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考古用什麼地理技術

考古用什麼地理技術

發布時間:2022-08-17 00:08:47

『壹』 考古的方法

首先,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層學和類型學。在學習過程中著重要注意兩者的運用程度。在研究歷史時期考古時,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注意考古資料和文獻的印證和契合。考古是一門相對比較綜合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其大概的學習方向是「疑古~考古~釋古」。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歷史有一個大的框架的了解。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跡。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動遺留下來的。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學可以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分支。 2.如果學習的是中國考古學,必須了解它的發展歷史。

3.在以上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深入學習考古學其中的方法、目的。另外,還得學習地層學、生物類型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體質人類學等其他類型科目。

4.目前大學裡面考古專業主要有以下的學習科目:考古學通論、考古學概論、文物學概論、體質人類學、中國歷史地理(選修)、古代漢語、科技考古、田野考古、中國古代史。世界上古中古史。

朝代分類考古: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秦漢考古、魏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

5.以下幾本書可以提供樓主去看:張之恆先生的《中國考古學通論》、張宏彥的《考古學十八講》、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考古資料書籍。

『貳』 考古的技術應用

194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W.F.利比(Libby,1908-1980)教授,發明了利用死亡生物體中碳-14不斷衰變 的原理進行測年技術,是考古學家第一次知道了各種史前文化的絕對年代,從而引起了史前考古學上的一次革命。以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應用於考古學上的測年技術越來越多。比如鈾鉛測年法 等。
年代測定方法表:
1.空中攝影
空中攝影勘測,即利用衛星、飛機等航空器從空中向地面觀察和攝影。從空中鳥瞰,視野廣闊,比較容易發現地面上難以觀察到的現象,如土壤、地形的細微差別,陽光斜射產生的物體陰影,不同季節植物生長狀態的對比及土壤濕度等因素在調查區域內形成的不同標志。分析對比各種現象的差別,就可能找到地面或地下遺跡。這一方法對大型遺址或沙漠地區的考古調查,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遙感技術
空中攝影勘查技術的擴展。人眼觀察物體是由於來自物體可見光刺激而產生的視覺。而遙感設備取自目標的信息,除了靠物體輻射或反射可見光外,還靠微波、紅外線、X射線等特徵,調查時,是用能接收多個波段地面目標信息的多光譜遙感設備,就能同時獲得被勘查地區,突出顯示不同目標的多幅圖像或信息。分析這些圖像或信息,就可能了解到地面遺跡的分布情況。
3.地下勘探
採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根據大地物理性質的差異勘查地下遺跡、遺物的方法。由古代遺跡、遺物同周圍土壤的電阻率不同,並存在著磁性差異,可用地電阻率計(電探測)和磁性測量儀器(磁法探測)或地震雷達等進行探測,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計算機處理分析和人工解讀,從而對地下的遺跡、遺物做出准確的判斷。 陶器、石器、金屬、玻璃等無機物之中的元素及其含量確定的「X射線熒光分析」、「發射光譜分析」等。
繪畫、顏料及食物、油膏、樹脂粘劑等有機化合物鑒定的「紅外線吸收譜分析」。
確定陶器中的礦物成分及推定其燒制溫度的「穆斯堡爾譜分析」和「熱分析」等。
上述分析鑒定,可從各個方面獲得許多研究信息。如通過金屬製品的金相分析可判斷古代的金屬製造工藝;對青銅器的鉛同位素分析則可知道青銅器原料的來源,從而解釋古代貿易及文化傳播等問題;對人骨中碳的同位素碳-13和微量元素鍶(Sr)的含量分析則可了解古代人類的食物結構和生活環境等。 近些年來,計算機技術也開始應用於考古研究。計算機技術主要應用於大量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獲得的影像、圖表、文字、數據等資料的貯存、檢索、流通和各種研究信息的分析、運算,以及計算機輔助文物修復、顱骨、人體復原等等。由於計算機的運用,大大減輕了研究者的各種繁重工作,加快考古研究的進程。特別是由於全球衛星定位儀(GPS)和計算機地理信息系統軟體(GIS)的配合使用,進一步開辟了新的領域。

