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運用地理知識分析為什麼會出現天狗食日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1]兩次日食的時間分別為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北京時間2017年8月22日,日全食將掃過美國全境。
❷ 為什麼會發生日食現象(根據地理課知識回答)
在每個月的初一這一天,月球正好位於地球和太陽的中間,這一天如果正好月球、地球、太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那麼,地球就處在月球的影子裡面,就是把太陽給擋住了,我們就叫日食。
❸ 為什麼會發生日食現象(根據地理課知識回答)
樓主你好,希望採納,謝謝
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恆星和行星,幾分鍾後,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生光、復圓。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發生日全食的延續時間不超過7分31秒。日環食的最長時間是12分24秒。我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記錄,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確切的日食記錄。
❹ 日食預示著什麼
中國是記載日食最完善的國家。歷史上日食出現的年代前後基本上都有大的災難或者標志性事件出現,日食集中發生的年代發生戰亂的概率為95%,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的概率為95%以上。對此,一些科學家表示,科學還沒認識到日食與災難之間的必然聯系,僅從物理上看,擔心是沒有根據的。
潮汐能是一種非常龐大的能量,通過潮汐運動作用在地殼上邊,最後都會影響地殼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國東漢時期,日全食發生的概率很高,地震也頻發的原因,所以從某種原因上來說,日全食可能會加劇地殼的運動。
放到農業生產上來看,發生日全食的年份,往往會出現部分地區乾旱嚴重,這是因為海洋暖氣流得到的能量減少,也就是說濕潤空氣少了,所以之前降雨量還比較豐富的地區,今年可能會出現乾旱。
❺ 從高中地理的角度來說日全食的原理是什麼呢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都是由於光的直線傳播。日食又作日蝕,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擋住了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故名。日食只在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是相當罕見的現象,在三種日食中較罕見的是日全食,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❻ 日食是什麼現象,成的像是什麼(是物理中的
日食,是一種天文現象。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物理現象。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當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就發生日食現象。
日食現象反映光的直線傳播的特性。成的像是陰影(正立的像)。
2020年,全球范圍內可以觀測到的日食有兩次,分別是6月21日的日環食和12月15日凌晨的日全食。
(6)日食證明什麼地理現象擴展閱讀:
成因的科學解釋: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其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地球運行的軌道(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
其二,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無論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環食,時間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日食的地區也很有限,這是因為月球比較小,它的本影也比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掃過的范圍不廣,時間不長。
由於月球本影的平均長度(373293公里)小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384400公里),就整個地球而言,日環食發生的次數多於日全食。
❼ 日食屬於什麼現象
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是一物理現象
❽ 日食能解釋的地理現象是什麼月球是圓的b地球是圓的c地球的公轉
考點: 地理常識 專題: 分析: 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月食現象等. 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月食現象等;根據月食現象可推測的地理事實是地球是個球體.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實例,理解記憶即可.
❾ 日全食是什麼自然現象對於地球來說有沒有影響呢
日全食是什麼自然現象?對於地球來說有沒有影響呢?
全食發生的時候,這是太陽,這是地球,月亮正好在它們中間給擋住了。我們知道地球是繞太陽轉,這個叫黃道,地球繞月球轉叫白道,都不是圓,所以三者之間距離有時候近有時候遠,距離近的時候,影子投到地球上,影斑很大,這個時間就會長一些。還有一點,月影,所謂全食帶就是月球的影子在地球掃過的帶,每次掃過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如果掃得比較慢,看見的時間就比較長。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距離,距離決定帶的大小。
❿ 日全食是什麼現象
日食,又作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地球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是相當罕見的現象,在四種日食中較罕見的是日全食,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所以時常吸引許多遊客特地到海外去觀賞日全食的景象。例如,在1999年發生在歐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觀光客特地前去觀賞,也有旅行社推出專門為這些遊客設計的行程。
古時,人類缺乏天文學知識,以為日食是肇因於天狗食日,或象徵災難的降臨,而在日食時舉行儀式。但在現代社會中,日食的這層意義已逐漸為人們所拋棄。
上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9年7月22日,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將會於2309年發生。
日食和月食的「季節」。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歷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生必須是新月和滿月出現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生。
由於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於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范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於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