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進行中考地理評題

如何進行中考地理評題

發布時間:2022-01-19 16:26:38

1. 如何進行初中地理中考復習

首先向您致敬,祝您和您的學生健康,快樂。
個人以為,地理的學習主要靠地圖。
最好能夠讓學生的心中形成一個形象的地球儀,其中有經緯網,有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狀位置,
然後在這個地圖中,能找到常用的地形地點,像哪個山、哪條河、哪個海峽在哪個大洲,這個大洲的主要氣候有哪些?由此氣候而產生的經濟作物及特殊礦產資源。具體到各個地區和各國家也是這樣的。
初中地理的知識點雖然比較復雜,但是能夠形成形象的邏輯網路樹。一旦學生能夠掌握這種思維,那麼也就不用臨時抱佛腳的考前復習。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2. 中考答題的技巧和方法

呵呵,首先說一下,我是河南的,去年的這個時候參加的考試,今年高一,馬上就升高二了。
我覺得答題上面技巧性的東西不是太多,主要就是平時基礎知識牢固,考試的時候合理分配時間就是了。
離考試至少應該還有一個星期吧,我不知道你現在是不是在家復習,如果你現在或者以後學校要求考前三天復習的話,一定要保持平常在校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考前千萬不能鬆懈。
語文:重在基礎知識,文言文,默寫和作文。基礎知識其實就是那些字詞和讀音之類的,一定要老老實實復習。課內的文言文一定要會翻譯,尤其是重點實詞。默寫一定要考前過關,一分都不能丟!這些送分的內容一定要拿滿分。作文要仔細審題,題目要求要看兩邊,注意是否限制文體或者話題、內容之類的。
數學:
1:注意填空和選擇,這是你得高分的關鍵。不要背中考嚇到,其實上中考數學沒有那麼誇張,考的相對考前模擬考試還要簡單一點。填空和選擇的要求一定要看清,尤其是讓你選正確的還是不正確之類的。爭取一遍做對,為後面的題爭取時間。(註:一般倒數第一或者倒數第二道選擇題可能少有難度,如果不會,不要花太多時間,跳過,先做後面的)。
2:計算題其實上就是送分的題,只要細心演算,就能得滿分!
3:幾何證明在重要的步驟上最好註明理由。
4:如果最後一道大題(大多是考圓的那一部分)你實在不會,那麼就要考慮一下。你有兩個選擇,a:我有這個能力,給我時間,我一定能作出來。b:前面可能有失誤的地方,我放棄這10分,把前面的失誤彌補過來可能不止十分,注重基礎才是勝利!我推薦第二種。
英語:正規考試應該會有3分鍾練語感(播放內容隨意)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拿到英語卷子,一定要去看聽力的選項!!不要貪圖時間去做後面的題。寫作文的時候打腹稿,不要在卷子上留下太多塗抹的痕跡。(其實上英語作文分都是大差不差的,字跡和錯誤差不多的分數大多都一樣,如果你漫卷都是塗抹的痕跡,你就會很吃虧了!)
歷史: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開卷考試。如果是,考前(至少一個星期左右)一定要再熟悉課本和參考資料(你們買的什麼中考速查之類的),資料可以做標簽(五金店或者文具店有標簽紙,一塊錢3張左右,足夠了),這樣可以提高翻閱效率和做題速度。做選擇題的時候一定一定不能做一道翻一次書,否則時間肯定不夠用。選擇題注意題目問的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之類的問法。問答題按照平常的答就是了。
科學我們這里沒有學,沒法幫你。
你們的科學包括這么多塊的內容,發現你們廣東的考生一點都不比河南的考生輕松。
物理和化學我還是比較有經驗的。這兩天你在家復習的時候,一定要以錯題錯題為主,就是以前考試或者平時練習做錯的現在仍然還不會的題,這些題的價值遠遠比你做多少新題要強得多。實在不會最好和同學商量一下。對了,寫化學方程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反應條件和配平,這都是扣分的重點!
歷史和社會不是開卷的?同情你們,你們的社會不會就是政治(思想品德)吧?學歷史在於死背和活用。死背就是記住每個年代發生的重大事情。但是並不是把所有事情發生的時間精確的一字不差,應結合重點考察的內容為主。舉個例子,⑴改革開放30周年。⑵五四運動爆發90周年。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⑷中美建交30周年。這些周年差不多就是今年中考的熱點內容的(老師根據往年的經驗猜的大致也是如此),應該尤其重視。中考歷史的考察,古代和近代側重於近代,中國和外國史並重,像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史,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都是重點,所以這些年代必須記牢。現在考試考查事情發生的具體年份不會那麼直接,常見的就是給你相鄰幾個事情的年代,編程序號1234,選項ABCD,根據先後順序(由早到晚或者有晚到早進行排序)。
如果社會就是思想品德(政治)的話,我覺得政治考試在於對書本基本內容的掌握,考試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說白了,就是辨析題和問答題),選擇題有一個要點,要進口材料,單選題里選項的說法即使是正確的但不符合材料,你也不能選。如果有多選題,注意多選題評分細則(如果一道題4分,選不全得兩分,在你拿不準答案的情況下,建議你少選。如果選錯或者漏選均不得分,那麼就看你的能力了。)辨析題和問答題回答一定要分條,標上1234,這樣條理清晰,其實上老師改卷子的時候,是按照答題要點給分的,如果你條理清楚,老師一眼就看到得分點,得高分就很容易了。簡單題的條數要根據分數定,注意是簡答題不是辨析題。一個題如果4分(整張卷子100分),那麼你至少寫兩點,5分就是三點,理論上多寫並不扣分,但是要注意卷面不能太冗雜。
我中考的時候,同學和我都覺得題沒有三次模擬考試難,所以心理上一定不要背包袱,按照平時答就可以了。
細心的第一步在於審題,在於看清題目的要求。第二步在於做題,力求一氣呵成,計算上不出紕漏,不可操之過急。第三步就是檢查,有些考試不會給你留下太多的時間檢查,那麼我說的上一步就很重要了。你要結合近幾次考試的時候你是否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自己分析,爭取克服它。
地理和生物嘛,我們初三就沒有學了,這一點還是請教你的老師做題經驗哈,學識短淺,實在不敢瞎說。
祝你考出一個好成績。

