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資料庫的數據分類
地理數據包括觀測數據、分析測定數據、遙感數據和統計調查數據。按內容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兩類數據。圖形數據經過數字化後,在計算機內將各要素數據按一定的數據結構建立地理資料庫,包括兩種基本數據類型:①描述地理實體屬性的數據。如土地利用類型、河流名稱、道路寬度和質量等;②描述地理實體空間分布的數據。如實體位置(X,Y坐標集合)、實體間相鄰關系等。這兩類數據的管理方式不同。對地理屬性數據可採用通用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而對地理空間數據則需採用專門的空間數據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並在兩者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結。地理資料庫是地理信息系統中最主要的數據基礎,應用於地理過程、地理環境分析評價與制圖。
㈡ 地理信息產品如何分類,如何更簡單查到分類品牌
你的問題問的比較奇怪,我個人理解地理信息相關的產品主要是兩類,數據和軟體。
數據分為:地理數據和屬性數據
地理數據指表示對象空間位置的信息,例如:經緯度。
屬性數據則是描述對象特徵的數據,例如:名稱、地址、佔地面積等。
從業務的方面看,數據又可以分為:基礎地圖數據和業務數據
基礎地圖數據是在業務系統中所需的基本地圖數據,例如全國、全省行政區劃數據、水系道路數據等。
業務數據則是跟直接業務相關的,例如POI,AOI等。
軟體分為:數據發布和數據存儲以及數據製作
數據製作軟體是指處理基本地理信息數據的軟體,例如ESRI公司的ArcGIS桌面系列產品。
數據發布軟體是指發布地理信息數據所需的伺服器端軟體,例如ESRI公司的ArcGIS伺服器端產品。
數據存儲則是存儲地理信息數據的空間資料庫軟體,例如甲骨文公司的Oracle和微軟的SQLServer等產品。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不知道能否幫到你。
㈢ 舉例說明地理數據是如何分類和編碼的
《地理信息分類與編碼規則(GB/T 25529-2010)》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附錄B是資料性附錄。由全國地理信息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0)提出並歸口。起草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㈣ 地理信息系統的分類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的分類有功能分類和內容分類兩種。
按功能分類,有:
專題地理信息系統(Thematic GIS)、區域地理信息系統(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統工具(GIS Tools)。
按內容分類,有:
城市信息系統、自然資源查詢信息系統、規劃與評估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GIS中使用的技術。
註:完全沒有問題!歡迎採納!
㈤ 基礎地理信息的介紹
基礎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強,共享需求最大,幾乎為所有與地理信息有關的行業採用 作為統一的空間定位和進行空間分析的基礎地理單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 、植被以及社會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構成,另外,還 有用於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標系格網,並且其具體內容也同所採用的地圖比例尺有關,隨 著比例尺的增大,基礎地理信息的覆蓋面應更加廣泛。
㈥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包括哪幾類信息資源(中文名稱和英文縮寫)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簡稱,是一項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新興技術,圍繞著這項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形成了一門交叉性、邊緣性的學科,是管理和研究空間數據的技術系統,在計算機軟硬體支持下,它可以對空間數據按地理坐標或空間位置進行各種處理、對數據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種空間實體及相互關系。通過對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獲取滿足應用需要的信息,並能以地圖、圖形或數據的形式表示處理的結果。GIS 的基本構成分5個主要部分:系統硬體、系統軟體、空間數據、應用人員和應用模型。
㈦ 國家地理信息數據有哪些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和管理全國范圍多種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礎地理信息,
包括柵格地圖資料庫、矢量地形要素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等。
延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形成數字信息服務的產業化模式為目標,通過對各種不同技術手段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進行採集、編輯處理、存貯,建成多種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數據傳輸網路體系,為國家和省(市、自治區)各部門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它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應用面最廣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實用化的、長期穩定運行的信息系統實體。是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網路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子系統。
國家測繪局1994年建成了全國1:100萬地形資料庫(註:含地名)、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 1:400萬地形資料庫等;1998年完成全國1:25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和地名資料庫建設;1999年建設七大江河重點防範區1:1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2000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2002年建成全國1:5萬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並更新了全國1:100萬和1:25萬地形資料庫;2003年建成1:5萬地名資料庫、土地覆蓋資料庫、 TM衛星影像資料庫。現正在建立 全國1:5萬矢量要素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等。各省正在建立本轄區1:1萬地形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DEM)資料庫、正射影像資料庫、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等,並正在進行省、市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其資料庫的設計和試驗研究。
㈧ 地理信息技術類型有哪些
地理信息技術是採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顯示地理信息的技術。包括3種主要類型:
(1)遙感。遙感(remotesensing)是不接觸到地物,基於聲納、電磁波和重力場采樣,獲取和解釋環境空間數據,發掘地表信息的技術。加拿大遙感中心定義遙感是,沒有實際接觸,感知和記錄地表反射或放射能量,處理、分析和應用所獲取地表信息的科學。
(2)GPS。GPS,即衛星測時測距導航全球定位系統,是基於地球軌道衛星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和任何天氣,在地球表面接收信號,實時或通過後處理得到GPS接收機的精確3D絕對或相對位置、准確時間和速度。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功能。
(3)G1S。GIS技術是地理信息技術核心。從簡單計算機制圖、空間資料庫管理、GIS模型到空間推理,GIS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地理信息技術范疇。
㈨ 地理信息科學的分類體系
根據地理信息運動過程為標準的劃分
按這種標準的分類,反映了從客觀地理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以及對客觀地理信息的加工處理並抽象成主觀信息;再由主觀地理信息反饋到地理客體的應用等整個地理信息的運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映地理客體的客觀地理信息是在技術工具 這個中介要素的輔助下,與主觀思維的相互作用,才形成各個門類的地理信息科學。其主要的門類有地理信息認知學、地理信息符號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經濟學、地理信息法律學、地理信息管理學、狹義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專家系統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