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陝西在哪裡
簡稱陝人口 3141萬地理位置 陝西地處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北與內蒙、寧夏接壤,西與甘肅相連,南與四川、重慶、湖北相通,東與山西、河南毗鄰。全省總計2地區8地級市83縣5縣級市西安旅遊特色 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並以高原壯闊、秦川秀明...... 陝西簡介 陝西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之一,公元前28世紀左右,黃帝、炎帝就曾在陝西活動過。自周開始又有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180年。 簡稱陝。省會西安。陝西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20萬年前的大荔人,6000年前的半坡人等都是證明。西周為王畿,稱陝西(當時以陝陌為界,西部為周公轄,東部為召公轄)。春秋戰國為秦地。秦、漢分設郡,唐為多道,後置陝西節度使,為政區名始。宋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中書省。明改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清置陝西省。自西周至唐共13個王朝歷時1100多年在陝西建都。
「八景晏」為唐代菜點。由古城十二花冷盤、八道大菜、四味細點和八種水果組成使人聯想到長安八景,又能遍嘗陝西特產。羊肉泡饃、鍋盔是陝西傳統風味,西安老孫家羊肉泡饃頗有名氣。樊記臘汁肉,老童家臘羊肉最有名。榆林豆腐嫩而柔韌,油旋兒酥香可口。陝西概況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黃河中游,古時在陝原(今河南陝縣)以西,故周初即稱陝西。春秋戰國時為秦國地。秦代為內史及漢中郡、上郡,漢屬司隸和並、益州,唐屬關內、山南等道,宋初設陝西行省,清為陝西省。現轄3地區、7地級市、6縣級市、83縣。50多個市縣對外開放,全省面積19萬多平方千米。省會西安。
陝西氣候
陝西的地形分為陝北高原、關中平原和陝南山地三部分。陝北為黃土高原中心部分,廣布黃土丘陵和塬梁峁、溝川地。關中是清河沖積平原,海拔約五百米,號稱八百里秦川。陝南為秦嶺、巴山和漢水谷地,其間有漢中安康等盆地。秦嶺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嶺北較乾燥、大陸性特徵明顯,無霜期5-6個月,年降水量為800-1000毫米,南多北少。
陝西經濟
陝西農業歷史悠久,多古灌渠關中是著名的麥棉之鄉,渭南花生、寶雞煙葉、韓城花椒及秦川牛、關中驢很有名,陝北盛產穀子和糜子、胡麻等,特產皮子、紅棗、甘草等。陝南盛產亞熱帶農林產品,水稻產量約佔全省80%以上,其他有油菜、蠶桑、油桐、生漆等,紫陽茶葉、商洛枋桃、城固柑桔、鳳縣黨參等很有名。本省的礦產豐富,陝北神府有我國較大規模的優質造氣動力煤田,金堆城鉬礦儲量名列全國第二,生銅儲鋰佔全省一半。錸、汞、鉀、長石和藍石棉,重晶石、磷等礦都很豐富。解放後除開發礦業外,較快地發展了機械、電子、電力、經紡、航空、食品等工業,成為西北地區工業較發達的省份。關中是我國紡織工業基地之一。輕工名產有搪瓷、毛毯、西鳳酒等。陝西地處西北地區通向東南各省的門戶地段,關中、陝南鐵路交通便利。西安是民航中心。
陝西城市
西安、延安、咸陽、銅川、寶雞
❷ 在陝西地圖上找到漢中和安康的位置,它們的地理位置和氣溫有啥關系
好鄰居啊!
