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高三暑假怎麼學

高中地理高三暑假怎麼學

發布時間:2022-08-18 02:45:17

Ⅰ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

個人意見:(培養興趣是關鍵。)
首先熟悉地圖,這個是前提。不看圖的話什麼都幹不了
然後是學時注意總結框架(無論人文還是自然)
例如農業區位條件:自然條件包括:地形
氣候
土壤
水源
光照(這5個大的因素)
社會人文條件包括:工業基礎
科技水平
政府或國家的政策
勞動力
市場
歷史開發條件等(答區位條件的題總分為2個大條件94人文條件和自然條件,然後再寫2個大條件的小條件,但總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
一般上的框架都可以用的)
再者可以通過做一些題目來培養答題的感覺(熟能生巧嘛,多做些題,以後答類似的題也不會無從下筆了```)
這只是我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總結框架真的很管用的

Ⅱ 關於高三地理學習方法

高三地理復習應注意的九大知識點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於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六、判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2.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3.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七、判斷岩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岩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根據岩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岩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4.根據海底岩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岩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製冰川發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九、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別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系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不論在哪裡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烈度大。(5)地面建築: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築物處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口、建築物密集區比人口稀少、建築物少的地區烈度大。

Ⅲ 高中地理怎麼學習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Ⅳ 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有哪些高三急求,謝謝

學好高中地理的九條合理化建議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

八、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2.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4.垂直氣溫的計算。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6.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7.晝夜長短的計算。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Ⅳ 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

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步—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

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等等。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

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Ⅵ 高三一輪復習中,地理科目應該怎樣學習呢

高三是人生當中的一次分水嶺,是青春奮斗的一個重要檢測,是十年寒窗苦讀的一個重要見證。經過不斷的訓練和復習,只期盼自己能夠在高考當中金榜題名,取得優異成績。那麼在高三一輪復習中,地理科目應該怎樣學習呢?

地理學科是真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科,我們可以在地圖之中閱覽七大洲,四大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壯闊之景,熱愛地理,熟記地圖地形,打牢自己的基礎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提高自己的答題模板,一定會在高考當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讓自己的青春不留遺憾。

Ⅶ 高三地理怎麼學好

首先不要著急,緊跟老師,做到以下幾點:
1.記憶地理規律:如,橫斷山脈,南北縱裂,山高谷深
2.多看地圖
3.買一本試題
4.多背山脈,地形......
其實地理很簡單

Ⅷ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我是高三學生地理很差

其實學好地理很簡單。
如果是想學到還不錯的水平,那麼你必須把幾乎每個知識點都掌握,看起來這似乎很困難,可是這並不難完成而且必須完成!只要有空就去記憶知識點就OK,有些知識點很難記,可是如果形成網路的話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赤道低氣壓帶降水多,為什麼呢?因為是受熱多,形成上升氣流,同理,在沃克環流中,赤道太平洋西側降水也多,原因是一樣的。有些知識點在記憶中,就會自動歸類。而且記憶實例,是幫助記憶知識點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是想學到特別拔尖的水平,那麼一些很刁鑽的知識點你也得記住,這些知識點考的幾率不大,但有時考到也是一兩分的那種。比如剪羊毛的季節是在冬季,英國有北海一般的控制權,所以英國也享有北海油田的控制權,所以英國是發達國家中極少的能自給石油的國家。這些知識點都是靠平時的積累,地理課上能積累到很多。這種題目一般會出現在大題或選擇題中的一個小選項中,碰到了就拿分。有機遇性的,所以你最需要做的還是掌握基礎!!
千萬別死記硬背!否則愈背愈沒有信心,地理不是歷史!是絕對需要技巧的!你記住了風由高壓指向低壓以及地轉偏向力,你就能記住全球6個風帶的風向以及東亞、南亞季風冬季夏季風風向。所以千萬別灰心,有信心就有希望。有了技巧和努力,你肯定能成功~~
我今年剛高考結束,高考前地理是我最不擔心的科目,並不是說我一直地理就好,我高一高二沒聽過地理課,但是高三隻是課上認真聽聽,回家也沒怎麼花費時間,現在地理學的也很好。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課堂!(我的例子不是讓你高一高二去偷懶的,如果高一高二就能記憶很多知識點,高三聽完復習課,基本上你就無敵了,再加上少量題目練習鞏固)回家後在加強記憶,題目別做太多,尤其是沒有基礎的時候,做的越多到時錯的越多,越不想學。你就聽課,背書!高考沖刺階段結合看著高考地理考綱,看著其中某一條內容,你能想到跟它相關的幾乎所有知識點時,你就成功了。比如你看到城市化這一考點,你能想到城市化的定義、進程、影響(利弊)、意義、措施等等,你能知道城市病和城市化的影響兩者不是一概念,那麼你的背書就很有效果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我覺得自然地理方面比較簡單,都是死的,就是記憶、計算。而人文地理就比較煩躁了,有時答了交通,答案偏偏是勞動力,這方面也得下些功夫!你在學習的這方面的時候,結合著課後習題,多去看看,多看就有更多感覺。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嗎~~練習放在背的差不多後再去做。這樣比較有效果,可以檢驗哪方面記得不牢。
哦,對了,你可以多多請教你們老師,老師不利用多可惜啊~~有不懂就去問,不會技巧記憶問題,也去問,聽聽你們老師怎麼記住這些知識的,很有啟發。