3. 如何應對中考地理選擇題

中考地理選擇題也是需要邏輯判斷的!但是,首先你要學會幾個地理常識各地的氣候,以及氣候的特點,如降水,溫度各地的風俗和地理位置等,最重要的是多做題,掌握地理選擇題的更多答題技巧。

4.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理中考復習效率

你好,關於提高中考地理等復習效率,給你一些方法和思路參考。

首先,要學會給自己規劃時間,每個時間段要做什麼,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下來,有了目標復習才有方向、才能靜下心來專心去做、有條不紊的去完成,提高效率和成績。

其次,提高效率。我通過練習「快速閱讀」來激發右腦潛能,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集中的飛躍。

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目前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班,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再者,做題練習是檢查你學習、復習掌握情況的最好辦法。做題的時候要有選擇性,不要漫無目的的見題就做。同時,要重視做題,最好能整理一個易錯題本。考試前期可以做一兩套模擬題,要限定時間,按標準的考試來,培養考試心態。更多具體學習、復習方法可以到貼吧《高效學習法》吧查看交流。

5. 中考地理該怎麼復習

地理復習方法
一、強調各單元知識結構,加強知識間內在聯系
有了地理基本知識後,就能以此為知識的生長點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能夠運用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造。地理課本中的文字系統、圖像系統、練習系統三者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成為該學科完整的知識體系。一些同學在復習課本時,只重文字,忽視圖像,不看課後練習,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與圖像、課後練習有關聯,這樣就會出現知識弱點和盲區,在不該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後期復習,不可忽視圖像和練習部分,更應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復習課本時,一定要建立起知識網路。例如,復習「氣候」時,我們可以從氣候的四大因子: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展開聯想。使高、初中地理結合起來,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盡可能拓展其外延,盡量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這樣,知識才能轉化成能力。

二、進行專題訓練,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專題復習,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專題復習有多種專題劃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傾向於把地理教材內容概括為四大系統。

