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相比於其他國家,有著怎樣的地理優勢呢
中國相比於其他國家,有著怎樣的地理優勢呢
擁有肥沃的土地等地理優勢。
中國相比於其他國家,有著怎樣的地理優勢和劣勢呢?
中國地理環境很好,在歐亞大陸上無出其右;地貌環境很好,關鍵因素是位置。中國如果是島,在太平洋中心,肯定好,不幸的是它有很多的鄰國。美國才是地理優勢最好的國家,美國地理環境才是第一;
美國大部分國土不適種植作物,花費數十億美元維護水源。只能暫時性維持河流位置,否則會回歸原來路線。百萬年後,美國西部終將變的貧瘠;中國經濟依賴沿海城市,這是劣勢。世界上主要城市都臨海或靠近海岸。中國內陸很多大城市,只是不知道而已,像重慶、成都、的內陸。
2.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於北半球。從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關系看,中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國家。
2、緯度位置及其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我國所處的緯度位置和南北的氣候差異,使得我國氣候復雜多樣。
3、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使我國陸上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交往,便於與周邊國家的邊貿往來。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為什麼中國的地理環境是最好的擴展閱讀:
1、中國領土從東西半球看為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為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領土南北跨越近緯度50度,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
2、中國領土四端: 最北端 在黑龍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最南端 在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3、最東端 在黑龍江省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附近)。最西端 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附近)
3. 中國總體上是個多山的國家,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自然條件在世界范圍內算是優越的
首先,中國位於北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降水豐富,適宜農業發展。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提倡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雖然是一個多山國家但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地帶有發達的梯田農業,所以說中國是世界上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我國的多種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制,一年兩熟制,三熟制,兩年三熟制。再是,我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地形多樣,礦產豐富。還有我國被稱做是30度緯線上的綠洲哦。同緯度的大陸東岸都是沙漠但由於我國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夏季風為我們帶來了水和綠。國家的發展是以經濟為基礎的,而農業是人類在滿足自身的基本生存而後發展精神文明的基礎。如果緯度太高太寒冷,緯度太低,過於濕熱。太過於乾旱都不利於人類的發展。
4. 中國地理位置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
就地理位置來說沒有好壞之分,更多的表現為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最好的是美國,美國兩側都是大洋有了大洋的屏障,外敵很難入侵,有著比較安全的發展環境(可以對比一戰、二戰),中國就不同了,周圍國家特別多,多久容易產出糾紛,而且周圍大國林立,(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大國林立不是好事,特別容易產生糾紛,如果是一個強國周圍都是弱國,那麼好事,周圍都是其勢力范圍(不管你是否承認大國強權,但這種強權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中國不像表面對外那麼軟弱)還有就是中國周邊是有核國家最多的(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朝鮮,日本如果需要分分鍾可以造出)。所以就反正環境而言中國並不佔優,可以說是危機四伏。這就是地緣政治
就地理環境而言同樣美國第一,美國的氣候條件較好,而且耕地面積也多,平原也多,中國三分之一是山地,新疆、青藏等這些地區可以說是不毛之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以上,所以也不好。
5. 中國的地理條件有什麼優點
我國地大物博.溫帶、亞熱帶面積廣大,有20多個鄉鎮的寒溫帶地區和9個鄉鎮的熱帶地區.我國幾乎各種地形、地貌都有 ,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幾乎各種氣候都有,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海岸線長(但海域面積不大).我國多種資源豐富.
從我國地理的位置來講,我國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
1、我國是全世界鄰居最多的國家,邊界爭端多,邊界糾紛矛盾非常激烈.我國是東亞國家,是大陸國.由於深入東亞大陸,鄰國很多,從北向南數,有俄羅斯、蒙古、哈莎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海界相鄰)、菲律賓(海界相鄰)、汶萊(海上鄰國)、日本(海上鄰國)、韓國(海界相鄰)、朝鮮.共19個鄰國.鄰居多矛盾就多,這是最起碼的道理.由於極其復雜的歷史原由,我國幾乎與每一個鄰國都有歷史恩怨和邊界糾紛.我國一直面臨周邊威脅.這種周邊威脅將永遠繼續下去.其中,周圍三個大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對我國威脅最大.由於領土領海爭端,歷史仇怨,爭吵天天不斷,使我國沒有一天安寧.每時每刻都處於戰爭的邊緣.幾千年來,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要進行一場戰爭.
2.、我國被周邊國家團團包圍.我國除台灣省東海岸以外,我國沒有一處出洋口.我國出不去.我國雖然有18000公里的遼闊海岸線,但是,海域面積很小,海的周圍遍布鄰國,很多國家擁擠在一起.每一個鄰海國家,都向我國提出領海要求,強占我國島嶼,封鎖我國海路,不斷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我國出去都要走別國的海域.從千島群島向南--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形成第一島鏈,美國利用第一島鏈把我們鎖在鐵籠里.
