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科就必修歷史,可選修歷史或地理。其中可選修歷史或地理是什麼意思
選修一門將來會考試,計學分。
選考內容包括地理、歷史兩個學科的部分選修模塊。
地理學科選修模塊:「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每個模塊設一道非選擇題,分值為10分。考生選擇其中一題作答,多做者只批閱第一題。
歷史學科選修模塊:「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每個模塊設一道非選擇題,分值為15分。考生選擇其中一題作答,多做者只批閱第一題。
⑵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的性質是什麼
歷史地理學或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基本上歷史地理是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於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三大體系: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
區域歷史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地圖
⑶ 什麼是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是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歷史地理學集刊,供歷史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參考。中國歷史地理學以中國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的學科。近現代學者有顧頡剛、嚴耕望、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陳橋驛、石泉、鄒逸麟、張修桂、葛劍雄、周振鶴、李孝聰、唐曉峰、辛德勇、韓茂莉、吳松弟等。[1]
⑷ 歷史地理具體怎麼學
注意以下幾點。
1、重新溫習課本,鞏固課本基礎知識,升學考試歷史歷來都遵循「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學生捧著歷史教材,以機械、盲目的誦讀是不可取的學習方法,沒有多大的效果,因為在短短的復習時間,面對很多本歷史書,讀一本時間也是很緊張的,何談記憶,學生應該在第一輪復習中給自己整理一個復習框架,從宏觀上把握書本知識、即先從總體上瀏覽知識框架,在閉上眼睛在心理回味一遍,中間遇到想不起來的要根根據思路盡量去回憶實在想不起來再去看框架圖,加深印象,知識框架圖是為最後考試復習准備的。
2、選做最近的高考真題,掌握高考真題出題老師的風格及做題答題方式,出題的專家一般
都由專業的機構往年出題的專家出題,命題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導向性和選拔性。
建議考生選擇近年高考真題及最近區域高考真題鍛煉自己的做題能力摸透高考出題的方式及答題的技巧。
3、准備一個錯題本,把做錯的題歸納出來把正確答案寫上,抽時間翻閱防止下次再考到時做錯,准備一個易混題本,把容易混的題寫到筆記本上經常查看,這樣可以為升學考試選擇題做好儲備。
4、注意書寫是否規范等非智力影響得分,考試時要做好書寫工整化、答案要點化、要點段
落化、段落序號化、語言科學化、注意觀點與材料相結合,避免扣分。
地理是一門千奇萬幻的學科,
學地理學生要有一個會思考的到腦,
去發現與解決問題,
以下給學生介紹學習地理知識主要抓三點即重點、難點、熱點。
1、 地理中的重點內容,亦是地理的主幹知識,例如自然地理的五大規則:地球運動定律、大氣運動規律、水體運動規律、地殼物質運動、自然環境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理核
心問題包括:天體運動一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地殼運動---生物活動,人文地理的四大區位理論:農業區位論、城市區位理論、交通區位理論。
2、地理的難點內容,如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讀光照圖、等值線判斷、局部區域圖判
讀,難點不要挖掘太深、太廣,關鍵是用專業的術語去解答,社會熱點問題經常是地理是考試題的切入點。
3、熱點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學生要做到把熱點問題回歸到課本,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例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人口問題等。具體的有建築中房屋的朝向、太陽能、熱水器安放角度、貴州乾旱渤海海域溢油事件等.
⑸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
那就是研究歷史歷代的地理區域了。
⑹ 歷史人文地理學專業誰能解釋一下到底是歷史還是地理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學的兩大分支,同樣,歷史地理學也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兩大部分。建國以後將近三十年,人文地理遭受冷落,大致和社會學、法律學等學科一樣,長期廢而不講。我們歷史地理學也受其影響,只注重歷史自然地理,忽視歷史人文地理,除了歷代的疆域政區不能不講外,對人文地理的其他方面,絕少有人肯花力氣去鑽研。但人文地理的研究成果其實頗有益於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所以西方國家一貫很重視。我國從七十年代末以來,也在積極重建這門學科。大學開始開設歷史人文地理學專業。
此專業主要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分布、演變及其發展規律。按研究內容分為:①歷史政治地理。研究歷史時期疆域和政區的形成、劃分及其變遷;各級行政中心的位置及其遷移。中國傳統的沿革地理所研究的主要內容,即屬此范圍;②歷史經濟地理。是歷史人文地理最豐富的部分,研究歷史時期某一地區(或國家)生產力的分布、變遷及其規律。包括農業、工業、手工業、礦業的區域分布、發展;水利工程建設;交通路線的改變及興廢;自然資源的利用;區域經濟開發等;③歷史人口與居民地理。研究歷史時期居民的分布、變遷及其規律。包括人口的分布與變遷;民族來源、分布地區、遷徙路線;移民地區和路線、地區開發和影響;聚落的產生、分布、聚散和空間特徵;④歷史軍事地理。研究歷史時期軍事地理的分布現象及其變化。包括某些地區、地點在歷史上的戰略意義和價值;戰爭路線研究;歷史戰役地理分析;重要防禦建築,如關隘、障塞、烽燧以及長城、邊牆等的形成和變遷;⑤歷史文化地理。研究歷史時期文化現象的起源、分布、傳播和變遷規律。精神要素方麵包括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社會風俗、藝術、思想等;物質要素方麵包括歷史文化遺跡、建築和聚落形式等。歷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對象屬社會,經濟現象,與歷史學、經濟史、考古學等學科關系密切。它不僅是歷史學與地理學間的邊緣科學,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間的邊緣科學。
⑺ 歷史地理環境是什麼意思
中國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地理生態環境,是指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整個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即歷史地理環境
⑻ 地理學和歷史有什麼分別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歷史,一是指過去事實的記載;二是指已過去的事實;三是指經歷,底細;四是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五是指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六是指歷史學科。
⑼ 地理和歷史
1、地理和歷史的學習,首先要學會高效聽課。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⑽ 誰能解釋一下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什麼的是側重歷史還是側重地理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它究竟講些什麼東西?有人認為是歷史加地理,這當然不正確。實際上,歷史地理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的變遷及其規律的學科。它研究的對象和現代地理學沒什麼兩樣,只是個別要素因材料短缺而無法研究。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時間不同,現代地理學是研究現在的環境變化,而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的。
那麼,歷史時期怎樣劃分?我們認為,歷史學是講人類活動的,歷史地理的歷史時期也就是歷史上人類對地理環境有所影響開始。人類對自然環境發生最大影響是從人類有了農業開始,過於原始的人對地理環境幾乎沒有影響或影響甚微。關於農業起源於何時,至今仍有不少爭論,但在新石器時代,農業發展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稻穀遺存,據考證是人種的而非野生,這顯然已不是原始農業,因此,歷史時期的上限基本是在一萬年前。下限很難定,大致是以地理環境變化到與現在現狀完全相同為止,之後,便是現代地理學的任務而非歷史地理學范疇。
歷史地理學與現代地理學一樣,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分支。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自然環境如河流、湖泊、沙漠等等,人文地理主要是研究如人口、經濟、城市、風俗、文化等,前者屬自然科學,後者屬社會科學。中國傳統歷史上有沿革地理學,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