『叄』 考古方法技術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考古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地面高精度磁測,對古遺址分布區內與回填土的磁性差異的探測,了解遺址的位置、邊界形態及鐵磁性器物的賦存特徵; 通過電阻率法、激發極化法、自然電場法、地質雷達等手段了解不同岩土層及各種金屬器物和介質的電性差異; 通過地震反射波和地震面波方法探測古墓與周圍介質的彈性差異,探索陵墓地宮的結構和深度的邊界及埋深; 利用放射性勘測技術及天然氣態放射性元素氡濃度變化的測量,來了解某些陵墓區或古建築遺址地下結構的分布。地球物理方法用於考古工作,可實現對古文化的無損探測,提高了考古發掘的准確度。例如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採用地震面波、高精度磁測、大地電場岩性探測和地球化學測汞對三峽庫區故陵楚墓的探測,准確地確定出故陵楚墓的位置和分布形態,證實了所推測的古墓的存在,為三峽庫區文物搶救保護解決了重要的難題。

採用地球物理方法進行考古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1) 考古勘查

考古勘查主要是勘查地面、地下、水下人類歷史的遺存,如遺址、墓葬、沉船等,並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應用的效果和擴大應用的范圍。現有的考古地球物理方法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勘探地球物理方法,但又有它自己的特色。根據它們應用的環境條件的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A. 陸上考古地球物理勘查

航空物探及遙感: 包括航天、航空遙感,航空物探,如多光譜掃描、微波遙感、熱紅外測量、航空磁測、航空電磁測量等;

電 ( 磁) 法: 主要有電阻率法、探地雷達法、自然電場法、激發極化法、甚低頻法等;

磁法: 主要是高精度磁測,包括土壤磁化率測量;

地震法: 主要是地震面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地震折射波法、聲波探測法;

地球化學測量: 主要是汞量測量;

重力測量: 主要是微重力測量;

核地球物理方法。

B. 水上地球物理勘探

磁法: 當水下文物與其周圍介質有磁性差異時,磁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地震和聲波法: 勘探海水深度、海底沉積物、海底中埋藏的體積較大的文物,如海底古建築等。

( 2) 古遺存年齡測定

古遺存年齡測定有兩種地球物理方法。

A. 考古地磁法

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測定文物年齡的方法,首先是文物所處的地層年代的測定,目前已經形成一個分支學科,稱為磁性地層學。

B. 同位素法

( 3) 文物保護與鑒定

採用的方法主要有超聲波法、電阻率法、磁法和核地球物理方法。

『肆』 考古學是用什麼資料來研究人類歷史的一門科學

考古學編輯[kǎo gǔ xué]
考古學(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其他國家 多從屬於人類學,也有劃歸藝術史的。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中文名
考古學
外文名
Archaeology
所屬領域
人文科學
教學實踐
教學實習安排3~5個月
研究對象
物質的遺存
考古技術
考古修復、考古年代測定等
目錄
1簡介
2發展過程
3名稱溯源
4研究對象
5考古技術
6分支
▪ 主要分支
▪ 特殊門類
▪ 其他分支
7學科聯系
▪ 自然科學方面
▪ 工程技術方面
▪ 人文社會方面
8詞的由來
9涵義
10研究年代
11考古學理論
▪ 考古目的
▪ 學科目標
▪ 研究取向
12學科排名
13教學實踐
14培養目標
15就業方向

1簡介編輯
考古學[1] (Archaeology)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其他國家多從屬於人類學,也有劃歸藝術史的。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2發展過程編輯
考古學
考古學的產生有長遠的淵源,但到近代才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近代考古學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方法論。它包含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
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跡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考古學家與只研究歷史記載的歷史學家不同,他們通過研究遠古人類的遺留物,對沒有歷史記載的史前文化也進行研究。考古學家致力於探索人類文化的起源。