❸ 有關於我國各個溫度帶的地理界線問題
一、基礎知識要點
氣溫和溫度帶:
天氣和氣候。氣溫。等溫線。我國冬季氣溫分布概況。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概況。無霜期和生長期。積溫和溫度帶。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降水和干濕地區:
降水。等水量線。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干濕狀況。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位置的影響。地形的影響。季風的影響。冬季風和夏季風。季風活動和各地雨季。鋒面移動和雨帶推移。
氣候特徵: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樣。我國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二、基本訓練要求
1.學會閱讀年降水量分布圖,一月氣溫、七月氣溫分布圖,以及各月氣溫變化和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圖。
2.學會用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說明當地天氣變化和氣候特徵。
3.學會根據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的特點。
4.初步學會評價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讀圖、填圖、繪圖、分析圖訓練
1.讀圖2-4-1
①景觀圖2-4-1a反映了我國黑龍江省北部山區冬季氣候__;
②景觀圖2-4-1b反映了我國海南島冬季氣候__;
③上述兩幅景觀圖反映了我國冬季氣候的特點是__。
圖2-4-1
2.讀圖2-4-2
試比較圖2-4-2a和圖2-4-2b房屋的屋頂有何不同,反映兩地的降水情況有什麼差異。
圖2-4-2
3.讀圖2-4-3
(1)讀圖填空:
圖2-4-3
①1月等溫線延伸的方向大致與__平行,這說明我國冬季氣候受__影響顯著。
②1月等溫線分布__,這說明我國冬季氣溫南北差別__。
③東部地區相鄰兩條等溫線相差__,圖中最高、最低氣溫分別為__、__,這兩地的溫差為__,這說明了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____。
④0℃等溫線大致沿__一線。這條等溫線自西向東經過的省區是__該線以北氣溫__,該線以南氣溫____。
⑤東北地區-12℃,-18℃,-24℃和-30℃等溫線向高緯度彎曲,說明該地區氣溫比同緯度__。0℃、6℃、-6℃等溫線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低緯度彎曲,說明該地區氣溫比同緯度__。
(2)讀圖回答:
①1月等溫線在沿海地區都向北彎曲,這說明了什麼?原因是什麼?
②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一月平均氣溫有何不同?原因是什麼?
③塔里木盆地和祁連山地附近的等溫線都呈閉合狀,它們的氣溫分布有何不同?為什麼?
4.讀圖2-4-4
(1)讀圖填空:
①我國東部地區七月等溫線大致與__平行,它反映了我國東部地區氣溫明顯受到__影響。
②西部地區七月等溫線大致與__平行,它反映了我國西部地區的氣溫深受____的影響。
圖2-4-4
③七月等溫線分布較稀疏,這說明了夏季我國各地溫差__。
④圖中東部沿海兩條等溫線相差的溫度是__,東北北部與南海諸島氣溫相差__,這說明夏季我國南北溫差__。
⑤七月份,除了__、天山和興安山地以外,大部分地區氣溫在__℃以上,南方有許多地方超過__℃。
⑥24℃等溫線從__開始彎曲斜向西南,經過沈陽、北京、山西南部、陝西西部,繞過__,進入__西部邊緣,又經貴州中部,止於滇桂交界處。
⑦七月等溫線在塔里木盆地周圍排列得很密集,其原因是____。
⑧四川盆地東部有一條28℃封閉等溫線,該線以內的氣溫應____。
⑨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區,其原因是____;__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
(2)讀圖分析: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什麼?
5.讀圖2-4-5
圖2-4-5
(1)讀圖填空:
①一月0℃、8℃等溫線延伸方向大致同__平行,說明它們經過地區的氣溫隨__變化而變化。
②圖中0℃等溫線大致經過__。
(2)讀圖分析:一月4℃等溫線在A、B、C三處各出現一個大轉彎,試說明三個大轉彎處氣溫狀況同附近地方相比有什麼不同?其原因是什麼?
6.讀圖2-4-6
圖2-4-6
(1)一個地點氣溫的逐月變化,常用__圖表示。
(2)上述四幅圖圖形的共同特徵是__,它反映了四城市氣溫變化的共同點是__。
(3)①七月份,這四個城市的氣溫從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__,七月份廣州和哈爾濱的氣溫相差__℃,這說明我國夏季具有南北溫差__的氣候特點。
②一月份,這四個城市的氣溫從低到高排列的順序是__,一月份廣州和哈爾濱的氣溫相差__℃,這說明我國冬季具有南北溫差__的氣候特點。
(4)據圖分析四城市氣溫的季節變化有何不同?
7.據下表某地各月平均氣溫資料,繪制該地氣溫變化曲線圖,並回答問題:
試根據所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圖分析判斷它反映了下列四個地區中哪一個地區的氣溫變化情況( )
①東北山區②華北平原③四川盆地④江南丘陵
8.讀圖2-4-7
圖2-4-7
(1)讀圖選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從頭一年秋季初霜到第二年春季終霜的這一段時期,稱為無霜期。
b、從頭一年秋季初霜到第二年春季終霜,這一段時期稱為霜期。除掉霜期,一年其他時期就是無霜期。
c、農作物能夠生長的這一段時期,稱為無霜期,它比當地的生長期長10~20天。
d、從無霜期和生長期的長短,可以比較各地熱量的多少。
(2)從圖2-4-7看看無霜期在300天以上的地區分布在哪裡?
