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省的特殊地理環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有哪些優勢
貴州省位於雲貴高原地區,地形比較崎嶇,喀斯特地貌面積很大,不利於交通線建設,有利於發展旅遊業;貴州省是過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風情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旅遊資源;貴州省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能源工業;山區可以種植經濟林木和果樹,經濟發展迅速。
⑵ 貴州省的特殊地理環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1、優勢:貴州處於雲貴高原東部,屬於季風氣候,境內地形復雜,垂直氣候明顯,有利於於多種動植物種類的生長繁衍、引種馴化和種植,培育了我省地區各種各樣的生物資源,形成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和潛力。
由於獨特的高原性亞熱帶氣候,可以發展立體農業,進行花卉、亞熱帶水果、葯材的種植。同時,還有我大力發展貴州的特色牧漁業、農產品,反季蔬菜等。另外,因為農產品價值較低,可以對其進行加工,增加其附加值,發展特色農副產品。
2、劣勢:可利用土地面積低。貴州地區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遍布,再加上部分地區石漠化嚴重,導致可用於農業發展的土地面積較少;由於高原山地地區交通路線的修建難度較大,貴州省的交通相對其他省市來說處於劣勢,再加上農副產品的保鮮期限較短,這讓貴州的特色農副產品難以輸送至外省市場。
(2)為什麼貴州有地理環境特殊擴展閱讀:
貴州省的特色產業在未來發展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會有機遇,也會有風險存在。貴州省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要從自身出發,找到存在的問題,然後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相信我們省內有很多獨一無二的東西,未來這些東西也會轉化為巨大的優勢資源。也許正是因為現在的不足才讓貴州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說,貴州省未來特色產業的發展有無限的可能。
⑶ 貴州地理地貌特徵是什麼
1,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土地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2,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 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 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
3,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4,貴州植被豐厚,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 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 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地形特徵:
1,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 貴州龍宮喀斯特地貌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⑷ 貴州有哪些自然優勢和地理優勢
貴州黍稱「黔」或「貴」,位於中國大西南東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4%。省會貴陽市距重慶長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廣西北海直距約500千米。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省份,是西部大開發的沃土。�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通稱貴州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地貌的特徵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海拔1444米;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淑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特徵之二是境內岩溶地貌分布范圍廣泛。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且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年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溫一般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溫一般在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全年日照時數約1300小時,無霜期為270天左右,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因素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尤嚴重。�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4%。土壤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一黃壤地帶。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西南部為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西北部為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多為黃棕壤。此外,還有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澤土、石炭、石質土、山地草甸土、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對於農業生產而言,貴州可用於農、林、牧業的土壤僅佔全省總面積的83.7%。�
貴州植被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的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6氵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大體上,貴州河流為山區雨源型河流,數量較多,處處川流不息,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另外,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立體農業特徵明顯,農業生產的地域性較強,適宜於進行農業的整體綜合開發和發展特色農業。
⑸ 貴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凝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6.1%,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百分之35.0,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⑹ 分析貴州地理環境的有利與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氣候優越: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礦產豐富: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
河流眾多:貴州河流數量較多,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水能豐富。
生物資源豐富:貴州省有野生動物資源1000餘種,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達50%。
2、不利因素:
交通不便: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耕地不足:貴州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較少。2002年底,貴州省實有耕地面積176.94萬公頃,比2001年減少6.29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5公頃,遠低於全中國平均水平。土層厚、肥力高、水利條件好的耕地所佔比重低。
⑺ 貴州的地勢是怎樣的
貴州高原高是河流強烈切割的岩溶化高原山地。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由西向東形成一個大梯坡,由西、中部向南、北形成兩個斜坡帶。這一地勢特徵使貴州的水系順應地形大勢由西、中部呈帚狀向北、東、南三面分流,且區域地貌及其地貌類型組合也隨之不同,表現出有規律的分布。西部是貴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亦是雲南高原的東延部分,高原面大部分保存較好,高原的邊緣才是切割強烈、地勢起伏較大的中山地貌。中部是典型的山原和丘陵分布區。省會貴陽市。貴州地理環境特殊,境內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野生動植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周恩來總理曾贊揚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人民勤勞」。遵義以南、鎮寧以北、黔西以東、鎮遠以西這一廣大地區,是丘原的主要分布區,在此以南、以北,則是山原分布區,即南、北兩大斜坡區。東部包括松桃、銅仁、江口、玉屏、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與湖南低山丘陵區連成一片。
⑻ 貴州地理位置和特點分別是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特點是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總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貴州的地理: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
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州
⑼ 簡述貴州的氣候、地貌特點對發展的特殊影響
屬喀什特地貌,亞熱帶濕潤性氣候!由於地貌原因造成交通發展不利,耕地面積小,日照時間短等不利因數;但是這也造就了貴州美麗的山水和涼爽的氣候!所以貴州大力發展旅遊等第三產業是最佳選擇。
「天無三日晴」的氣候特點對貴州發展的影響:
有利方面:
(1)降水豐富。貴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間。
(2)光、熱、水同季。夏季陽光充足,也是雨水最多的季節,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3)立體氣候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利於開發立體農業。
(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0℃~20℃,冬季最冷月氣溫3℃~6℃,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22℃~26℃,氣候十分宜人。
不利方面:
(1)乾旱。是危害貴州農業最嚴重的氣象災害。因為貴州山高坡陡,又是喀斯特地貌,降水流失很快,土壤保水能力差。有春旱和夏旱。
(2)「倒春寒」。3、4月間,出現的「爛秧天氣」
。
(3)「秋綿雨」。8、9月間的低溫冷害,影響水稻的揚花和灌漿,造成減產。
(4)冰雹、洪澇等。
⑽ 貴州的地理環境有哪些利弊
利:貴州的地形主要為高原,地形崎嶇,有利於發展立體農業,喀斯特地貌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弊: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制約著
當地經濟
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