3名稱溯源編輯
考古學上人類歷史的最初階段
漢語的考古學來自於歐洲,而歐洲各國文字中的考古學都源於希臘文的αρχα?ολ?γ?。這個詞是由αρχα?ο?(意為古代事物或古代)和λ?γο?(意為科學)組成,在古希臘泛指古代史的研究。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柏拉圖就使用這個希臘文的單詞來指古代史的研究。這個詞在一段時間內很少使用,在17世紀時又被重新使用,用以表示古物和古跡的研究。17、18世紀的主要指的是古物中的美術品。到了19世紀才泛指一切古物和古跡。
中國在公元1-2世紀(東漢)已有「古學」這個名詞,來泛指研究古代的學問。到了北宋中葉(11世紀)時,誕生了一門研究青銅彝器和石刻的學問——金石學,即考古學的前身。這時「考」「古」二字也開始被連用。公元1092年成書的《考古圖》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考古」這一名詞,不過此時指的是考證古文字與古文章。

4研究對象編輯
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跡。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
埃及考古學
動遺留下來的。考古學的研究集中在對過去的研究上,包括過去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各種資料。所以它的研究對象是屬於一定時間以前的古代。比如英國的考古學下限是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國是加洛林王朝的覆滅(987年),美洲各國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中國的一般是以明朝的滅亡(1644年)為下限。英國出現的中世紀考古學(Medieval Archeology)則把時間下限推進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國的工業考古學(Instrial Archeology)則研究近代工業初期的遺物。隨著時代的前進,這些下限都會自然地向後推移。