(3)讀圖填表:
9.讀圖2-4-8
圖2-4-8
(1)據圖示內容,填充下面表格:
(2)Ⅰ.指圖說出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各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區、直轄市。
Ⅱ.亞熱帶和暖溫帶之間的界線與一月哪條等溫線基本上是一致的。
(3)Ⅰ.圖上⑤所在的地區屬於什麼溫度帶?它與其它溫度帶的自然景觀和農牧業生產是否相同?為什麼?
Ⅱ.圖中⑥所在的地區屬於什麼溫度帶?為什麼?
(4)讀圖選擇:
Ⅰ.我國溫度帶劃分的指標是( )。
a.無霜期 b.生長期 c.≥10℃的積溫 d.≥10℃的天數
Ⅱ.我國跨溫度帶最多的省、區有( )
a.陝 b.內蒙古 c.豫 d.隴
*(5)分析說明地球上的五帶與我國五個不同溫度帶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10.讀圖2-4-9
圖2-4-9
(1)讀圖填空:
①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__,東南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超過了__;4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__;2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__,西北內陸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__。
②我國各地年等降水量線的延伸方向大致是從__向__方向延伸,大致與__平行,尤其是在__地區表現的更為明顯,其形成這種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的影響。
③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在__和__,其年降水量都在__以上;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__、__、__和__,其年降水量都在__以下。
(2)據圖分析說明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
11.讀圖2-4-10
圖2-4-10
(1)為了反映某地降水量在各月或各個季節分配的情況,常用__圖表示。
(2)將四個城市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及其降水量值,填入下表:
(3)讀圖填空:
①四個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次序是__,
②一般地,將月降水量100mm以上的時期稱為雨季,四個城市雨季由長到短的排列次序是__。
(4)讀圖分析:
①從圖上看,各地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明顯的差異?
②我國年降水量的季節分配特點是什麼?降水過分集中在夏季容易引起什麼現象?
12.讀圖2-4-11
(1)圖上北京降水量最多、最少的年份各是哪一年?它們的降水量各約是多少毫米?
(2)我國南方、北方、西北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小怎樣?我國降水量的年際變化特點是什麼?
(3)北京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可以反映出夏季風活動正常與否的情況嗎?
圖2-4-11
13.根據下表某地各月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狀圖。
14.讀圖2-4-12
圖2-4-12
(1)讀圖填表:
①據圖示內容,填充下列表格:
②據圖填表說明表中所列六個地區主要各屬哪一類或兩類干濕地區:
(2)讀圖填空:
①我國干濕地區劃分的依據是__。
②從我國干濕地區的分布狀況看,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____。
(3)讀圖簡答:
①我國東南部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哪條山脈和哪條河流為界?
②東北地區的北部降水量不多,為什麼屬於濕潤地區?
③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同處西北內陸,為什麼其干濕狀況不同?
④北緯30°線和北緯40°線所經過的干濕地區有何不同?
⑤我國乾旱面積較大的省、區有哪些?這里農牧業的發展要著重解決什麼問題?
⑥我國兼有四類干濕地區的省、區有哪些?
我國兼跨有三類干濕地區的地形區有哪些?
15.讀圖2-4-13
圖2-4-13
(1)該島年降水量分布的特點是__。
(2)該島屬於什麼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16.讀圖2-4-14
圖2-4-14
將圖中城市的數字代號①~⑤填入下表,並在表中填出該城市所在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17.讀圖2-4-15
圖2-4-15
(1)據圖分析位置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2)夏季全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裡?原因是什麼?
(3)由圖2-4-15c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山區的降水比鄰近地區豐富,其原因是什麼?
18.讀圖2-4-16
(1)說出山頂氣溫比海平面氣溫降低大約多少度(℃)?其根據是什麼?
(2)解釋圖內降雨區的成因。
圖2-4-16
19.讀圖2-4-17
圖2-4-17
(1)讀圖填空:
圖中,__圖所示的是夏季風,判斷的理由是①__,②__。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包括來自__洋的__季風和來自__洋的__季風。__圖所示的是冬季風,判斷的理由是①__,②__。
(2)讀圖簡答:
①什麼是季風?季風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②為什麼我國是世界上季風顯著的國家?
