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經濟地理特徵」
所謂「經濟地理特徵」,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主要物產,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的特點及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等等。
⑵ 什麼叫經濟地理
《經濟地理》(Economic Geography)是1981年由中國地理學會;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協主管的專業學術性期刊。主要反映我國國土整治、區域規劃、農業區劃、城鄉建設規劃以及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並介紹國外經濟地理學研究動態。
⑶ 經濟地理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上個學期剛學完,雖然可能每個學校版本不一樣,但內容應該差不多的。
緒論就只是介紹一下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整個的體系與其他學科的大概聯系。
然後學習經濟活動區位的內容,經濟活動區位本身也是一個概念,然後結合經濟與地理區位來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資源等)、交通、整個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還會介紹經典的經濟學和地理學上的著名區位論,比如杜能農業區位論、韋伯工業區位論、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等,也會講一下關於多部門企業和跨國公司區位。
接著就是經濟活動區域分析,分析區域的結構組織、區域經濟的發展包括產業集群和經濟地域綜合體等,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這些,主要就是圍繞經濟與區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點學習的內容,
當然也會學到經濟活動的全球化,那些趨勢還有經典的行業案例比如汽車製造、服裝加工,也會提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問題。
最後就會介紹一下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進展什麼的,其實就是講講經典的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還有目前經濟學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麼。
希望能幫到你啦。
⑷ 地理經濟
1、外向型經濟:一國或地區為推動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增長,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擴大出口為中心,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所建立的經濟結構、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運行體系。
2、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輸出貿易(Re-Export Trade),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
3、加工貿易,主要指對外加工裝配、中小型補償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發展加工貿易的好處是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有利於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利於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4、出口加工工業是僅限於產品外銷的加工貿易
總的來說外向型經濟范圍最廣(只要涉及出口就屬於)。轉口貿易(屬於中間媒介性質)。加工貿易(主要指對外加工裝配、中小型補償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加工工業(僅限於產品外銷)
⑸ 經濟地理
具體是要問什麼呢?
經濟地理是指每個地域的經濟發展情況,或者如何可持續發展,再或者某地區經濟發展特色和特點
⑹ 中國的經濟地理特徵是什麼
東部經濟發達,中部經濟過渡,西部經濟相對落後。
⑺ 世界經濟地理是一門什麼樣的科目
世界經濟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生產力布局的條件、特點、地域組合及其發展規律。在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稱為外國經濟地理學,即不包括本國在內。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政治制度、歷史發展進程、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生產布局的條件、特點和發展規律亦有明顯差別。該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①對各國、各地區影響生產力布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諸條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②分析國家或地區生產部門結構與組合的現狀和特點,包括專門化部門與綜合發展等;③探討其生產力發展方向、規模及地域組織形式;④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劃分的科學依據,經濟區的網路系統。其目的一方面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即通過吸取國外生產布局的經驗教訓,為發展本國經濟提供借鑒;另一方面傳播基本知熾,滿足宣傳教育需要,並為對外經濟活動及友好交往服務。按該學科的研究對象,分為世界區域經濟地理和世界部門經濟地理。前者以特定的區域為單位,研究全世界或一國、一地區的生產布局與地域組合規律。如世界經濟地理、亞洲經濟地理和蘇聯經濟地理等。後者以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專門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不同經濟部門(工農業、運輸業等)的具體布局特點。如世界農業地理、世界能源地理、日本工業地理等。德、蘇、英、法、美等國對世界經濟地理的研究開展較早。區域經濟地理研究始於19世紀後期,主要代表作有:20世紀20年代末蘇聯巴朗斯基等主編的《世界經濟地理》叢書,30年代法國的《世界地理大全》,30~50年代蘇聯維特韋爾(I.A. Vidver)的《外國經濟地理》,1957年英國斯坦普(L.D.Stamp)的《亞洲區域與經濟地理》,以及80年代初蘇聯沃利斯基(V.V.Voliskiy)及阿利索夫(N.V.Alisov)等主編的《資本主義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地理》和《外國社會主義國家(歐洲、古巴)經濟地理》等。在部門經濟地理研究方面,1961年法國戈特曼(J.Got-tman)的《城市集聚帶》是論述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帶的優秀著作。1966年蘇聯馬耶爾戈伊茲(I.M. Maergoyz)的《世界化學工業地理研究》,劃分出世界化學工業的區域類型。1970年美國哈里斯(C.D. Harris)在《蘇聯城市》一書中,用數學方法研究蘇聯城市。1972~1983年匈牙利出版的12卷《世界農業地理》叢書,對農業地理學的理論、方法研究作了系統總結,並將世界各國劃分為若干農業類型。中國的世界經濟地理研究在50年代主要是編寫教材和科普讀物,60~70年代以國家研究為主,80年代以來大多配合國家業務部門開展區域或專題研究,如國外國土開發與整治、工農業生產發展與布局的研究,中外大城市區的對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