最後,祝你地理輕松拿下哈,加油~~謝謝採納!

Ⅸ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高三地理復習方法
在高中的學習當中,很多人都抱怨地理很難,也的確是這樣的所以在高三地理的學習當中,掌握方法相當重要,可以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
高三地理可以分為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也應有不同的方法。
第一是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相對最難的部分,有很多計算,對於文科生來說絕對是個難點。 對於自然地理,首先掌握書上的相關概念是前提,平時要養成多看書的習慣。但也不是說要花很多時間去看,而是要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比如說課間、睡覺前、起床後。看過後也要經常溫習,經常回顧。然後,就是要做題目,做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做的題量不用太多,但也不能不做,要培養做題目的感覺。做題要仔細閱讀題目,抓住每個信息點來解題。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就要認真聽老師的分析,要理解老師講的東西。我不喜歡用錯題集,因為錯題實在是太多了,收集起來有點煩的,而且每道題目中總不會一點都不懂的,把你每道題目中不懂的地方所謂的盲點,或者是新的知識點集中起來,復習時可以多看這本的,
第二是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的關鍵是看地圖,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背得出來。平時要多看地圖,基本上要在腦中形成地圖的大致輪廓。同學之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拿著地圖冊互相問問題,大家一起看地圖比較有味道。此外,要善於聯想,比方說看到赤道,就會聯想到赤道穿過哪些國家,赤道附近的氣候等,再聯想到穿過赤道的國家的有什麼地理特徵,氣候,資源,經濟,綜合國力,等等。看到某樣事物就會樹枝狀般聯想開去,那這樣掌握的知識點就多了,面也廣了。

Ⅹ 高中地理怎麼學啊已經高三了,但地理就和聽天書一樣求解答!急!!!

1.老師上課講必須聽!(即使前兩年什麼都沒學,只要高三所有地理課認真聽,最少高考時地理這課可以拿到基礎的50分)
2.看地圖。一般到高三老師會要求買一本地理圖冊。先將世界各國(較大的國家,如美國;地理位置較特殊的國家,如希臘(地中海氣候))的位置記住!閉上眼睛會在腦海里形成一個世界地圖的樣子,然後將重要的經緯線記住。(這個老師在復習時會告訴你們哪些重點記,如果不說,你可以自己總結,至於哪條重要,就是隨便說一經線一緯線你就知道這是哪,如東經116度和北緯40度),不要著急,每天都翻翻地圖,有一兩個月它就會如映在腦海中一樣。(然後就不用每天看了,在當天有地理課的早自習拿出來看看,回憶一下有什麼想不起來的,重點背背)(同時中國的各大山脈及河流的經緯度也要了解,如要知道在地圖上秦嶺的上邊是什麼,下邊是什麼)3.背氣候。一定要把各氣候的特點背下來(如熱帶雨林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溫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氣溫,雨季和旱季的時間(溫帶季風如果我沒記錯只有北半球有);溫帶草原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乾季和濕季的時間等等,根據這些來區分各種氣候,以便做題)還有記住哪些城市是地中海氣候的代表,除歐洲地中海周圍的國家外,代表城市有:澳大利亞的珀斯,埃及的開羅,義大利的羅馬,智利的開普頓,美國的紐約。(你們老師應該還會把各種氣候在全世界的分布跟你講)4.區域的背誦(最好理解)重點在於(我未特殊說明的地方或國家,你的老師講那時,講什麼記什麼):①中國的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三角,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和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台灣。②歐洲的德國魯爾區,義大利的新老工業區,英國的地理位置,阿爾卑斯山的位置及其對周圍國家的影響,斯堪迪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俄羅斯③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及其上的國家,印度(重點!!老師會講),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 ...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高三暑假怎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