專題一,地球運動系統。包括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水體的運動、地殼和地表物質的運動,地理事物時空變化。本專題內容分屬於教材不同的單元,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地球運動能否引起大氣運動、水體運動。這就要求學生從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去分析問題,從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規律,也可以從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讓學生掌握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讓他們遇到某一事物的時候會自己分析,自己找規律,做到舉一反三。

專題二,人地關系系統。包括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復習人口問題時,傳統型和過渡型選修新老教材有明顯的矛盾,新教材表達更為合理、科學,因此在復習時應以新教材為准。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貫穿在教材很多單元,我們要把它們從教材中提取出來,分析其成因、規律以及對策。

專題三,區域地理系統。它包括自然區域、農業區域、工業區域、城市區域等,有人說區域地理是地理科試題的瓶頸,這么認為也不過分,因為區域地理是文綜合考試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學生必須有清晰的區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在本專題的城市區域中新老教材有差異,對於城市地域結構與功能分區中的工業區和住宅區位置,新教材採用的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因此採用新教材的說法更合理。

專題四,地理圖表系統。包括日照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計算。圖表分析是學習地理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理想手段,圖表的閱讀分析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在高考中的表現,在專題復習中,要求學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對圖表綜合歸納讀出各種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教師應設計一些變式圖讓學生訓練,也可以讓他們自己畫變式圖。近幾年的文綜合試卷中都把相應的地理信息分別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命題的立意在於對圖表的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注重綜合復習

能力目標是通過教學中的學法來完成的,考前這一段時間要注意指導學生的復習方法,指導他們自己整理出基礎知識,總結出知識規律,構建知識網路。在專題復習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復習,因為綜合復習具有邏輯性強、復習的知識面廣、學生思維訓練多等特點。在綜合復習方面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尋找資料和素材,引導學生思考,誘導學生分析解答問題。可以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綜合分析,也可以對區域地理中的某一個熱點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某一個區域時,一般包括8個方面:位置、氣候、地形、河流、資源、交通、農業、工業。對一個問題一個區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對照以上幾方面檢查,並引導學生尋找思維線索,設計出綜合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具備積極有效的思維。進而學會思考,學會運用知識,逐步形成綜合能力。

四、精選習題,加強模擬訓練

考前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須防止讓學生沉溺於「題海」而不能自拔。教師應該精選資料,要設計貫徹訓練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思想的習題,並在練習中注意設置有訓練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解題中了解考試命題的原則及思路,研究題目類型,揣摸解題方法,從而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徵及解答規律,不斷在解題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遇到新問題時,可迅速確定解決思路。另外,對不同的習題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習題要一步一步認真解答,而有的習題則可略去復雜過程,或乾脆「看題」,即尋找解題思路而不動筆。最後對超教材、超教學大綱的偏、難、怪題應堅決放棄,避免無謂浪費時間和精力,掌握復習的主動權。

對於每考必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課本知識的復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進行定點訓練。定點訓練,教師應准備出高質量的針對性強的試題,限定時間高標准地完成訓練任務。然後應進行批改,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剖析命題思路,引導解題思路,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通過老師講評,讓學生發現題目背後蘊涵的學科思想。然後採用「練習----課本----練習」的復習模式,以做練習題為主線,每題必聯系課本、雙基。在課本知識指導下,再去練習。眾所周知,解題訓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應變能力,提高考試成績,但解題訓練必須以系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抓基礎是根本,解題訓練僅僅是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種「根據問題來復習鞏固知識」的方法,二者之間的關系不能錯位。為了提高實戰能力,必須認真參加模擬考試,積累考試經驗。