3、我國山多,高原多,山區和高原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些地方根本不能種莊稼,而平原面積只佔全國總面積的12%.南方多雨,遺憾的是南方卻多山,北方平原多一些,遺憾的是北方卻乾旱.
4、我國沙漠多,沙漠面積為260萬平方公里.
5、我國自然災害頻繁.我國基本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天、秋天,由於受太平洋暖流、印度洋暖流影響,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造成夏秋兩季洪澇.冬天,由於受北冰洋寒流影響,春冬兩季乾旱.
相對位置: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優越地理位置體現在國家安全上,往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亞,往西是乾旱的中亞地區,往南是濕熱的東南亞,還有高寒的喜馬拉雅山,往東就是大海了,這樣的位置使得我國在歷史時期沒有強大的敵人,所以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亞熱帶和暖溫帶、中溫帶分布廣泛,還有小部分熱帶和寒溫帶,在高山地區還有高寒氣候,夏季全國高溫,冬季北冷南熱,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
海陸位置: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到亞歐大陸的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由於所處位置海陸差異大,所以季風氣候明顯,造就了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的「沙漠綠洲」.加上我國我國地形西高東低,利於徑流自西向東,也利於來自大洋的水汽向內地輸送,大氣的海陸循環頻繁.
地質位置:我國位於兩大火山地震帶交匯處,雖然地震頻繁,造成了我國復雜的地形,同時也給了充分的成礦條件,在新華夏的沉積帶和隆起帶蘊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種齊全,為我國今天工農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原料.
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溫度帶、復雜的降水組合成中國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發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和多樣的地域文化.一般分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1)氣候復雜多樣,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海岸線漫長,適合發展漁業
(3)地形多樣,適合旅遊業,礦產業,資源
緯度位置:大多位於中緯度地區,適宜人類居住.
海陸位置:海陸兼備,東臨太平洋,便於海上貿易,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能夠與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直接往來.
氣候:氣候復雜多樣,適於發展多種經濟.
資源:資源豐富,發展經濟的條件優越.
6. 中國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有什麼優勢
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的優勢如下:
一從緯度位置看,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類似寒帶的中年冰雪大,所以緯度位置優越。
中國優越的緯度位置,使我國擁有多樣的氣候和豐富的農作物資源。因此,我國在糧食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
中國南北相距5500餘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形成了西部深入亞洲腹地,東南面伸向世界海洋,在世界軍事地理結構中,我國的地理位置對我們實施積極防禦戰略,制止和反對外敵侵入保衛世界和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
中國地理位置在世界上的這幾大優勢,也使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我們偉大祖國驕傲吧。
7.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多好3大特性讓人佩服,果真是天選之國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有的國家又小又窮,比如太平洋;的一些不知名的島國,有的國家雖小但人均GDP很高,比如位於歐洲的盧森堡,人均GDP世界第一;有些國家雖然面積很大,但發展水平一直停滯不前,比如寒冷半年的俄羅斯,然而,一些國家不僅幅員遼闊,而且發展迅速,如我們的祖國中國
一個國家是不是大國,有沒有發展前景,取決於政策、民生等內部因素。其實先天的地理條件也是極其重要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無疑非常優越。緯度、地形和海陸的三大優勢令人欽佩。確實是個物競天擇的國家!
緯度優勢
緯度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農業是發展經濟的第一要務。這個國家的人民只有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有足夠的糧食,也只有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繼續發展工業、第三產業等其他產業。但是,農業需要高緯度的條件。
緯度太低就太熱了。由於天氣炎熱,許多喜歡溫暖涼爽環境的作物無法生長,從而造成很大的限制。
例如,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個熱帶地區面積很大的國家,只能種植橡膠、椰子和其他作物,這顯然不足以養活自己。盡管大米可以作為主食種植,但與中國相比,它缺乏多樣性
必須說,具有上述三個特徵的中國,確實是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個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且完全保留了當時文化的國家。具有這三個特點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可見中國作為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的珍貴。
由於它的緯度、地形和海陸,中國今天有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就緯度而言,中國地處溫帶,氣溫適中,氣候宜人,不僅創造了作物的多樣性和充足性,也為中國人民創造了良好的宜居環境
就地形而言,中國平原面積廣闊,適合人們聚集和生存,也有利於交通便利和人員物資的流動。東高西低的地形特徵使中國河流復雜,水資源豐富。
在海陸,漫長的海岸線為中國海軍提供了訓練場地,也為中國人民帶來了豐富的海鮮資源。海洋帶來的海洋性氣候也使沿海地區冬不冷夏不熱,環境宜人,心情愉快。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的自然選擇的國度。
總結:
現在,我國也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這是最好的時光,這是最喜歡的時光。
這個時代,每秒鍾都有無數的機器在嘎嘎作響,每秒鍾都會有很多新的變化發生。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生活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物競天擇的國家,怎麼能夠懶散頹廢呢?
