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政治因素,戰爭,暴亂恐怖襲擊等
2,自然因素,地震,海嘯,台風等
3,人為因素,食品安全,惡性疾病,傳染病等
Ⅱ 我國周邊環境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些科學技術也在世界上具有領先性,然而在中國形勢趨於和平與穩定的局面下,卻潛在著一些威脅中國安全的因素存在。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很特別的,從古至今,特殊的地理環境無時不在影響著中國的安全形勢、安 全觀念、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
我國地處亞洲東方,陸地邊界線總長 2.2 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 1.8 萬公里。與 15 個國家相接壤,與 8 個國家的大陸架或 200 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洋)相望。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型大國,陸地國土面積為 960 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 300 余萬平方公里,陸海相連,總面積達 1260 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美麗富饒。走過新生發展的六十年,我國已將「緩和與穩定」列為維持國家周邊安全環境的基本特徵和主流; 然而,總體穩定的局面下局部依然動盪或者存在潛在的威 脅。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繼續發生深刻 而復雜的變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與發展使周邊安 全環境繼續呈現著更明顯的總體穩定與局部動盪並存的局面。此時,我們更應明確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知己知彼」 ,以求「百戰不殆」 。
一、 近在咫尺,東北邊境之朝核問題。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而今,朝鮮因半島又因核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朝核危機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直接關繫到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和我國的安全。首先是地區無核化能否實現,如果朝核問題談判破裂,日本、韓國甚至台灣都會以此為借口發展核武器,屆時東北亞地區則完全籠罩在核陰影之下,我國也面臨核武器的直接威脅;其次是朝鮮政權是否穩定,如果朝鮮現政權垮台,則我國防禦縱深大大縮短,必然會有大批朝鮮難民擁入東北,給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二、 由近及遠,西北鄰國之印巴沖突問題及印度的「挑釁」
印巴沖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沖突自 1947 年因克什米爾問題升級,矛盾根深蒂固;
Ⅲ 不安全因素有哪些方面
總結來說有三點: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物的有安全狀態。
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原則、常用方法及機械設備使用安全技術的一般原則。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就要採取各種安全技術措施。
人們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中總結和創造了一些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方法,掌握這些原則和方法,可以幫進行決策與選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責任
必須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企業應逐級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要有具體的責任、措施、獎罰辦法。對完成責任書各項考核指標、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考核指標或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對於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對該單位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安全生產
Ⅳ 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天氣問題,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去旅遊,這會給你帶來很多不便,還有就是治安問題,別露富,別太張揚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危險事故發生的概率。
Ⅳ 郊遊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本人覺得:
郊遊、野營活動的地點大都遠離城市,比較偏遠,物質條件較差.所以,要注意以下各點:
l.要准備充足的食品和飲用水。
2.准備好手電筒和足夠的電池,以便夜間照明使用。
3.准備一些常用的治療感冒、外傷、中暑的葯品。
4.要穿運動鞋或旅遊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長途行走腳容易磨泡。
5.早晨夜晚天氣較涼,要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6.活動中不隨便單獨行動,應結伴而行,防止發生意外。
7.晚上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參加活動。
8.不要隨便採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9.要有成年人組織、帶領。
集體野營、郊遊活動應注意什麼?
集體野營、郊遊活動參加的人數較多,更需要加強組織和准備工作,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最好事先對活動路線、地點進行勘察。
2.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制訂活動紀律,確定負責人。
3.最好要求參加活動的人統一著裝(如穿校服),這樣目標明顯,便於互相尋找,防止掉隊。
4.所有參加活動的人要嚴格遵守活動紀律,服從統一指揮。
登山活動應注意什麼?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著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家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並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葯品,如雲南白葯、止血綳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生意外。
Ⅵ 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災害:如地形地質,氣象氣候,水文條件等
②旅遊硬體設施情況:如交通,景區,旅行社等硬體設施③社會文化環境:如戰爭,流行性疾病,以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等
Ⅶ 2.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旅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災害:如地形地質,氣象氣候,水文條件等
②旅遊硬體設施情況:如交通,景區,旅行社等硬體設施
③社會文化環境:如戰爭,流行性疾病,以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等
Ⅷ 我國周邊環境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國際環境的新變化之一是,在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種多極的力量結構。這不是世界性的多極化趨勢的產物,它只是一種地區性的結構。日本由於經濟陷於停滯與低速發展,它與亞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縮小。在此同時,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意願更強烈了。俄羅斯的經濟經過嚴重的衰退後已經穩定下來,加上普金的當選,它的綜合力量進入了恢復期。東盟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沒有受到根本的打擊,東盟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強與擴大。印度的經濟狀況因新經濟的出現而得到改進,擁有核武器使它的軍事威懾力在繼續增加,印度在亞洲扮演大國角色的願望已明顯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繼續增加,它在地區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強。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一地位支撐了美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但美國是一個非亞洲國家,而且力量分散於全球,它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受到這兩個因素限制。