亞 洲
第一節 概述
復習考試內容
亞洲的位置和范圍。世界第一大洲。東部的島弧。南部的三大半島。以山地和高原為主的地形。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的名稱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復雜多樣的氣候,季風氣候顯著。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知識要點
世界第一大洲 亞洲在東半球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與歐洲陸地接壤。亞洲南部有三大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東部有一系列島嶼組成的島弧,即千島群島、日本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等;東南和南部海面還有許多群島和島嶼,如馬來群島。
亞洲面積約有4,400萬平凡千米,幾乎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等幾部分。
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 亞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積很廣,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約1000米。
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低得多。
亞洲著名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等,它們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外圍。
亞洲的許多大河都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它們的中下游地區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向東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黃河、長江,它們的中下游地區有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恆河、印度河,它們的中下游地區有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資源都很豐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經濟意義很大。
亞洲西部的裏海,位於亞歐兩洲交界處,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湖泊。
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氣候顯著 亞洲范圍廣闊,地跨寒、溫、熱三帶,又名各地地形和距海遠近不同,氣候復雜多樣。
(一)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中南半島、印度半島主要屬熱帶季風氣候。那裡終年高溫,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降水稀少。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終年高溫多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我國東部、朝鮮和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
(二)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處內陸,受海洋的影響小,屬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三)亞洲北部,冬季漫長,氣溫很低;夏季短促,但較溫和。那裡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中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只有西伯利亞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島嶼,終年嚴寒,屬極地氣候。
(四)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代,終年炎熱,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沿岸地區,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成為冬雨夏乾的地中海氣候。
(五)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海拔在4000米以上,終年氣溫很低,多雪峰冰川,屬於高山氣候。

復習題
選擇(下面各題的四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亞洲氣候的主要特徵是:
A.復雜多樣,西部海洋性氣候顯著; B.廣闊的大陸導致了單一分布的大陸性氣候;
C.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D.復雜多樣,西北部極地氣候分布。
2、亞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帕米爾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位於南海和猛加拉灣之間的大半島是:
A.阿拉伯半島; B.中南半島; C.小亞細亞島; D.印度半島。
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是:
A.貝加爾湖; B.青海湖; C.蘇必利爾湖; D.裏海。
簡答
1、亞洲大河的流向與地形有什麼關系?
2、為什麼亞洲為世界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

答案:選擇題:1、C 2、D 3、B 4、D
簡答題:
1、由於亞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亞洲河流一般發源於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輻射。
2、亞洲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差異大,因此主 要受海陸之間熱力差異影響的季風氣候也就最顯著。
重要還是你靠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加油!

6. 地理中考試卷一般大題都考哪些方面

要看你是在哪裡考試了
一般考地圖比例尺,等高線圖,世界地形,氣候和植被帶,世界海陸分布,然後世界各個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特徵比較突出的結合熱點問題,然後就中國地理落

7. 2011中考地理大題怎麼答我想要那種答題的思路。 比如說看見溫差要想緯度和海陸位置這樣的 越詳細越好

高中地理綜合題的答題思路集錦
原因(自然、人為)
條件(有利、不利)
影響(正面、負面)
意義(兩端、中間)
區位(自然、社會、經濟)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氣溫特徵(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