(3)讀圖分析:
①分析說明我國冬、夏季風形成的過程。
②分析說明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20.讀圖2-4-18
(1)讀圖填圖:在圖上填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2)讀圖選擇:
①圖中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 )。
a.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b.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額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c.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一線
d.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一線
②習慣上,季風區是指( )。
a.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
b.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
c.受冬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
d.四季分明,風速變化較大的地區
(3)讀圖分析: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氣候上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圖2-4-18
21.讀圖2-4-19
圖2-4-19
(1)在正常情況下,各雨帶出現的月份:
A__B__C__
(2)在正常情況下,各雨帶退出的月份:
A__B__C__
(3)在各雨季范圍線內,注出各雨季大約時間,並說明雨帶的產生及移動原因。
(4)在什麼情況下,黃河中下游地區容易出現水災,而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嚴重?
22.讀圖2-4-20
圖2-4-20
讀圖分析:
(1)四城市一月七月平均氣溫各是多少?它反映出我國冬夏氣溫各有什麼特點?
(2)通過對四城市降水量的分析,結合四城市的位置說明我國降水的地區分布與季節分配有何特點?
(3)通過這些數據說明鋒面雨帶在我國東部的移動規律。
23.讀圖2-4-21
圖2-4-21
(1)圖a鋒面名稱是__暖空氣運動的特點是__。
(2)圖b鋒面名稱是__暖空氣運動的特點是__。
24.讀圖2-4-22
圖2-4-22
圖中畫斜線部分代表青藏高原地區
當我國大陸為某一氣壓系統所控制,其中心氣壓是990毫巴,我國大陸東南的北太平洋海域被另一氣壓系統所控制,其中心氣壓是1015毫巴,此時:
①我國是什麼季節?為什麼?
②我國大部分地區多吹什麼方向的風,為什麼?
③這個季節我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25.讀圖2-4-23
圖2--23
當我國大陸內部為強大的高氣壓所控制,東南部的北太平洋海域為一低氣壓所控制,此時:
①我國是什麼季節,為什麼?
②我國大部分地區多吹什麼方向的風,為什麼?
③這個季節我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26.根據下表回答問題:
北京和武漢一月、七月平均氣溫與
同緯度平均氣溫的比較(℃)
①與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的平均氣溫相比,我國的冬、夏氣溫有何特點?
②我國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徵?該表的數據對比說明了什麼特徵?
③我國氣候特徵是怎樣形成的?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
27.讀圖2-4-24
圖2-4-24
(1)填圖:在圖中填注秦嶺、淮河。
(2)分析:綜合所學的氣候知識,分析秦嶺—淮河一線的氣候意義。
參考答案和解題指導
1.①嚴寒②溫暖③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大
2.①a圖房屋的屋頂坡度大,以利於泄水,它反映了當地的年降水量大。
②b圖房屋的屋頂坡度很小,幾乎是平頂,它反映了當地年降水量很小,氣候乾旱。
3.(1)①緯線緯度
②密集很大
③6℃。18℃,-30℃。48℃。南北氣溫相差很大,越往南氣溫越高,越往北氣溫越低。
④秦嶺—淮河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肅(南部)陝西河南 安徽(北部)江蘇0℃以下0℃以上
⑤偏高偏低
(2)①說明了冬季沿海地區的氣溫要比同緯度內陸地區偏高些。這主要是受海洋影響顯著的緣故。
②a.一月等溫線在四川盆地的成都附近向北彎曲。在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武漢附近向南彎曲。
b.由此可知冬季四川盆地的氣溫比我國同緯度地區要高,冬季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氣溫比我國同緯度地區要低。
c.原因:前者主要是受盆地地形的影響。四川盆地北面有東西走向的高大山脈——秦嶺,它阻擋了冷空氣的南下,氣溫較高;後者主要受冬季風的影響。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連為一體,深受冬季風的影響,氣溫較低。
③塔里木盆地「內圈」氣溫比「外圈」氣溫高,這主要是因為「內圈」深居「盆底」,地形的屏障作用強,氣流下沉增溫等;祁連山地附近等溫線「內圈」比「外圈」低,這主要是因為「內圈」所在地區比「外圈」所在地區地勢高,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4.(1)①海岸線海洋
