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怎麼寫

自然地理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8-17 18:02:20

① 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特徵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氣候(氣候類型,氣溫,降水)

3.地形(地形類型,海拔,地貌)

4.水文(流量,汛期,結冰期,含沙量,水系發育)

5.土壤(種類,肥力)

6.植被(種類,分布狀況)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1)自然地理怎麼寫擴展閱讀: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② 自然地理條件概述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

山東省域位於我國地勢劃分中的第三大階梯的東緣,海拔和相對高差均不大。全省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和平原,以魯中南山地最高,向四周經低山丘陵逐漸過渡到山前平原和黃泛平原。丘陵區切割強烈,有「山東破碎丘陵」之稱。平原區平坦廣闊,崗、坡、窪相間,微地形比較復雜。

全省地勢以泰、魯、沂山地為中心,向四周逐漸低下,泰山主峰為山東最高點,海拔1545m,魯山海拔1108m,沂山海拔1032m,三山構成山東中部山地的一條東西向地表分水嶺,分水嶺北側,低山丘陵,海拔500~200m,逐漸過渡到廣闊的黃泛平原;分水嶺南側,山地丘陵海拔從1000m下降到160m左右,到沂沭平原為60m左右;魯中山地西側從魯西湖帶過渡到黃河沖積扇,海拔50m左右;東側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渤海中,海岸線長3024km,半島山地海拔一般500~700m,嶗山頂峰最高1133m,平原地區海拔一般5~50m;另有諸島嶼分布在沿海地帶。

(二)地貌

山東地貌類型比較齊全,按地貌形態及成因類型,可將全省劃分為魯中南以構造侵蝕為主的中低山丘陵、魯東以剝蝕構造為主低山丘陵和魯西北堆積平原三大地貌單元(圖2-1)。

魯中南中低山丘陵地貌單元:該地貌單元位於本省的中部,東以昌邑-大店斷裂為界與魯東低山丘陵相鄰,北西以濰坊—淄博—濟南—平陰—東平—鄒城—薛城連線與魯西北堆積平原接壤。該單元呈一向北展布的扇形山地,長期緩慢上升,以構造侵蝕為主,地貌與構造、地層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中山區侵蝕切割強烈,山勢險峻,峰頂海拔超過1000m,最高為泰山主峰,海拔1545m,切割深度大於400m;低山丘陵區,谷淺坡緩,切割深度小於400m;該單元還有由碳酸鹽岩地層構成的侵蝕溶蝕或剝蝕溶蝕形成的低山丘陵,谷坡陡峭,地表岩溶發育;此外,該地貌單元還發育有剝蝕山間平原和山間河谷盆地。

魯東低山丘陵地貌單元:該單元分布於山東省的東及東南部。低山區位於嶗山一帶,最高為嶗山主峰,海拔1133m,切割深度多大於500m,低山丘陵多分布在單元西北部的大澤山一帶,最高海拔737m,低山區山坡陡峻,溝谷發育,且多呈「V」字形,單元內丘陵廣布,地面標高多為100~300m,地形起伏平緩,切割微弱,河谷多呈「U」字形。此外,該單元沿海還發育有海蝕台地和濱海堆積灘地。

圖2-1 山東省地貌略圖

魯西北堆積平原:分布於本省的西北部,屬黃河沖積扇的下游。按地貌成因形態特徵分為黃泛沖積平原,地形廣闊坦盪,略有起伏,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標高一般為75~25m,尚具崗、坡、窪相間的微地貌特徵;黃河河口三角洲平原,分布於利津以東,呈扇形,地面標高15~3m,坡降0.1‰~0.12‰;海積沖積平原,分布於渤海灣、萊州灣沿海一帶,屬海陸交互相沉積而成,地形平坦,地面標高7~3m,分布有沼澤地及新月形沙丘;沖湖積低窪平原,分布於低窪的湖區,周邊微向湖區傾斜,地面標高40~34m,局部地區有沼澤地及窪地;沖洪積山前平原,分布於沿膠濟鐵路以北及津浦鐵路以西,地形較平坦,標高80~40m,坡降6‰~0.3‰;此外,在嘉祥縣以南,金鄉縣以北零星分布有殘山丘陵,多由碳酸鹽岩構成,溶蝕作用強烈,呈孤島狀,殘山標高一般為160~200m。

二、氣象條件

山東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多風沙,乾旱少雨;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素用「秋高氣爽」來贊譽。

全省平均氣溫11.4~14.7℃,呈由西南向東北遞減的分布規律。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4~27℃,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1~-4℃。無霜期200d左右。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0mm左右;其時空分布規律大致是:大氣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歷年最大降水量達1169.3mm(1964年),最小僅445.5mm(1981年),豐枯之比高達2.62倍;年內降水量的季節分布也很不均勻,一年中有56%~71%的大氣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冬季的降水量僅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7%(表2-1)。同時大氣降水的地域分布規律也比較明顯,總的趨勢是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圖2-2)。以日照—棗庄一帶降水量最大,在900mm左右,濱州市以東的黃河口地帶和莘縣—平原—河口以北地帶為最小,僅600mm左右。年平均蒸發量為1100~2200mm,分布規律是由西北向東南遞減。

