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大神:從地理學的角度舉例說明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
可持續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影響滿足後代人需求的發展。有三層內涵: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主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文章很多,自己搜一下。比如從:工業循環經濟、農業——生態農業、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入手。
就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發展科技增強科學創新能力。
節約能源,實現生產的低消耗,同時探尋新能源,求的發展。
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實現高效率生產。
努力發展交通運輸業,交通是對外交流以及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發展新型工業取代高耗能低生產的傳統工業。
努力推動第三產業的進步與發展。
Ⅱ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什麼包括些什麼
可持續發展,是指發展進程要有持久性、連續性。它要求我們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Ⅲ 怎樣區分地理可持續發展里的3個原則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第一,公平性原則,通俗的說就是人人之間、物物之間、人和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家地區之間都是公平的。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個意思。第二,持續性原則,就是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做到發展的連續不斷,一直向前。第三,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之間的問題往往可能發展為全球性問題,所以就要求在解決地方問題時從全球整體著眼,在尊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簡單的說就是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職責。 鄙人才疏學淺,敬上拙見,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Ⅳ 高中地理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①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 年3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 世紀議程---中國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 世紀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