49×104t,年平均增加29.1×104t。三廢的增加,加重了生態環境的負荷,但各區的排放情況不盡一致。
從分區的資料看,黃島區的情況比較嚴重,各項指標的單位GDP排放量基本居全市之首,應加強重點管理和治理。
就市區城市污水處理廠而言,情況大不一樣。各處理廠年度內處理污水的量相差較大,各自的負荷也不同,壓力最大的為團島污水處理廠和海泊河污水處理廠,2004年能力利用在87%以上。據最新資料顯示,海泊河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污水處理的要求,必須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就空氣質量而言,情況也大不一樣,郊區各區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明顯好於市內4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