由中國、日本、美國、俄國、東盟及印度這六種力量構成的多級結構將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結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任何一極,在這一地區都不可能單獨取得優勢。在多極均勢結構中,結盟關系的變化及向兩極化的發展是造成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美日同盟關系仍會保持穩定,但是其作用一是會受到中俄戰略關系的制約,二是不會得到東盟和印度的無條件支持,沒有什麼利益會促使印度和東盟放棄他們長期遵循的獨立與中立的對外政策,捲入美國同中俄的對抗中去。中國是本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的對外政策,中國將會對這一結構的穩定作出貢獻。
這一多極結構的穩定性還在於即使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能改變它。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維持這一相對穩定的結構,但它要改變這一結構的話,如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其代價之大將是它無法承受的,而且還將遠遠超過其所得的收獲。美國在亞洲地區將繼續謀求「領導」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單極霸權的話,它必然會受到其他力量聯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應當指出,中國周邊的多極均勢的穩定性會受到次區域力量和力量關系的影響。例如,南、北朝鮮是東北亞次區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國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東南亞地區可能發揮重大作用;哈薩克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亞地區發揮重要影響。這些力量不僅在次地區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並且對中國等大國構成復雜的牽制,從而影響亞洲多極結構的穩定。這些情況表明,均勢本身並不能防止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國際環境的另一新變化是,國際多邊體制將成為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途徑。多極結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周邊環境會平安無事。霸權主義國家謀求單方面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行為,各極之間無序競爭都會對中國的周邊安全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構成其他無序因素的可能有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和軍備競賽,可能有非國家行為者的跨邊境的恐怖主義與分裂主義活動,也可能是一些國家因貧困或其他原因產生的大量難民。這些無序競爭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時控制,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是難以維持的。
亞洲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東亞國家的對外貿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區域內完成的。這種共有的利益是推動它們在下一世紀進行合作的基本動力。信息與交通領域的技術革命正在消除亞洲各國間地理上的隔閡,為它們的相互溝通和加強信行提供了手段。亞洲各國還有著反對外來干涉、維護獨立自主的歷史傳統,它們珍視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這種文化上的多元主義傾向是它們相互諒解和相互妥協的基礎。因此,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周邊各國將更努力地謀求合作,利用國際體制(即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來共同地維持和平、穩定和發展的環境。
除了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外,在中國和周邊國家有著以下一些較重要的國際多邊體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後部長級會議、東盟加中日韓會議、朝鮮問題四方會談、「上海五國」機制、歐亞首腦會議,等等。這些國際多邊體制包含不同的成員,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功能,有不同的優先處理的問題,其產生的決定或共識有不同的約束力,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推動著相關國家認識他們共有的利益,並通過合作互諒互讓來共同獲益。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方面,這些機制已經在起非常積極的作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推動貿易自由化,這一進程使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得到了顯著加強。今年5月初,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個亞洲貨幣保護機制,以避免再次發生造成嚴重沖擊的金融危機。這表明亞洲國家已將它們的合作從貿易領域擴大到了金融與貨幣領域。
在安全方面,由於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同時,一些國際多邊體制已經在加強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活動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國」的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部長們決定要採取集體行動,防止國際恐怖主義、好戰的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五國邊境地區的威脅。進入新世紀後,只要各國都能將和平共處作為合作的基本原則,放棄冷戰思維,國際多邊體制就能夠在解決領土爭端、控制軍備競賽、建立區域性集體安全機制、防止武器擴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紀的初期,東盟地區論壇可能發展成為東亞地區的多邊安全合作體制。在中亞地區,「上海五國」機制經過擴展,也可能發揮類似功能。但一個能涵蓋東亞、南亞和中亞所有國家的多邊體制暫時還沒有可能性。
在中國周邊存在著一些地區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克什米爾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內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著國際因素捲入的背景。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就可能釀成重大沖突,對中國的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但是,如何發揮國際多邊體製作用,尋求最終解決或者緩解其緊張程度,現在還沒有得到有關國家的充分重視。例如印度一直拒絕國際組織調解克什米爾沖突,這不僅長期拖延了這一問題的解決,而且已經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在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以後,沖突的延續將具有更大的危險性。中國和其他國家應當向印巴兩國進一步施加影響,促使他們通過調解來求得雙方可接受的解決,並意識到任何強加於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這也應成為下一世紀亞太地區解決國際安全問題的一條基本規范。
可以預計,通過國際體制進行國際合作將是下一世紀國際關系的重要表現方式,但是還存在如何主導國際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大國,中國可以,而且也應當在國際體制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要是堅持尊重主權、國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體制的基本原則,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體制活動不僅會受到多數周邊國家的積極評價,而且還會產生良性的互動作用。這將成為中國主動影響周邊國際環境的重要手段。
國際體制的意義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其有效性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因此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確保周邊地區的多極結構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將是維護我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的基本手段。不斷加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體制,中國在下一世紀的全面復興與強盛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