5考古技術編輯
考古修復
考古年代測定
遙感考古
考古發掘
洛陽鏟

6分支編輯
主要分支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學可以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分支。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
從研究的年代范圍上劃分,考古學可分為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兩大分支。也有人主張在兩者之間加入原史考古學而成為三大分支,但從實際意義來說,原史考古學的重要性不如前兩者。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范圍則限於有了文獻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兩者的界線在於文字的發明。世界各地,文字的發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區史前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和歷史考古學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考古學研究入門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以遺跡和遺物為研究對象,這是它們之間的共同性。但由於歷史考古學必須參證文獻記載,而史前考古學則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可供依據,所以兩者的研究任務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學承擔了究明史前時代人類歷史的全部責任,而歷史考古學則可以與歷史學分工合作,相輔相成,共同究明歷史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由於史前考古學主要是研究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有時也包括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歷史考古學主要是研究青銅時代尤其是鐵器時代,兩者所研究的遺跡和遺物在性質上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它們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從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來說,史前考古學要充分與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和民族學等學科相結合,歷史考古學則必須與歷史學相配合,同時還要依靠古文字學、銘刻學、古錢學和古建築學等分支。從斷定絕對年代的手段來說,史前考古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技術,而歷史考古學則主要依靠文獻記載和年歷學的研究。
田野考古學
研究范圍-----墓葬
「田野考古學」的名稱,是20世紀初正式提出來的。但當時的田野考古學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遺跡和遺物,依靠地圖進行調查,有時則要根據調查結果,測繪地圖,作為記錄的附件。以後,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轉入以發掘為中心,並擴大調查的對象和范圍,方法逐漸完善,技術快速進步。各種自然科學的手段相繼被採用,許多機械設備被用作調查發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衛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發現遺跡和遺物,用紅外線攝影和用其他各種特殊的攝影技術測量和制圖,為進行花粉分析和各種物理化學斷代而取樣,以及將發掘出來的遺跡保存於現場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學的工作面擴大,技術性加強。調查發掘的對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擴大到道路、橋梁、溝渠、運河、農田、都市、港口、窯群和礦場等各種大面積的遺址,從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須與各有關學科的專家協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綜合性的研究任務。
考古學研究是一個整體,田野調查發掘和室內整理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於調查發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而且還使用許多特殊的器材和設備,又要廣泛採用自然科學的手段,這就使得田野考古學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把它作為考古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當然的。
特殊門類
特殊考古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學這一名稱,是為了與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等考古學的主要分支相區別。它包括上述三大分支以外的其他各種分支。有的是按研究對象不同而分的,如美術考古學、宗教考古學、古錢學、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等;有的是按所用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分的,如航空考古學、水下考古學等。
美術考古學
考古學和古代美術史,往往有共同的資料。古代美術史的許多研究對象,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岩畫到各個時代的繪畫、雕刻、造像、各種工藝品及神殿、寺廟和石窟寺等等,都屬遺跡和遺物。考古學上的類型學和年代學等方法,也適用於古代美術史的研究。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美術考古學是從歷史科學的立場出發,把各種美術品作為實物標本,研究的目標在於復原古代的社會文化。這與美術史學者從作為意識形態的審美觀念出發以研究各種美術品相比,則有原則性的差別。由於美術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在年代上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迄各歷史時代,所以它既屬於史前考古學的范圍,也屬於歷史考古學的范圍。又由於作為遺跡和遺物的各種美術品多是從田野調查發掘工作中發現的,所以美術考古學與田野考古學的關系也相當密切。
宗教考古學
宗教考古學。是以有關宗教的遺跡和遺物為研究對象的考古學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因此,在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時,必須把宗教活動也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各個時代的神殿、寺廟、祭壇、祭具、造像、壁畫、經卷和符□之類,都是宗教考古學的具體研究對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術價值,所以宗教考古學與美術考古學的關系也比較密切。在宗教考古學中,歐洲的基督教考古學、北非及西亞和中亞的伊斯蘭教考古學、南亞和東亞的佛教考古學是最為重要的,它們都屬歷史考古學的領域。但是,早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人類已有宗教性的活動,並有一定的遺跡和遺物。因此,宗教考古學這一分支,也應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學的領域內。
在阿里 「穹窿銀城」 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跡,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里曾是一個繁榮和發達的聚落、這里還發現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喪葬習俗迥然不同,在這里的出土的青銅雙面的本尊雕像,其風格也與現代藏傳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這一切都說明,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在所謂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著一個輝煌的文明,這個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2]
據考古學家們的探索發現,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發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經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歷史了。那麼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思索這樣的一個問題:「久遠古老的藏族同胞族文化,它的源頭究意在何方?」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雍仲本教!本教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紀之前,藏地象雄地區的所有天文學家、教育學家、譯師、醫師、卦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有文化的學者等等都可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本教」。「本教」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族同胞族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和社會教育。[2]
古錢考古學
以古錢為研究對象的考古學,稱為古錢學。由於古錢的鑄造年代明確,它便成為考古學斷代的最通常的依據之一。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古錢學的研究有著更為廣泛和重要的意義。古錢學的目標,不僅要判別各種古錢的鑄造年代,而且還要通過對錢的形狀、質料、重量、銘文、圖紋和鑄造技術的考察,辨別它們的發行者和發行地點,確定它們的價值,研究銘文、圖紋的意義和風格,從而為經濟史、文化史乃至美術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過對出土古錢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還可以研究世界各個地區在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況,並為判斷當時的交通路線提供線索。由於古錢是歷史時代的產物,古錢學屬於歷史考古學的范圍。
古文字學和銘刻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是鑄、刻或書寫於遺跡和遺物上的文辭,與一般的書籍文獻不同。含有文辭的遺跡和遺物,大體上可分兩類。一類如墓誌、碑碣、印章、甲骨、簡牘、泥板、帛書和紙書等,文辭是器物的主要內容;另一類如紀念性建築物、雕刻品、繪畫、貨幣、度量衡器、鏡鑒、工具、武器和各種容器等,銘文處於附屬的地位。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任務在於識別銘辭的文字,判讀辭句的意義,區別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字體,後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國家裡稱為「古字體學」。就已經發現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瑪雅文字等,雖然已有不少單字能夠識別,但還不能順利判讀文辭。但是,埃及古文字、蘇美爾文字、邁錫尼文字(線型文字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則已能詳細解讀,從而對究明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邁錫尼時代的希臘文明和中國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對銘文的研究還可以判明遺跡和遺物的年代、製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製造目的等。由於銘辭存在於遺跡和遺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過文獻的記載,不僅可補文獻記載的不足,有時還可糾正其錯誤。因此古文字學和銘刻學對原史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航空考古學
航空考古學。是指使用飛機從空中向地面攝影,通過對所得照片的觀察、分析,判定遺跡和遺物的形狀、種類及它們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學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當時英國、法國和德國的考古學者利用空軍偵察地形時所攝的航空照片,探尋地面上的古跡。戰爭結束後,此項工作進一步開展,尤以英國考古學者的工作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學的基礎。數十年來,航空考古學的技術不斷改進,特別是人造衛星的發明和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考古學的效果大大提高。通過航空攝影和航天攝影顯示和判別出來的遺跡,大體上可分3 類。①由陽光斜射時產生的陰影顯示出來的,如堤壩、城牆和墳丘等遺跡;②利用因土質不同而產生的土色明暗判別出來的,如坑穴、壕溝和道路等遺跡;③從穀物、野草等植物的綠色深淺差異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農田、道路、運河等遺址。此外,沒入海中的遺跡有時也可通過空中攝影而發現;腓尼基的兩個海港──推羅和西頓延續到羅馬時期的港市之被發現,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學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學中的一支生力軍。
水下考古學
水下考古學。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紀義大利人在海底探尋沉船。到了20世紀初期,水下的考古調查在世界各地進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文化遺址的「聖池」中尋找犧牲人和祭品,在突尼西亞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尋滿載古希臘美術品的羅馬沉船。但由於潛水條件的限制,調查時不能做精細的操作和記錄。1943年發明了潛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改進了各方面的設備和條件,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學得以成立。從60年代起,先是法國人在馬賽附近海底發掘沉船,接著美國考古隊在土耳其附近海底發掘希臘羅馬時代和青銅時代晚期的沉船,不僅獲得船中許多古物,而且還為研究古代造船術、航海術、海上交通和貿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水底考古學的對象從沉沒物、沉船擴大到淹沒於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遺址,而勘察、發掘及攝影記錄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為改善,使水底考古學以顯著的速度不斷取得成果。可以認為,水下考古學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
其他分支
除了以上所述各種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學還可以按地區的不同而分為「歐洲考古學」、「埃及考古學」、「中國考古學」和「日本考古學」等各分支,而各地區的考古學則又可按時代等的不同而分為「古典考古學」(希臘羅馬考古學)、「商周考古學」等等許多分支。