表2-1 山東省四季降水量分配比例統計表(1971~2006年)

注:據《山東省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

圖2-2 山東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區圖

三、水文與水資源

1.水文

山東河流水系比較發育,除黃河橫貫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全省平均河網密度為0.24km/km2,幹流長度大於10km的河流共計1552條,各地域河流分布特徵是:在魯中南地區以泰沂山脈為中心,形成向四周分流的輻射狀水系。南流河流主要是沂河和沭河,均經江蘇入海;北流河流主要有濰河、彌河、白浪河及小清河的支流淄河、孝婦河和綉江河等;西流河流主要有大汶河,經東平湖匯入黃河;其他還有泗河、城河、白馬河、十字河、洸府河、界河、泉河等,均匯入南四湖。東流河流均很小,如付疃河、潮河、吉利河、洋河、王戈庄河等,集水面積均在500km2以下。膠東半島由昆嵛山、艾山和大澤山等構成一近東西向天然分水嶺,形成南北分流的不對稱水系;南流入黃海的河流主要有大沽河、五龍河、母豬河、乳山河等;北流入黃海、渤海的河流主要有大沽夾河、王河、黃水河、沁河、新安河等,但都源短流急,匯水面積不大。在魯北平原區,除衛運河與漳衛新河穿過冀魯邊界外,主要有徒駭河、馬頰河和德惠新河,均為排洪河流,匯集平原大部分地表徑流流入渤海。在魯西平原區主要有洙趙新河、萬福河和東魚河,均自西向東匯入南四湖。

本省河流分屬海河、黃河和淮河三大流域。陡駭河、馬頰河水系屬海河流域;大汶河、玉符河及南、北沙河等屬黃河流域;沂沭河、南四湖水系及中運河水系,屬淮河流域。其他膠東半島沿海諸河均獨流入海。

最大的湖泊為南四湖,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4個湖泊連接而成,南北長126km,東西最寬處25km。1958年在湖腰建成二級壩樞紐工程,將全湖分為上、下兩段。允許最高水位時總庫容47.3億m3,調節興利庫容17億m3。在南四湖以北原為北五湖,現除東平湖外,其他均已淤廢。東平湖上承大汶河來水,南與運河相接,北與黃河溝通。湖區最高水位44.5m時,相應庫容為30.4億m3。該湖主要以泄洪為主,對黃河洪水和凌汛均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在小清河幹流上,尚有白雲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因多年淤積,湖的容積已不大。1958年開始全省興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已建成大型水庫32座,中型水庫135座,小(一)型水庫840座,小(二)型水庫4643座,堤壩32000多座,總蓄水能力達107億m3

2.大氣降水與地表水資源

根據1956~1999年降水資料統計分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76.5mm,摺合水量1037億m3;多年平均年徑流深145.4mm,相應的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222.9億m3,保證率為50%,75%,95%的年徑流量分別為193.9億m3,120.4億m3,51.3億m3

黃河自河南經山東入渤海,是本省的主要客水資源,據1951~1999年高村水文站監測資料統計,黃河每年平均年徑流量為3858億m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87〕61號文轉發的國家計委和水電部《關於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報告》,分配山東黃河可供水量為70億m3。自1972年以來黃河時有斷流的現象發生,直接影響引黃供水的穩定性。

3.地下水資源

根據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於2002年1月完成的《山東省地下水資源評價》所提供的數據,全省地下水天然總補給量為216.38億m3,其中,礦化度小於1g/L的為139.95億m3,1~2g/L的為53.51億m3,2~3g/L的為12.73億m3,3~5g/L的為10.19億m3;計算全省總可開采資源量為178.65億m3,其中礦化度小於1g/L的為114.31億m3,1~2g/L的為45.49億m3,2~3g/L的為10.65億m3,3~5g/L的為8.20億m3

山東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6,是全國主要缺水省份之一。由於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比較嚴重,引發地面沉降及海(咸)水入侵等地質環境問題,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③ 自然地理概述

一、地勢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距省會鄭州西北70km的焦作市修武縣境內,總面積190km2,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茱萸峰、疊彩洞、獼猴谷、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青龍峽、峰林峽共11個景點,是一處以太行山嶽豐富的水景為特色,以峽谷類地質地貌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精品景區。

雲台山是河南惟一一家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稱號於一身的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位於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的過渡帶上,縱觀全區的地形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往南可分3個部分,即山西高原、太行山東南側斜坡山地、山前平原(圖1)。

晉城、陵川等地屬山西高原,地形顯示出高原特徵,地面高程為800~1000m,東部和南部太行山脈為1000~1400m;往南東從地形分水嶺到山前平原分界線,為峽谷及中低山丘陵,地面高程為200~700m;山前傾斜平原,高程為80~200m。

二、氣候

研究區內,山西高原屬暖溫帶、半乾旱-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乾燥度在1.5以上。而太行山南東側屬暖溫帶、亞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乾燥度在1~1.5之間,其共同特徵是季節性顯著、降水量少而集中。