②等高線地形
③小
④4℃ 8℃ 不大
⑤青藏高原 20℃ 28℃
⑥遼東半島秦嶺 四川盆地
⑦該盆地周圍有高山環繞,氣溫垂直變化大
⑧不低於28℃
⑨受盆地地形的影響青藏高原 地勢高
(2)夏季,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這是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
5.(1)①緯線緯度 ②秦嶺—淮河
(2)①A處在長江中游平原地區, 1月4℃等溫線向南彎曲,說明該地氣溫低於同緯度的其它地區。其原因是由於長江中游地區地勢較開闊低平,與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連為一體,成為冷空氣的通道,冬季冷空氣可以長驅直入,再加上江南丘陵湘贛邊界處地勢高的影響所致。
②B處是處在四川盆地地區,1月4℃等溫線向北凸出,說明當地氣溫高於同緯度其它地區。是因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地,成為阻擋冷空氣入侵的屏障,所以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
③C處是雲貴高原,一月4℃等溫線向東繞其邊緣,這說明當地氣溫較周圍低,其原因是因為高原上有大婁山等高山,地勢高,所以一月4℃等溫線向東凸出繞其邊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月4℃等溫線之所以有上述三大轉彎,主要是受地形的影響。
6.(1).氣溫曲線圖。
(2)氣溫曲線形狀都成「波峰型」。氣溫隨季節變化而變化;七月份的氣溫相差不大;四城市最高氣溫都出現在七月,最低氣溫都出現在一月,表現了我國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
(3)① d c b a; 8℃ 不大。
② a b c d; 35℃ 很大。
(4)①四城市中哈爾濱一月和七月氣溫相差最大,北京、武漢次之,廣州的最小。
②氣溫隨季節變化的規律是:越往北,氣溫隨季節的變化愈顯著,年較差越大。
③四城市一月氣溫相差較大,哈爾濱、北京的在0℃以下,武漢,廣州的在0℃以上。
7.(1)繪圖(略)(2)②
8.(1)b d(2)(略)
(3)
9.(1)(略)
(2)Ⅰ.(略)Ⅱ.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3)(略)
(4)Ⅰ.c d Ⅱ.a
(5)①聯系:a.都以熱量為劃分的原則。這兩個五帶都是以熱量為依據劃分的。前者是以一年中地表應當獲得陽光總熱量的多少為依據的,後者是以生長期中多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的總和——積溫為依據的。
b.我國五帶的絕大部分屬於地球上五帶中的北溫帶,在我國五個不同的溫度帶和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區中,除熱帶外,都在地球五帶中的北溫帶范圍內。
②區別:
a.劃分的依據有別。地球上的五帶主要是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來劃分的,我國五個不同的溫度帶是根據生長期內積溫的多少來劃分的。
b.確定界線的原則不同。地球上的五帶由於只是從有無陽光直射和有無極晝極夜現象的發生為依據而劃分的,所以劃分五帶所考慮的只是天文因素,即以緯度作為五帶的界線。我國五個不同的溫度帶是從積溫和無霜期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故分界線不是緯線,而是等積溫線。
c.劃分的著眼點不同。前者是以太陽輻射的緯度分配來劃分的,不考慮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具體影響,各帶之間以緯線為界。後者是從地面積溫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生產的需要出發而加以劃分的,因而各帶之間的界線較彎曲,無特的走向。
10.(1)①自秦嶺—淮河一線至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1600mm;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和拉薩附近,到達喜馬拉雅山脈東部;通過內蒙古高原中部至祁連山西段再斜貫青藏高原中部,止於雅魯藏布江谷地西段,200mm以下。
②東北西南 海岸線 東部 海陸位置 夏季風
③台灣山脈東側、喜馬拉雅山南坡 3000mm 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北部 內蒙古高原西部 50mm
(2)①我國各地區的年降水量差別很大。
②降水量分布的規律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11.(1)柱狀圖(2)
(3)①廣州 武漢 北京 哈爾濱
②廣州武漢 北京 哈爾濱
(4)①共同點:a.四城市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最少月份都在12月至次年的1~2月份。
b.四城市春季降水逐月遞增,秋季降水逐月遞減。
差異:
a.降水總量的差異:由北向南依次增多,哈爾濱,北京的較少,武漢較多,廣州最多。
b.降水量分配的差異:降水集中的程度不同,城市緯度位置越高,集中程度越強,這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雨季長短不同,南方雨季長(廣州為4~9月,武漢為5~7月),北方雨季短(北京、哈爾濱都為7~8月)。
二是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程度的不同,南方降水季節分配不均,而北方降水季節分配則極不均勻。
c.降水量的高峰月差異:廣州、武漢都為6月,北京為8月,哈爾濱為7月。