7學科聯系編輯
考古學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科學,與其他許多學科都有關系,必須得到這些學科的支持和協助,才能完成各項研究任務。
有關學科的種類 與考古學有關的學科,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三大方面。
自然科學方面
在自然科學方面,自然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主要是協助研究遺址所在地區的地史和天然資源,從各個方面復原當時的自然環境。生物學(動物學和植物學)和體質人類學,主要是用以鑒定發掘出土的植物遺存、動物和人類的骨骸,並判定它們的年代。物理學和化學則應用於對遺跡的勘探,對遺物成份和性質的分析,並測定它們的年代。
工程技術方面
在工程技術科學方面,建築學和土木工程學應用於對遺址的發掘、測量、制圖,對發掘出來的遺跡進行復原或在現場加以保存等。采礦冶金學、陶瓷學和染織學應用於對工場址、礦址、窯址等遺跡的考察,對銅器、鐵器、陶瓷器、玻璃器、紡織品等遺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學則專門應用於對發掘出來的造船工場遺址和船舶的遺物進行考察和研究。
人文社會方面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學等,都是分別就遺跡和遺物所提供的有關各該學科的資料,進行研究和解釋。美術史學和建築史學主要是研究發掘出來的美術品和各種建築物遺存,就其樣式、風格、年代、建築技術以及保存方面的問題,作出判斷和說明。歷史學除了為發掘出來的種種遺跡和遺物提供文獻上的解釋並幫助判斷它們的年代以外,還廣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組織、社會結構、經濟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種問題提供文獻上的資料,作出詳細的說明,以補考古學在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8詞的由來編輯
中國漢文中「考古學」這一名詞,是從歐洲文字翻譯過來的。17世紀,考古學是指對古物和古跡的研究。在17世紀和18世紀,一般是指對含有美術價值的古物和古跡的研究。到了19世紀,才泛指對一切古物和古跡的研究。
在中國,東漢(1~2世紀)時已有「古學」的名稱。《後漢書》中說馬融「傳古學」,賈逵「為古學」,桓譚「好古學」,鄭興「長於古學」,這里所謂「古學」是專指研究古文經學,實際也包括古文字學。北宋中葉(11世紀),「金石學」誕生,其研究對象限於古代的「吉金」(青銅□器)和石刻。到清代末葉(19世紀),金石學的研究對象從銅器、石刻擴大到其他各種古物,所以有人主張將金石學改稱為「古器物學」。由於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的「古器物學」已接近於近代考古學,所以也有人把歐洲文字中的「考古學」一詞譯為「古物學」(如1931年商務版《網路名匯》)。其實,中國的這種「古器物學」並不等於考古學,要經過系統化以後才可成為考古學的一部分。

