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自然環境的特徵是什麼
日本自然環境的特徵:
1、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2、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月和7月,沖繩、奄美為5月、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
3、多火山、地震,其中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日本的環境介紹
日本是太平洋的的一個島國,主要由四個島組成,分別是四國島,北海道島,本州島,和九州島四個島組成。日本是典型的群島國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眾多,小塊平原沿河流分布。
日本海洋性特徵顯著,日本位於亞歐復大陸東部、制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
㈡ 從位置、河流、氣候三個方面總結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
日本位於東亞太平洋海上,是一個島嶼國家。
日本面積37.78萬平方千米。地形多山,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6%,平原僅佔全國面積的24%,地形崎嶇不平,平原稀少狹窄。最大的平原是東京附近的關東平原。日本由於國土狹長,河流短小,水流湍急,主要的河流有信濃川等。
日本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並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徵。日本中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充沛,大部地區有1400~1800毫米,局部地區1800~2400毫米,東京年平均降水量1528.8毫米,日本中南部有春雨季、梅雨季、秋雨季三個雨季,春季溫和多雨,初夏梅雨季節雨量大,暴雨集中,盛夏季節受副高控制晴熱天氣較多,降水減少,秋季陰雨綿綿,雨量大,冬季陰冷潮濕,多雨雪。日本北部是溫帶季風氣候,靠日本海一側冬季降雪量非常大,主要雨季是冬季11~3月和夏季6~9月,年平均降水量800~1300毫米,1月降水量有100毫米以上。日本一月平均氣溫在-10~10度之間,7月平均氣溫北海道在16~20度,其它地區在24~28度。
㈢ 日本自然地理特點
日本:[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⑴ 自然地理特徵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⑵ 發達的經濟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②經濟發展的條件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⑥農業和漁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⑶ 主要城市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絕對全面,呵呵
㈣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以及社會經濟狀況
自然地理特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狹小,人口稠密;海岸線曲折,港灣優良;境內多山,平原狹小,多火山地震。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豐沛。礦產貧乏,林木豐富。
自然資源匱乏,多優良港灣,山地多,平原少,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
主要以出口貿易的經濟方式,工業區紀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社會經濟狀況:日本是世界經濟大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高,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小地帶。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位。農業單產高,多用小型機械。
日本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其國土資源的狀況。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的海岸線非常長。按照日本政府1996年統計,其海岸線共達33899公里,領海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漁業水域361萬平方公里,200海里水域面積429萬平方公里。這一島國特徵不僅使日本可以享有豐富的漁業資源,還為其開發海底資源、發展海洋運輸事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日本土地資源不夠豐富,農業用地即耕地資源更顯得比較貧乏。1997年,日本共有耕地49896.7平方公里,加上多年生作物用地5861.4平方公里,也只有55758.1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僅約442平方米。
森林在國土中所佔的面積則比較大。至1995年,日本共有森林2514.6萬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在這些森林當中,人工林為1039.8萬公頃,天然林
為1338.2萬公頃。由於對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等原因,日本每年仍然要大量進口木材。例如,1999年,日本的木材需求量為9781萬立方米,其中國產木材僅1900萬立方米,進口木材7900萬立方米。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被譽為奇跡: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
㈤ 日本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是明顯的季節氣候,北部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茂盛地地表崎嶇山地丘陵為主,水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土土壤為水稻土紅壤,棕壤褐壤生物未知
㈥ 日本的自然環境(地形、河流、氣候)特徵怎樣
日本是東亞國家,太平洋西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被大海包圍,海岸線總長33889公里,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75%的山地丘陵地帶,小規模的山間盆地和平原地帶,地震,海嘯和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明顯受到季候風乖洋流交匯的影響,全年四季分明。南北狹長的地形森林覆蓋率66%。最長的河流是信農川,全長367公里。流域最廣的河流是利根川。主要河流還有石狩川,天鹽川,北上川,最上川荒川,木曾川,四萬十川等。
㈦ 簡述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自然地理特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狹小,人口稠密;海岸線曲折,港灣優良;境內多山,平原狹小,多火山地震。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豐沛。礦產貧乏,林木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