②我國各地年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就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降水多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降水量的80%。七、八兩個月更是我國降水最多的時期。降水過分集中在夏季,容易引起春旱、夏澇現象。
12.(1)北京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59年,降水量1406mm。北京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5年,降水量262mm。
(2)①各地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小不等,大致說來,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乾旱地區最大。
②我國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
(3)北京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可以反映出夏季風活動正常與否的情況。在夏季風活動正常或比較正常的年份,特別在夏季風北進、南退正常的情況下,北京的年降水量及各月份降水分配也就比較正常。反之,年降水量偏大、偏小,雨季失常,暴雨如注等情況都會出現。
13.(略)
14.(1)(略)
(2)①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
②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①秦嶺、淮河
②和③(略)
④a.北緯30°線大部分通過濕潤地區,向西是半濕潤地區和半乾旱地區;
b.北緯40°線大部分通過乾旱地區,向東是半乾旱地區、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
⑤(略)
⑥(略)
15.(1)東部向西部減少。
(2)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
16.如右表:
17.見課本59~61頁。
18.見課本60~61頁。
19.(1)b圖①亞洲大陸是低氣
壓;②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太平洋東南,印度洋 西南季風
a圖①亞洲大陸是高氣壓;②風由陸地吹向海洋。
(2)和(3)見課本61~63頁。
〔解題指導〕
①海陸受熱性質的差異:海水和陸地的物理性質不同,對於太陽輻射能量的吸收情況是不一樣的,因而影響到海陸表面增溫和降溫的差異,以致造成海洋上和陸地上氣溫變化和分布的不同。
②季風對氣候的影響:
在對上述兩幅圖進行分析時,一定要抓住氣溫—氣壓—風三者關系這一基本線索,(見下圖),並弄清兩個有機聯系的環節:
■
第一個環節:利用地圖弄清我國的海陸位置:面對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這種特殊的海陸位置,造成了極為顯著的海陸熱力差異。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季風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環節:分析上述熱力差異造成的大陸與海洋之間冬夏氣溫的顯著變化,進而影響氣壓的季節變化。這種氣壓的變化就導致海陸間氣流運行方向的季節變化。這種隨季節變化方向的水平運動氣流就是季風。
20.(1)(略)
(2)①b ②b
(3)距海遠近的不同。(季風區距海近,受海洋影響較顯著;非季風區受海洋影響小或不受其影響)
21.(1)A:5月 B:6月C:7月
(2) A:10月 B:9月 C:9月
(3)見課本第64~65頁。
(4)夏季風到來早、勢力強,鋒面雨帶迅速北移。
22.(1)(略)
(2)見課本第56~57頁。
(3)見課本第64~65頁。
23.見課本64頁。
24.見課本62~63頁。
25.見課本61~62頁。
〔解題指導〕本題和上題的答題要求較高,解題的關鍵是要理解在一般的熱力作用條件下,高氣壓常出現在寒冷的地方,低氣壓常出現高溫地區。因此,當我國大陸內部為一強大高氣壓,而東南部的北太平洋海域為一低氣壓時,即表明此時大陸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出現這種氣溫分布的狀況通常是冬季。那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多吹偏北風。因為風就是空氣的水平流動,空氣總是從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風向是指風的來向。
氣候主要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由於我國冬季盛行從較高緯度的大陸內部吹向較低緯度洋面的偏北風,使受其影響的地區不僅氣溫低而且降水少,因此我國冬季的氣候特點是寒冷乾燥。北方更為突出。
26.見課本66~68頁。
27.(1)(略)
(2)①從氣溫來看: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
②從溫度帶分布來看:該線是暖濕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③從降水的分布來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
④從干濕地區分布來看:該線是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讀圖要覽和專題輔導
一、讀圖要覽
1.圖2-4-25 日平均氣溫≥10℃積溫分布圖
圖2-4-25
試將該圖與「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對照,看看各溫度帶的界線與日均溫≥10℃等積溫線的哪幾條線相一致?