☆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徵:
地形特徵包括:①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為主等;
②地勢高低起伏:如地勢西高東低等;
例如:簡述雲貴高原地形特徵?
喀斯特地形廣布,地形崎嶇,多山間壩子;
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
又如:簡述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地形特徵?
東部分布有呈東北~西南走向山地;
山地東側地勢較陡西側較緩;
沿海分布著狹窄平原;
又如:各大洲的地形特點?
地形單一:歐洲—— 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占總面積2/3;
地勢低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形廣布;
非洲—— 高原為主(高原大陸),地面地伏不大;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由於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於南極洲和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南極洲——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大陸冰川廣布,冰雪覆蓋(冰層厚達2000m),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分三大地形區:北美洲——南北縱列,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低矮的山地與高原;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西部最高);
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西部是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山脈以東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大洋洲——南北縱列,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
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地形復雜:亞洲——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
高原、山地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中部高四周低、平均海拔次於南極洲;
☆ 影響日照時數長短的因素(如重慶市年日照時數僅1200多小時)
1.天氣狀況: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長;
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數長;
3.晝長;
☆ 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天氣狀況:晴天雲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勢:(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陽高度(即緯度):低緯地區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 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太陽能)的因素
1. 大氣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氣狀況(降水多少)決定;
2. 日照時數:主要由天氣狀況(降水多少)決定;
3. 緯度(即太陽高度);
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大興安嶺~蘭州~昆明一線以西以北地區豐富;
最豐富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最貧乏的地區是四川盆地;
例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能最豐富?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時數長;
②地勢高,空氣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
為什麼四川盆地太陽能最貧乏? 因為四川盆地多陰雨雲霧天氣,削弱作用大,日照時數短;
☆ 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
2.同一緯度地區:主要考慮下墊面性質,包括
①地形地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②海陸位置或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
冬季,海洋大於陸地,沿海大於內陸;
③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作用;
④植被狀況:夏季有植被的小於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於裸地;
⑤天氣狀況:白天晴天大於陰天,夜晚晴天小於陰天;
☆ 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地區小,高緯地區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即陰天小於晴天;
氣候的海洋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小(最熱月氣溫在2或8月);
氣候的大陸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大(最熱月氣溫在1或7月,且秋溫大於春溫);
☆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 緯度或太陽輻射:低緯區大於高緯區;
2. 季節變化:夏季大於冬季;
3. 下墊面: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林地小於沙地,同一位置地勢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小;
4. 天氣狀況:晴天大於陰天;
☆ 世界降水分布規律
1. 赤道(南北緯10o之間)多雨帶:終年受赤道低壓影響,全年雨量充沛;
2. 副熱帶(南北回歸線附近至南北緯30o之間)少雨帶:
大陸內部和大陸西岸,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大陸東岸(亞歐大陸),在季風環流控制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及台風影響,降水較多;
3. 溫帶(南北緯40°至60°之間)多雨帶:以亞歐大陸為例
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大陸東岸,在季風環流控制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
大陸內部,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比較少;
4. 極地少雨帶:兩極地區受極地高壓影響,全年降水少;
注意,除上述地區外,還有:
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低壓與信風交替控制,一年中分濕季和乾季;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副熱帶高壓與西風交替控制,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 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高壓帶少雨,低壓帶多雨;西風帶多雨,信風帶少雨;
季風環流——夏季風多雨,冬季風少雨;
2. 下墊面: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減濕作用;
海陸分布——由沿海向內陸,離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
臨海迎風岸海洋性較強,降水較多;
臨海離風岸或內陸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小,大陸性較強,降水較少;
☆ 分析某地的氣溫特徵
根據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從氣溫的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去加以分析;
例如:該地處於低緯度的熱帶地區(南北緯30°之間),則終年高溫;
該地處於亞熱帶地區(30°至40°之間),則冬溫夏熱;
該地處於溫帶地區(40°至60°之間),則大陸內部和東部冬冷夏熱,大陸西部冬溫夏涼;
該地處於亞寒帶地區(60°至70°之間),則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
該地處於高緯度的寒帶地區(70°至90°之間),則終年嚴寒;
☆ 分析某地的降水特徵
根據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從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去加以分析;
例如:從降水的季節變化來看可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較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特徵有何不同?
前者比後者雨季更長,年降水量更多;
☆ 分析或比較氣候特徵
氣候特徵應從氣溫、降水以及氣溫與降水的季節組合狀況去描述;
可先判斷該地屬於何種氣候類型然後再去分析氣候特徵,因此要記住不同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徵;
例如: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徵是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徵是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
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徵是終年高溫少雨(炎熱乾燥);
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是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變化;
地中海氣候的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是冬溫夏涼,終年比較濕潤且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徵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
☆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方法
1. 判斷南北半球:看最冷月均溫出現在7、8月份還是1、2月份?
最冷月均溫出現在7、8月,則位於北半球,7、8月為夏季,1、2月為冬季;
最冷月均溫出現在1、2月,則位於南半球,1、2月為夏季,7、8月為冬季;
2. 根據最冷月均溫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 >15℃ 熱帶氣候(4種)
最冷月氣溫 0℃~15℃ 亞熱帶氣候(季風或地中海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 -15℃~0℃ 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
3. 根據降水季節變化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年雨型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 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800mm)
溫帶——溫帶季風氣候(400~800mm)
冬雨型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300~1000mm)
少雨型 熱帶——熱帶沙漠氣候(﹤250mm)
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250mm)
☆ 氣候類型特例(非地帶性現象)