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既然生活在這樣一個好時代,生活在這樣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就要為祖國的建設和時代的發展而奮斗,不懈努力!作者認為,這不僅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也是為了為我們美麗繁榮的祖國做出貢獻。我相信,在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自然國家會越來越好,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發達國家。
8. 為什麼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縱觀世界,山川地貌最特殊的地方無疑就是中國。中國地理環境可謂之得天獨厚,全世界僅此一家。也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山川地貌,讓中國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
縱觀歷史,大中華文化圈的范圍可謂之無比廣闊,西到鹹海,西北到阿爾泰山脈以北,西南到緬甸、尼泊爾,東到大海以及日本朝鮮,東北到庫頁島,白令海峽,北到貝加爾湖畔,南到南海以及東南亞諸國。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公里,當然中華核心區也就是北到燕山陰山一代,南到南沙,東南到台海澎湖,西到橫斷山脈,新疆,東到大海的近500萬平方公里土地,拓展區則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三省以及俄羅斯侵佔中國東北西北的領土。今天中國,雖然飽經風霜,但值得慶幸的是,基本繼承了大中華圈核心部分,也為中華民族重新崛起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華文明起源於陝西河南兩地,伏羲女媧、三皇五帝活動范圍基本在河南陝西一帶。到秦始皇時期,中華文明圈大幅拓展,東到到海,西到河西走廊,西南到四川雲南,東北到遼寧,北至陰山山脈。當然,秦始皇死的太早,如果能再活20年,或者說其後代子孫能有像秦始皇這樣的,估計秦國疆域還會繼續拓展。到唐朝,中國領土面積拓展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到大清乾隆盛世,中國統治這約13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但從地形看,這可能是冷兵器時代中華帝國疆域拓展最大限度,原因很簡單,以當時人類發展條件,中國獨特的地形限制了疆域進一步拓展。
從長安出發,往西祁連山,阿爾金山、進入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當時的條件,基本沒有通過可能,如果往北,則進入天山山脈和阿爾金山谷口,面對這兩座長達2000多公里的高聳大山,冷兵器時代軍隊也很難通過,即使過去了也回不來。如果繼續往西近3000公里的昆侖山則將消滅任何一支強大軍隊的夢想。往西南,橫斷山脈則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險,縱使僥幸通過,進入青藏高原,面對喜馬拉雅山脈,也基本是死路一條。
古代打仗,打得是錢糧供給,大山巨流則是錢糧供給天然掣肘。當然,中華雄主往西往西南都攻不出去,那麼西方強大的霸主(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也攻不進來,即使他們有心進攻,估計實力也大多消耗在雪山峻嶺,嚴寒荒漠中,不僅糧草無法供給,嚴酷的自然條件也讓這只軍隊消耗殆盡。僥幸到達中原,或許已經不是軍隊,而是難民,也只能沿街乞討,淪為笑柄。
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嶺,荒漠乾旱,基本滅絕了西方大國入侵中國的夢想。東南到遼東半島,茫茫的大海,冷兵器時代也沒有任何一支強大力量能通過廣闊無垠的海洋來進攻中國。東西南都有天然屏障,如此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僅此一塊,這是上天賜予中華的寶地。而縱觀世界其他文明古國,則沒有中國如此幸運。印度基本屬於無險可守,自己處於一塊肥沃的大平原上,而西方的波斯,阿拉伯帝國的騎兵基本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希臘文明也是如此,基本處於無險可守地步,戰爭頻發,民族爭斗不斷,這無疑讓文明如曇花一現,始終無法像中國那樣幾千年持之以恆的積累。
當然,但從中國地形來看,中國敵人可以從西南穿過雲貴高原進入中國。假設一支來自印度的入侵者從西南出發,進入雲南,廣西、貴州,則有可能進入中國。但也僅僅是進入而已,這里做一個推斷,一支10萬人印度軍隊從西南進入雲貴廣西,走了近2000公里崇山峻嶺,相信這支軍隊或許得損失一半。再往前走,他們往北則會面對巨流長江,假設他們沿著長江東進,則會遇到大巴山脈和武夷山阻隔,如果中國軍隊在大巴山和武夷山扣設防,或許就是西南疲憊之師的滅頂之災。當然,僥幸有5000人沖出重圍,他們也只有兩條路,一是往正東方向走,因為北面的雪峰山和南嶺是到難以逾越的屏障。二是沿著珠江東進,繞過南嶺武夷山脈,則進入江浙地區。這條路倒是可行,問題是,這一趟下來差不多有5000多公里,這支5000人的軍隊沿途被圍剿,疾病天氣消耗,到江浙估計也幾乎全軍覆沒。到了中國,卻已經成了一隻病鳥。