2.圖2-4-26地理位置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圖2-4-26
■
說明:①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緯度高低決定了太陽高度的大小,從而決定了地面獲得太陽熱能的多少。因此,一般說來,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我國南部的氣溫比北部高,緯度位置是主要原因。
②海面和陸面的接受太陽光熱性能各不相同,陸面增溫快,降溫也快;海面則相反。因此,一般地,沿海地區氣溫變化小,降水多,降水季節分配較勻,多形成海洋性氣候。與此相反,內陸地區多屬大陸性氣候。在溫帶大陸東部沿海地區,由於海陸分布這一因素起主要作用,往往形成季風氣候。
3.圖2-4-27 地形與氣候
圖2-4-27
說明:如圖2-4-27所示,A、B、C、D、E五地,它們的絕對高度相同,而地形形態卻相異。A地為高空,B地為高原,C地為高山,D為深谷,E為盆地,各地的氣候大不一樣。A點位於空中,晝夜溫度的變化甚小,所以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徵;B點位於高原中心,白天吸熱快,晚上放熱也快,氣溫變化急劇,所以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的特徵;C點位於山頂,與陸面接觸少,而與空氣接觸較多,所以氣候也顯示為海洋性;D點居於深谷,E點位於盆地之中,兩地溫度都多變,氣溫差較大,大陸性氣候特徵就較為突出。所以,無論從大范圍來看也好,從局部地區來看也好,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是明顯的。
4.圖2-4-28 地形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一)
地勢高低對氣溫的影響甚為明顯。地勢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青藏高原是全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地勢高是主要原因。
圖2-4-28
5.圖2-4-29 地形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二)
圖2-4-29
青藏高原面積廣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對我國氣候有極大影響。
6.圖2-4-30 地形對我國氣候影響(三)
圖2-4-30
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寒潮的南上。秦嶺南、北的冬季氣溫相差很大,就是山脈屏障作用的影響。
7.圖2-4-31 地形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四)
圖2-4-31
夏季,暖濕氣流途經山地時,使迎風坡成為多雨中心,背風坡則降水少,溫度高。
8.圖2-4-32 地形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五)
❹ 在陝西地圖上找一找文中所提及地區的大致地理位置,想一想地理位置與氣溫有什麼關系
地高溫低:)
❺ 在陝西地圖上找一找大智地理位置想想地里位置與氣溫有什麼變化
緯度越高 溫度越低 自己看看
❻ 陝西地理位置與氣溫有什麼關系
陝西省地處中緯地區,從太陽輻射糧的特點上,決定了其在氣候熱量帶中的位置。同時,因東亞季風的影響破壞了行星風帶的正常分布,從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多為荒漠的同緯度地帶,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東亞季風區這塊「綠洲」。
由於陝西省位置偏於內陸,海洋水氣輸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東南沿海那麼充沛,夏熱冬冷的大陸性特點也比較突出。
因此可以說,地處中緯度東亞大陸所具有的特定輻射、環流和海陸相對位置,在根本上決定了陝西氣候具有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和半乾旱、季風氣候的特徵。表現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季升溫較快,秋季降溫迅速;干濕季節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6)陝西地圖地理位置與氣溫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陝西省橫跨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陝南屬北亞熱帶氣候,關中及陝北大部屬暖溫帶氣候,陝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氣候。
氣候總特點是:春暖乾燥,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多風沙天氣;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秋季涼爽,較濕潤,氣溫下降快;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氣溫9—16℃ ,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遞減:陝北年平均氣溫7—12℃,關中年平均氣溫12—14℃,陝南年平均氣溫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陝南為濕潤區,關中為半濕潤區,陝北為半乾旱區。
❼ 秦嶺淮河分界線是什麼
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秦嶺的重要性:
秦嶺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是長江與黃河的水源涵養地;秦嶺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道重要的軍事屏障,無論南方或北方,要想統一往往要翻越這座大山。這也讓秦嶺成了中國歷史上戰爭故事最多的山脈之一;同時位於秦嶺山脈的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寢便位於秦嶺支脈驪山腳下;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是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誕生之地。
❽ 延安的地理位置
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市境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
延安市,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8)陝西地圖地理位置與氣溫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延安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延安市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於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點在吳旗縣五穀城鄉的白於山頂,海拔1809.8米;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
氣候特徵
延安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 延安市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春季乾燥少雨,氣溫回升迅速,氣候多變,有大風、揚沙天氣。季內降水占年總量的17%,3月平均氣溫4.5℃,5月平均氣溫16.9℃,最高可達36.5℃,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最低氣溫可降到0℃左右,出現霜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