1. 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 十 山地迎風坡 十 沿岸暖流」;
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中美洲東北部;
2. 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
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 東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內山脈的背風坡」;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東面距海較近,並處於西風帶內,但該地處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4. 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澳大利亞東南部、紐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
5. 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於沿海地帶,並呈現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分布特徵;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內地而局限於太平洋沿岸地帶;
☆ 各大洲地形特徵對氣候產生的影響
亞洲: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面積廣大,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流典型;
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
非洲:緯度的對稱分布及起伏和緩的地形,使非洲氣候南北對稱分布;
東非高原地勢較高,雖在赤道附近,卻為熱帶草原氣候;
歐洲:南北高中間低,平原東西貫通和曲折的海岸線使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
並由西向東大陸性逐漸增強;
北美洲:中部平原貫通南北,大陸性顯著;
西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南美洲:西部山脈阻擋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氣候狹長分布;
高原地勢較低,平原向東開口,利於大西洋氣流深入;
山脈東側為迎風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背風坡,降水少;
大洋洲:東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東側降水較多,氣候狹長分布;
西側背風坡,降水少,是小麥—牧羊帶發展的限制因素;
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對陽光反射強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 河流功能(即城市在河流交通運輸中的區位特點、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河流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成受河流影響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又如我國南方多沿河設城。
河流功能:供水;水運;軍事防衛;旅遊;
沿河設城的區位類型有:①位於河流水運的起點或終點(便於貨物轉運),如贛州市;
②位於河流交匯處(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轉),如武漢市;
③位於河口(河流腹地寬廣),如上海市;
④位於過河點位置(渡口),如倫敦;
☆ 河流特徵(包括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分析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河流都是以雨水(降水)補給為主的;
河流水文特徵:①流量大小:受流域內年降水量的影響,年降水量大則流量大;
②水位季節變化大小: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③汛期及長短:受流域內雨季的長短和雨量大小影響;
④含沙量大小:受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的大小以及地形條件影響;
⑤有無結冰期、有無凌汛現象:最冷月平均溫在0℃以下則河流有結冰期;
⑥水能:受落差大小和流量大小的影響;
河流水系特徵:①河流長度、流向; ②流域面積; ③支流數量及其形態;
④河網密度; ⑤落差或峽谷分布;
☆ 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落差大(位於地勢階梯過渡地帶);
二是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例如: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的原因?
①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又如:三峽地區水能豐富其原因是?
①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 河流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時間在初春解凍和初冬封凍);
二是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
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河套地區)和下遊河段(山東河段);
☆ 河流流域面積及其影響因素
流域面積亦稱受水面積或集水面積,是指某流域(幹流和支流)周圍分水線與河口斷面之間所包圍的面積(降落在流域面積上的降水都沿著地面斜坡匯入河道,經流域出口斷面流出)。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自然條件相似的兩個或多個地區,一般是流域面積越大的地區,該地區河流的水量也越豐富。
影響流域面積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①地形地勢(限制河床寬度);
②支流數目(影響匯水區域);
③氣候(降水影響河流流量);
☆ 河流航運條件的分析
河流航運是作為交通因素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三峽水庫的建成,險灘淹沒,水流趨緩,航道加寬,極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運條件。河流航運價值受航運條件影響。
評價航運條件:①氣候:降水影響水量,決定河道的寬度、河流水位;
氣溫影響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無礁石,決定水流是否平穩,主要出於對航行安全的考慮;
③通航里程的長短;
總之,江闊水深,水流平穩,通航里程長是河流航運的有利條件。注意有的河流航運條件好,如亞馬遜河,但航運價值並不高,主要原因是該河流域內是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鮮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運是否發達,航運價值是否高,還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經濟的影響(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客貨流量大)。
例如: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又如: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 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1.選在河流狹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佔用破壞河道);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1)流域廣,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為平原,(荊江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
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類活動佔用及破壞河道;
☆ 河流的治理措施
河流水是陸地淡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但是季風氣候顯著,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澇、乾旱災害發生較為頻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慮發電、供水、航運、防洪等效益以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要考慮其地質基礎、淹沒范圍以及對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蝕等生態環境的影響。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①修水庫(開發水能,加強灌溉,調蓄徑流);
②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積);
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調蓄洪水);
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①加固大堤;
②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新河道(便於航運和泄洪);
此外,還可採取:調整產業結構以減輕生產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壓力;
控制工業及生活廢物的排放以減輕河水污染;
☆ 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
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
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 控制人口增長;
☆ 外力作用的影響和分布
1. 流水作用:多發生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主要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河谷(峽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千溝萬壑;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
②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扇、江心洲;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堵塞河道、洪澇災害加劇;
2. 風力作用:多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風蝕窪地、風蝕溝谷、風蝕蘑菇、裸岩荒漠;
②平原、窪地等地形平坦低窪的地形單元主要以風力沉積作用為主:
形成的地表形態有沙壟、沙丘;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鹽鹼化;
☆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雪線:山地終年積雪的最低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即熱量(陽坡雪線高,北半球南坡是陽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
註: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例如: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 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因素
1. 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 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高和陰坡低);