9涵義編輯
考古學這一名詞主要有3種涵義:
第一種涵義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歷史知識,有時還可引伸為記述這種知識的書籍
第二種涵義是指藉以獲得這種知識的考古方法和技術,包括搜集和保存資料、審定和考證資料、編排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和技術
第三種涵義則是指理論性的研究和解釋,用以闡明包含在各種考古資料中的因果關系,論證存在於古代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規律。
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已有它的充實的內容,周密的方法,系統的理論和明確的目標。雖然還沒有一個被普遍確認的定義,但在全世界范圍內,學術界對考古學一詞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可以從共同的理解出發,考慮到上述的3種涵義,給考古學下定義說: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對於這樣的一個定義,需要作以下的解釋和說明:

10研究年代編輯
考古學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各國考古學研究的范圍都是有人類活動以來的古代歷史時期,所以它的上限是人類出現,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加洛林王朝的覆滅(987年),美洲各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為C.哥倫布(約1451~1506年)發現新大陸(1492年)。一般說來,中國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滅亡(1644年)。考古學與遠古的恐龍時代、近代史、現代史是無關的。
近一時期以來,英國有「中世紀考古學」,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0年);又有所謂「工業考古學」,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紀和19世紀的工業革命初期。在美洲,則有所謂「歷史考古學」或「殖民地時代考古學」,它們的年代范圍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直到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美洲各國在政治上獲得獨立。但是,英國的所謂「工業考古學」、美洲的所謂「歷史考古學」或「殖民地時代考古學」,實際上是利用考古學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學。
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學的年代范圍局限於史前時代,即沒有文字記載的古代。這樣,便把許多文明古國的歷史時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學研究的年代范圍之外,這也是不妥當的。考古學不研究近代和現代,而是研究古代,這是必須肯定的。但是,考古學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時代以外,還應該包括原史時代和歷史時代。就中國考古學而言,歷史時代不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還包括秦漢及其以後各代;所謂「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對的。當然,歷史越古老,文字記載越少,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性也越顯著。要究明人類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代的社會歷史,就必須在極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學,因而史前考古學與史前史就等同起來了。
作為實物資料的遺跡和遺物,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是實物資料。有些人望文生義,只看重一個「古」字,以為只要是考證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據文獻資料,還是根據實物資料,都可算是考古學。其實,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的遺存,即古代的遺跡和遺物。這就是它與依靠文獻記載以研究人類歷史的狹義歷史學的最重要的不同點。考古學和歷史學,是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學)的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猶如車的兩輪,不可偏廢。但是,兩者的關系雖很密切,卻是各自獨立的。它們都屬「時間」的科學,都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為目標,但所用的資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獻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狹義歷史學也稱為考古學,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學的基本含義的。
作為考古學研究對象的實物,應該是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則必須是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或是能夠反映人類的活動的。這就說明,考古學是屬於人文科學中的歷史科學,而不屬於自然科學,盡管在考古學的研究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自然科學的技術和方法。