區內降水量時空變化較大,高原地區多年平均為606.7mm(1952~1987年),最大為1010.1mm(1956年),最小為295.6mm(1965年),多集中在6~8月,計3個月,約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中低山丘陵地區降水量多年平均為700mm(1952~1988年),最大為1190mm(1963年),最小為411.1mm(1965年),多集中在7,8兩個月,占年降水量50%左右。山前平原地區,多年平均為595.4mm(1952~1988年),最大為921.6mm(1965年),最小為289.4mm(1981年),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綜觀全區,暴雨中心集中在廟嶺(玄壇廟)—金嶺坡—西寨山一線。山西及平原區歷年降水量變化見圖2。

高原地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0.7℃,平原地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4.9℃。高原地區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00mm,平原地區為2023.5mm。

圖1 研究區地勢水系分布圖

1—山西高原;2—斜坡山地;3—山前平原;4—地勢界線;5—研究區界線;6—重點研究區界線

三、水文

本區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黃河水系的丹河、海河水系的峪河為常年性河流,其他均為季節性河流。流量變化大,漲落極為迅速。河床漏失嚴重。20世紀80年代以來,除1982年、1988年洪水流出山口外,一般情況下,河水主要在山口以上5~10km內全部漏失。本區河流基本情況見表1。

雲台山主要景區位於子房溝,發源於雙頭泉,沿河有多處泉水補給。流域面積255km2,最大流量69.7m3/s(1957年),平均流量0.20m3/s,在岸上村潛入河床以下。雲台山景區處於子房溝中上游,流域面積90km2

圖2 焦作地區歷年降水量直方圖

表1 雲台地區河流基本情況一覽表

④ 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方法

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
1、地理位置特徵: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2、地形特點描述:地形組成、地勢特點、地表形態、地形分布
3、區域氣候特點描述:①氣候類型②氣溫特點(冬夏氣溫高低、溫差大小、氣溫分布、溫度帶)③降水特點(降水總量、降水空間分布和季節變化、水熱配合情況、干濕狀況)④光照狀況⑤氣候分布⑥氣象災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點
水系特點:①河流長度、流向②流域面積、③支流數量、④河網密度、⑤落差或峽谷分布
水文特點: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節變化大小、③汛期長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結冰期長短、有無凌汛
⑥水能
5.植被、土壤特徵
植被:①類型②水平分布規律③垂直自然帶特點
土壤:①類型②分布③特點
6.自然資源:
(1)農業自然資源:①土地資源、②氣候資源、③水資源、④生物資源
(2)工業自然資源:①礦產資源、②能源、③水運與水能、④土地資源、⑤生物資源
(3)旅遊資源:自然旅遊景觀、人文旅遊景觀

⑤ 如何描述一個區域自然地理概況

從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氣候、地質地貌、主要的生物種類、主產什麼農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或者其他獨有的資源,這些方面進行描述。

比如:四川,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佔地面積達到48萬平方公里,盆地地形,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川最低海拔300-700米,最高海拔4000-4500米,是最典型的盆地地形。

四川是全國的農產品供應大省,是國家最大的糧、油、豬生產基地之一。產作物油菜籽、甘蔗、茶葉、毛竹等作物。同時,四川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等均有分布。

四川還是國寶熊貓的棲息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豐富的植被種類,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著名的卧龍熊貓基地就位於四川。

同時四川的是我國的氣象災害多發地之一,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同時地殼活動比較頻繁,是近現代地震多發區之一。

不是很嚴謹,也不是特別全面,僅供參考。其實描述的語句盡量簡單,易於閱讀。

⑥ 描述自然地理特徵從哪些方面

如你所說的地形的話,你應該主要考慮到是不是板塊的結合去,水流沖擊的影響、以及氣候類型來分析,板塊擠壓,分離地帶形成的山脈和溝谷地形,水流沖擊形成的河灘及三角洲等,氣候的話就是大范圍了,了解區域的氣候類型,如濕度、日照形成的沖刷、大風天氣,長期的沖刷侵蝕使地形也會發生變化,基本就是從這幾個方面考慮,還有一種就是他的固定地形,這就需要牢記,多看看地圖,結合我給你說的那三個方面去分析地形,絕對有用··

⑦ 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可以分幾個方面來做:
地形地貌,平原、山區、沙漠、深林、草原、濕地、戈壁、丘陵、高原等等;
河流、山川 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及山川;
氣候 常年氣候狀況,降雨、降雪、溫度情況、氣候特點等等;
主要城市
人口數量、分布、民族等等
經濟情況,工業、農業等
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任務

⑧ 描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環境一般的包括這些方面:
1、地形地勢;2、氣候,這里包括降水和氣溫;3、河流;4、土壤;5、資源。
你要描述自然環境的特徵就分類別把這些方面的特點說清楚就哦了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別包括什麼

自然地理:氣候(光照、降水、熱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徵)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農業,工業,聚落,交通,商業貿易,產業,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9)自然地理怎麼寫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