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問題.
主要是青藏高原
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一祁連山一橫斷山一線
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線
2. 我國一二階梯的分界限是什麽,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麽
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
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
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2)地理界限的一級二級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我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的地理優勢:
1、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於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攜帶大量的水汽,深入到內陸較遠處,改善了農作物、林木、牧草生長的水分條件。
2、向海傾斜的地勢,使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河從西向東流向海洋,不僅溝通了東西交通,也溝通了南北方沿海、遠洋航運與內河航運之間的聯系.
3、東部大平原大體連成一片,大多是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有利於耕作業等生產的發展,成為我國開發程度高、經濟文化發達、人口稠密、城鎮密集的地區。
3. 中國地理第一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是什麼第二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呢
地形一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地形二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 中國地理中,第一、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麼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西部海拔高,東部海拔低,如圖突出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我國陸地地勢可劃分為三級階梯。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
(4)地理界限的一級二級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三大階梯簡介:
1、第一階梯
青藏高原,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2、第二階梯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盆地有: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3、第三階梯
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陸架(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5. 地理界線的分類
按屬性可分為:①自然地理界線 。如土壤界線 、植被界線、自然區劃界線等。
②社會經濟地理界線。如行政區界線、經濟區界線等。由於地表地域分異現象多為漸變的,故大多數地理界線具有模糊性,常表現為具有一定寬度的界帶,僅少數是清晰的,如行政區界、流域界線、斷層構造線等。
按屬性分為自然地理界線和社會經濟地理界線兩大類。前者如土壤界線、景觀地球化學界線、自然區劃界線等。後者如行政區、經濟區、文化區、大都市區的界線等。因地域分異現象大多為連續漸變的,只是分異梯度各處不一。故地理界線除少數(如行政區界線、流域界線、斷層等構造地貌界線)較為清晰外,大多數具有過渡性和模糊性。通常在不同地域單位之間的轉換和過渡地帶,地域分異梯度最大,這些轉換或過渡帶實際上即為相鄰地域單位的分界。故嚴格講地理界線不是一條把相鄰地域單位截然分開、「非此即彼」的線,只是有時根據科學認識和應用目的的需要,把過渡帶上變化梯度最大的點的連線作為界線。地理界線也是動態變化的,隨著自然環境的演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消失或在空間上擺動。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地理界線這一概念的含義不斷拓寬,由地域(空間)界線拓廣到非地域(空間)界線,蘇聯地理學家羅德曼(B. B. Rodoman)等人提出時間界線、分類界線、倫理和法律界線等新的概念。客觀地認識和劃定地理界線,是地理學揭示地理環境時空有序性規律的重要途徑,在應用上也具有很大價值,如確定作物種植界線。 我國地勢階梯界線
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氣候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2)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熱量界線1月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6.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乏。
我國四大海域的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 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
我國水文界線
(1)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2)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3)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2)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1)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C積溫3200°C等值線。(2)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3)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兩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賀蘭山一帶,相當於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我國綜合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河流汛期長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線。 人口密度界線
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6. 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分界線的 地理意義
我國地勢階梯界線
地理意義
我國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國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這種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是河流自西向東流,也使許多大河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種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是來自東部海洋的濕潤氣流,直接進入內陸,帶來豐富的降水.
7. 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1。2級。2。3級的分界線都給我。拜託!!要考試了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的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線是: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山脈,經祁連山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鋒山。
8.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什麼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界線(秦嶺、淮河)、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大興安嶺、長城)、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指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其中, 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 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的影響因素: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與400mm等降水量線一致。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0℃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
界線C:主導因素是降水和地勢地形,是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9. 第一二級階梯和第二三級階梯的地理意義及其兩側的地理差異 學霸們求幫助!!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的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線是: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山脈,經祁連山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鋒山。
我國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國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這種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是河流自西向東流,也使許多大河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種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是來自東部海洋的濕潤氣流,直接進入內陸,帶來豐富的降水.
10. 我國地理一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麼
您好,我給您一份詳細的關於地理分界線的資料啊!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該線西北部人口稀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地區和半乾旱地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3)冬小麥與春小麥種植區的界線:古長城。
8.行政區界線
(1)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2)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3)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4)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5)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6)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7)河北省與山西省的界線:太行山。
9.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兩側有很大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積溫
大於4500℃
小於4500℃
年降水量
大於800mm
小於800mm
一月份平均氣溫
0℃以上
0℃以下
溫度帶
亞熱帶
暖溫帶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干濕地區
濕潤地區
半濕潤地區
植被類型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土地類型
水田為主
旱地為主
熟制
一年兩熟
二年三熟
分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也有較大差異:
大興安嶺以東
大興安嶺以西
降水量
大於400mm
小於400mm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半乾旱地區
地勢階梯
第三級階梯
第二級階梯
地形區
東北平原
內蒙古高原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季風區
非季風區
內外流區
外流區
內流區
農業地域類型
種植業
畜牧業
植被類型
森林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