11考古學理論編輯
考古目的
假使沒有考古學的話,我們無從了解人類演化。考古學目的在於了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人類有超過99%的歷史是在史前史,當時的人類並未使用文字,因此並未留下關於他們自身的文字記錄,以供我們研究。在欠缺這種書寫文字的資源下,了解史前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古學。許多關於人類歷史的重大發展發生在史前史,包括在舊石器時代發生的人類演化,當時在非洲,人族從南方猿人發展而來,最終成為當代的智人。考古學也找出許多人類技術演進的訊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發展、煉鐵術的發明、宗教的源頭,以及農業的創造。假使沒有考古學的話,我們無從了解在人類在沒有書寫文字的年代,所發生的演化與技術變遷。
學科目標
①發現、發掘記錄和保護過去人類物質遺存,揭示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定位和相互關系,包括他們存在的物質性背景。
②重建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的古代遺存所代表的人類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③建立古代遺存 的編年序列,進而建立一個特定地區的文化史。
④解釋由古代遺存所體現的人類行為和文化過程所具備的規律性。
研究取向
考古學家並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學理論取向。當考古學於19世紀晚期開始發展,第一個考古學理論取向是文化史考古學,它所具有的目標是解釋文化為何改變和調整,而不是僅僅強調這些文化曾經產生的事實,因此強調歷史特殊論。
在20世紀初期,許多考古學家研究的是與現存社會(例如美洲原住民、西伯利亞人、中美洲人的社會) 有所關聯的過去社會,他們依循直接歷史取向,比較在過去與當代族群及文化群體之間的連續性。在1960年代,由賓佛與傅能瑞等美國考古學家所領導的一場考古學運動,反對當時已經建置完備的文化史考古學。他們提議一種更具科學與人類學性質的「新考古學」,具有假設測試與科學方法,這在後來稱為過程考古學。
在1980年代,興起了一個嶄新的後現代運動,由英國考古學家所領導,包括Michael Shanks、Christopher Tilley、Daniel Miller、以及Ian Hodder,這後來稱為後過程主義考古學。它質疑過程主義對科學實證論與公正性的訴求,並強調自我批判的理論反思性。然而,後過程主義遭到過程主義批評為欠缺科學熱情,而且學者依然爭辯著過程主義與後過程主義的有效性。同時,另一個理論「歷史過程論」(historical processualism)興起,尋求整合出一個焦點,放在過程與後過程考古學所強調的反思性及歷史。
現今的考古學理論采借了來自很大范圍的理論思想,包括演化、現象學、後現代、結構與能動、認知考古學、功能學派、性別考古學與女性主義考古學、以及考古學系統理論等。

『伍』 考古學中經常用到的碳十四測年斷代的原理是什麼

碳十四測年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由芝加哥大學的利比發明的。利比在美國著名的貝克萊實驗室從事放射性研究的先驅。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終於成功地創造了碳十四年代測定技術,並逐漸被考古學和地質學所接受。自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這已成為確定歷史時代的有力工具。為此,利比獲得了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盡管存在此類問題,但碳十四測年仍然是考古學中使用最廣泛,最有效和可靠的測年方法。目前,中國已發布了數千份考古標本,確定的准確性越來越高,其水平已經處於世界前列。鑒於碳14測年技術在考古研究中所發揮的獨特而巨大的作用,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對碳十四測年技術寄託著厚望。

『陸』 考古發現很多黑科技,有人猜測存在史前文明,這種觀點是否有一定依據

在這門學科誕生之初,被稱為“鳥類翅膀”的方法論——類型學和地層學——是由生物學和地質學的理論發展而來的,所以我在這里就不贅述了。事實上,只要我們能探索歷史,任何可用的理論和技術都可以在考古學中得到檢驗和應用。“黑科技”在考古學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發掘類、研究類和展覽類。發掘的黑科技數不勝數,任何一個考古帶頭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黑科技”,比如遙感、無人機、探地雷達等。

慢慢地,人們開始發現考古學家在2D平面地圖上看到的其實是“上帝視角”,我們模擬的古人的景象也是從上帝視角模擬的。古人在個體層面對生命的理解肯定與我們對神層面的理解不同,他們所能看到的領域肯定與我們從神的角度進行的研究不同。

『柒』 遙感考古與傳統考古相比,有哪些優勢

遙感考古,就是利用電磁波等對地表及地下遺跡進行遠距離觀察、探測的手段。相比傳統考古手段,遙感考古擁有很大的優勢。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遙感考古可以通過衛星對一個地區的地貌進行全方位觀察,不會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過去的田野調查主要採用人工調查的方法,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工作量巨大,但收效甚微。 而用遙感技術,卻可一勞永逸,在相同范圍內,效率往往是傳統方法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遙感考古利用遙感圖象,在盡可能減小對文物破壞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了解遺址和墓葬的構造。

閱讀全文

與考古用什麼地理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