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地理書籍
地理志在人文傳統上,它繼承了隋唐圖經地誌的很多體例,政府重文之風蔚然。在科技上,得益於同時出現的活字印刷。這一切都有利於地理志事業的發展,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宋版地理志圖籍。
這些古代地理類的書籍在 古籍閣 中差不多都能找到PDF格式電子版,還有很多記載地方誌的古籍很多都記載當地的地理
古代地理書籍推薦如下:
1、《宋史—藝文志》著錄了很多關於全國性的地理總志,據目前的統計來看,有以下這些:《天平寰宇記》樂史、《元豐九域志》王存、《輿地廣記》,北宋歐陽忞,《輿地記勝》王象之、《天下州縣圖》沈括、等等。遺失的包括《皇朝方域志》王希先、《九丘總要》王日休、《歷代疆域圖》吳澥、《輿地要覽》李和、等等。
2、宋代編修圖志之風蔚然,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政府開始領導此編修工作。根據《五代會要》的記載,早在五代政府開始規定,每到閏年,各州府必須製造圖志以上報上級單位。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篇——卷十八》來看,這個規定在宋初還在執行。但是到了宋真宗年間,開始規定,每一路將各州編造的圖經,合成該路的總圖,(周期約十年)一並上進。這件事在《宋會要稿——職方》有明確記載。又過了幾年,宋真宗下詔,重修天下圖經,令職方遍牒諸州,每閏年錄進。可見此周期降低為四年,充分表現了在體例方面,在政府的引導下,修圖方式產生了很多變化。體例也更加符合政府的需求。這是宋朝地理志鮮明的特色之一。
3、在此之外,樂史編撰了《太平寰宇記》,他曾經倡導「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戶而觀萬邦」,值得注意的變化時,他將《天平寰宇記》的體例增加了許多范疇,除了傳統的13項體例外,他還新增加了古跡、題詠、姓氏、人物等方面。《四庫全書提要》中曾說:「體例亦自而大變」。這是宋朝地理志可喜的成就之一。
4、王存編撰的《元豐九域志》,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王存的觀點和樂史有一些區別,他更著重於對地理學實用的考察。他將當時各州的的主戶和客戶都進行了記載,並且對各州的物產以及貢品稅賦進行了記錄。我們可以看出,宋朝更開始關注地理上,人的生活狀態,已經在生產生活中所創造出的經濟價值。這些都表明了宋朝人相對前人比較進步的觀念。
5、鄭樵的地理觀也獨具特色,他在《圖譜略》中敘述了歷代制圖的發展。把圖譜和都邑作為獨立的科目來對待。也是宋人對體例的一大創新。
6、宋朝建國之後,由於與遼、金、西夏等國有許多復雜的外交關系,所以每當使節往來的時候,宋朝的官員都會將行程記錄下來,形成獨特的行役記。例如,張逮的《金虜圖經》路振的《乘軺錄》這些都是很實在的考察報告。
7、沈括對地理學的貢獻也很大,他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認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繪圖的方法和原則提出了地圖模型的原則。對自然經濟地理的的分析都記錄在了其《夢溪筆談》之中。他甚至觀察了古今氣候的變化,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論斷。開啟了在此領域的先河。
8、范成大的成名主要在於其詩其政,但是他曾任職於廣南西道安撫使,並在此期間完成了《桂海虞衡志》,期間對水蝕現象以及喀斯特地貌做了研究,還同時記錄了礦產和植物。這是區域地方地理研究中的一大先河。
Ⅱ 我國古代地理名著是
<山海經>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 北魏·楊炫之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徐霞客游記> 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水經注》是一詳盡記載河流水道的地理著作,《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撰。
《徐霞客游記》系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禹貢地域圖》大禹自己治水時曾畫下了地圖.中提出"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區域性大中比例尺地圖繪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離等原則。
《地形方丈圖》
《攬轡錄》《驂鷺錄》《吳船錄》宋代范成大所撰.
《吳郡志》宋代范成大所撰,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地方誌.
《桂海虞衡志》宋代范成大所撰.該書首篇為"志岩洞″,專門記述了桂林及其周圍20多個喀斯特洞穴的情況,如洞穴的位置、大小、結構等,並提出鍾乳石是"石液凝結所為″的見解,對桂林的峰林地貌也有生動的描述。"志岩洞″篇是研究中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文獻。
還有清代成書的《湘湖水利志》、《東南水利》、《欽定滿洲源流考》、《台灣紀略》、《秦邊紀略》
《地理圖》所繪山、川、森林和路、府、州名以及海岸線的輪廓大體正確,森林和山嶺表示很有特色。還制有木輿地圖,即木製的地形模型。《天文圖》市以北宋元豐年[1078-1085]一次恆星觀測的資料繪制的。
現存在日本京都的宋拓本《輿地圖》與蘇州市碑刻博物館收藏的黃裳《地理圖》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有人提出京都收藏的《輿地圖》是根據黃裳所制木輿地圖,在以咸淳[1265-1274]年初建制的府、州、軍名為主,加以修改或增補而成。
Ⅲ 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巨著有: A:夢溪筆談 B:太平洋廣記 C:天工開物 D:水經注
D
(A、C是科技類巨著,C是小說類巨著)
《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自明清以後不少學者從各方面對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形成了一門內容廣泛的「酈學」。
Ⅳ 中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有哪些
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還有《徐霞客游記》等
Ⅳ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Ⅵ 古代地理學巨著有哪些
<山海經>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北魏·楊炫之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徐霞客游記>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Ⅶ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7)我國古代地理學文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
Ⅷ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Ⅸ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什麼記錄了我國古代地理
最早記錄了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水利等諸多方面內容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全書不到三萬二千字,卻包羅萬匯,記載了包括中國古代神話、地理、動植物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9)我國古代地理學文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余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Ⅹ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10)我國古代地理學文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