當然,歷史上中國也並非完全沒有敵人,中國歷史上來自北方的敵人異常兇殘。雖然中國北方有南北走向長達1000多公里陰山,還有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呂梁山、太行山、燕山阻隔。但相對西南,這些山脈略顯單薄。每每在漢民族為主的中原政權因內耗力量削弱時,北方游牧民族便開始突破賀蘭山與陰山,陰山與燕山,祁連山與賀蘭山的重要關口,進入河套和京津地區,中原政權則不得不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強大騎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路線一般為三個方向,一是東北方向,突破燕山,從燕山和太行山口進入華北平原,或者突破山海關,從遼東走廊進入中原。二是西北方向,經過河西走廊,穿過祁連山賀蘭山口,進入黃土高原,進入關中,威脅長安、洛陽。三是正北向,經過陰山與賀蘭山口,進入河套地區,騎兵直奔關中平原。
雖然歷史上中原政權大多數時間基本可以成功抵禦來自北方敵人,但北方游牧民族依然能時不時也能進入中原,將中華文明擠壓到江南一禺,甚至如蒙古、女真那樣完全統治中國。但每每當他們入住中原建立政權後,就自覺不自覺的融入到中原文化中,成為中華文明一部分。而這則正是中華文明綿延5000年經久不息的原因所在。中華文明獨特魅力具有無比強大的感召力和親和力,讓北方游牧民族主動融入。
當歷史進入19世紀,冷兵器時代結束了,中國真正的威脅終於來了!雖然中國地形地貌得天獨厚,但正是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讓18世紀的中國人變得故步自封,盲目自大,視天下諸國為蠻夷,自視天朝上國。而正是這種盲目自大使中國錯失了與西方同步發展機遇,大清帝國雖然能平息陸地上敵人,但面對西方大炮利艦,大清帝國一敗塗地,割地賠款。淪為西方國家凌辱的對象,甚至連一直對中國奉若神靈的倭國,棒子國也對中國虎視眈眈,踏上中國土地便狐假虎威其凶惡甚於西方人。可惜,既然上天能賜予中華世界上最好一塊土地,這塊土地能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創作最璀璨的文明,那麼這塊土地上人民也絕非他人魚肉,只要這塊土地上人覺醒,團結,外來的敵人就必敗無疑。
世界5000年文明史,中華至少4800年處於世界之巔,而今經歷了百年風雲的中國已經重新崛起。1949年到今天,中國經過68年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軍事實力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今日之中國依然以西方三倍速度快速前進。放言中國周邊,聚集了世界一半人口,世界1/3的經濟產能,中國周邊依然是當今世界人氣最旺,經濟最活躍,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沒有之一。雖然,歐美日一些國家對於中國及其周邊的崛起充滿敵視,並利用歷史上他們留下的一些邊界糾紛不斷挑撥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但只要中國這個核心依然穩固,以目前中國之國勢,沒有任何一個敵人可以打敗中國。
中國最大的敵人只有自己。如果中國能夠在現代工業飛速發展的前提下,處理好內部問題,解決好發展與環境、發展與民生的問題,執政黨自身建設問題,在民主、法制建設上有更大突破。20年之內,中華將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9.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有哪些
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亞熱帶和暖溫帶、中溫帶分布廣泛,還有小部分熱帶和寒溫帶,在高山地區還有高寒氣候,夏季全國高溫,冬季北冷南熱,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
海陸位置: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到亞歐大陸的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由於所處位置海陸差異大,所以季風氣候明顯,造就了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的「沙漠綠洲」。加上我國我國地形西高東低,利於徑流自西向東,也利於來自大洋的水汽向內地輸送,大氣的海陸循環頻繁。
地質位置:我國位於兩大火山地震帶交匯處,雖然地震頻繁,造成了我國復雜的地形,同時也給了充分的成礦條件,在新華夏的沉積帶和隆起帶蘊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種齊全,為我國今天工農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原料。
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溫度帶、復雜的降水組合成中國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發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和多樣的地域文化。
10. 為什麼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形呈現三級階梯分布,多種多樣的氣候和地形賦予了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形包括了世界最高海拔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大流動沙丘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最大黃土高原,世界第二大長河長江,世界海拔最高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等等。
中國地形集合了山脈,高原,盆地,窪地,丘陵,峽谷,深淵,沙漠,草原,沼澤,雪地等;自然氣候包括了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高山氣候等。
有這么多的地形和氣候,中國還不是得天獨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