8. 中考地理如何復習

我大連的剛中考完 ~~~
有啥難的,不知你是哪個學校的,我們考的時候超級簡單,奔一百分答的。
看書,看書,我最後幾天就是看書,能看個三遍,認真一個字一個字看。看完了默想,什麼溫度帶,降雨圖,氣候類型圖,重要的山川河流,中國之最,大連之最(大連地理很重要,山河就要背下來)你們好像不讓貼東西吧(這幫神經,抄得怪累的)不知道你是怎麼解決的,(八成是不會檢查的,中考就那麼回事,不用擔心)實在不行就粘。
建議把書上每一章貼標簽紙(不知道你貼沒,不會這也不讓吧)
放鬆考,簡單

9. 如何進行中考地理復習

眾所周知,文綜里的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很多文科學生在地理學習與復習方面總是覺得毫無頭緒,而且覺得花了時間效果卻不明顯。下面我想就此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復習過程中要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對整個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全面的有重點的掌握。可以節約時間,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復習。而且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會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的同時,要注意知識的有機結合與遷移。
要正確處理好高中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並落實到區域圖上。對於基礎和主幹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幹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幹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三、適度練習,規范訓練。
四、分析考題,體會特點。注重解題能力的培養。
歷年高考題常以教材以外的知識為切入點,重在考察學生臨場的應變能力、遷移能力、聯系綜合能力、表述能力。高考不會考「死記硬背」的知識,不會重復書本上的原詞原句。所以,要重視圖像語言的判讀和分析,學會聯系遷移,靈活運用。尤其是對各類圖表題的分析能力的培養。要能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調動課本知識。對知識進行遷移與運用。
五、注重知識面的拓展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知識都與地理有關。在平常的學習中不一定要天天抱著課本學習,可以看一些《探索與發現》《自然世界揭秘》《動物世界》等之類的電視節目,還可以看一些世界地理雜志等。在看這些節目與書籍的同時,一方面減輕了學習的壓力,另一方面在輕松之餘還拓展了知識面,同時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有啟發。
總之,地理的學習不是常人所說的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也不是常人所說的很難很難。只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把握知識主幹,學會調用課本知識,學會運用數學的分析推理對各類圖表進行分析,善於對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學會答題一些技巧和規范。地理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10. 中考地理時候寫簡答題時有哪些答題技巧

一、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
二、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三、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①流域廣,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四、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三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五、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
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六、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土地(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二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即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小。在最適宜的地方形成區域專業化生產,從而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5國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荷蘭、丹麥、紐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3、政策
4 、勞動力
5、科技
6、工業基礎
七、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3、從春、夏、秋、冬;

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如,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八、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
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
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布局。
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
註: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④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

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九、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註: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二舉例:
例1: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
①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②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
③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①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②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③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④技術力量信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十、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
⑵在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2、氣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緯度氣溫適中,降水適度的沿海地區。
3、河流;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水和運輸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現在河運的起點或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或河口。
⑵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2、交通;3、政治、軍事、宗教;4、科技和旅遊。
十一、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⑴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2)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3)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⑵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⑶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⑷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等。
⑹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⑺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十二、交通運輸中的點、線的典型案例與區位選擇:
1、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
⑴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⑵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
⑶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干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於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系。
⑷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鐵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復雜。
2、「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⑴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⑵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黃河並穿越多條河流。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中考地理評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